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玄机(一)
大黄夜谈,皆大黄原创,天马行空,切勿对号入座。 晚唐的长安,虽已不复昔日的繁华鼎盛,却依旧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处处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春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朱雀大街上,行人如织,喧闹非凡。 鱼玄机,原名鱼幼微,正值豆蔻年华,却已才情出众。她自幼聪慧好学,对诗词有着极高的天赋和热爱。在她的闺房里,摆满了各种诗集,闲暇之时,她便沉醉其中,吟诗作对,抒发内心的情感。尽管身为女子,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追求文学之路充满了艰难与坎坷,但鱼玄机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她渴望能在诗坛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日,长安城内的一位富商举办了一场文人雅集。富商虽出身商贾之家,却对文学艺术情有独钟,平日里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家中时常高朋满座。此次雅集,更是邀请了众多长安城内有名的诗人、学者,一时之间,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鱼玄机听闻此事,心中十分向往。她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或许能够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升自己的诗艺。于是,她不顾世俗的眼光,精心梳妆打扮后,带着自己的诗集,毅然前往参加雅集。 雅集设在富商的后花园中,园内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曲径通幽,景色十分宜人。宾客们围坐在石桌旁,一边品尝着美酒佳肴,一边谈诗论道,气氛热烈而融洽。 鱼玄机刚踏入花园,便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她有些紧张地站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怯意,但更多的是对这场雅集的期待。这时,一位年轻的书生注意到了她,他走上前来,礼貌地问道:“姑娘,你是来参加雅集的吗?”鱼玄机微微点头,轻声说道:“正是,小女子鱼幼微,冒昧前来,还望公子多多关照。”书生笑道:“原来是鱼姑娘,久仰大名。早就听闻姑娘诗才出众,今日有幸在此相见,实乃幸事。”鱼玄机连忙谦虚道:“公子过奖了,小女子不过是喜爱诗词罢了,哪敢当大名。” 在书生的引领下,鱼玄机来到了众人中间。 众人见来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都不禁投来了好奇的目光。鱼玄机有些不自在地低下头,脸颊微微泛红。富商见状,连忙笑着说道:“这位便是鱼幼微姑娘,听闻姑娘诗才非凡,今日特来参加雅集,大家可要好好交流交流。”众人纷纷点头表示欢迎。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既然鱼姑娘来了,不妨现场赋诗一首,让我们见识见识姑娘的才情。”众人纷纷附和。 鱼玄机心中一紧,她虽然对自己的诗才有些自信,但面对这么多文坛前辈和才子,还是不免有些紧张。她犹豫了片刻,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承蒙各位抬爱,小女子献丑了。”说罢,她略作思索,吟道: “翠色连荒岸, 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 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 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 惊梦复添愁。” 众人听后,先是一阵沉默,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好诗,好诗啊!”一位老者赞叹道,“鱼姑娘这首诗,意境深远,用词精妙,丝毫不输男儿,真是后生可畏啊!”其他人也纷纷点头称赞,对鱼玄机的诗才表示钦佩。 鱼玄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她心中的紧张也渐渐消散。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与一位中年男子相遇。男子身着一袭素袍,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和独特的气质。鱼玄机心中一动,直觉告诉她,眼前的这位男子绝非等闲之辈。 男子微微一笑,走上前来,说道:“姑娘这首《赋得江边柳》,借柳抒情,情景交融,实乃佳作。在下温庭筠,久闻姑娘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鱼玄机听闻眼前之人竟是温庭筠,心中不禁一惊。 温庭筠,字飞卿,在晚唐诗坛可谓是声名远扬。他才华横溢,诗词俱佳,其作品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一面,又有细腻柔情的一面,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鱼玄机早就拜读过他的诗作,对他的才华钦佩不已。 “原来是温大人,小女子久仰您的大名,今日能得您夸赞,实在是荣幸之至。”鱼玄机连忙行礼说道。 温庭筠笑着摆摆手,说道:“姑娘不必多礼。我观姑娘诗才出众,日后必成大器。今日能在雅集上结识姑娘,实乃我之幸事。” 两人相谈甚欢,从诗词歌赋到人生理想,无所不谈。 温庭筠发现,鱼玄机不仅诗才出众,而且对诗词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感悟,其思维之敏捷,见识之广博,让他大为惊叹。而鱼玄机也被温庭筠的才华和学识所折服,他的每一句话都仿佛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她看到了诗词世界中更广阔的天地。 雅集继续进行,众人纷纷展示自己的才华。有的吟诗,有的作对,有的挥毫泼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鱼玄机和温庭筠则沉浸在他们的诗词世界里,旁若无人地交流着。他们时而为一句精妙的诗句而拍手叫好,时而为一个诗词典故而争论不休,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雅集也接近尾声。宾客们纷纷告辞,鱼玄机也起身准备离开。温庭筠看着她,说道:“鱼姑娘,今日与你相谈甚欢,不知日后能否再与姑娘交流诗词?” 鱼玄机微微点头,说道:“温大人若不嫌弃,小女子求之不得。” “好,那我便与姑娘约定,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探讨诗词。”温庭筠说道。 “一言为定。”鱼玄机微笑着说道。 两人告别后,鱼玄机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家中。她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在雅集上的点点滴滴,尤其是与温庭筠的相遇和交流,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慨。她知道,从今天起,她的人生或许将因为这个偶然的相遇而发生改变。 此后,鱼玄机和温庭筠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诗作,交流创作心得,对诗词的热爱让他们的心越靠越近。在温庭筠的指导和鼓励下,鱼玄机的诗艺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她的诗作更加成熟,风格也更加独特,逐渐在长安诗坛崭露头角。 然而,他们的友谊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却引来了不少人的非议。一些人认为,男女之间不应有如此亲密的交往,更何况鱼玄机还是一个未出阁的女子。面对这些流言蜚语,鱼玄机和温庭筠并没有在意。他们坚信,真正的友谊是超越性别和世俗眼光的,只要彼此心灵相通,又何必在意他人的看法。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鱼玄机收到了温庭筠的来信。信中,温庭筠邀请她到城外的一处山林中游玩,说是那里的秋景十分美丽,适合吟诗作画。鱼玄机欣然答应。 第二天,鱼玄机早早地起床,梳妆打扮后,便带着自己的画具和诗集,前往约定的地点。当她到达时,温庭筠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鱼姑娘,你来了。”温庭筠看到鱼玄机,笑着迎了上去。 “让温大人久等了。”鱼玄机歉意地说道。 “无妨,我们走吧。”温庭筠说道。 两人沿着山间小路漫步而行,欣赏着周围的秋景。山上的枫叶红得似火,银杏叶黄得如金,秋风拂过,落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好美的秋景啊!”鱼玄机不禁感叹道,“温大人,此情此景,真让人忍不住想要吟诗一首。” “那姑娘不妨先来一首,我也正好学习学习。”温庭筠笑着说道。 鱼玄机略作思索,吟道: “枫叶千枝复万枝, 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 日夜东流无歇时。” 温庭筠听后,拍手称赞道:“好诗,好诗!姑娘这首诗,借景抒情,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这两句,更是妙不可言。” 两人一边走,一边吟诗,一边交流着对诗词的感悟。不知不觉,他们来到了一处瀑布前。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气势磅礴,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如此美景,不可无画。”鱼玄机说着,便拿出画具,开始作画。温庭筠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欣赏着她专注的神情和娴熟的画技。 不一会儿,鱼玄机的画作完成了。她画的正是眼前的瀑布,画面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瀑布的磅礴气势和水花的清凉。 “鱼姑娘,你真是多才多艺啊!”温庭筠赞叹道,“这幅画,画得真是太好了。” “温大人过奖了,小女子不过是胡乱涂鸦罢了。”鱼玄机谦虚地说道。 两人在山林中游玩了一整天,直到夕阳西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次的出游,让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不仅在诗词上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在生活中也成为了彼此重要的朋友。 然而,命运却总是喜欢捉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庭筠因为官场的纷争,不得不离开长安,前往外地任职。这一消息对于鱼玄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心中充满了不舍和痛苦。 在温庭筠离开的那天,鱼玄机来到了城门口为他送行。看着温庭筠的马车渐渐远去,她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她知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回到家中,鱼玄机心情低落,整日以泪洗面。她时常拿出温庭筠送给她的诗集和信件,一遍又一遍地翻看,回忆着他们曾经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鱼幼薇对温庭筠的思念混合着梦和泪水 一首心殇之诗:“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这首诗,成了她对温庭筠思念的最好写照。这首诗,在长安诗坛引起了轰动…… 八旬翁大黄(黄惕曾)乙巳年正月十七日于上海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