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016| GoatowaRex创始人: 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如何找到更好的乐队上

前言
2002年,GoatowaRex成立于澳洲的一间合租公寓里。这个看似晦涩的名字,出自于创始人对经典重金属乐队ManowaR的喜爱;按照Man-o-waR (Man of war)的拼法,想出了Goat-o-waR (Goat of war),再加上词尾的Rex (Records), 把两个R合并为一个,就有了GoatowaRex.
厂牌从一张简单的磁带小样起步,至今已经发行了几百张唱片。有太多经典乐队的作品,和GoatowaRex有关:包括带动了后黑金属发展的Mortifera(当时的阵容还包括Alcest的Neige)、Lifelover乐队的大红大紫,再到超载、施教日等国内金属乐队经典专辑的黑胶化,都和GoatowaRex脱不开关系。

创始人说,厂牌没有目标,也没有立场,只关注好音乐本身。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厂牌,这种做法给GoatowaRex带来过不少麻烦;在政治正确大行其道的西方国家,GoatowaRex也一度成为众矢之的。
这些站不住脚的以讹传讹,终究来得快、去得也快。厂牌多年来培养出的庞大乐迷群体,还是会蹲守GoatowaRex的每一批新出品,在上架的瞬间,把它们一抢而空。
P.S.
特别感谢著名金属老炮Goat老哥牵线本次专访,欢迎大家关注他的B站黑胶频道:金屋藏黑胶
访谈
1. 你在黑胶还没有“回潮”的GoatowaRex建立初期,就已经开始对黑胶感兴趣了,想要发行更多的黑胶唱片。当时你对黑胶的兴趣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对金属黑胶最早的印象,来自重型音乐和死域论坛的晒碟贴。刚开始还是以搬运外国乐迷的图为主,后来就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乐迷开始买黑胶了。
我是2000年去澳大利亚后,开始大量接触黑金属的,那时候应该是黑胶工业的低潮。我记得似乎只有一家捷克的工厂GZ Media可以生产,所以出版一张黑胶真是很困难的事情,也造成了只有很少的作品可以出黑胶版本。
我拥有的第一张黑胶是2000年从Perditism的Plutoth老师那买的Sventevith (Storming Near the Baltic),到现在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黑金属专辑,上周还拿出来转了一圈。

我当时觉得能出黑胶都是最帅的乐队,仅仅是买到拿在手里就很开心,也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出版黑胶会多好。
2002年年底是高中毕业到大学之间的假期,模仿室友(还是Perditism的Plutoth老师)开始做磁带分销,后来慢慢就开始摸索如何出版一张黑胶。
2. GoatowaRex现在的铁拳logo是谁设计的?你提到厂牌自成立以来,请人设计了不下10种logo. 公众号(迷莲唱片)用的则是一个彩色的手绘山羊,这个又是谁画的呢?
这个铁拳logo是Satanic Warmaster的主唱Lauri帮我设计的,我使用最多的一个logo也是他帮我设计的。不得不说,Lauri真的是得到了90年代黑金属设计的精髓,他没有特别复杂的排版但看起来就非常的90年代。

公众号的彩色山羊是意大利厂牌Iron Tyrant的老板Luca的女儿画的,有一次我在Facebook上看到他发女儿的涂鸦,其中有这一幅,我很喜欢就问他是否可以拿来做logo。

我还有很多其他的logo,有一些是为了配合某一张发行的设计风格,有一些是乐迷自己画了送给我。有一个美国乐迷,每次买盘都要给我写一封邮件,专门设计一个logo送给我。
3. 你签乐队的原则之一,就是只关注音乐本身,这个原则有给你带来过什么很大的麻烦吗?作为一家面向世界的金属厂牌,维护这个原则还是很需要勇气的;你也提到过旗下乐队在不和厂牌打招呼的前提下、在作品里发表争议观点,或者某些乐队的订单因为国籍问题被PayPal拒付。
是的,原则上我只关注音乐,就是看自己是不是喜欢,不过这几年,确实世界变化很快,所以如果某一个作品会激怒很多人,或者给我招来不必要的麻烦,那很遗憾我也不得不拒绝。
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澄清一下,我们厂牌没有任何的政治倾向,在MA上我们被打上了右翼的标签,真是太荒谬了。这个厂牌运作了23年,出了500多张黑胶/CD,真的无力为每一个合作过的乐手说过什么话负责。今天正确的事情,几年后还一定会正确吗?
思潮来了又去,底层逻辑还是利益的分配,现在的“正确”搞不好明天就被否定,这些年的国际政治就是最好的写照。
4. 你对一些黑金属不是很发达的国家的乐队也很感兴趣,并且身体力行的出版了这些乐队的作品。这让我想到了Mayhem的Euronymous, Deathlike Silence也是这种国际主义理念的实践者。我知道厂牌的发行归根结底要回到音乐上去,但有什么别的因素会让你对这些国家的乐队更感兴趣吗?如果按人口基数来算,波黑是GoatowaRex签过的乐队里最小众的一个国家了。
有时合作乐队会介绍他们的朋友再来合作,所以会有特定时间段里出品有某种地域集中性,但其实我没有特别的关注某一个国家。
前互联网时代黑金属(和其他所有音乐)会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但现在全世界的乐队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如果说某一个地方有特别的风格,那大概率是那里的2-3位特别能折腾的年轻人创作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这更多是个人的风格,而不是地域的特点,比如你说的波斯尼亚黑金属团体就是这样。

当然,如果某个乐队真是从特别极端的环境下走出来,那我确实会刮目相看。2014年ISIS冲突最激烈的时候,有个库尔德乐队写信给我,他们的城市就是ISIS交战前线,可惜这个乐队是Nu-Metal,所以自然我也没有和他们合作。
可是说到底,我认为音乐的水平和当地的经济基础还是正相关的,Euronymous发行的乐队都来自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和北欧。
5. 对于厂牌想长期合作的乐队,一般存在一个一次性签约几张唱片的标准吗(比如一些主流金属厂牌,一次性就会和乐队签3张专辑的合约)?
对于地下厂牌来说,除了合同的约束,可能”口碑“和”默契“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你之前举过一个例子,假设一个俄罗斯乐队违约了,你也拿他”没有什么太大办法“。但再地下的合作,其实也是商业行为,你也晒出过和日本乐队签约的合同。
我有经历过各种的合作方式,但大多数还是口头默契。新乐队的话,一般是双向选择的过程,能合作就一张张合作下来,不能合作就分开,有些乐队已经出版了两位数的黑胶,但其实也没有任何“合约”存在。
但是也有一些乐队,会直接签约多张作品,这种一般是经历了市场和时间的考验,双方都觉得对方是靠谱的。

还有就是从其他厂牌受让版权,这种通常会涉及合同,但黑金属跨国维权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便有合同,如果违约了,无非也就是让自己上网吵架更理直气壮而已。
6. 厂牌有签过什么印象深刻的女性乐队吗?从业20年以来,你觉得现在会有更多的女性黑金属乐手或是乐队了吗?

我确实觉得现在女性乐手越来越多了,不过不仅是女性乐手,各种认知/族群的乐手都越来越多了。
2000年代,黑金属似乎主要是欧美国家的白人男性青少年,但现在什么背景/身份认同的乐队都不惊讶。
我合作过好几位女性乐手,各个国家的都有,有一位是华人但是从小被美国白人家庭收养,自我身份认同是trans,不到20岁,我对这个经历印象很深刻。
7. NWN的Yosuke通过众筹募资的黑胶工厂Helios Press开业在即,你也对经常合作的黑胶工厂进行过投资;未来有计划像NWN那样,拥有一座完全属于自己的黑胶工厂吗?

如果有机会肯定想,不过我觉得现在是黑胶生产供求已经平衡或者供大于求了。
就像第一个问题回答的,20年前可能只有一家工厂接单,现在仅仅是合作过的工厂,两只手都数不过来,还有更多新的入局者。
供求关系最扭曲的时候是疫情的第一年,大面积的工厂停产,如果不走后门,排队可能要等上1年才能生产,那个时候如果有一家熟悉的工厂,真是太幸福了。
我也有向产业链上游并购的想法,但现在,我还是想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如何找到一个更好的乐队,并说服大家买他们的唱片上。
8. 目前厂牌的工作还是以你自己为主吗?你提到过自己的朋友们在厂牌的发展中所给予的帮助,很多独立厂牌之间都会像家人一样相互扶持。现在有别的比较固定的成员加入到厂牌的工作中来了吗?我知道真吾乐队的吉他手小田曾经帮你做物流方面的工作。
现在厂牌除了打包和发货以外,都是我来负责。在新出品上市时,有一位认识10多年的朋友来帮我打包和发货,非常感谢他。
真吾乐队的吉他手小田,还有他的另外一位队友也在不同阶段负责过这个工作,还有其他几位朋友。
厂牌出货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如果我自己一个人弄,可能今天下的单,2个月以后才能发出。

9. 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营,你觉得自己在唱片制作的数量上,会把控的越来越精准了吗?还是说仍然会有非常大的起伏呢?因为毕竟你不是只发行已经成名的乐队的作品,你还一直需要去发行新的乐队的作品,这部分会让我觉得难度更大。
判断数量还是很难的。我是一个很保守的人,所以如果我觉得这张盘能卖300-500张之间,我通常选择印300张。
理想的模型,是每个想买的人都刚好买到,厂牌也不积压,但这是不可能的。
北京房租太贵了,所以从厂牌的周转上来讲,我宁愿少压一点,这对乐队也不完全是坏事。

10. 目前厂牌遇到过的最大的挫折是什么?我知道厂牌的ins账号在疫情期间被盗过,而且那几天你还正好在发烧。
我想应该也没有过什么特别的挫折,因为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挫折。
事故确实出过不少,比如ins账号被盗过一次,损失了一万粉丝。还有叫了顺丰快递,结果整车着火、全部烧掉。
最近的一次,是给荷兰厂牌发货,但是对方收到了一整箱山寨拉夫劳伦假货(快递搞错了)。
未来不好说,中美贸易战已经开始了,如果各国关税政策发生剧烈变化,那么对于国际化的厂牌运作肯定会有很大的冲击,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11. 每一批新品(batch)的发售时间(drop time)是根据什么来决定的呢?我有看到这个时间是存在某种轮动的,比如这次是纽约时间下午4点,另一次则是纽约时间的下午1点。是不是也会考虑每个批次在不同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呢?
是的,因为主要是在欧美市场发售,所以我会把时间定到一个大家都是醒着的时间。

12. GoatowaRex的唱片在国内和国外的发售数量上,会存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比例吗?还是要以具体唱片的具体情况为准?像是厂牌发行的一些中国乐队的出品,我也看到过一些外国乐迷的抱怨,说是这张唱片“不发往他们的所在地”。
基本上是越热销的出品,国内的比例越小,因为我们厂牌在简中没什么名气,所以基本只有固定的一些朋友会购买。有一个发行,国内卖了1张,国外卖了249张。
但是也有个别的发行,由于早期互联网传播的原因,在国内销量特别好,但是在国外反而“一般”或者“正常”的情况。
总之,简中和墙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境内外乐迷的口味和流行的东西差异很大,我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这堵墙倒塌?
13. 在音乐制作方面,厂牌一般会参与到什么程度呢?会参与乐队的混音和母带吗?瑞典黑金属乐队Slutet给你寄的demo直接就是MP3格式,然后乐队还把原始音频文件给删了,这个事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音乐制作方面,我一般没有深度的参与,因为我既不会设计也不会混音,音乐也就是听个感觉,谈不上专业的理解;我参与最深的场景估计就是类似“可能这张照片看着更牛逼一点”这种。
我能提供给乐队最大的帮助,是我对黑胶制作这个“产业链”的熟悉程度,以及后期宣发的一些建议。Slutet虽然是黑金属,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朋克乐队,你说的这件事本身也很朋克,闻所未闻。
14. 在2020年的访谈里,你提到当时有30-40个项目在不同的阶段。到了2022年,你再次在访谈中被问及这个问题,推进的项目数量已经达到了100个,这和疫情期间出现的大量居家时间有关吗?如今已经是2025年了,你现在手头有多少个项目在进行呢?
确实有很多计划在推进,具体的数目我也没有统计。不过有的计划要准备很长时间,中间也有不少变数,就和公司做项目一样,从立项到最后能落地,其实不多。
所谓推进的100个项目,有一部分也只是立项而已。同时,我希望厂牌的每一个batch,都是精心调配的菜单,和日本会席料理一样,必须有不同的品类搭配,是一个portfolio,(在厂牌光谱范围内)满足不同乐迷群体的需要。
15. 你之前说侧标主要是受“亚洲音乐的影响”,这是来自于过去买打口碟时的日版盘经验吗?现在厂牌侧标上的文字也是各种语言都有,但我感觉日语居多,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吗?

是的,我是80前生人,我成长的时候是中日友好期,所以我从小就喜欢这些日本的包装和设计,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经常在Instagram上找各种各样的日本OBI来看,模仿他们的设计,不同信息摆放的位置,汉字、平假片假使用的比例,特殊的语言表达和视觉符号,在我看起来都是精美绝伦。
如果OBI设计满分是100分,我现在的设计水平应该是不及格,但目前只能做到如此,我还会继续努力。
16. 你在公众号上重发过Sabbat 30周年演出的repo,一转眼Goatowarex也成立超过20年了,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死忠乐迷吗?比如从厂牌成立初期就在买Goatowarex出品的乐迷,或者是收集了接近全套出品的乐迷?如果有什么其他有趣的乐迷故事,也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
我们发行的唱片太多了,应该没人能收集全套吧?有的时候我想,我出版过的黑胶,可能比很多乐迷的全部黑胶收藏还多不少,真是有点恐怖。
厂牌在各个阶段都有疯狂的乐迷,但是我印象里能坚持23年的人还真不多。至于疯狂的行为确实不少,随便说几个:
1)有一个美国朋友,是个铁匠,他自己做了一个铁的厂牌gauntlet logo,邮寄给我,现在还挂在工作室的墙上。

2)还有一个乐迷,买盘超过10年,上周我在德国旅行的时候路过他的城市,去他家里坐了坐。走的时候他送了我一大包面包,说我路上饿了可以吃。
3)另外一个乐迷,也是乐队乐手,发行了自己乐队的CD,一下邮寄给我200张,说自己卖不掉都送给我。
这种小故事可以再写50个,他们都是珍贵的回忆,我会永远珍藏。
17. 疫情期间你提到过将来想办演出,目前有在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吗?我看去年年底的御矢乐队巡演海报上,也出现了厂牌的logo.

我觉得目前国内演出市场还挺拥挤的,我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能力,所以暂时不会考虑办演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logo出现在御矢乐队巡演海报上,他之前没有告诉我,不过还是很感谢乐队。
继续探索
厂牌社媒
官方网站
公众号|迷莲唱片
小红书|GoatowaRex
视频号|GoatowaRex
Psychedelic Lotus Order/goatowarex
Bandcamp|GoatowaRex
Instagram|goatowarex_the_true
往期访谈:请点这里
公众号:不如不为
唱片店:波本唱片
小红书:陈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