影院兼职窥见城市一角
春节不走亲戚,为了不闲着,我去做了影院兼职,安排的位置是场务,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npc, 检票员。
影院的位置并不偏僻,地段在那儿,周围的小区虽然算不上高端,单价并不低。人少的原因,还是旁边的商场没开起来。
现代社会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是一个严丝合缝的卡扣,商场入口附近必有星巴克、必胜客、肯德基其中一家,一楼的中庭必有一些游乐设施,周末还可作儿童唱歌跳舞比赛场地,地下一层和二层里挤满了新兴的餐饮,而靠近地铁出口的那侧,则是商家必争之地。几周没来,相同位置,一看头上牌匾已然是另一家——只有当红炸子鸡可得的待遇,最高的租金只供最有消费力的店铺。
也听说了一些消息,商场好像已经有了下一个接盘的,而影院的租约可能今天春天或6月到期。它在杭州有三家连锁,这家亏损,其他两家还盈利。
春节前我已经上班了几天,最多人的一场也不过19人。晚上的影院很可怕,尤其是没有人的影院,各色诡异梦幻超现实的海报和玩具陈列其中,但没有人流穿梭其间讨论。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影院是创作者把梦传递给观众的空间。市场的不景气会传递给行业的上下游。
一个破败且正在亏损的老影院每一个细节都在逼退客人。
影院是零几年开的,装修还保留着21世纪初那种风格,但平时大厅和放映厅内都不开空调,职工被要求穿着特定衣服,但是棉服只有4件,剩下的是春秋的薄外套。杭州的冬天大部分时间在10℃以内,像这几天是零下,但鉴于每一场观影人数大部分时间不超过两位数,他们就这样在室内外没有温差的情况下坐着把电影看完了。而需要站一天的我经常能感觉我的膝盖一片冰冷。
卫生间也非常老式风格,全部是马桶,并不脏,但年数多了自带一种陈旧和让人嫌弃的不适。有两个厅需要每场电影放映前后工作人员去手动开关灯,有时其他几个厅也会突然无法自动关灯。还有很多设置的问题,自动取票机很多时间是不开的,进来的人一脸迷茫,总是需要人工提醒,去柜台取票,也许因此能赚到额外的爆米花的钱。还有卫生间提示的不合理,导致检票员一天要回答800遍“卫生间直走到底往右”。
然而,我也不禁思考,中国或者说,杭州,走得这样快吗?20年前的建筑和设施已经被人嫌弃。那么停止大型基建后,我们再度过一个20年呢?角度就成了我们去看东南亚或东欧那些未经修缮的建筑了吗?
春节档
大年三十影院关门,冲击春节档的电影都大年初一上映。
早上8点多就有人来了,第一天的排片很均匀,6部片子雨露均沾,还不知道市场的口味和反应。《射雕》意料中的空置——买了票做了数据没人来看。《哪吒》的势头初显,刚开始还以为是它适配的观众多——孩子在家无事可干,拖家带口来看电影也算娱乐。买爆米花的人比我预想得要多,不仅限有孩子的家庭,可能主打一个观影氛围感。
作为一个工作人员,事情是第二天开始变糟的。3D眼镜不免费拿,而被要求去柜台买。据说是初一晚上不知道哪个领导用脚做的决定。可想而知,一线人员会遭受怎样的口诛笔伐。首先工作量增加,本来说一句“拿一下眼镜”变成了“现在不发放公共的了,可以去柜台买”。
收获的反应:
“我昨天来还免费的,真搞笑。”
“为了公共卫生?你们都没戴口罩。”
“你们为了赚钱真的是,经济下行成这样了?”
“多少钱一副?三块,还好。东西是不贵,但事情不是你们这么做的。”
“我早说过不要来这边吧,又老,还这么多事。”
投诉不断,以及,他们拿出手机来看指给我们看:“上面不是写着有免费的3D眼镜?”
我自觉江浙沪地区本来就是对服务有高配得感的民众,这事儿换我我也很不高兴。于是在一天没有任何底气的解释之后,带着一身疲惫回家。
初三的“好消息”是:影院一不做二不休把平台上免费提供的条款改了,为了赚钱底线是可以随时下调的。而被动技能的增长是:我作为一个平时走路都不会跟任何人有视线交际的社恐,现在已经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履行我的义务,甚至还能和中年的阿姨们聊上几句。
而院线很明显的调整是,《哪吒》的排片率和上座率愈发高了,《唐探1900》第二。《蛟龙行动》最末。《熊出没》这次一开始就排片不多。此时《哪吒》的口碑也已经在市场上发酵。
卖3D眼镜的困境到了初七上午戛然而止,库存快卖光了。我们甚至还要研究要具体到哪一场之后开始免费发,以及怎么样能不被上一场的观众看到。薅羊毛这件事,上层是认真的。
初八那天来看的人依旧很多。整个大盘被《哪吒》带起来了。截止今日,这个黑眼圈小朋友已经成为中国影史第一男主角。我不会说它是一个特别好的故事,因为在第二部人物其实没有什么成长,但也说不出不好,主线明确,节奏很快,毕竟画面和逻辑都是用了心的。如果说以前逻辑自洽还不算优点,在当今的影视里,也算难得。上班没事时听一些聊电影的播客,一个主持人说在点上:至少《哪吒》里每个人的攻击是有效的,你知道他们的攻防目的。而隔壁《封神》,战争的逻辑和设置是不严谨甚至残缺的。 关于电影的讨论我不作展开,已经有很多文章和评论了。
只能说全靠同行衬托。
观众
平时看电影和春节档看电影的人群确实不一样。
平时来看电影,多的是青年男女恋爱消遣,哪怕是我们这么破的影院,也会被杭州整体的精致带到一点,颜值在线。春节档则是合家欢。初一到初六来看的无疑都是杭州本地人或新杭州人。初七初八来的很多是学生或同学。所以只要在现场呆过,就能知道商业片,或者无脑商业片能成功的秘诀——特定时间,特定受众,情绪加持,不需要精细或精深,票房我有。
我遇到的孩子都很礼貌。一会儿甲跑过来问我:“姐姐,卫生间在哪里?” 一会儿乙过来,换了个称呼 “阿姨,卫生间怎么走。” 很多小女孩都穿着毛茸茸的可爱又保暖的汉服。
温暖的时刻当然有,大年初一一些观众检票时会对我说新年快乐,也有很多人会说谢谢,大部分人拿着票点个头就进去了。被说的时候也有,空调不够热,厕所好脏。
糟心近乎窒息的时刻也有。
那个父亲近乎零帧起步,走到我身边,用一种好像雷在身边炸开的音量开始指责我的疏忽,吸引了大厅里所有人的目光。 他似乎是预设好怒气来的,毫无征兆地开始发火,希望能一招致胜。但同时他拿着手机放在胸前,镜头对准我,好像已经准备好备选方案——如果这场讨伐不顺利,他还有另一个武器。
一个熟知当代社会热点的人。这应该不是他第一次这样做了。他的两个孩子在旁边没作声,看着父亲在一旁色厉内荏地为他们讨回“公道”。他可能没想到一切都那么顺利——年轻的检票员明显被他吓到了,而随之而来的经理也身段柔软,被要求道歉下一秒就深鞠躬,附带一个其他场次的赠票方案。
(1)
有一天一个小姑娘走过来,递给我两张票。我问:“还有一位是吗?”
她有些落寞地回答:“没有了。”
她分明对这场约会很期待,盛装打扮,整个人粉粉嫩嫩的。
旁边我的同事表情讪讪,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安慰。
“那祝你观影愉快。” 我说。
(2)
初二那天有一场《蛟龙行动》,显示有二十多个人购票,入场时我一看好一些都是那种中老年干部类的。原来他们真的会关注我们最新的国防和科技。可惜这些是不够的。
附近好像有一个消防站,初三初四有两场都有穿着制服的消防员来看,性格迥异。第一场来的那批体型身高都有参差,也买了很多爆米花,气氛轻松。第二场的身高都差不多,看完了还列队离开。
(3)
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
他总是穿着草绿色外套,带着饮料和吃的过来坐在大厅,一坐就是一天。听老员工说,他已经这样一年多了。我纳闷的是为什么不去图书馆,我们这里都不开空调。看他每天都有带吃的,感觉也不像是非常窘迫。只能说每个人都有阴影,深挖出来也许就是一个很悲痛的故事。
(4)
还有一家,孙子孙女带着爷爷来看电影。可惜两代人不同频,孙子孙女应该看的是《哪吒》,爷爷要看《蛟龙行动》。他们看着也才初高中生的样子,到检票口来跟我说,如果《蛟龙》开场,帮他指一下位置。这大概是好心办坏事,他们的电影2点多开场,他们爷爷的电影4点半开始,也就是他们的爷爷要在这个没空调的昏暗的厅里等他们的电影快放完了,他才能进去看。孙子孙女出来,又要等他们的爷爷。
我看着那个老人坐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大部分时间在发呆,偶尔看看纸质票。一开始我以为他没手机,后来发现他有。但就是这么干坐了很久。之后电影可以进的时候我把他带到座位上。
同事
其实节前有很多兼职可以选择。
最多的是那些指代不明的每小时挣3-400的招聘。联系上了之后,大部分都是盒马或相关品类的快递或外卖以及理货。之前已经看过几篇理货员的文章,我并不是一个做事手脚很麻利的人,放弃。送货就更不在选择范围内,一是杭州冬天也冷,尤其春节前后,二是我没有工具,还有就是老问题,我不是反应和行动快的人。这类工作都是在抢时间,然后挣钱。
喂猫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我没有养。还有很多是商场兼职,大部分都碍于离我住得地方远而放弃。
电影院的活,听起来不难做。而更深层的原因,在我遇见另一个同事后才发现。我们谈到mbti, 她整个人的气质和长相就很infp。于是我俩默契一笑。这种工作的本质是,可以遇见一些人,但不和他们有深层次沟通,这种社交距离和属性很符合我们的需求。
影院全职的同事薪资一个月3000多。12月时影院还给他们放假了一段时间,收入减半。
同事A正在经历一段闹心的恋情。她男友之前在苏州送外卖,后来他们恋爱,他来到杭州。两人在附近的一个城中村租房(杭州的城中村比广深隐秘一些)。大概来杭不久,他就开始吃软饭了。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字面上的,送几天外卖有几百进账就不送了。女方就开始承担租房费用和其他支出。我刚开始工作时他们在闹分手。同事给我看他们的聊天记录,只能说渣男自己没能力还很习惯用一套粗糙的PUA控制别人。
能吃苦的话,一个月送外卖收入5-8千属于正常区间。
如此下来,一年多,女方已经负债3万。女方还是杭州本地人。
如果说第一天我还义愤填膺,甚至出谋划策,到了第三天我已经不做任何评价了。像小红书上大部分晒情侣矛盾案例底下的评论那样:尊重。
同事B比我大两岁,但孩子已经10岁了,也就是24岁生的。她还说她已经是他们家生的晚的了。老家在安徽。
同事C是大学生,这个算寒假兼职。带着些00后的傲气,检票时惜字如金,已经被工作磨得没了耐性。
我不能说这是个很好的工作,可能是年纪大了,寒冷的侵蚀让我觉得自己在没苦硬吃。而我也忽视了我脆弱的膝盖,每天站8小时,小腿也非常不舒服。
当工作按时薪来衡量,不快乐感就会增加很多。好像中国普通标准最低工资19块一小时。这个看似轻松的纯站工作20一小时。而一旦这个数据成了起点,就会发现现在除了拼好饭没有低于20的外卖,会发现一杯奶茶20多如果买一杯,那我就白站了一小时。春节期间外卖还更贵,所以那几天我都自己带饭。我有个朋友也是春节没事,去瑞幸兼职干了两天,因为忙得脚不沾地没有时间吃饭而放弃。一问,薪资竟然才19。我一直以为这种需要一点技能的岗位总归要再多给一些。

前天下班,刚赶上一场《哪吒》放映结束。我和一个女生一起等电梯。她大概没认出我2个多小时前给她检过票,带着一种e人的愉快,跟我说:“《哪吒》真好看啊,看完它我都更有动力在杭州找工作了。” 我礼貌回应:“是啊,挺好看的。”
进了电梯,还是只有我们两人。她说:“祝你新年财源广进,财运亨通。”
这大概是从我第一次从陌生人嘴里听到这么有趣的祝词。
愣了几秒,我回答:“同祝你,财源广进,挣大钱”。出电梯后我们互道再见。
原谅我,雀跃的女孩,寒气冷冽的夜晚很快把刚刚那种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吹散。
我裹紧大衣,快速走到公交车站。一觉睡醒后,我仍要面对生活的泥泞和囹圄。青春和勇气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