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匮乏之后是明确“不需要”
上次提到要接受自己的匮乏,看来效果显著:
一方面明确了有些是不充足的,
一方面反而明确了更多是不需要的。
不需要用小钱来满足“看上去很充足”的假象,
不需要用平替来满足“我所想要的”的渴望,
不需要用囤积来舒缓担心不充分或者不够便宜的焦虑。
似乎一切都是从去年年底买到了那个心心念念想了半年的lv长钱包开始的:
在日本的时候买了never full,这个18岁就渴望拥有的成为了30岁生日礼物的包包,
但是因为被说钱包在国内完全没有使用场景而没有一起买下的长钱包成了执念。
年底在阿联酋买到了,
也许它的价格不算好价,也许它不是最保值的款式,也许它的卡位不够多,
但是它是我的一眼心动,我也很确信此生不会把它卖掉,而纤细小巧正是我所喜欢的,
执念被满足,即时满足的感觉是从未有过的幸福。
所以从此之后,很多观念真的为之一变且付诸实际:
只要想要的,并为之付费:不再参加抽奖(既不是为了免费,也不是为了那些不需要的)
先使用所拥有的,减少囤货:我拥有的也都是很好的,都是自己挑选过的,同类型的不需要拥有
太多,而房间内更没有必要为了便宜而囤货占用空间,有钱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我可以接受正
常范围内的差价所以不用再囤了。
这样一来反倒少了很多支出的可能,同时增加了一份断舍离与使用消耗带来的愉悦。
清洁的房间,清洁的身心,
less is enough.
我想这就是丰盛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