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俩娃确诊抑郁症,当妈的实在不明白
网上有一个求助的帖子引起大家热烈的讨论。求助人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先是帮助哥哥经过两年的努力从抑郁症中恢复过来,紧接着妹妹被确诊为抑郁症。

作为妈妈,她实在无法明白为什么,原因有如下:
1.没有给孩子学习压力
2.爸爸常年出差在外,家庭氛围轻松
3.孩子基本住校,生活费都按时到位
当我看完这三点,我明白了这两个孩子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归根到底,孩子在这个家庭里被忽视了。父母两人都高度缺席,情感不在场。
在我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有的人会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是被“散养”长大的。但在深入沟通之后发现,其实他们是在被忽视中长大的。他们和父母之间,无法建立有质量的情感联结。
情感联结是孩子发展健康和成熟的自我的核心纽带。它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联结的稳定性,二是联结的质量。
什么是联结的稳定性?就是和孩子之间没有创伤性的分离。因为这样的分离,会造成情感联结的断裂,甚至难以修复。
而联结的质量呢?是指在养育关系里,养育者能看见并且回应孩子的情感需要和欲望。如果看不见,就谈不上回应。
联结是怎么产生的?靠的就是父母和子女在日常相处中一点点积累的,靠眼神、气息、嬉笑怒骂中交流情感产生的。
爸爸常年出差在外,孩子又基本住校,一个星期就回家住两天,扣掉写作业的时间,孩子和妈妈呆在一块的时间根本没有多少了。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条件限制,这两个孩子在有情感需求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和父母联结。亲子间的联结是断的。
和父母失去情感联结的孩子就像沼泽地里一棵孱弱的小树,漂在水面的一片孤单的浮萍。
这样的孩子内心没有力量,也没有面对世界的底气。
在加上青春期的孩子处在身体和心理的巨变中,需要很多的情绪支持,父母的缺席令他们感到孤单和无助。
此外,“对孩子成绩没要求是不给孩子压力”是一种误解。父母对孩子有合理的要求(关键词:合理的)是很正常的,孩子也会依此确认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
当孩子发现自己不管考多少分父母都没反应的时候,他们会猜是不是对父母对他们不抱什么希望了?他们因此对自身的价值会产生怀疑。
被父母忽视比被父母打还可怕。有的孩子在被忽视时,会做出各种破坏性的举动,只是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
曾经有个女孩告诉我,她去精神科看医生的时候,医生在询问了一堆症状后和她说【你这是抑郁症】。而女孩想要的不是医生和她说【你怎么了】,而是希望医生可以问问她【你怎么了?】。
孩子的抑郁症是在告诉父母,快看看我,快来问问我怎么了。
我们也可以从整个家庭的视角来理解两个孩子的症状。父亲、母亲、孩子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联结极为松散。这个家庭的温度太低。
这么松散的家庭结构和关系对孩子会造成创伤。
孩子需要联结紧密和温馨的家庭的滋养,就像小树需要肥沃的土壤才能健康成长。
问题是,这个妈妈感受到的不是疏离,而是轻松的家庭环境,这意味对她来说,和丈夫以及孩子的情感联结可能是一种负担。她本身可能有情感联结方面的困难。
分离的家庭结构可能是夫妻共谋的结果。
而孩子的症状是整个家庭的症状。孩子往往会努力地治疗家庭。他们在用症状召唤父母的关系重新联结,以及整个家庭关系的重建。
如果要治愈这两个孩子症状,常年出差在外的父亲必须重新回到一个家庭的父亲的位置上,妈妈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陪伴孩子,更重要的是,夫妻两人的关系需要好好的重建。
孩子的症状是给父母成长的一次宝贵的机会,千万不要浪费了这么宝贵的机会。
基督山女伯爵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最短途径指南 (85人喜欢)
- 一份价值5000块钱的育儿书单 (45人喜欢)
- 做心理咨询后,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后遗症” (67人喜欢)
- 很难交到朋友的背后 (154人喜欢)
- 想挣钱的心理咨询师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咨询师 (6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