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放弃三十万字博士论文,开启创作&疗愈的人生
本文首发公众号“童话与绘本之森”,一个专注儿童文学研究、实践与创作的公众号

大家好,这里是孔阳君。
上一篇在充满不安与“害怕想象”的时代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童书创作?还说着打算 3 月底交论文,结果这周,我做出了一个全新的决定——彻底停下博士论文,不再修改,专注于创作和疗愈相关的事情。
这个决定可能会让一直关注我们公众号的朋友们感到惊讶。毕竟,从 六年前博士入学 时,我就写过一篇帖子记录那时的心情。后来遇上 YQ,无法去学校,我索性在家创作。YQ 之后,我又延期了三年,博士论文的过程也经历了各种曲折。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路历程吧。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 我对这个决定完全没有后悔或遗憾,所以大家也不用为我感到可惜,我真的很开心自己能够开启新的生活。
一直以来,我创作的故事里,主角都是那些 小精怪、小神兽、小动物们。
而今天,轮到我讲述自己的故事了。 🐾✨
这个周三在导师的办公室里,我哭了一个多小时,因为我决定不再继续写博士论文了。 但这种哭泣里没有一丝后悔或遗憾,只有一种深深的解脱——我终于可以摆脱那种痛苦,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中了。
但我依然很感激这最后半年能遇到现在的导师。她是个大阪出身、说话直来直去、随性又带点随意的老师(作风很不日本人)。
那天一见到我,她就直接说:“我看到你给我发的邮件,担心你的精神状态,你还好吗?有没有想死的念头?” (我的内心 OS:我已经活人微死了。) 但嘴上还是回答:“还行。”
导师每次帮我修改论文都特别认真,日语问题、论述问题、逻辑问题,全都一一列出来,收到的文档里满满都是她的注释。她说:“为了让孔桑顺利毕业,我不睡觉也会看的。” 但距离最终提交论文只剩下一个多月,而她不仅要修改我三十万字的论文,还要组织至少两次委员会的审稿,只有通过审核才能提交。她直言,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赶不上 ddl 了。
她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可以换成论文博士(原本我是课程博士,可以接受导师指导,但论文博士没有导师指导),这样还能有时间继续修改。
导师非常热心地帮我分析各种可能性,我认真听完,已经明白自己应该做出决定了:我不再继续论文了。

我说,最初读博士只是因为不想去工作,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做创作。后来因为疫情学校封闭,研究资料难找,我开始专注创作,结果逐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积累了大量对我未来创作有启发的资料,可以说,我读博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我学到了自己想学的东西。而继续写下去虽然能提升学术能力,但我更想做创作。学术写作和创作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写论文对我来说实在太痛苦了。最痛苦的时候,我是一边崩溃大哭一边写论文的。 导师沉思了一会儿,说:“明白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支持你的决定。那么就以‘博士课程单位取得满期退学’的身份结束吧。你去做你喜欢的创作吧!也许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你想继续论文,依然可以回来做。”
我点点头,眼泪哗哗地掉下来。
导师又想了想,说:“3 月 15 号是所有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到时候你偷偷混进去,和大家一起合照吧!我会给你准备庆祝的礼物。”
我直接大哭。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六年博士生涯,正式结束了!
从导师办公室走出来的那一刻,我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世界仿佛有什么地方变得不一样了。 我再也不用为了世俗定义的学位、别人的期待,去做自己觉得痛苦的事情了。 接下来的人生,将是自由、轻松、充满创意与灵感的阶段,我终于可以以真正的自己,好好享受生命了。
第二天跟父母打电话,他们也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决定,甚至还说:“确实写论文很辛苦,不做就不做吧。”
(虽然之前我妈时不时会问:“你什么时候博士毕业?我们还想去日本玩,参加你的毕业典礼呢!”) 真的很感谢父母支持我的梦想,从最初的担心到慢慢的理解与支持,他们也付出了很多。
还跟几位编辑汇报了这件事,并说可以继续推进之前停滞的项目了。
《除夕夜的火锅快递》的编辑红叶看到消息,立刻打来电话问:“这样不会觉得可惜吗?” 我说:“一点都不可惜。我觉得这是我目前做出的最好的决定。”
她“啊”了一会儿,又“唔”了一会儿说:“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但是感觉这个决定很特别。” 又想了想,她补充道:“你应该把这个放弃的经历写成绘本,这个故事真的很特别。”
我说:“好。”
昨天晚上还收到了好友Cathy的留言:

Cathy 目前在高校任教,之前在澳洲麦考瑞大学攻读博士时,研究方向也是中国古代奇幻文学。如果读过之前的“神兽也有小时候”系列创作手札:古人的天马行空,怎么讲给现在的孩子听?的朋友就会知道,她曾为我的这套作品提供过不少素材。
她的著作 《Snake Sisters and Ghost Daughters: Feminist Adaptations of Traditional Tales in Chinese Fantasy》(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23),对中国古典神话、传说以及现代幻想小说中的奇幻叙事,也对我的博士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看到她的留言,我的第一反应是:她竟然理解我的决定诶! 这让我有些意外。毕竟,我们的博士之路几乎是一路看着对方走过来的,和她一样拿到博士学位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很难能遇到像她这样同样热爱奇幻,而且对理论和创作都有涉猎的朋友,每次打电话聊奇幻文学都感觉意犹未尽,没想到她也支持我的决定,还觉得受到了我的鼓励,这让我觉得自己又再次从这个决定中获得了力量。
总之,不再继续博士论文这个答案早在我的内心了,只是需要等到这个时机,才能真正下定决心——
选择停下来,不是遗憾,而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更精彩、也是最好的决定。
我的博士论文的过程有多么曲折呢?
我贴一个一月份在豆瓣上发的广播:

当然,真正经历的波折远远不止能写下来的这些。我相信和我一样只身在国外读博的朋友也一定都经历过很多心酸。不仅是博士阶段,我在硕士阶段就同样经历了因导师病休而临时换导师的过程,再加上内部和外部种种因素,这一路上真是充满了艰辛。但我无意放大这些,只是当我在回头看的时候,仍会觉得这些时间用来学习我喜欢的儿童文学,每天看到图书馆里那么多还没有读过的作品就很开心,和老师、同学们交流喜欢的作品都会感到无比幸福。
所以,即便觉得过程中有辛苦的地方,但我还是走过来了。而且在这个过程,我还在写文章、创作故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还鼓励到了别人,我真的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很好了。
关于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新神话”
在这里我简单聊一下我的博士研究,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做过的研究。
我本科在国内读的新闻传播学院的广告系,但是因为对绘本感兴趣,所以我以“儿童绘本阅读的媒介素养”为题进行了研究。就是观察几十个小朋友分别阅读纸质绘本和电子绘本的过程,记录他们的反应。
如果对这方面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在知网上找到在这个研究基础上改编的论文《学前儿童阅读数字绘本Apps的新媒体素养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00(2013):127-147.)
研究生就读于在现在的学校——白百合女子大学。因为从小就很喜欢安房直子,所以一直想研究她的作品。而且幸运的是,我还认识了安房直子的大学同学——莲见启老师,她给了我很多研究方向上的建议最后我写了八万字的日语论文,是以「安房直子作品における幻想構造とその主題―「白いおうむの森」と「青い糸」を中心に―」(《安房直子作品中的幻想构造和主题:以<白鹦鹉的森林>和<蓝色的线>为中心》为题,主要探讨了这两篇童话中的幻想世界的构成方式和主题表达。

由于本科研究了绘本,研究生研究了童话,因此到了博士阶段,我想要研究题材和内容都更为宏大的幻想小说(奇幻文学),并希望能够帮助我之后创作幻想小说。
我选了日本女作家小野不由美的《十二国记》系列作为研究对象,这部作品大量改编了中国古代神话、文化、政治思想等元素,并建构了一个独特的神话奇幻世界,因此我想要深入探讨该作品中的改编方式。

我的论文题目是《对中华奇幻“十二国记”系列的研究:以中国神话的改编为中心》。(《十二国记》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奇幻作品,之后再写文章跟大家好好聊聊~)

在从神话的角度研究《十二国记》时,我发现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之路都可以被称为“神话”,而且“神话的力量”也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复苏。因此我觉得在这个时代研究神话有着更深层的涵义。

坎贝尔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在神话中,找到和自己生活相关的一个层面。”,他认为神话有神秘性、物理宇宙观、社会性、教育功能四个方面,而每个人都必然要走过神话般的人生历程——
“生命的力量使蛇脱皮,就像月亮投下阴影一样。蛇脱下原来的皮是为了重生,就像月亮抛下阴影是为了再生出新月。他们是同等的象征性符号。有时候蛇的形象是咬着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圆圈。那是生命的形象。生命世代接续散发光芒,为了不断新生。”
——《神话的力量》
由于神话也是人类集体意识中的存在。因此神话即便讲述的是几千年前、几万年前的故事,也仍然对现代的人类的精神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而每个人都要经历神话中英雄的历程,即穿过阴影,走向光明的那一面。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大热的《哪吒》《封神》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因为它们唤醒了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英雄精神”。其实,这种共鸣一直都存在:在古代,它以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流传;而在今天,它在大银幕上,通过震撼的视觉效果,让几百人同时感受到那股原始而炽热的力量,唤醒人类集体的共同回忆。
因此,在读博研究神话奇幻的过程中,我也逐渐理解坎贝尔所说个人与神话的合而为一性——也就是说,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重要的生命体验,而找到真正让自己着迷的事情,就是对自我的重塑的开始。
博士期间的前三年的创作生活是无比快乐的日子,但之后当我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又变得是如此痛苦。但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也让我再次认清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为了让我感受到更加深刻的人生体验,我要投入我真正热爱的创作与疗愈的事情中,从而开始我的神话人生之旅。

我最近连看了两遍电影《好东西》,看到小孩在大家的劝说下学习了打鼓,在付出了努力,克服了心理恐惧,最终站上了舞台之后,她发现自己并不热爱打鼓,她更想做一个观众,更喜欢写作。
这一刻,我也跟小孩共鸣了。做一件事情的意义,不一定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找到了真正热爱的东西,发现了那些如果一生不去做就会后悔的事情。
在过去的英雄故事中,总是讲述他们如何成功、如何抵达终点。但现代的英雄模式,已经不再局限于“抵达目标”这一个结局。即便在旅途的中途选择了放弃,转身去追逐真正让自己着迷的事情,这本身也是一种英雄的路径。
所以,我完全不会后悔自己放弃为了拿到学位继续修改论文这件事。如果我不早点开始想做的创作,还是把时间用在令我痛苦的修改论文上,这才会让我感到后悔。
也非常感谢我的导师,以及经常鼓励、为我论文加油的编辑老师们,还有为我加油的朋友们,喜欢我的书的读者们,这段时间我收获太多了,所以我也想要用过去收获的满满力量重启自己的人生!
我相信,接下来的生活,一定会充满奇迹!
祝贺我自己!🎉
今后的打算……创作&疗愈
写论文的阶段实在太累了,所以孔阳君打算先给自己放个假,出去转一转。接下来的四个月,充满了值得期待的事情: 🌸 3 月,子葭来日本,我们会继续探访儿童阅读空间; 🍏4 月,去台湾旅游; 🏙️ 5 月,带爸妈去港澳粤玩一圈,或许在国内做一些活动; ❄️ 6 月,和朋友 Linny 一起去芬兰、挪威和冰岛旅行。 如果有小伙伴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也欢迎推荐给我~
如果有原创或翻译的约稿,也欢迎后台联系~❤️
另外,我要开始做一件之前没有在公众号里和大家分享过的事情——我想用自己的疗愈能力,去帮助和治愈别人。
在创作童书的过程中,我其实也经历了一场自我探索和自我连接的旅程,这个过程大大治愈了我自己。而从小开始,我就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够帮助别人,带给他们疗愈和安慰。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在充满不安与“害怕想象”的时代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童书创作?提到的,现在的很多大人,内心都充满了脆弱、焦虑和紧张,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孩子们不得不被“卷”入其中,也被焦虑包围。我曾经历过这种感受,所以我不希望下一代的孩子们继续这样的痛苦与创伤。
在我的童话《再见数十下》里,我表达了一个想法——孩子们应该通过感受宇宙万物去学习,而不是被 做不完的作业和考试压得喘不过气。虽然我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整个教育体系,但如果可以从个体出发,先疗愈成年人,让他们学会真正与自己的内心连接,而不是陷入焦虑和混乱的思绪,那么或许就能一点点改变这个环境。
就像神话中的英雄一样,当我们学会暂停焦虑和不安,在平静中找回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时,人生才真正开始。
我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做催眠疗愈师。
博士期间,我和朋友 Linny 一起学习了催眠疗愈,也陆续接了一些个案,成功帮助了一些人找回内在的平衡和力量,这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所以,接下来,我也会在疗愈这个方向继续探索和实践。不过,这部分的疗愈工作只会在东京的线下进行,如果你刚好在东京,也对这方面感兴趣,欢迎后台留言给我,我们可以聊聊~ 😊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看完我的决定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也欢迎留言和我交流。
祝大家也都能行走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感谢大家一路同行❤️
如果你是第一次阅读我们的文章,或许对其他文章感兴趣:
关于安房直子
关于幻想小说
关于创作
2024回顾|今年出版的10本原创童书创作手札:古人的天马行空,怎么讲给现在的孩子听?
关于儿童文学研究
环球童书旅行
全球儿童文学专业申请
(更多文章可以在公众号中查看)

孔阳君
童书作者&译者,现居东京。
日本绘本作家伊东宽、石津千寻老师指导下学习绘本创作。
出版原创童书:
绘本类
《不要和糯米团捉迷藏》《99颗红豆去旅行》
《除夕夜的火锅快递》、《动物园奇妙夜》《神兽也有小时》系列
桥梁书
《再见数十下》
《森林美食街》系列
幻想童话
《白露庄园之夏》
-
Espa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06 09: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