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艺声歌咏团往昔琐记
苏州艺声歌咏团往昔琐记

成立于1945年7月的苏州艺声歌咏团,是民国时期苏州较为知名的一家从事音乐普及与歌曲演唱的进步团体,在这里走出过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奠基者汪毓和,也走出过如汪毓苹、许君鲸、沈苏斐、张书敏、夏锡生、宋承宪、徐懋义、陆咸、唐崇侃等一批早期音乐工作者和政工干部。在前后十四年的“艺声”活动中,艺声歌咏团始终是在苏州地下党的影响下的一个引导苏州进步青年积极健康向上的进步群众业余组织,她引导和带领了一大批爱好音乐的江浙年轻人最终走上了音乐之路,对苏州新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将从目前所见苏州艺声歌咏团的零星资料入手,回忆当年苏州艺声歌咏团的点点滴滴。

苏州艺声歌咏团于1945年7月成立,原名艺声音乐研究会,次年1月在观前北局青年会剧场举行第一次公演,后参与者日益增加,更名艺声歌咏团。苏州艺声歌咏团的发起人和早期参与者有汪毓和、汪毓苹、范俭民、王进德、谈云云、谈理元等,前期活动场所主要在苏州乐桥吉由巷内,成立之初,艺声歌咏团就得到了当时刚刚从重庆迁回苏州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音乐系的老师和学生的支持和参与,发展很快,到1947年初,她们在日常练唱的同时,开始举办唱片欣赏会,普及国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并邀请著名作曲家刘雪庵担任授课教师,还曾在1946年至1948年期间举办公演三次。刘雪庵,中国著名作曲家,师从上海音专的黄自先生,与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等并称黄自“四大弟子”,曾创作了《长城谣》、《离家》、《上前线》、国民政府《海军军歌》、国民政府《空军军歌》、《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红豆词》、《何日君再来》等一系列在当时颇有影响并传唱至今的优秀歌曲作品,而在1947年前后,刘雪庵先生正作为苏州社教学院民盟地下组织领导人之一,从事爱国运动,而参加艺声歌咏团的活动也是他从事爱国运动的“掩护”之一,并因此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密切关注。

苏州艺声歌咏团的“唱片音乐欣赏会”活动,从目前发现的油印节目单上的记录来看,第一期欣赏会举办于1947年1月5日下午三点半,最早的名称叫“蓄音片音乐欣赏会”(蓄音片大概就是当时对留声机唱片的旧称),是由艺声歌咏团和当时的苏州青年会共同主办,活动地点在当时观前街北局的苏州基督教青年会二楼会议室(艺声歌咏团作为当时苏州的一个青年进步团体,曾得到了当时苏州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陈佩德的支持,社团活动长期挂靠在青年会内,但无需演唱基督教会歌曲和参加宗教活动,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一段时期,艺声歌咏团还一度更名“苏州青年会艺声歌咏团”)。从当时演出的油印节目单上看,苏州艺声歌咏团的“唱片音乐欣赏会”至少举办了九次,从第二期开始活动时间改在每周日下午四点,每次活动分上下半场,主要欣赏西方优秀的音乐作品,曾经欣赏过的部分乐曲有巴赫的《D短调托卡达与赋格》、莫扎特的《魔笛》、舒伯特的《魔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海顿的《玩具交响曲》等等,每次除油印节目单外,还专门撰写油印唱片音乐欣赏会的解说词,方便参与者理解音乐的剧情。在2006年第一期《人民音乐评论》杂志上登载有汪毓和先生的《刘雪庵先生及其音乐成就》一文,其中回忆了当时刘雪庵先生协助艺声歌咏团开展唱片音乐欣赏会的部分细节:“当时,我们歌咏团除了每周排练合唱外,还不定期举办外国古典音乐唱片欣赏会。后来我作为歌咏团的副团长曾专程到他(刘雪庵)家拜访,目的是想请他给我们的唱片欣赏活动作讲解。……他听了我提出的要求后,非常亲切地表示同意,还对我们这个以学生和教师为主的业余歌咏团表示了热情的关怀,并对我想报考社教学院音乐系表示欢迎和关切当时,我们歌咏团所有的活动都是义务自愿参加的,歌咏团的一切开支(如练唱用的油印歌片、音乐欣赏会的油印节目单等)都是靠团员每月交纳很低的团费来维持。因此,刘雪庵根据我家所藏的唱片进行了曲目选择、编制乐曲的简要说明,并亲自来现场讲解,这一切工作也都完全是义务的。”
在举办以西洋音乐为主的音乐欣赏会的同时,苏州艺声歌咏团还非常关注本土民歌的收集、整理与普及,于民国36年油印《民歌选集》,目前所见至少刊印了四集。到1949年苏州解放之后,苏州艺声歌咏团还于当年的10月17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举办了庆祝活动,并刊印了《艺声歌咏团四周年纪念特刊》。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艺声歌咏团很快加入了建设苏州,歌唱祖国的工作中,在这一时期,他们还油印发行了自己的小报《艺声通讯》,该报流传至今的很少,目前仅见1952年3月的第21期,但通过这份小报,我们可以了解该团后期的一些运行情况。在第21期《艺声通讯》上,苏州艺声歌咏团宣布了一件大事,苏州艺声歌咏团和当时苏州的另一家民间艺术团体群声歌咏团合并了。在小报卷首时任艺声歌咏团指挥的周建枢先生(周建枢先生早年曾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就读,后转入同济大学机械系,建国后在西安交大任教)发表了《团结起来歌声更响》的文章,文中提出了合并后的艺声歌咏团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唱出对人民领袖的热爱,唱出最可爱的人的英勇事迹,歌唱我们的前途与和平幸福的生活”,同时周先生也谈到目前歌咏团的成员大多是“爱好音乐的学生和教师,但是不久之后,我们要向工农兵和广大的人民伸出欢迎的手”。艺声与群声两家歌咏团合并的时间在1952年2月11日,当天两团还举办了隆重的联欢会,合并的原因,据时任艺声歌咏团团长的陆家德先生在《艺声的新生》一文中所说,还是为了应对解放之后形势的变化。此时的艺声歌咏团团址在吉由巷3号,陆家德任团长,范崇裕任副团长,周建枢任指挥,朱寿遐任伴奏,其他骨干还有胥公义、陆蔚君、汪毓苹、惠益民、莫兆堃、杨郁光等,日常活动地点在当时人民路有原中学(今苏州市第六中学前身)内。

关于苏州艺声歌咏团之后的情况,限于资料的缺失,我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她大约于1959年暂停活动,到1981年又一度恢复,最后在1984年停止活动。通过对艺声歌咏团遗存资料的梳理,我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那时那地苏州的进步青年热爱优秀音乐作品,追求积极健康美学情趣的精神与热情。最后,用1952年艺声歌咏团的《代团歌》结束全文:“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力量团结就坚强,要像钢铁一样坚强……”

收皮囊的恶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民国上海怡社京昆剧词二种杂记 (1人喜欢)
- 从全福班名伶到平声社曲师——陈凤鸣生平杂记(未定稿) (9人喜欢)
- 周信芳访苏演出纪略(未定稿) (16人喜欢)
- 苏州曲友葛缉甫及其《可读庐曲谱》(2025.2.25增补一稿) (6人喜欢)
- 苏州吴平音乐团往昔琐记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