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社会学与努力
一、教育学:明明是粗暴的筛选流水线,并不是培养人的花园
偏偏说优等生是努力,差等生是不努力。
先进一点的老师和家长,知道表扬“进步奖”。知道很多优等生,因为从小优等、习惯性优等,甚至他们虽然仍然是第一,但才德可能在退步。而很多中等生在“努力”、“进步”。
以此类推,其实真正“最努力”的是很多“差等生”。如果我们把面对煎熬的困境,坚持正确清明,耗尽心智资源,积极向上,作为一种努力。
精英主义把努力二字也贴金到上等阶级,是为了维护统治。教育学自觉不自觉的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应用到普通学生教学中,这就是“再生产”。这也是当代欧美“民粹主义”、“反智主义”反对知识分子、上层阶级对底层人污名化的正确一点。
“不努力,就不会努力”,是一种人性恶假设、群众劣质假设,是当代教育的严重弊病。否定了人性向上向善、本自具足的人本主义。
二、 社会学:穷人并不是不努力
反对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盎格鲁撒克逊资本家努力所以致富”的“富人努力”观、文化决定论。
在发展大势中的国家,人民自然勤奋,以前的日本德国,现在的越南都有过被称之为懒惰、低素质的时代。在颓废大势中的国家,如非洲东南亚,人民自然“躺平懒惰”。1840年鸦片战争时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革命、全球化市场化红利,让颓废的穷人,变成努力的贫民。
在1921年的中国,穷人要做的不是努力工作,而是努力革命。努力革命算不算努力?
(旧文切分,全文在《专题讨论“努力”:快停止努力,关于努力的认知全错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苏霍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幸存者,而非受害者:对于不好的人和事 (2人喜欢)
- 产业降级,相控阵白菜化(印巴冲突歼十C战绩背后) (2人喜欢)
- 市场与看人,在波动下无论看多、看空都永远正确 (1人喜欢)
- 闲谈,喝茶与蒸玉米 (4人喜欢)
- “拼多多评论区文学”和“菜市场疗愈”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