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
查看话题 >杯中见山海
一个冬日的傍晚,我点着香薰蜡烛工作,如豆火苗轻轻跳动,原本盯着电脑的视线被拉了过去——杯壁内侧蜡烛的轮廓被照亮,仿若起伏的山峦。
一个冬日的午后,在工作的间隙无意中抬头,看到下午两点的姑苏暖阳穿过水杯在桌上留下几条小小的彩虹,而桌面的木头纹理隔着玻璃映在水中,竟然像极了波光粼粼的海面。
一个繁忙的工作日,我和朋友见缝插针在书店喝茶,头顶的射灯经由茶杯玻璃的折射在桌上投下一圈星光,端起杯子时,星星又跳上了我的手指。



杯中见山海,指尖有繁星,我平凡的生活里,藏着源源不断的光。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我终于在三十多岁的年纪读懂了十几岁时就能倒背如流的小诗。
我对美和细微之物的敏感也许是天生的,但“完美只存在于瞬间,永恒既可宏大亦能渺小”的领悟却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慢慢习得的。
中年人的生活往往都是慌乱忙碌、左支右绌的。谈完工作顺路拐进园林避开游客,与秋光相处半个小时,已是难得的余裕。
蹲在留园的假山上捡红叶看绿苔,料峭的冷风被石头阻挡,那个安静的小小角落,那个无人打扰的时刻,仿佛是杂乱世界里的真空胶囊,自成一方平静的天地。


去报恩寺塔探绿萼白梅时天气并不好,落花人独立,我站了许久终于等得阳光从两团云的间隙挤进来,眼前所见的花木光影,宛如一幅莫奈的作品。不远处的报恩寺塔恢弘巍峨,堪称气势磅礴的繁华图,身边的小石桥几乎被藤蔓覆满,与清风鸟鸣绿竹红梅相伴,可谓恬淡闲适的小品。

走进畅园时同样是阴天,但天气预报允诺的一个小时阳光如期而至,照得案上那枝素心蜡梅的花瓣格外剔透。花香伴着茶香,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竹帘内的半亭不过巴掌大一块地,却犹如与世隔绝的湖心亭,周遭只剩眼前的茶和窗外的水——哪怕百米之外就是车水马龙的现代街市。



我喜欢的电视剧角色说:It’s alright that the world is crazy, as long as I make my little corner of the world sane.(只要我能让自己的小天地安宁无虞,大世界再疯狂也无妨。)
我的小天地里不仅有假山上的青苔,石桥下的落花,竹帘里的茶香,还有酷暑天的荷花茶,小狗发光的尾巴,太湖水面的落日,和《诗经》里走出来的参差荇菜。
40度的高温天里,我在兰花窨制的冷泡绿茶里加入薄荷和莲瓣,用莲茎做的吸管轻啜,唇齿留香,满口清凉。仅一杯茶,就足以让我的小房间变成冷香阁。


有段时间各地的毒狗事件层出不穷,为了保证小狗的安全,也为了让小狗在这样的情势里依然能无忧无虑自由奔跑,我会挤出时间开车半小时带他去无人的山间或太湖边。阳光晴好、空气清冷,水杉的羽状复叶在枝头闪着光,小狗站在太湖的夕阳里,轻轻晃着尾巴,不知人间忧欢,同样轻轻摇晃的,还有水中的芦苇。安静地看完一场日落,是现代人失传已久的能力吧。


从秋到冬,我和小狗就这么在太湖边的石头上一起度过了很多个傍晚,水面起起伏伏,野鸭浮浮沉沉,黄色的花朵脆弱又坚韧,在一圈圈涟漪中迎风而立,这便是《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里的“参差荇菜”了。
有天傍晚雨愈下愈大,我和小狗却都不想回到吵闹的市中心,于是坐进被绿树环绕的车里,我看书、学西班牙语,他趴在座位上睡觉,湿漉漉的鼻头发出轻微的呼吸声,毛茸茸的肚子一起一伏,和着有同样节奏的雨声。路灯暖黄色的光透过天窗和雨滴一起落下,那一刻,世界缩小到只有被照亮的我俩。

人类和时代似乎都偏爱宏大叙事和整齐划一,但这些真实具体、微不足道、旁逸斜出的体验恰是予我滋养和力量的关键,它们是混乱中的抽离,忙碌里的空隙,仓促间的呼吸,让我在巨大的荒诞和强大的系统面前保持笃定,保全自己的主体性。
外面那个大得无边无际的世界以一种让人心慌的速度变化着,算法对生活的主宰,电子产品对人的异化,技术对社会秩序的重塑,都把人卷入了无尽的焦虑,我们似乎进入了24小时运转的状态,慢不下来,更停不下来。
如果这就是时代的进步,那我宁愿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
在一味追求“更大、更快、更多”、效率至上的环境里,我们牺牲了太多“无用”的乐趣,而这,恰恰是我最为珍视的。
当我凝视路灯联手鸡爪槭在墙上投下的山水画时,当我拿荷叶作碗给小狗喝水时,当我和小狗一起皱着鼻子收集空气中的稻香、桂香、梅香时,当我趴在地上欣赏附地菜那仅有2毫米大却精巧不已的蓝色花朵时,当我坐在古镇的石阶上看老奶奶拿茼麻果实给清明粿点花时,我和实体的世界发生着具体的连接,我在脚踏实地“活着”,我不再是“某某总监”,而是无用美学观察家、自然香气玩味师、植物生命轨迹记录员、老旧社区价值挖掘者。看似光鲜的职业只定义了我在社会机器里的工具属性,后面这些“荒唐”的身份,才是我认真、用心对待生活的证据。







这些无法通过网络“共享”、不能依靠算法“生成”的琐碎事物和微小时刻,是独属于我自己的、谁都拿不走的鲜活体验。它们让我得以分辨何谓心之所向的真需求,什么又是被消费主义和虚荣攀比强加的伪需求。生活里真正值得我们伸长脖子去看的,不是更大的房子更贵的车子,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明明唾手可得却总被视而不见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有人说,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 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同样地,如果我能在28万平方米的产业园里一眼发现3厘米高的苔藓,算法就不能把我怎么样。

苔花如米小,却有足够的生命力在现代大楼的石缝里形成一个微缩的小森林。而这样遍布地球每个角落的森林,已经存在了4.5亿年。

© 本文版权归 Snoopy的乌桕树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