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行书手札册十二件释读留存
上海博物馆东馆开馆,展了此前未见过的赵孟頫行书手札册,共十二件。我见赵字信札不多,正式作品多些,甫一见到中晚年风貌的尺牍,只觉得气息潇洒冲和,有别于端庄的书写状态,自有一派晋人面貌。可惜上博一惯作风不作释文,更遑论印章、题跋,回家来细看,互联网也只有一些零碎资料,只能自己试作释读以留存。
前后题跋和内册藏印可知此册复杂但有序的流传过程。十二札中有六是赵孟頫写给吴氏家族的,最初由吴瓘收藏,后来有所失散。两札行可帖有项元汴藏印。清初收藏家宋荦收集另外几札,将十二札装成册,后又失散,经徐用义再次集装成册。
一、致孙行可札其一(1310)

原文:记事附还孙行可提领,孟頫就封。
孟頫记事,行可提领:初八日航,便中得书,报田苗茂美,甚善。省中来催,请于十五日到德清,烦分付洒扫,令极净洁。专此奉报,不一一。八月九日,孟頫记事。
释读:八月初八日乘船途中收到您的来信,得知田间庄稼长势繁茂,甚感欣慰。现因省中催促,需于十五日前往德清,烦请您提前吩咐人将住所洒扫整理,务必洁净。特此告知,余事不赘。
※孙行可是赵家的管家,负责为赵孟頫买田经营。
二、致孙行可札其二(1310)

原文:书致孙行可提领,孟頫就封。
孟頫书致行可提领:欲得汰绵者,速来,千万,即便唤至,为祝。田苗想都好,余不一一,数日间至彼也。孟頫书致参政来此相见,十五恐未能行也。
释读:整理丝绵(?)请速派人前来,此事紧要,望立即安排,切盼! 想来田间的庄稼都好,不一一详述,我将于近日到您处。我书致参政来此会面,十五日(原定日期)恐难成行。
※汰绵一词不知何解,三希堂法帖有另一致孙行可信札“汰绵沈老烦即与唤来,今岁绵多,多带竹圈来为好”,可猜是丝绵产量高,多用竹圈进行整理?
三、致晋卿札(1302)

原文:晋卿提领契兄,赵孟頫谨封八月初八日发,到日支钞更若可以,那暇,望略过此一日,至望望。
孟頫顿首,晋卿提领契兄足下:孟頫别后甚望足下还,近乃知已归宅上,徒深怅然。拙妇前月廿三日勉身,今已半月,无他庆苦,但不甚思食,四肢无力,自汗,腰腿酸痛,欲求妙药,专侯付下,至至扣扣,当图奉报。不宣。八月七日,孟頫再拜。
释读:自分别后,我始终期盼您能早日归来。近日方知您已返家,心中怅然若失。 拙荆于上月二十三日分娩,至今已半月有余。她暂无大碍,只是食欲不振、四肢乏力、体虚多汗,且腰腿酸痛。因此冒昧向您求一剂良药,若能寄来,感激不尽,定当厚报! 余事不赘。
※多命名《欲求妙药帖》,因管道升产下小女后出现不思饮食等症状,欲求妙药补养。可惜生下的小女于6年后夭折。这封信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可窥真实生活细节。该信写给李晋卿,他主要协助赵孟頫打理家中经济事务。《半亩田帖》即是赵孟頫委托李晋卿为其买田置业。
四、致中峰和尚札(1319)

原文:和南拜复中峰和上老师侍者,弟子赵孟頫谨封。
弟子赵孟頫和南拜复中峰和上老师侍者:昨作书以《圆觉经》拜纳,当已得达。渐凉,伏想道体胜常,沈王入山之约,旦夕必能诚言耳。蒙寄惠灵砂养正,有以见吾师不惟发药以开其愚痴,又发药以救其幻体,此恩此德,何可忘耶?因有入山,便专此迢谢,余唯珍重,不宣。孟頫和南拜复中峰和上老师侍者。十七日。
释读:前日修书一封,并奉上抄录的《圆觉经》,想必已送达。近日天气转凉,遥祝禅师道体康泰。 沈、王入山拜访您的约定,近日必能践行。承蒙您惠赠灵砂养正,足见禅师慈悲不弃。此丹既能启我愚痴,又可疗愈肉身,如此恩德,岂敢忘怀?趁有入山传递之便,特此远谢。余事唯愿珍重,不再赘述。
※中峰和上:中峰明本,元代临济宗高僧,赵孟頫晚年皈依佛法,与中峰明本频繁书信往来。和南:为梵语vandana音译,指合十礼拜。赵孟頫楷书《圆觉经》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致万户相公札(1298)

原文:书再拜。万户相公尊亲家阁下,忝眷赵孟頫谨封。
孟頫再拜,万户相公尊亲家阁下,孟頫。人至,得所惠书,审即日,体候安胜,慰不可言。承问及不肖北行之期,此传之过耳。近为篆写御前图书,只到行省耳。闻二哥感冒,幸好看之。人还草草,不宣。孟頫再拜。
释读:近日收到您的来信,得知您身体安康,欣慰之情难以言表。承蒙垂询我北上的行程,此乃误传。近为篆写御前图书,只需前往行省无需北上。听闻二哥染上风寒,多亏有人好好看顾。匆匆作复,余事不赘。
※大德二年(1298)正月元廷欲召赵孟頫赴京写经,应即所谓“御前图书”。费拱辰的儿子费雄,娶赵孟頫之女为妻,后来袭父职为万户。《弘治上海志·卷之八·节义》亦有传:“费拱辰,㮤之子也。任平江等处运粮万户,尝捐资建县学,输币市田以供坊正之费,邑人义之。子雄,以荫尹宣城,亦尝斥金佐公费,绰然有父风焉。”
六、 致吴静心札 (1309)

原文:静心相干执事,孟頫再拜谨封。
孟頫再拜静心相干执事,孟頫。自去秋疾患,新年方稍安,而小女不幸弃世,哀痛度日,诸况皆恶。人至,得所惠书,就审,雅候胜常,为慰千万。承付至手卷等,已一一看过,语之去人矣。签题亦已如命写去,九歌实以无心情可书,稍迟写纳。外损(?)惠盐肉,领次知感。人还,草草具复。老妇附此致意。阃政安人且喜(?),体侯安胜。不宣。孟頫再拜。
释读:自去年秋天患病以来,新年方稍有好转,不料小女不幸离世,终日哀痛,诸事不顺。信使到来,收到您的来信,得知您身体安康,甚感欣慰。承蒙寄来手卷等物,已一一过目,并告知信使。题签已按嘱咐写好,但《九歌》因心情悲痛,暂未书写,稍迟写付。另蒙惠赠盐肉,已收到,感激不尽。信使即将返回,匆匆作复。内人附笔致意。夫人近来安好?祝您身体康泰。余事不赘。
※倒数第三列末字看着像“喜”,但用在这封信里似乎不太合宜。倒数第五列首字像“损”但文义不通。阃政指内室事务,代指妻子。上海博物馆馆藏的赵孟頫十二札,其中六札都和嘉善的吴氏家族有关,包括赵孟頫写给吴氏家族三代人的信札。吴森,字君茂,号静心,是元代嘉兴魏塘人,与赵孟頫是知交,吴森的子孙也与赵孟頫也多有往来。赵孟頫《幼女夭亡帖》收于《致中峰和尚六札卷》,现藏于日本。
七、致彦良札其一(1320)

原文:手记顿首复,彦良提举相公足下,孟頫谨封。
孟頫记事顿首,彦良提举相公足下:人至得书,就审即日,动履胜常,良以为慰。发至物已领,《仕女图》就付,夫人奉纳。人还,草草奉答,何时能来作数日颖耶?时中厚自爱,不具。孟頫顿首,廿二日。
释读:收到您的来信,得知您近日身体康健,甚感欣慰。寄来的物品已收到,《仕女图》已交付夫人收存。信使即将返回,匆匆作复。不知何时能来颖州小住数日?望多加保重,余事不赘。
※吴彦良即吴汉英,吴森之子。
八、致国用、景良札(1313)

原文:书慰国用、景良贤昆仲大孝,赵孟頫就封。
孟頫再拜国用、景良贤昆仲大孝:苫次何图,庆门祸变,先丈奄弃荣养,闻之不胜伤痛。伏唯孝心纯至,何以堪处,相去数千里,无由奉唁,唯节哀顺变,以全孝之大者。所喻墓铭,不敢辞,谨写定奉纳,便可上石也。因贵僧录铎便,布此。老妻附问,堂上安人请节哀。消息不次。九月五日,孟頫再拜。
释读:惊闻噩耗,贵府突遭变故,令尊猝然离世,闻之不胜伤痛。二位孝心至诚,何以承受此等打击?奈何相隔数千里,无法亲往吊唁,唯望节哀顺变,以全孝道之大义。所嘱撰写墓志铭之事,不敢推辞,现已写定奉上,可直接刻石。特托贵僧录铎转交。内人附笔问候,请令堂节哀。余事不赘。
※吴森去世之后,其长子吴汉英不远数千里请他为父亲写墓志,即有赵孟頫撰《义士吴公墓铭》。景良为吴森次子。
九、致彦良札其二(1320)


原文:手书顿首,彦良提举相公贤亲坐右,赵孟頫谨封。
孟頫顿首,彦良提举相公贤亲坐右,孟頫:昨沈老去,草草作答之后,未能嗣书,甚切驰想。冬暄雅候胜常。贱体自秋来苦痢疾,今虽稍愈,然藏府尚未调适,极以为忧,冀得寒渐佳耳。笔生陆颖,欲去献技,恐足下必须收佳笔。谨作此,令其前去,望(次页)照顾之。前所乞杉木,不知肯惠否?如蒙早赐遣至,甚感。因陆颖行,作此,未会晤间,唯善保。不宣。孟頫顿首。十一月十一日。
释读:前日沈老离去时,匆匆作复,未能再修书问候,心中甚为挂念。冬日和暖,遥祝您身体安康。我自入秋以来苦于痢疾,虽稍有好转,但脏腑仍未调适,甚为忧虑,唯愿天气转寒后能逐渐康复。笔生陆颖欲前往献技,恐您需用佳笔,特修此书,令其前去,望您多加关照。此前所求杉木,不知可否惠赐?如蒙早赐寄来,感激不尽。因陆颖启程,特修此书。未及会面,唯愿您多加保重。余事不赘。
※陆颖,湖州制笔名家。杨维桢晚年作品落款时经常写上制笔人名字,其中就有陆颖。据此札可知赵孟頫时期陆颖还未成名。
十、致景良札(1321)

原文:记事顿首,景良郎中新余阁下,赵孟頫谨封。
孟頫顿首景良郎中新余阁下:顷奉答后,政此驰想。沈老来,得所惠书,就审即日,履侯胜常,深以为慰。且承令兄提举襄奉有期,特有斋召。衰迈之年,百病交集,殿门不出久矣。无由一到宅上,想蒙深悉也。草草具复。来书云,开年当过我,果尔,甚慰驰情也。不宣。孟頫顿首,十日。
释读:前日回信后,正思念间,沈老到来,收到您的来信,得知您近日身体安康,甚感欣慰。又闻令兄襄奉已定日期,特设斋召。我因年迈体衰,百病缠身,久未出殿门。无法亲至府上,望您体谅。匆匆作复。您来信称,开年将前来拜访,若真如此,甚慰我心。余事不赘。
※时为赵孟頫逝世前一年。襄奉,祭祀或丧葬事务,结合后件可知是指吴汉英去世下葬事宜。
十一、致莹之札(1321)

原文:记事奉复,莹之舍人大孝贤昆仲,赵孟頫谨封。
孟頫书复莹之舍人大孝贤昆季:苫次顷奉,答后每切,驰情沈老至,得书,就审即日,孝履支持,望甚望甚。承先提举襄事有期,特有斋召,老病不能前诣,欲遣人至,宅上亦无人可遣。且此拜复。时中节哀善保,不具。孟頫书复。惠红合领次,甚感甚感。附拜意伯成,见甚不及,别作字体中,想已平复耶。
释读:前日回信后,心中经常挂念。沈老到来,收到您的来信,得知您近日守孝期间身体尚能支持,甚感欣慰。闻令先提举襄事已定日期,特设斋召。我因年老多病,无法亲至,欲派人前往,但家中亦无合适人选。特此拜复。望您节哀顺变,善自保重,余事不赘。赵孟頫书复。惠赠红合已收到,感激不尽。附笔问候伯成,未能详述,另附书信,想已康复了?
※莹之,吴瓘,吴汉英之子、元代收藏家。此札与前份所用纸张一致,所言事情一致,且都有“沈老”带信来,应是同时所书。
十二、致虚室讲主法师侍者札

原文:寄示藏记恶札,本不足刻,今乃得因此以传不朽,何幸如之。记后名字,敬此写纳,未由承教,唯冀尽珍重理,不宣。孟頫和南至虚室讲主法师侍者。九月十二日。
释读:承蒙寄来藏记及拙作,本不值刻印,今竟因此得以传世不朽,何其幸运。记后名字,恭敬写就奉上,未能当面请教,唯愿您善自珍重。余事不赘。
※信封及上款丢失,疑被裁剪。
注:此十二信札按照年代顺序因为三、一、二、六、八、七、九、十、十一,第十二札看内容也应为较晚年作品。因此册未正式出版,其中手札也未逐件命名,故以收件人暂名。高清图拍摄均来自好友@卢小楠。非专业人士,没有详细研究过赵孟頫,逐字手敲自行释读作为资料留存,如有字词、文史错误都欢迎指出。
雨亭
乙巳年雨水节上博东馆观展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