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书六礼之纳吉之礼
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巴国婚事2025-02-17 10:58纳吉是中国古代婚姻 “六礼” 中的第三礼,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具体介绍:纳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对婚姻重视和对占卜文化的信仰。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对偶婚制的出现,婚姻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项。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方式来确定婚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占卜问吉便应运而生。到了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将婚姻仪式进行规范和系统化,纳吉正式成为 “六礼” 之一,成为婚姻程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从秦汉到隋唐,纳吉的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除了传统的占卜合婚,还增加了门第、财产等考量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纳吉在保留传统仪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和社会关系的结合。明清时期,纳吉习俗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进一步细化,仪式更加繁琐,程序更加严格,成为家族延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对神灵的敬畏:纳吉中的占卜环节,无论是用龟甲、蓍草还是其他方式,都是在试图与神沟通,获取神灵对婚姻的旨意。人们相信神灵能够预知未来,通过占卜可以得知婚姻是否会得到神灵的庇佑,是否会幸福美满,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顺应天命观念:“天命” 观念在古代深入人心,纳吉就是为了判断男女双方的结合是否顺应天命。如果占卜结果为吉,就意味着这段婚姻是上天的安排,是符合天意的,夫妻双方应当珍惜并遵循这种安排,共同经营婚姻生活。家族延续的保障:在古代社会,家族的延续至关重要。纳吉通过对男女双方八字等信息的占卜,筛选出有利于家族繁衍和发展的婚姻组合。确保家族血脉能够顺利传承,家族的香火不断,维护家族的稳定和繁荣。社会秩序的维护:婚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结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纳吉习俗通过规范婚姻程序,使婚姻的缔结更加慎重和严肃,减少了因婚姻纠纷引发的社会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纳吉是对未来婚姻生活的一种美好期许,人们希望通过这一仪式,为即将到来的婚姻生活注入吉祥和幸福的元素。无论是占卜结果带来的心理安慰,还是双方家庭对婚事的认可和祝福,都让新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和信心。增进双方情感:纳吉过程中,男女双方家庭通过各种仪式和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对于新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情感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为婚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天命观影响:古代中国人非常相信天命,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注定的。婚姻作为人生中的大事,自然也受到天命观的影响。在纳吉环节,通过占卜等方式来判断双方的婚姻是否符合天意,是否有吉祥的预兆,就是这种天命观在婚姻中的体现。人们希望通过遵循天命,来确保婚姻的幸福和稳定。例如,在《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婚姻与天命的记载,如 “天作之合”,表达了对婚姻是上天安排的一种信仰。宗法制度与家族观念: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宗法制度,家族的延续和发展至关重要。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关系到家族的血脉传承、社会地位和利益等。纳吉环节确定了双方的婚姻意向,有助于两个家族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合作和互助,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地位。同时,通过纳吉等仪式,也能增强家族成员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家族的凝聚力。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社会制度背景周礼的规范:西周是一个非常重视礼仪的朝代,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三书六礼” 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吉作为 “六礼” 之一,被正式纳入到国家的礼仪规范中,成为了婚姻成立的必要程序之一。这使得纳吉具有了权威性和规范性,成为了社会普遍遵循的准则。等级制度的体现: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不同阶层的人在婚姻礼仪上也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纳吉的礼物、仪式的规模等都可能因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财富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唐朝,品官的纳吉礼物和仪式就有严格的规定,而庶人的纳吉则相对简单。这种差异体现了社会的等级秩序,也反映了婚姻在不同阶层中的不同意义和作用。人口繁衍需求:在古代,人口的繁衍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家族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通过纳吉等婚姻仪式,能够规范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促进家庭的稳定,从而有利于人口的繁衍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交流与融合:在纳吉等婚姻礼仪的过程中,两个家庭的亲友都会参与其中,这为不同家庭、不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人们可以通过婚姻了解到其他地区的文化、风俗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融合。同时,婚姻也有助于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社会的发展纳吉,又称 “小定” 或 “文定”,是 “六礼” 中的第三礼。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婚姻的缘分和命运,所以在问名之后,会通过占卜或算命等方式来判断双方的八字是否相合,婚姻是否吉利。如果得到的结果是吉兆,男方就会派媒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正式通知女方家长婚事已定,双方将进入订婚阶段。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主要流程合八字:在纳吉之前,通常会先进行合八字。男方会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或懂命理的人进行推算,看两人的八字是否相生相合,有没有相冲相克的情况。如果八字相合,被认为是婚姻美满的好兆头,就可以进行纳吉。送礼:男方确定要纳吉后,会准备一些礼物,常见的有金银首饰、衣服布料、糕点等,由媒人送到女方家。礼物的数量和种类通常有一定的讲究,一般为双数,寓意着好事成双。通知女方:媒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后,会正式向女方家长通报男方家占卜得到的吉兆,表明男方家希望与女方家定下这门婚事。女方家长如果收下礼物,就表示同意婚事,双方即达成订婚的意向。纳吉在三书六礼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它标志着双方从初步的了解和试探阶段,正式进入到确定婚姻关系的阶段,是婚姻流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味着双方家庭对这段婚姻的认可和支持,为后续的婚礼筹备等事宜奠定了基础。 若占得吉兆,男方家族便欣然筹备纳吉之礼,派遣媒妁携精心挑选的礼物,踏上通往女方府邸的喜庆之旅。合八字,乃纳吉之前奏,男方恭敬呈上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诚邀算命先生或命理高手,细心推算,探寻两人命理是否相生相旺,规避相冲相克之虞。八字相合,犹如天作之合,预示着婚姻生活和谐美满,纳吉之礼方得顺利进行。礼物之选,颇为讲究,金银首饰熠熠生辉,衣服布料柔软细腻,糕点香甜诱人,皆为传递男方诚意与祝福之佳品。数量务必成双,寓意好事成双,吉祥如意。媒妁携礼而至,正式通报女方家长占卜所得吉兆,男方家族热切期盼与女方结缘,共赴白首之约。女方家长欣然纳礼,即是对婚事的认可与接纳,双方至此达成订婚之默契。 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纳吉,在三书六礼中犹如桥梁,承前启后,意义非凡。它标志着双方自初步相识至深情相许的跨越,正式迈入婚姻殿堂的门槛,成为婚姻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此礼一成,双方家庭对这段良缘的认可与支持便如磐石般坚定,为后续婚礼筹备等事宜铺设了坚实的基石。随后,女方家族亦不甘落后,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回礼。他们精选当地特产、手工艺品及寓意吉祥的物品,以表达对男方家族的尊重与欢迎。这些回礼中,有的雕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有的绣着鸳鸯戏水的景致,无一不透露着对未来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此同时,男女双方开始秘密筹备婚礼细节,从喜宴的菜单到婚礼的仪式,每一步都力求完美,希望以此见证他们爱情的甜蜜与承诺的庄重。他们或漫步于繁花似锦的花园中,共商婚礼细节;或静坐于月光皎洁的夜晚,互诉衷肠,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 随着纳吉之礼的圆满落幕,整个华夏大地似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送上真挚的祝福与美好的愿景。双方家庭亦借此机会加深了解,共同为这对新人的未来铺就一条充满爱与希望的道路。 纳吉,这一古老而神圣的仪式,不仅见证了爱情的坚定与承诺的庄重,更成为了华夏儿女心中永恒的记忆与传承。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婚姻之路,让每一对恋人都能在爱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纳吉在不同朝代的具体流程和仪式变化如下:周朝,据《仪礼》记载,纳吉是在男方问名后,于宗庙占卜。若得吉兆,会遣使者带着雁作为贽礼前往女家告知,女家以礼相待,至此婚姻之事基本议定。汉代,统治阶级全面推行婚姻六礼,纳吉环节基本遵循古礼,即在宗庙占卜得吉后,派使者带雁等礼物告知女方家。不过,由于当时纸张尚未广泛使用,信息传递等可能相对较为原始,主要靠口口相传和简单的文书记录等。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魏晋南北朝,由于战乱不断,婚礼一切从简,普遍盛行 “拜时婚”。虽难以严格遵循完整的六礼程序,但理论上纳吉若存在,可能也简化了占卜等环节,或许只是双方家长简单商议后,以口头或简单信物方式确定婚事。隋唐国力强盛,结婚礼仪能正常举行,基本遵循 “六礼” 程序。《大唐开元礼》中对不同等级的婚礼包括纳吉都有详细规定,皇族、官员等不同阶层在纳吉时的礼物规格、仪式规模等有明显区别。皇族和高官的纳吉仪式可能十分隆重,使用的礼物更为贵重,参与的人员和流程更为复杂,而普通百姓相对简单,但基本流程仍是合八字、占卜、送雁或鹅等告知女方家。宋代士庶阶层:据《宋史・仪卫志》记载,“士庶人婚礼,并问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成”,六礼简化为四项,纳吉环节有所简化,但仍有送定礼的习俗。像普通人家可能会用首饰、彩绸、礼饼等作为定亲信物,男方将这些礼物送到女方家,女方回礼,婚约即定。富裕人家:据《梦粱录・嫁娶》记载,丰厚之家纳吉时,男方会以珠翠首饰、金器、缎匹、茶饼、双羊等送往女家,还会有写着礼物清单等内容的礼书,用精美的书袋或盒子盛装。女方则以紫罗及颜色缎匹、珠翠须掠、金玉帕环等回礼。明代据《明史・礼志》记载,洪武元年定制采用《朱子家礼》,理论上纳吉环节可能并非独立的重要流程。但民间实际操作中,有的会在合八字后,男方送一些金银首饰、衣物等给女方作为定亲之物,也有一些地方会有简单的仪式,请亲友见证等。清代据《清通礼》记载,婚礼中的 “六礼” 变成五礼,即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纳吉环节已融于问名和合婚的过程中。通常是双方家长和媒人等一起商议,通过合八字等方式看是否合适,若合适则口头或书面约定婚事,送些如意、首饰等作为定情信物。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民国时期基本无纳吉仪式,只有简单的卜吉习仪。多将女方庚贴放置灶神前,如三日内无发生异事,则认为顺利,就拿男女庚贴去合婚。纳吉是中国古代婚姻 “六礼” 中的重要环节,其演变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在婚姻观念、婚姻程序、家庭关系等方面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具体如下:婚姻观念方面,天命观与婚姻稳定性:早期纳吉主要通过占卜等方式来判断婚姻是否符合天意,这种对天命的重视强化了人们对婚姻的敬畏之心。随着演变,虽然占卜的形式可能有所变化或简化,但这种天命观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使人们认为婚姻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从而更加珍惜和维护婚姻关系,增强了婚姻的稳定性。门第观念的强化:在纳吉的演变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朝代,门第观念逐渐融入其中。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门大族为了维护家族的社会地位和血统纯正,在纳吉时会更加注重对方家庭的门第出身。这种观念的强化使得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成为了家族之间政治、经济利益权衡的结果,影响了婚姻对象的选择范围和标准。婚姻程序方面简化与规范化:纳吉在不同朝代经历了从严格遵循古礼到逐渐简化或与其他环节合并的过程。如宋代将六礼简化为四项,纳吉环节有所简化,清代 “六礼” 变成五礼,纳吉融于问名和合婚过程中。这种简化使婚姻程序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婚姻缔结的效率。同时,各朝代也对纳吉等婚姻程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范,如《大唐开元礼》对不同等级的纳吉仪式有详细规定,这使得婚姻制度更加有序和标准化。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纳吉在民间出现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阶层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实际情况,对纳吉的仪式和流程进行了调整和创新。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纳吉可能会结合本民族的特色习俗,增加了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仪式和活动,丰富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内容和形式。家庭关系家族利益的凸显:纳吉环节从最初单纯的占卜问吉,逐渐演变为家族之间沟通和协商的重要契机。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家庭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以确保婚姻能够为家族带来最大的利益。这种演变使得婚姻与家族利益紧密相连,夫妻关系不仅是两个人的情感结合,更是两个家族之间相互支持和合作的纽带,对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夫妻地位的变化:纳吉过程中门第观念、家族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当婚姻更多地是为了家族的利益而结合时,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可能会受到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一些婚姻中,出身较高或带来较多嫁妆的一方可能在家庭中具有更高的地位和话语权,从而影响了夫妻关系的平衡和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社会秩序方面社会等级的维护:纳吉在不同朝代的演变中,体现了明显的等级差异。这种等级化的纳吉仪式,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使不同阶层的人在婚姻制度中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角色,避免了因婚姻而导致的社会阶层混乱,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统治秩序的维护。社会规范的强化:纳吉作为婚姻制度的重要环节,其演变过程中的各种仪式和规范,成为了社会规范的一部分。它不仅规范了人们的婚姻行为,还通过婚姻关系的缔结,影响了家庭与家庭之间、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现代社会中,纳吉这一传统婚姻习俗的演变对婚姻习俗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观念层面传统天命观的淡化与现代缘分观念的融合:传统纳吉中的天命观逐渐淡化,但 “缘分” 这一概念作为其现代变体依然深入人心。人们不再单纯依赖占卜等方式来判定婚姻是否合适,而是更相信在生活中因各种机缘巧合相遇相知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成为双方决定步入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婚姻增添了浪漫和美好的色彩。门第观念的转变与家庭背景考量的理性化:现代社会,门第观念不再像过去那样绝对地左右婚姻,但家庭背景依然是人们在选择伴侣时会考虑的因素之一。不过,这种考量更加理性和多元,不再仅仅局限于家族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还包括家庭文化氛围、教育背景、价值观等,人们希望通过对家庭背景的了解,确保双方在生活观念和家庭模式上更加契合。传统仪式的简化与象征性保留:现代婚姻习俗中,纳吉的传统仪式已大大简化,不再有繁琐的占卜和严格的礼节程序。但在一些地区和家庭,仍会保留部分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元素,如合八字虽然不再是绝对的婚姻前提,但有时会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被提及或简单进行,更多是为了给婚姻增添一份传统的韵味和仪式感。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新仪式和环节的融入: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婚姻习俗在纳吉相关环节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和仪式。例如,情侣在确定关系或准备结婚时,会选择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方式,如拍摄情侣写真、定制情侣戒指、举办订婚派对等,这些新的仪式和环节既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纳吉所蕴含的确定婚姻意向的功能。行为层面择偶方式的拓展与自主化:传统纳吉过程中,婚姻往往由父母和媒人主导,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纳吉相关观念和仪式的演变,年轻人在择偶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人们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兴趣团体、工作场合等多种途径结识潜在的伴侣,更加注重双方的感情基础和个人意愿,不再仅仅遵循长辈的安排和传统的流程。婚前沟通与了解的深化:纳吉在演变过程中,其核心意义 —— 双方家庭对婚事的确认和沟通,在现代社会依然重要且得到了深化。现代情侣在婚前会更加深入地与对方家庭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彼此的家庭习惯、生活方式等,同时双方也会就婚后的生活规划、职业发展、家庭责任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以确保婚姻生活的顺利进行,这可以看作是纳吉传统在现代婚姻中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文化层面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纳吉的演变体现了传统婚姻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一方面,现代婚姻习俗保留了纳吉等传统习俗中的一些积极元素,如对婚姻的慎重态度、对家庭关系的重视等;另一方面,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元素,如平等、自由、个性化等,使婚姻习俗既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地域文化特色的彰显:在现代社会,纳吉的演变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留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纳吉仪式和习俗,如壮族的 “歌圩” 择偶、傣族的 “串寨子” 等,这些独特的婚姻习俗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丰富了中国多元的婚姻文化景观。纳吉是中国古代婚姻 “六礼” 中的重要环节,其仪式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都围绕着合八字、占卜问吉、告知女方等内容展开,以下是传统纳吉仪式的一般情况:准备阶段合八字:在纳吉之前,男女双方需要交换庚帖,也就是各自的生辰八字。庚帖上一般会写有本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以及家庭的一些基本信息。双方家庭会将庚帖请算命先生或懂命理的人进行合婚,查看两人的八字是否相生相克,是否有相冲犯煞等情况。占卜器具准备:若要进行占卜,需准备相应的占卜器具。常见的有龟甲、蓍草等。龟甲需经过特殊处理,洗净晾干;蓍草则要选取长势良好、粗细均匀的,一般为五十根。此外,有些地方也会用铜钱等进行占卜。仪式过程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正式占卜龟甲占卜:将龟甲放在火上炙烤,观察龟甲表面出现的裂纹,根据裂纹的形状、走向等来判断吉凶。古人认为,不同的裂纹形态代表着不同的神意和预兆。若裂纹呈现出规则、顺畅的形状,通常被视为吉兆;若裂纹杂乱无章、出现断裂等情况,则可能被认为是不吉之兆。蓍草占卜:首先取五十根蓍草,先取出一根放在一边,象征天地未开之前的太极。然后将剩下的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成两部分,分别握在左右手,左手象征天,右手象征地。接着从右手的蓍草中取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人。之后,以四根为一组,分别数左手和右手的蓍草,将数完后剩余的蓍草放在一边。如此重复三次,得到一个爻象。通过多次重复,得到六个爻象,组成一个卦象,再根据卦象来解读吉凶。铜钱占卜:一般用三枚铜钱,集中意念,将铜钱放在手中轻轻摇动,然后抛洒在桌面或地面上,观察铜钱的正反面情况。以正面为阳,反面为阴,根据不同的正反面组合来确定爻象,同样通过多次抛洒得到一个完整的卦象,以此判断婚姻的吉凶。宣布结果:占卜完成后,由占卜者或家族中的长辈根据占卜结果来判断这门婚事是否吉利。如果结果为吉,男方家庭会选择一个吉日,准备礼物,前往女方家告知。如果不吉,有的家庭可能会就此放弃婚事,也有一些家庭会通过一些方式来化解不利因素,如进行一些特殊的祭祀仪式等。后续环节过小定:在男方得知占卜结果为吉后,会携带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礼物,如首饰、布匹、糕点等,前往女方家 “过小定”。礼物的数量和种类通常有一定的讲究,一般为双数,寓意着好事成双。女方回礼:女方家庭在收到男方的礼物后,若同意婚事,会根据自身情况回礼。回礼一般会有女方亲手制作的一些物品,如鞋垫、香囊等,也会有一些象征吉祥的水果、点心等。这表示女方家庭认可了这门婚事,双方的婚姻关系初步确定。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纳吉习俗在不同地区民间故事中存在着情节上的差异,以下是一些例子:汉族地区中原地区:有的民间故事中,在纳吉环节,男方会请风水先生拿着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到祖祠中进行占卜。若祖祠中的灵签显示为吉,且风水先生推算八字相合,男方家庭便会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宣布两家婚事已定。同时,男方会准备一只活羊作为礼物送给女方,寓意婚姻吉祥、生活美满,因为 “羊” 与 “祥” 谐音。江南地区:故事里常出现男方在纳吉时,用精美的盒子装着一对玉如意送到女方家。女方若同意婚事,会回赠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还有的故事中提到,纳吉这天,女方家长会请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查看男方送来的庚帖,长辈会通过观察庚帖上的字迹、图案以及与女方八字的对照情况来判断吉凶,若觉得合适,便会在庚帖上盖上家族的印章,表示认可这门婚事。少数民族壮族:在一些壮族民间故事里,纳吉时小伙子会带着自家酿制的米酒和亲手制作的绣球到姑娘家。姑娘的家人会邀请寨子里的长辈和亲友前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小伙子要唱山歌表达对姑娘的爱慕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如果姑娘和家人对小伙子满意,姑娘就会接过绣球,并回赠自己绣的鞋垫,意味着两人情投意合,婚事可成。蒙古族:在相关民间故事中,纳吉时男方会挑选一匹健壮的白马,配上崭新的马鞍,由媒人牵着送到女方家。女方家人会在蒙古包外迎接,男方媒人要向女方父母献上哈达,表达求婚的诚意。女方父母会接过哈达,并绕着白马走三圈,查看马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以此来判断男方家庭的诚意和小伙子的能力。若满意,就会把白马牵进马厩,同时设宴款待男方来人,双方商定婚事细节。傣族:民间故事中,纳吉时男方会准备好槟榔、茶叶等礼物,由家族中的长辈带领着到女方家。女方会在竹楼前摆上桌子,桌上放着清水和鲜花。男方长辈将礼物放在桌上,向女方家人说明来意,然后把槟榔分给女方家人吃。女方家人若接受槟榔,就会用清水洒在男方来人身上,表示祝福和认可,双方会一起在竹楼里唱歌跳舞,庆祝婚事确定。书六礼之纳吉之礼
纳吉是中国古代婚姻 “六礼” 中的第三礼,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具体介绍:
纳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对婚姻重视和对占卜文化的信仰。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对偶婚制的出现,婚姻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项。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方式来确定婚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占卜问吉便应运而生。到了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将婚姻仪式进行规范和系统化,纳吉正式成为 “六礼” 之一,成为婚姻程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秦汉到隋唐,纳吉的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除了传统的占卜合婚,还增加了门第、财产等考量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纳吉在保留传统仪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和社会关系的结合。明清时期,纳吉习俗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进一步细化,仪式更加繁琐,程序更加严格,成为家族延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对神灵的敬畏:纳吉中的占卜环节,无论是用龟甲、蓍草还是其他方式,都是在试图与神沟通,获取神灵对婚姻的旨意。人们相信神灵能够预知未来,通过占卜可以得知婚姻是否会得到神灵的庇佑,是否会幸福美满,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顺应天命观念:“天命” 观念在古代深入人心,纳吉就是为了判断男女双方的结合是否顺应天命。如果占卜结果为吉,就意味着这段婚姻是上天的安排,是符合天意的,夫妻双方应当珍惜并遵循这种安排,共同经营婚姻生活。
家族延续的保障:在古代社会,家族的延续至关重要。纳吉通过对男女双方八字等信息的占卜,筛选出有利于家族繁衍和发展的婚姻组合。确保家族血脉能够顺利传承,家族的香火不断,维护家族的稳定和繁荣。
社会秩序的维护:婚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结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纳吉习俗通过规范婚姻程序,使婚姻的缔结更加慎重和严肃,减少了因婚姻纠纷引发的社会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纳吉是对未来婚姻生活的一种美好期许,人们希望通过这一仪式,为即将到来的婚姻生活注入吉祥和幸福的元素。无论是占卜结果带来的心理安慰,还是双方家庭对婚事的认可和祝福,都让新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和信心。
增进双方情感:纳吉过程中,男女双方家庭通过各种仪式和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对于新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情感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为婚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天命观影响:古代中国人非常相信天命,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注定的。婚姻作为人生中的大事,自然也受到天命观的影响。在纳吉环节,通过占卜等方式来判断双方的婚姻是否符合天意,是否有吉祥的预兆,就是这种天命观在婚姻中的体现。人们希望通过遵循天命,来确保婚姻的幸福和稳定。例如,在《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婚姻与天命的记载,如 “天作之合”,表达了对婚姻是上天安排的一种信仰。
宗法制度与家族观念: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宗法制度,家族的延续和发展至关重要。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关系到家族的血脉传承、社会地位和利益等。纳吉环节确定了双方的婚姻意向,有助于两个家族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合作和互助,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地位。同时,通过纳吉等仪式,也能增强家族成员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家族的凝聚力。

社会制度背景周礼的规范:西周是一个非常重视礼仪的朝代,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三书六礼” 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吉作为 “六礼” 之一,被正式纳入到国家的礼仪规范中,成为了婚姻成立的必要程序之一。这使得纳吉具有了权威性和规范性,成为了社会普遍遵循的准则。
等级制度的体现: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不同阶层的人在婚姻礼仪上也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纳吉的礼物、仪式的规模等都可能因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财富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唐朝,品官的纳吉礼物和仪式就有严格的规定,而庶人的纳吉则相对简单。这种差异体现了社会的等级秩序,也反映了婚姻在不同阶层中的不同意义和作用。
人口繁衍需求:在古代,人口的繁衍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家族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通过纳吉等婚姻仪式,能够规范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促进家庭的稳定,从而有利于人口的繁衍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交流与融合:在纳吉等婚姻礼仪的过程中,两个家庭的亲友都会参与其中,这为不同家庭、不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人们可以通过婚姻了解到其他地区的文化、风俗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融合。同时,婚姻也有助于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社会的发展
纳吉,又称 “小定” 或 “文定”,是 “六礼” 中的第三礼。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婚姻的缘分和命运,所以在问名之后,会通过占卜或算命等方式来判断双方的八字是否相合,婚姻是否吉利。如果得到的结果是吉兆,男方就会派媒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正式通知女方家长婚事已定,双方将进入订婚阶段。

主要流程
合八字:在纳吉之前,通常会先进行合八字。男方会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或懂命理的人进行推算,看两人的八字是否相生相合,有没有相冲相克的情况。如果八字相合,被认为是婚姻美满的好兆头,就可以进行纳吉。
送礼:男方确定要纳吉后,会准备一些礼物,常见的有金银首饰、衣服布料、糕点等,由媒人送到女方家。礼物的数量和种类通常有一定的讲究,一般为双数,寓意着好事成双。
通知女方:媒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后,会正式向女方家长通报男方家占卜得到的吉兆,表明男方家希望与女方家定下这门婚事。女方家长如果收下礼物,就表示同意婚事,双方即达成订婚的意向。
纳吉在三书六礼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它标志着双方从初步的了解和试探阶段,正式进入到确定婚姻关系的阶段,是婚姻流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味着双方家庭对这段婚姻的认可和支持,为后续的婚礼筹备等事宜奠定了基础。
若占得吉兆,男方家族便欣然筹备纳吉之礼,派遣媒妁携精心挑选的礼物,踏上通往女方府邸的喜庆之旅。合八字,乃纳吉之前奏,男方恭敬呈上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诚邀算命先生或命理高手,细心推算,探寻两人命理是否相生相旺,规避相冲相克之虞。八字相合,犹如天作之合,预示着婚姻生活和谐美满,纳吉之礼方得顺利进行。
礼物之选,颇为讲究,金银首饰熠熠生辉,衣服布料柔软细腻,糕点香甜诱人,皆为传递男方诚意与祝福之佳品。数量务必成双,寓意好事成双,吉祥如意。媒妁携礼而至,正式通报女方家长占卜所得吉兆,男方家族热切期盼与女方结缘,共赴白首之约。女方家长欣然纳礼,即是对婚事的认可与接纳,双方至此达成订婚之默契。

纳吉,在三书六礼中犹如桥梁,承前启后,意义非凡。它标志着双方自初步相识至深情相许的跨越,正式迈入婚姻殿堂的门槛,成为婚姻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此礼一成,双方家庭对这段良缘的认可与支持便如磐石般坚定,为后续婚礼筹备等事宜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随后,女方家族亦不甘落后,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回礼。他们精选当地特产、手工艺品及寓意吉祥的物品,以表达对男方家族的尊重与欢迎。这些回礼中,有的雕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有的绣着鸳鸯戏水的景致,无一不透露着对未来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
与此同时,男女双方开始秘密筹备婚礼细节,从喜宴的菜单到婚礼的仪式,每一步都力求完美,希望以此见证他们爱情的甜蜜与承诺的庄重。他们或漫步于繁花似锦的花园中,共商婚礼细节;或静坐于月光皎洁的夜晚,互诉衷肠,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 随着纳吉之礼的圆满落幕,整个华夏大地似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送上真挚的祝福与美好的愿景。双方家庭亦借此机会加深了解,共同为这对新人的未来铺就一条充满爱与希望的道路。 纳吉,这一古老而神圣的仪式,不仅见证了爱情的坚定与承诺的庄重,更成为了华夏儿女心中永恒的记忆与传承。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婚姻之路,让每一对恋人都能在爱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纳吉在不同朝代的具体流程和仪式变化如下:
周朝,据《仪礼》记载,纳吉是在男方问名后,于宗庙占卜。若得吉兆,会遣使者带着雁作为贽礼前往女家告知,女家以礼相待,至此婚姻之事基本议定。
汉代,统治阶级全面推行婚姻六礼,纳吉环节基本遵循古礼,即在宗庙占卜得吉后,派使者带雁等礼物告知女方家。不过,由于当时纸张尚未广泛使用,信息传递等可能相对较为原始,主要靠口口相传和简单的文书记录等。

魏晋南北朝,由于战乱不断,婚礼一切从简,普遍盛行 “拜时婚”。虽难以严格遵循完整的六礼程序,但理论上纳吉若存在,可能也简化了占卜等环节,或许只是双方家长简单商议后,以口头或简单信物方式确定婚事。
隋唐国力强盛,结婚礼仪能正常举行,基本遵循 “六礼” 程序。《大唐开元礼》中对不同等级的婚礼包括纳吉都有详细规定,皇族、官员等不同阶层在纳吉时的礼物规格、仪式规模等有明显区别。皇族和高官的纳吉仪式可能十分隆重,使用的礼物更为贵重,参与的人员和流程更为复杂,而普通百姓相对简单,但基本流程仍是合八字、占卜、送雁或鹅等告知女方家。
宋代士庶阶层:据《宋史・仪卫志》记载,“士庶人婚礼,并问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成”,六礼简化为四项,纳吉环节有所简化,但仍有送定礼的习俗。像普通人家可能会用首饰、彩绸、礼饼等作为定亲信物,男方将这些礼物送到女方家,女方回礼,婚约即定。
富裕人家:据《梦粱录・嫁娶》记载,丰厚之家纳吉时,男方会以珠翠首饰、金器、缎匹、茶饼、双羊等送往女家,还会有写着礼物清单等内容的礼书,用精美的书袋或盒子盛装。女方则以紫罗及颜色缎匹、珠翠须掠、金玉帕环等回礼。
明代据《明史・礼志》记载,洪武元年定制采用《朱子家礼》,理论上纳吉环节可能并非独立的重要流程。但民间实际操作中,有的会在合八字后,男方送一些金银首饰、衣物等给女方作为定亲之物,也有一些地方会有简单的仪式,请亲友见证等。
清代据《清通礼》记载,婚礼中的 “六礼” 变成五礼,即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纳吉环节已融于问名和合婚的过程中。通常是双方家长和媒人等一起商议,通过合八字等方式看是否合适,若合适则口头或书面约定婚事,送些如意、首饰等作为定情信物。

民国时期基本无纳吉仪式,只有简单的卜吉习仪。多将女方庚贴放置灶神前,如三日内无发生异事,则认为顺利,就拿男女庚贴去合婚。
纳吉是中国古代婚姻 “六礼” 中的重要环节,其演变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在婚姻观念、婚姻程序、家庭关系等方面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具体如下:
婚姻观念方面,天命观与婚姻稳定性:早期纳吉主要通过占卜等方式来判断婚姻是否符合天意,这种对天命的重视强化了人们对婚姻的敬畏之心。随着演变,虽然占卜的形式可能有所变化或简化,但这种天命观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使人们认为婚姻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从而更加珍惜和维护婚姻关系,增强了婚姻的稳定性。
门第观念的强化:在纳吉的演变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朝代,门第观念逐渐融入其中。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门大族为了维护家族的社会地位和血统纯正,在纳吉时会更加注重对方家庭的门第出身。这种观念的强化使得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成为了家族之间政治、经济利益权衡的结果,影响了婚姻对象的选择范围和标准。
婚姻程序方面简化与规范化:纳吉在不同朝代经历了从严格遵循古礼到逐渐简化或与其他环节合并的过程。如宋代将六礼简化为四项,纳吉环节有所简化,清代 “六礼” 变成五礼,纳吉融于问名和合婚过程中。这种简化使婚姻程序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婚姻缔结的效率。同时,各朝代也对纳吉等婚姻程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范,如《大唐开元礼》对不同等级的纳吉仪式有详细规定,这使得婚姻制度更加有序和标准化。

灵活性与多样性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纳吉在民间出现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阶层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实际情况,对纳吉的仪式和流程进行了调整和创新。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纳吉可能会结合本民族的特色习俗,增加了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仪式和活动,丰富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家庭关系家族利益的凸显:纳吉环节从最初单纯的占卜问吉,逐渐演变为家族之间沟通和协商的重要契机。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家庭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以确保婚姻能够为家族带来最大的利益。这种演变使得婚姻与家族利益紧密相连,夫妻关系不仅是两个人的情感结合,更是两个家族之间相互支持和合作的纽带,对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夫妻地位的变化:纳吉过程中门第观念、家族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当婚姻更多地是为了家族的利益而结合时,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可能会受到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一些婚姻中,出身较高或带来较多嫁妆的一方可能在家庭中具有更高的地位和话语权,从而影响了夫妻关系的平衡和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
社会秩序方面社会等级的维护:纳吉在不同朝代的演变中,体现了明显的等级差异。这种等级化的纳吉仪式,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使不同阶层的人在婚姻制度中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角色,避免了因婚姻而导致的社会阶层混乱,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统治秩序的维护。
社会规范的强化:纳吉作为婚姻制度的重要环节,其演变过程中的各种仪式和规范,成为了社会规范的一部分。它不仅规范了人们的婚姻行为,还通过婚姻关系的缔结,影响了家庭与家庭之间、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纳吉这一传统婚姻习俗的演变对婚姻习俗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观念层面传统天命观的淡化与现代缘分观念的融合:传统纳吉中的天命观逐渐淡化,但 “缘分” 这一概念作为其现代变体依然深入人心。人们不再单纯依赖占卜等方式来判定婚姻是否合适,而是更相信在生活中因各种机缘巧合相遇相知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成为双方决定步入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婚姻增添了浪漫和美好的色彩。
门第观念的转变与家庭背景考量的理性化:现代社会,门第观念不再像过去那样绝对地左右婚姻,但家庭背景依然是人们在选择伴侣时会考虑的因素之一。不过,这种考量更加理性和多元,不再仅仅局限于家族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还包括家庭文化氛围、教育背景、价值观等,人们希望通过对家庭背景的了解,确保双方在生活观念和家庭模式上更加契合。
传统仪式的简化与象征性保留:现代婚姻习俗中,纳吉的传统仪式已大大简化,不再有繁琐的占卜和严格的礼节程序。但在一些地区和家庭,仍会保留部分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元素,如合八字虽然不再是绝对的婚姻前提,但有时会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被提及或简单进行,更多是为了给婚姻增添一份传统的韵味和仪式感。

新仪式和环节的融入: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婚姻习俗在纳吉相关环节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和仪式。例如,情侣在确定关系或准备结婚时,会选择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方式,如拍摄情侣写真、定制情侣戒指、举办订婚派对等,这些新的仪式和环节既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纳吉所蕴含的确定婚姻意向的功能。
行为层面择偶方式的拓展与自主化:传统纳吉过程中,婚姻往往由父母和媒人主导,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纳吉相关观念和仪式的演变,年轻人在择偶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人们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兴趣团体、工作场合等多种途径结识潜在的伴侣,更加注重双方的感情基础和个人意愿,不再仅仅遵循长辈的安排和传统的流程。
婚前沟通与了解的深化:纳吉在演变过程中,其核心意义 —— 双方家庭对婚事的确认和沟通,在现代社会依然重要且得到了深化。现代情侣在婚前会更加深入地与对方家庭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彼此的家庭习惯、生活方式等,同时双方也会就婚后的生活规划、职业发展、家庭责任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以确保婚姻生活的顺利进行,这可以看作是纳吉传统在现代婚姻中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文化层面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纳吉的演变体现了传统婚姻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一方面,现代婚姻习俗保留了纳吉等传统习俗中的一些积极元素,如对婚姻的慎重态度、对家庭关系的重视等;另一方面,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元素,如平等、自由、个性化等,使婚姻习俗既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地域文化特色的彰显:在现代社会,纳吉的演变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留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纳吉仪式和习俗,如壮族的 “歌圩” 择偶、傣族的 “串寨子” 等,这些独特的婚姻习俗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丰富了中国多元的婚姻文化景观。
纳吉是中国古代婚姻 “六礼” 中的重要环节,其仪式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都围绕着合八字、占卜问吉、告知女方等内容展开,以下是传统纳吉仪式的一般情况:
准备阶段
合八字:在纳吉之前,男女双方需要交换庚帖,也就是各自的生辰八字。庚帖上一般会写有本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以及家庭的一些基本信息。双方家庭会将庚帖请算命先生或懂命理的人进行合婚,查看两人的八字是否相生相克,是否有相冲犯煞等情况。
占卜器具准备:若要进行占卜,需准备相应的占卜器具。常见的有龟甲、蓍草等。龟甲需经过特殊处理,洗净晾干;蓍草则要选取长势良好、粗细均匀的,一般为五十根。此外,有些地方也会用铜钱等进行占卜。
仪式过程

正式占卜
龟甲占卜:将龟甲放在火上炙烤,观察龟甲表面出现的裂纹,根据裂纹的形状、走向等来判断吉凶。古人认为,不同的裂纹形态代表着不同的神意和预兆。若裂纹呈现出规则、顺畅的形状,通常被视为吉兆;若裂纹杂乱无章、出现断裂等情况,则可能被认为是不吉之兆。
蓍草占卜:首先取五十根蓍草,先取出一根放在一边,象征天地未开之前的太极。然后将剩下的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成两部分,分别握在左右手,左手象征天,右手象征地。接着从右手的蓍草中取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人。之后,以四根为一组,分别数左手和右手的蓍草,将数完后剩余的蓍草放在一边。如此重复三次,得到一个爻象。通过多次重复,得到六个爻象,组成一个卦象,再根据卦象来解读吉凶。
铜钱占卜:一般用三枚铜钱,集中意念,将铜钱放在手中轻轻摇动,然后抛洒在桌面或地面上,观察铜钱的正反面情况。以正面为阳,反面为阴,根据不同的正反面组合来确定爻象,同样通过多次抛洒得到一个完整的卦象,以此判断婚姻的吉凶。
宣布结果:占卜完成后,由占卜者或家族中的长辈根据占卜结果来判断这门婚事是否吉利。如果结果为吉,男方家庭会选择一个吉日,准备礼物,前往女方家告知。如果不吉,有的家庭可能会就此放弃婚事,也有一些家庭会通过一些方式来化解不利因素,如进行一些特殊的祭祀仪式等。
后续环节
过小定:在男方得知占卜结果为吉后,会携带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礼物,如首饰、布匹、糕点等,前往女方家 “过小定”。礼物的数量和种类通常有一定的讲究,一般为双数,寓意着好事成双。
女方回礼:女方家庭在收到男方的礼物后,若同意婚事,会根据自身情况回礼。回礼一般会有女方亲手制作的一些物品,如鞋垫、香囊等,也会有一些象征吉祥的水果、点心等。这表示女方家庭认可了这门婚事,双方的婚姻关系初步确定。

纳吉习俗在不同地区民间故事中存在着情节上的差异,以下是一些例子:
汉族地区中原地区:有的民间故事中,在纳吉环节,男方会请风水先生拿着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到祖祠中进行占卜。若祖祠中的灵签显示为吉,且风水先生推算八字相合,男方家庭便会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宣布两家婚事已定。同时,男方会准备一只活羊作为礼物送给女方,寓意婚姻吉祥、生活美满,因为 “羊” 与 “祥” 谐音。
江南地区:故事里常出现男方在纳吉时,用精美的盒子装着一对玉如意送到女方家。女方若同意婚事,会回赠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还有的故事中提到,纳吉这天,女方家长会请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查看男方送来的庚帖,长辈会通过观察庚帖上的字迹、图案以及与女方八字的对照情况来判断吉凶,若觉得合适,便会在庚帖上盖上家族的印章,表示认可这门婚事。
少数民族壮族:在一些壮族民间故事里,纳吉时小伙子会带着自家酿制的米酒和亲手制作的绣球到姑娘家。姑娘的家人会邀请寨子里的长辈和亲友前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小伙子要唱山歌表达对姑娘的爱慕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如果姑娘和家人对小伙子满意,姑娘就会接过绣球,并回赠自己绣的鞋垫,意味着两人情投意合,婚事可成。
蒙古族:在相关民间故事中,纳吉时男方会挑选一匹健壮的白马,配上崭新的马鞍,由媒人牵着送到女方家。女方家人会在蒙古包外迎接,男方媒人要向女方父母献上哈达,表达求婚的诚意。女方父母会接过哈达,并绕着白马走三圈,查看马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以此来判断男方家庭的诚意和小伙子的能力。若满意,就会把白马牵进马厩,同时设宴款待男方来人,双方商定婚事细节。
傣族:民间故事中,纳吉时男方会准备好槟榔、茶叶等礼物,由家族中的长辈带领着到女方家。女方会在竹楼前摆上桌子,桌上放着清水和鲜花。男方长辈将礼物放在桌上,向女方家人说明来意,然后把槟榔分给女方家人吃。女方家人若接受槟榔,就会用清水洒在男方来人身上,表示祝福和认可,双方会一起在竹楼里唱歌跳舞,庆祝婚事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