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年间的元宵节是这么过的!
今年的元宵节,我既没有想起来太平和薛少,也忘记了《长安十二时辰》里华丽的长安。时隔两日,忽然想到正在看的《东京梦华录》里边应该有描写元宵节的内容,翻了一下,果然有,还很精彩呢。

作者孟元老前半生生活在繁华京师东京汴梁,天子脚下,文化和经济空前繁荣发展,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宵禁取消,通宵达旦,整个东京城热闹非凡,饭馆酒楼、寺庙妓馆、勾栏瓦肆,各色风土人情及特色小吃,还有先进的消防系统以及发达的水上交通,皇帝嫁女,太子纳妃这种盛景,作者也是见惯了的,更别说,沉溺娱乐和文艺的宋徽宗,怎么能错过元宵节这种与民同乐的好日子,史上记载,北宋元宵节赏灯,是从宋太祖建隆二年开始的,一直到北宋灭亡,仅有因不可抗拒的因素,比如皇帝出巡、战争、皇亲国戚办丧事、皇帝生病、天气不好等,其余时间都有灯展和演出。

元宵节赏灯,源自于佛教传统,自唐以后,渐渐成为我国的传统。北宋东京汴梁,从前一年的冬至就开始准备过节了,张灯结彩,各类演出,一直到元宵节这天,皇帝亲临宣德楼,与百姓一同观赏元宵节晚会演出。

以下白话文,大部分是我自己按照注释写的,一些引文是引用书中的,尤其是一些表演名录,必须引用书中内容才能理解。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①,开封府绞缚山棚②,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③,歌舞百戏,鳞鳞相切④,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⑤,蹴踘⑥,踏索⑦,上竿⑧,赵野人倒吃冷淘⑨,张九哥吞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⑩,小健儿吐五色水⑪,旋烧泥丸子⑫,大特落灰药,榾柮儿杂剧,温大头、小曹嵇琴⑬,党千箫管⑭,孙四烧炼药方⑮,王十二作剧术⑯,邹遇、田地广杂扮⑰,苏十、孟宣筑毬⑱,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虫蚁⑲,杨文秀鼓笛⑳。更有猴呈百戏(21),鱼跳刀门,使唤蜂蝶(22),追呼蝼蚁(23)。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24),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正月十五,元宵节。皇宫前边,从年前冬至后,开封府就开始搭建彩棚,搭建棚子用的巨型木头正对着宣德楼。每到这时,已经有游人开始聚集到御街前看热闹,御街两边的廊下有变魔术的,歌舞表演、杂技、说唱等,节目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乐声喧闹,传出十几里地去。
节目主要有:捶丸(类似今天的高尔夫球,宋徽宗尤其热爱这项活动)、蹴鞠(中国足球)、走钢索、高空爬竿、艺人赵野人下腰吃凉粉(现在基本都是表演喝水)、张九歌吞剑。
李外宁表演焰火傀儡戏:由火药引线引燃花炮,使折叠的纸制人物突然展开,然后借助火药爆炸燃烧的力量,使纸制人物飞腾旋转起来的一种烟火,感觉就是现在过年玩的会飞会变形的花炮。
小健儿口吐五色水:据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四月八日浴佛,以都梁香为青色水,郁金香为赤色水,丘隆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
旋烧泥丸子:一种小魔术戏法,桌上反扣着两只小瓷碗和五个红豆或泥丸,在艺人巧妙的翻碗和扣碗之间,红豆随心所欲地变来或遁走。高明的艺人招数极多,从“一粒下种”“双耳招风”“三星归洞”直至五粒、十粒的“珠还合浦”,到变来满碗红豆的“秋收万颗子”,千变万化,全凭十指和手掌肌肉的控制。表演者往往要下几年功夫,才能掌握全部技巧,有的艺人以毕生精力研习、表演此类节目。小时候我们村里还有艺人来表演这种小魔术。
大特落灰药:榾柮儿杂剧:同时看了两本书,果麦经典的解释是,名字叫大特落、灰药的艺人表演的以馄饨为主题的杂剧。 榾柮儿 ,馄饨。
温大头、小曹嵇琴:名字叫温大头和小曹的两个艺人表演嵇琴(二胡前身)。
党千箫管:党千表演的萧管。箫管:并非箫与管的合称,乃今日本通行乐器尺八,亦称“竖笛”“中管”。
孙四烧炼药方:也是一种杂技类表演,用特殊工艺制造的炭,艺人雕琢成特定的形状,撒上火药,点燃,瞬间内外通透,雕梁画栋,飞桥连接二楼,上有男女人影走动,栩栩如生。因为这项表演太过精妙绝伦,皇帝将艺人们招进宫里表演,久而久之,竟在民间失传了。

王十二作剧术: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手艺皆有巧名:踢瓶、弄碗、踢磬、弄花鼓捶、踢墨笔、弄毬子、拶筑毬、弄斗、打硬、教虫蚁及鱼、弄熊、烧烟火、放爆仗、火戏儿、水戏儿、圣花、撮药藏压、药法傀儡、壁上睡。小则剧术:射穿弩子、打弹、攒壶瓶(即古之投壶)、手影戏、弄头钱、变线儿、写沙书、改字。”

邹遇、田地广杂扮:邹遇、田地广表演类似小品、二人转等逗人笑的小戏。

苏十、孟宣筑毬: 苏十、孟宣 等人玩只有一个球门的蹴鞠。
尹常卖五代史:说书人尹常卖讲五代史。
刘百禽虫蚁:刘百禽表演蚂蚁摆阵打仗的绝活。
杨文秀鼓笛:杨文秀吹奏鼓笛。
更有猴呈百戏:耍猴戏。
鱼跳刀门:鱼在刀刃上跳跃。
使唤蜂蝶:剪纸或帛变成蝴蝶蜜蜂,魔术的一种。
追呼蝼蚁:趋使蝼蚁表演。
还有卖药的算卦的,写沙书的(即现代的沙画),千奇百异,让人耳目一新。

至正月七日,人使朝辞,出门①,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②,悉以彩结山呇③,上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横列三门,各有彩结金书大牌:中曰“都门道”,左右曰“左右禁卫之门”。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④。彩山左右⑤,以彩结文殊⑥、普贤⑦,跨狮子、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⑧,如瀑布状。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⑨。
到了正月初七这天,各地使臣前来辞别皇帝,离开皇宫。这个时候,京城的灯山开始装扮起来了,五颜六色,金碧辉煌,交相辉映。面向皇宫的灯山,张灯结彩,锦绣辉煌,上面画着诸位神仙的故事,以及市井间卖药算卦的生活场景。
这天,还有横向搭建的三个大彩门,上边用彩色绸缎装饰,挂着牌匾,上边书写金光闪闪的大字,中间写的是“都门道 ” ,左右两边分别是“左右禁卫之门”。上边还有一个大牌匾,写的是:宣和与民同乐。(宣和,是宋徽宗最后一个年号)。

灯山两侧,用彩色绸缎扎成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的形象,他们骑着狮子和白象两头坐骑,两位菩萨的手指分别能喷射水柱,不仅如此,手掌还能挥动,栩栩如生,如真神下凡。
灯山上有一个木柜存储着用辘轳绞上来的水,每隔一段时间,木柜中的水就喷泻而下,像瀑布一样壮观。在“瀑布”左右两边的门上,用草扎成双龙嬉戏的场景(我爸说他小时候村里的龙也是用草扎的),龙的皮肤是用青布做的。在青布下边的草节内,藏着数万盏的灯烛,远远望去,两条蜿蜒飞翔的神龙像是腾云驾雾一般,活灵活现。

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约百余丈,用棘刺围绕①,谓之“棘盆”②。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内设乐棚③,差衙前乐人作乐④、杂戏⑤,并左右军百戏在其中⑥,驾坐一时呈拽⑦。
从灯山到宣德门楼前的街上,大约一百多丈,用荆棘围出来一个演出场地,场地中央树立着两根长竹竿,高约数十丈,上边也装饰着各色锦缎彩绸,用纸糊的百戏人物,悬挂在长竿上,微风吹过,宛如天外飞仙。
里边还有乐队演出的棚子,衙门差遣乐人在此演出乐曲,表演杂技,左右军也在其中表演百戏。万事俱备,只等皇帝御驾亲临。
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①、掌扇②,列于帘外。两朵楼各挂灯毬一枚③,约方圆丈余,内燃椽烛④。帘内亦作乐,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
宣德楼上,四面挂着黄色垂帘,中间是皇帝的专座,皇帝御座四周用黄色绸缎扎起来一个彩棚,御龙直的禁卫军举着黄色的伞盖和长柄杖扇(电视剧经常看到那种诶),站立于帘子外边。两边朵楼(正楼两边的副楼)分别悬挂着一个巨大的灯球,直径约一丈多,里边燃烧着的蜡烛像椽木那么粗大。宣德楼上帘子内也有乐队表演,嫔妃宫女们的嬉笑声,站在楼下都可以听得到。

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①,彩结栏槛。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②,面此乐棚。教坊③、钧容直④、露台弟子⑤,更互杂剧。近门亦有内等子班直排立⑥。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⑦。
宣德楼下,用枋木搭建的露天戏台,四面围栏上也张灯结彩,两边都有禁卫军列队站岗,他们身穿锦袍、头上的幞头上有御赐的簪花,手里拿着金瓜(一种兵器),面向乐棚站立(演出安保呗)。
管理宫廷乐队的教坊,禁军钧容直和民间艺人,在这个戏台上轮番表演节目。在靠近宣德门的地方,皇宫中的禁军在此执勤站岗,百姓们都在露台下观赏节目,台上艺人们卖力的演出,不时的引发观众高呼万岁,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这是靖康之变前一二十年的元宵盛景,作者经历靖康之变南渡,回忆往昔,写下记录东京生活的《东京梦华录》,可想而知,作者后半生每每回忆起这段生活,想必也是黯然神伤的!
今天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二月二,炒豆豆!
- 因电线杆上的鸟窝引发的…… (2人喜欢)
- 毫无意外,我的年度影人是赵涛——2024年度观影报告! (1人喜欢)
- 遭遇职场霸凌的时候,我读完了李娟所有的书!——2024读书总结!
- 每当我失去力量的时候,就会看琼瑶剧!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