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辽构丨瑰丽多彩的辽代木构建筑
初识辽代建筑,人们会被它粗大的斗拱、深远的出檐所吸引,走进建筑内部,因为采取移柱或者减柱的营造手法,令人感觉更加宽敞开阔。
辽构是特别的存在。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唐代的,仅有三座半——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782年)、山西芮城县广仁王庙大殿(831年)、山西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857年)和河北正定县开元寺钟楼(上半部分被后世重修过、下半部分保留唐代风格)。辽承唐制。幅员辽阔、叱咤北方、影响深远的大辽现存八座木构佛寺建筑,是北国遗珍:

八大辽构的分量很重,六座国一、两座国四、奉国寺大雄殿和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县木塔)以“辽代木构建筑”入选中国世遗预备名单,评价是:山西应县木塔和辽宁易县奉国寺大雄殿都是中国辽代典型风格的重要单体木结构,这两座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木结构设计和建造的杰出成就。
Wooden Pagoda in Yingxia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and the Main Hall of the FengguoMonastery in Yixian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are both important single woodenstructure of typical style of the Liao Dynasty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two structures represent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designand construction of wooden structure of ancient China.
除了八大辽构,还有三大辽代寺院之说。蓟县独乐寺、大同华严寺和义县奉国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历经千年岁月洗礼,凤毛麟角,是国之瑰宝,是艺术典范。
我第一次走进辽构是在大同。其实早在2015年我就到过大同,但云冈石窟、悬空寺、大同土林和当时尚未完全合拢的大同城墙把我的行程塞得满满当当,遗憾错过了华严寺和善化寺。那时我对辽构并没有太多概念,也并不了解我散步走过的这座寺院中藏着如此体量庞大又珍贵稀缺的辽代建筑。
2021年的端午节,我终于走进了华严寺和善化寺,彼时我也才刚刚简单粗暴地分清楚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但这两座寺庙打开了我对辽构的全新认知。
一、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bó qiéjiào zàng)殿的名字有点拗口,薄伽是释迦牟尼佛的梵语简称,教藏指佛教经典,合起来即贮存经书的处所。
薄伽教藏殿是华严寺下寺的主殿,四周种满了绿树,沿着中轴线慢慢走上月台,会让人在不经意间忽略这座面阔五间、檐柱生起的佛殿的恢弘气势。
殿内存有31尊彩塑,包括三尊主佛(弥勒佛、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四大菩萨(地藏、普贤、文殊、观音)、四尊弟子(释迦牟尼佛和燃灯佛侍立阿难、迦叶各1尊)、十尊胁侍菩萨、四大天王、南北次间主佛像前各有一座接引佛和两座供养菩萨(供养菩萨为后代补塑),其中27尊为辽代彩塑。另外一说是共34尊(释迦牟尼佛像背后莲台上有倒坐观音、善财童子、龙女共3尊,均为后代补塑)。

不管是27尊、31尊还是34尊,薄伽教藏殿的彩塑分布于佛坛之上,井然有序,是我国现存辽代塑像最多的佛殿,也是辽代彩塑艺术的巅峰之作。刚走进佛殿,会让人感觉到肃穆、静谧,千载时光和绵延香火让佛像镀上一层氧化物,更有一种穿越千年、仰世而来的感觉。在众神之中,找到那尊被众人称赞为“东方维纳斯”的合掌露齿菩萨,更会让人觉得庄严的佛坛上,流动着一丝生机与活力。


薄伽教藏殿内环殿一周的楼阁式藏经柜和“海内孤品”天宫楼阁,以及三世佛头顶上方的斗八藻井,都是国内罕见的辽代小木作。

华严寺上寺的大雄宝殿是金代重建的建筑,青砖台基、琉璃吻兽、外檐斗拱都保留了辽代风格,殿内的五方佛和二十诸天是明代遗存都值得一看。
可惜的是,我拜访的时候,华严寺尚未放开在佛殿内拍照的限制,通过眼睛获取到的美好片段无法完全通过照片一一呈现,但铭记于心,难以忘怀。

二、善化寺:大雄宝殿
善化寺遗世独立。
大同两座千年名寺,同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严寺门票50元,游客络绎不绝,而距离华严寺不远、免费开放的善化寺,游客稀少,甚至可以说有点冷清。如果说华严寺更像景点,那么善化寺则仍旧保存着佛寺的清净,是礼佛祈愿的理想之地。
同为辽金巨刹的善化寺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层层递进,金代的山门和三圣殿以及辽代的大雄宝殿三座单檐庑殿顶建筑渐次展开,气势袭人。如果有上帝视角,善化寺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就像一曲工整的乐曲,雄伟、磅礴。
大雄宝殿和三圣殿之间西侧的普贤阁也是一座金代楼阁式建筑,在一座寺院中保存着一座辽代和三座金代木构建筑,善化寺独一无二。

善化寺大雄宝殿体量仅次于华严寺大雄宝殿和奉国寺大雄宝殿,殿内有明代五尊如来佛和二十四诸天塑像,殿中央的藻井为金代小木作,四壁是明代佛经壁画。因为采取减柱造,殿内空间开阔、布局疏朗,适合静静地游览、欣赏和朝拜。
端午节期间到访善化寺,院内的牡丹花尚未开败,在寺院里行走,令人感到宁静祥和、清幽雅致。


三、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是八大辽构中唯一的木结构阁楼式建筑,也是全世界最高大、最古老的木塔,与比萨斜塔和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2021年晋北之行,打卡了三座辽构,还拜访了佛光寺、南禅寺两座唐构,这一路真是土木华章,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旅。地上文物看山西果然名不虚传。而2024年《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又把三晋历史文化和古建筑集大成之势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我会因为这些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建筑瑰宝不再深藏闺中无人识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担心越来越多的游客朝圣般地涌入接待能力尚未快速提升的市、县、村,宁静致远的寻宝体验大打折扣。

作为辽构和辽塔中的绝对王者,应县木塔自然不用过多介绍。木塔通过内外两圈柱网,各层通过柱、梁、斗拱嵌套行程稳定的套筒结构,大量使用斜撑保证结构钢性,木塔斗拱多达54种,每层根据结构需要和出檐尺度调整跳数和形制,是建筑史上的奇观。
只要亲身走到塔边,就会被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斗拱和不吝赞美、琳琅满目的匾额所震撼,被历经炮弹和地震不倒、不当维修,仍旧屹立不倒、坚韧壮丽所感动。


现在只能瞻仰第一层的大佛,无法登临其他楼层探寻其他塑像。当看到成群的麻燕环绕木塔飞翔,春来秋去,周而复始,我不得不从内心深处感叹大自然的伟大神力。
四、独乐寺:山门和观音阁
蓟县距离北京城区不过一个半小时车程,但我2023年元旦才终于拜访了这座珍贵的辽代千年古寺。
独乐寺真真切切诠释了什么叫做大隐隐于世。行走在仿古的武定街,一不小心就猝不及防地抬头看到了古色古香的独乐寺山门。
初见独乐寺山门,有一种“鲲鹏展翅九万里,长空无崖任搏击”的扑面而来的感觉。独乐寺山门是中国最早的庑殿顶山门,穿堂而入,两旁高大的天王塑像亦是辽代原作。尚未进入独乐寺,站在武定街上远远地可以看到独乐寺山门地鸱吻,这对鸱吻也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上年代最早地鸱吻。
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阁楼,檐上高悬的观音之阁牌匾相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书写。之所以叫观音阁,是因为阁中高达16米多的辽塑十一面观音像——赤足立于莲花座、面相端庄、盛装飘逸。站在观音脚下抬头凝视,崇高威严。

观音阁和山门的布局很奇妙,在山门台阶的某个角度可以透过观音阁三层正中间的窗户看到观音的头部,可惜我找来找去也没能与菩萨对视。蹲在独乐寺山门拍摄观音阁,也是经典地拍摄机位之一。


独乐寺往南有一座辽代白塔,据说也是另一处观音阁内十一面观音塑像的目光焦点。蓟县白塔位于独乐寺中轴线的延长线上,梁思成曾判定塔也是独乐寺的一部分。
蓟州是千年古县,除了大名鼎鼎的独乐寺,古城之中还散布着鼓楼、文庙、关帝庙和鲁班庙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外还有盘山和黄崖关长城,是京津地区周末两日游的绝佳选择。
五、阁院寺:文殊殿
阁院寺是八大辽构中唯二的非景点,另一处是善化寺,它们的身份是文保单位。我前往阁院寺的时候,寺旁边的院子正在热火朝天的修缮,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向游客完全开放。
山西、河北很多文保单位因为地理位置偏远、文物古建保护或者其他原因不对外开放,会招募义务文保员,有的文保员日夜与庙为伴,一辈子就做这件事情,是勤恳、负责、坚持的守庙人。
去拜访这些文保单位需要运气,有时候能叩开紧闭的大门,有的时候只能望门兴叹。我们前往阁院寺的时候,围绕寺庙前前后后转了好几圈,都没能顺利进入,后来遇到了另一波寻找国保、志同道合的游客,正当大家入寺无门、快要放弃的时候,在巷口遇到了本地的一位大爷。不知道是对迫不及待想进入阁院寺的游客司空见惯,还是真心实意想解我们的燃眉之急,大爷帮我们打通了文保员的电话,在等了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引我们一行人进入了寺院。当然,大爷想向每人收取50元“联络费”,后来我们砍了砍价,每人支付了30元。
文殊殿位于宋辽边界,是八大辽构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建筑。推开厚重的木门,绿树葱葱,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经阁沿中轴线一字排列。文殊殿坐落在砖台之上,殿前是矮墙环绕的宽阔月台,大智文殊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引人注目。


阁院寺有三宝,除了文殊殿建筑本身是一宝之外,另外两宝是辽代窗棂和殿内壁画。阁院寺保存着辽代以后,元、明、清多个朝代的窗棂样式,文殊殿正面的两块辽代菱花格子窗棂尤为少见、珍贵,是木雕孤品。虽然没有特别标识,普通游客也能通过花纹和质感一眼找到辽代窗棂,阳光洒在古朴、沧桑的窗棂上,淡化了时间的距离,更显温暖。


文殊殿无法进入,殿内壁画不能一探究竟,透过门窗的缝隙亦无法窥探,据说东、西、北三面均为大幅壁画,曾在特殊年代用黄泥覆盖得以留存,现在尚未完全清整,露出完整、贯通的画面。
文殊殿东南角有一尊辽代大钟,用汉文、梵文两种文字铸满铭文,因铭文中有“飞狐”字样,是涞源县旧称,被称为飞狐大钟。飞狐大钟也是中国现存唯一有明确记年的辽代大钟。
六、奉国寺:大雄殿
2024年中秋节我去了辽宁义县奉国寺,在打卡八大辽构的计划上迈进了重要一步。
奉国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代表11世纪中国建筑最高水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九开间大殿,也是集考古、绘画、雕塑等价值于一体的皇家寺院。
刚刚走进奉国寺,眼前便是中轴线上波澜壮阔的建筑,穿过清朝的山门和天王殿,沿台阶一步一步走上高耸在月台之上的大雄殿,就好像慢慢走进了宋徽宗《瑞鹤图》的画中。


大雄殿内七尊佛像并座的景象独一无二,梁枋上的辽代彩绘和四周的壁画和庄严神圣的七佛组成了现实版的肃穆礼佛图景。虽然游客不少,但在大雄殿里慢慢走、细细看,心会跟着慢慢沉静下来。
站在最右侧的释迦牟尼佛像前,我蹭到旁边导游讲的一个故事。辽沈战役义县攻坚战中,一枚炸弹击穿大雄殿殿顶,正好落在释迦牟尼像右手上,不知道是不是神佛庇佑,炸弹是个哑炮,没有爆炸,只损伤了佛像右手。得亏是个哑炮,奉国寺大殿才得以在2020年度过了一千岁的生日,义县才留下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宏伟建筑。

八大辽构里的一阁、一殿、一塔也是辽代建筑的三绝,至此打卡完成。奉国寺大殿和应县木塔已经携手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不知道是因为地方规划、文化挖掘还是其他原因,独乐寺观音阁没有纳入2012年9月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之路漫漫长兮,希望珍贵的辽构能获得更多关注。
七、开善寺:大雄宝殿
心心念念的开善寺重新开放了!
2023年4月开善寺修缮完毕正式对游客开放,这座同阁院寺文殊殿一起,被国保爱好者称为“最难叩开大门”的辽构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但好景不长,2023年7月3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再次让开善寺关闭修缮,当时网络上广泛流传着开善寺文保所所长游泳进大殿查看情况的视频。
2025年元旦起,开善寺又重新开放。走在新城镇的小巷之中,仍旧能看到23.7洪水淹没线的标识牌,不禁让人感慨那场洪水的无情。后来,我在大雄宝殿古老的木门板上发现了明显的水痕,又一次不自觉地感慨古建筑经历千年风雨仍旧屹立不倒的不容易。

开善寺又称大佛寺,当地有“先有大佛寺,后有新城县”的说法。据《新城县志》,开善寺在唐代开元年间所建,现存单体建筑三座,金刚殿、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

大雄宝殿是等级较高的单檐庑殿顶,面阔五间,站在大殿前,能感受到它振翅欲飞的气势。慕名而来的游客不少,秩序井然,从侧门进入寺里,在天王殿前找工作人员做好登记,便能免费、自由参观。
走进大殿,体量如此巨大的建筑内部仅有四根立柱,屋顶高挑而繁杂,梁架结构完全展现在眼前,为礼佛营造了宽敞的空间。官方的介绍中有提到寺内仅存有唐代的雕塑、壁画,唐代石雕千手观音塑像可以站在大雄宝殿北门看到,跣足飘带,丰腴饱满,是工作人员清理大殿后门泥墙时才发现的。殿内壁画并不明显,除了大殿后檐拱眼壁上浅浅的壁画,其他部分不知道是我没发现,还是早已经淹没在时间里。
大殿东侧的地面散落着各种石构件,古朴而精美,残缺不全,却仿佛都在静静诉说过往。

至此,我的八大辽构补全计划已经完成。
走出开善寺,我在外墙上看到了一块“辽代木构建筑联盟”的石牌,很庆幸的是,现在有如此多的专家、国保爱好者关注辽代木构。辽金建筑技术中很多细微的变迁,都受到宋式影响,辽金建筑受宋式影响而演变的过程,也是一部辽金王朝与宋王朝的交流史。
走进这些瑰丽多彩的辽代木构建筑,能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历史,感受文化、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