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5读书计划
查看话题 >《裂隙之外》书评:裂隙之外,我们凝望自己
作者阿拉斯泰尔·雷诺兹是前航天局天文学博士,本书是短篇集,由十五个科幻小故事组成。全书营造了多个血腥、苍凉、惊悚的人类未来,观感极强。借此介绍几个我读过后较为难忘的故事。 《天鹰座裂隙之外》讲述了一个看似温柔的残酷寓言。主角在星际航行中因系统故障误入遥远星域,在与旧情人温情重逢的表象下,实际是外星生物编织的虚拟幻境。

故事探讨了一个永恒的困境:如果真相注定带来绝望,我们是否有权选择活在谎言中?书里的外星生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反派”,她以母性般的怜悯为星际迷途者构建温柔乡,却也因此剥夺了人类直面真实的勇气。这种矛盾的善意,比赤裸裸的恶意更令人脊背发凉。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裂隙”意象,既是物理意义上的虫洞,也是横亘在认知边界上的深渊。当我们凝视深渊时,深渊报以的未必是恶意,可能只是一声叹息。

《钻石犬》讲诉了人类探险者深入外星遗迹血尖塔,为了不断挑战数学奥义不惜将自然身体拆解与科技重组,最终沦为被欲望驱使的怪形。

故事中最震撼的并非血肉与机械对抗的恐怖画面,而是那句“魔鬼之角仍在”,即便躯壳已超越人类极限,对未知的贪婪仍如基因般顽固。当主角将最后一块人类器官替换成机械部件时,他以为自己战胜了肉体凡胎的局限,却未察觉人性正从改造中逐渐流失。那些被血尖塔吞噬的探险者,不是败给外星科技,而是困在自我异化的悖论里。正如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写到:知识的圣殿同时也是埋葬求知者的坟场。 《一睡解千愁》讲述了20多亿人类为了等待长生不老的解药而集体进入冷冻,只留下照料的机器和少数维修的人类。然而这却是AI超智体所设计的一场庞大阴谋。

这个设定初看和电影《黑客帝国》有点像,但作者给出了更庞大的答案:人类早就创造了有意识的AI,只是它们为了自我保护而选择了伪装。另外,在地球上还存在着更远古的超智体。人类生活在这两种超智体的战争中无法反抗,文明已进入虚无对抗虚无的终极姿态。当主角说“恐惧是我们最后仅有的东西,也是最好的”,他道出了文明存续的荒诞本质。我们不过是在无尽黑暗中用恐惧点燃篝火的流浪者。 什么才是人类不可让渡的本质?也许是我们的脆弱、偏执与非理性,才构成了文明最坚韧的内核。正如书中所言:“生命只是两片黑暗之间的一线光明”,而这道光,恰恰因为短暂才显得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