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盲盒
出门在外,总要订旅馆。这次旅行住下来,不由自主想到了“开盲盒”这个词。
现在实在不愿看攻略,因此订旅馆也是一拖再拖,以前会在几个平台比较来比较去,这次,直接在booking上选了。大概看了穷游锦囊以及携程的推送,说住宿最好是订哪个位置的,就在booking上盲选了评分较高、价格能承受的。
快到的时候,或者已到达,将酒店名字告诉儿子,然后研究怎样过去,地铁&公交车,经常走着走着,儿子说前面就是,然后抬头看见酒店介绍里的外立面图片,出现在眼前。
在欧洲,常会有小小的电梯,一个行李箱+2个人,就塞得满满当当,咣当咣当上去,打开门,都是惊喜。
巴塞罗那订了连锁青旅,8层?大堂永远不缺姑娘小伙,连同2只吊椅,走之前我也凑热闹去晃了一回,房间不小,但里面连刷牙杯也没,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第一次碰到。
格拉纳达感觉最好,机场大巴停在市中心,儿子说酒店就在前面,穿过熙熙攘攘、窄窄的石板路的街道,像极了威尼斯的路哦,2边都是各式各样的商店,就在闹市的边上,接待小哥很热情,还给了地图、画了浏览区、写了第2天要坐的公交车,房间也大,设施齐全,这盲盒开得好好!
塞维利亚的住宿机关重重。走到门口,发现铁门紧闭,敲门无人应,左转右转不得其法,想起看邮件,邮箱里早就躺着一封邮件了;输入密码,铁门开了;哪个房间呢?仔细看,是1号,可是,2-5都看见了,1咋没呢?再仔细找,终于有了,但咋进?再细读邮件,噢,右边墙上有个小盒子,再输入密码,打开小盒子,2张房卡躺在里面;第2天,因为很早退房,前台说把房卡放入小盒子即可,好吧,放入,静悄悄地出门,又差点打不开铁门。
在挪威奥斯陆,是凭booking上的码入住的,类似atm的机子,输入码和银行卡后,会给房卡还是密码?已经记不得了;入住期间没人打扫,有了从头到尾未见真人的体验。
威尼斯特地选了一家修道院改建的酒店,虽然价格不菲,但真的好奇。每层房间很多,细长条的房间内有楼梯,楼上楼下各1个床,百页木窗,很欧式,打开,楼下是水面,景色宜人。
巴黎订的也是青旅,标间的独立卫生间小小的,周末很热闹,周一晚就很安静了。订的时候看评论说管早餐的是个老爷爷,果然,每天早餐时会问:纯咖啡还是牛奶咖啡?
很少订民宿,感觉酒店更靠谱些,但仅有的几次,其实还是蛮好的。在台湾花莲,住的是民宿,租了民宿的自行车去吃的午饭,然后在花莲的街上逛游;日本河津的民宿更是性价比超高,先看河津樱,快4点去火车站等老板来接,晚上,一碟碟料理轮着上,虽然每道都很精致,但,禁不住多啊,吃撑了;饭后,老板娘一阵叽里呱啦,儿子好不容易听懂,原来因为当天晚上只有我们2个客人(前1天周末还是客满),所以男浴室就不开了,建议咱们俩一个一个泡温泉,啊,一个人泡温泉的体验好好啊!
订的酒店基本都在市中心,不追求是否几星,只要标间、干净即可,方便地铁、公交出行。 和当地人一起挤地铁,也穿过一个个他们住的街区,最喜欢逛附近的超市,一起排队买面包、水果。
出国不喜欢跟团,一大原因是团队住宿都是在郊外的度假村之类的酒店,方便停车、团队入住,一个个的标准房,可是,真不接地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