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些有助于缓解上班倦怠感的小事
春节复工后的二月每一周都非常漫长,尤其是调休了一个周末,宛若没休假,上到每天早上起床都在思考:干脆直接睡过去,休个病假。然后想想仅有的假期还是得用在关键时刻,又咬牙忍耐收拾自己上班去。
一直有在尝试以更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班味”带来的慢性疲劳,感觉行之有效的事情有:
1.早上吃自己在家准备的早餐比买早餐更幸福,偶尔早起15分钟,烤个吐司、煮个鸡蛋、蒸个南瓜或者包子,放进保温盒,再手冲一杯咖啡或者煮个奶茶灌进保温杯,带到公司依然可以吃到温热的早餐,会感觉今天从一开始就在善待自己。但为了我的长睡眠,偶尔为之即可。
2.特别困倦的时候,可以到家后吃点高碳水美食,趁着晕碳上头,钻进被子倒头睡,是为补觉日。特别推荐女生在例假来临前的PMS期连睡10小时-12小时,早上7点爬起来洗个热水澡,会有久违的充电满格感。睡好觉才是大补。
3.不管再怎么忙,也要保持每周运动2-3次、单次20分钟以上、完全丢开手机的运动习惯,比如饭后散步快走、夜跑半小时。只要形成了固定的运动习惯,就有“我还在好好生活”的精神气。
4.尽可能地营造让自己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应该是有一点生活气息和“摸鱼”便利度的,工位下面放一双好穿的拖鞋,工位上放一个养生壶,不同季节泡不同的养生茶和水果,维生素D、鱼油等补剂放在手边每天规律吃,天冷了就用电热毯、发热鞋垫、暖宝宝贴保持全身暖和,夏天开空调要避免出风口直吹、再热腿上也盖个小毯子,眼睛干涩就准备眼药水、蒸汽眼罩,抽屉里放一把梳子(没事梳梳头)、护手霜、漱口水、牙线(饭后漱口),常备解饿小零食、水果和药品,随时随地准备对自己好一点。如果公司有健身房和淋浴间,运动装备和洗漱用品也是少不了的,晚上用起来假装加个班啊。
理想的生活环境应该是温暖、干燥、整洁的,因此需要定期清扫收纳(每周至少花半天时间),选择舒适的床品被褥(冬天的双面绒四件套+羽绒被,夏天的蚕丝夏凉被),在床头和卫浴放置喜欢的香氛精油、身体乳,冷了就开电暖气或者地暖。尽量吃健康的、加工过程精简的食物,多花点钱,买品质有保障的食材。
5.五天工作日里一定要安排“摸鱼”时间,用来记账和管理理财账户、兑换银行卡积分和各类福利、制定周末计划、读想看的书、写日志或者做摘抄(有时候我也写稿)、和朋友聊天、做旅游或者美食攻略……累了还可以趴着睡会。主打一个高效干活高效摸鱼有机结合。
6.这条对多雨的杭州特别适用,利用好每一个大晴天下楼走走,哪怕饭后围着办公楼散步15分钟。散步又可以消食、又可以补充维生素D,还能分泌让人心情好的激素,一举三得!
7.这样一周五天,大概两个晚上做一点运动锻炼,一个晚上用来娱乐或补觉,剩下的晚上保持机动,自己下厨、约朋友吃点美食、做点家务洗个衣服,也可以留给工作加班,保持行动+休息的平衡。
8.每个月都要去亲近一次大自然,要线下见一次亲友,我不太喜欢逛街打卡各种店,因为消费决策多、人多反而让我烦躁,亲密关系和自然环境才更补人。
成年人的生活特别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框架,上班是建立规律、一日三餐是建立规律、定期运动也是建立规律,有了规律生活就不是散漫无序的,人就能支棱起来。当然规律不代表一定要两点一线做上班族、自律达人,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舒服的节奏。保持有事情可忙、有事情愿意做的状态,同时也保有例外、冗余的空间,情绪就没那么容易大起大落、消沉波动。
我曾经看到一位心理咨询师说过:理想的生活框架是规律和冗余的互相嵌套,只有在规律之外,冗余才会被体验为一种张力的解除,人才在这个情境中体验真正的愉悦。也只有在冗余过后,规律才会被体验为一种重新凝聚、目标、意义感的获得途径。
我理解的理想生活应当包含:规律的行动、松弛的休憩、长久的追求、经验的加成,像树木、山石一样,越活越有沉淀和况味。
Riesli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开工反思之“做题家”心态究竟错在哪里? (60人喜欢)
- 2024年终总结:远离又靠近自由的一年 (128人喜欢)
- 我如何应对工作中的窒息感(二) (230人喜欢)
- 我是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窒息感?(一) (8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