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不必一直追求心理健康,得到心理健康的同时你也在失去别的
by 微信公众号 海边麦芒
心理学本身没有价值观,但是每个心理理论却对什么是心理健康有一套自己的隐形标准,每个学习和接触的人都会在无形中被这些标准评判着,矫正着。
比如人要有边界感,否则就是人格不行;
比如人要有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否则就是人格不行;
比如人要有共情他人的能力,否则就是人格不行;
比如人要有现实检验能力,否则就是人格不行;
但凡你进入心理学的领域里,你就会在无形中被被这些隐形的标准检验着。
仿佛,你没有那些能力,你就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你就是一个心理失败者。
然后人生也就失败了?
没有边界就没有边界,人家两个没有边界的人在一起,可能比你们两个有边界的人在一起更快乐,只不过是你想把别人变得有边界而已。
没有亲密关系就没有亲密关系,非得有亲密关系吗?历史上很多对人类文明具有重大贡献的人都是孤独者,非得把人家掰入心理学的健康标准吗?
还有很多从业者,拿着那些标签和专有名词整天“诊断”别人,什么这个人是边缘人格障碍,那个人是自恋人格障碍,这个是回避型依恋,那个是矛盾型依恋,障碍就障碍,管你什么事?你再诊断,人家也比你活得好。
心理学的标准只是一个心理学的标准,你若痛苦,心理学可以帮你解决痛苦,但是完全没必要追求所谓的心理健康。
首先,没有完全心理健康的人,每个人都是心理不健康的。
不健康才是常态,允许不健康才是自然之道。
第二,凡事都是阴阳两面,在你得到心理健康的同时,你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比如说创造力,想象力,事实上,创造力主要来自心理不健康的人,心理太健康的人创造力会降低,因为创造力来源于缺失,因缺失带来弥补的渴望,弥补的渴望带来了动力和驱力,创造力由此生发。如果心理没有缺失,就失去了弥补和创造的动力。人活得不幸福,不满足,才想改变和创造。
你很难说,创造的过程中带来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带来的幸福感如何比较?那是不一样的幸福感。
你也不再追星不再追偶像,不再体会到追星的快乐。你甚至会不再像从前那样对艺术产生那么强烈的共鸣和激情。
庸俗的快乐也是快乐,只不过可能深沉的快乐更能满足自恋。
第三,你最终会发现,人格的成长不必然带来快乐和幸福。
人的追求和升级是无止尽的,就像你念了大学,你懂了很多,但你未必比你仅拥有初中高中知识的时候更幸福和快乐。
人格的问题是无法绝对解决的,你的痛苦也是无法绝对解决的,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就会有新的问题出来,你解决了一个痛苦,就会深入下一个痛苦,而有一些最终极的问题,人类是无法解决的,比如死亡、孤独、生命的无意义等等这些问题,它是无解的。
你一层一层的解决痛苦,最后的结果就是去触碰关于死亡、生命无意义之类的终极问题,然后你依然会因此而痛苦。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你变得更深入,更深刻了,可能你也满足了自恋。
这个事情就像翻山脉,翻过一座还是一座,或者下地穴挖宝藏,这个地穴通往地心,是永无止境的,潜意识是挖不完的,因为它的尽头是人类的诞生以来的所有历史,是地球生命的奥秘,你是挖不完的,当你挖到第十层时不见得比你挖到第三层时更快乐。所以问题是你愿意停留在第几层。
第四,心理学只是一个视角,一个标准。
“精神病人”沉浸在自己的幻象中,也能很快乐,不快乐的是你,是你想把人家拉出来,拉进所谓的现实中。
你用大咖的言论,心理学家的言论来衡量自己,诊断自己,矫正自己,是让自己符合某个标准而已。
事实上,每个流派和理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而且,除了心理学之外,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标准来看待人生看待自己。
根据心理学的标准,搞玄学、搞灵修、搞宗教的人是人格水平最糟糕的人,但人家搞宗教搞灵修的人,说不定认为你们搞心理学的人才是愚昧无知,不觉醒的人。
根据心理学的标准,文学艺术家都是精神病人和边缘水平,都心理不健康,可人家用创造力为标准来衡量,那些心理健康的人要是进入文学艺术领域,那可能是差生。
你拿着心理学标准去看世界,会发现对这个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人,对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的人,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人,帝国开创者多半是严重的自恋人格,诗人艺术家往往是边缘人格障碍,民族英雄往往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而哲学家极有可能是严重的分裂样人格。
如果把大家都“治”好了,那么世界会变得很平静,而且不会再有那么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各种理论的诞生,当然,战争也会减少,会更和平,爱恨情仇也会更少。
归根结底,是你看重什么。
心理学只是一个视角,一个标准。如果你痛苦,你可以借助心理学的途径解决眼下的这个痛苦,如果你有其他办法解决或者说防御痛苦,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办法解决。
通过心理学的办法解决,你额外带来的可能是你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通过其他办法解决,你也会额外带来别的东西,比如创造力、钱、爱情、友情、学历、知识、社会影响力,看了远方的风景,得到了艺术的共鸣,呼朋唤友的热闹等等,而通过心理学未必能得到这些。
你靠行走解决痛苦,你阅览了山河,遇见了新奇。
你靠赚钱解决痛苦,那你得到了钱,你靠做网红吸粉解决痛苦,那你得到了粉丝和关注。
可能在心理学看来,心理健康了,对什么钱啊,粉丝啊,关注啊,都不重视了,所以你解脱了,但是你重要的又是什么呢?
你也无非在另一个地方执着而已。
你看别人都很傻,可别人看你也很傻,你又凭什么觉得别人的傻才是傻?
你在得到一样的东西的时候,你也在失去别的东西,关键是你渴望得到什么。
如果说心理健康有什么绝对的好处,那就是让你身边的不那么难受,尤其是你的孩子不那么难受,心理不健康的人即使自己感到快乐和幸福,也会让身边的人难受。
只能说如果你不希望自己难受,你可以找那些心理健康的人做朋友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