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题材的没落,也许和“战力数值膨胀”有关
俗话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以前的武侠,即使已经进行了战力膨胀,一个人可以打5个、10个,但依然个人能力有限。
一个好的武侠故事的推动就必然面临着几个问题:如何用精妙的“招式”打败敌人,如何在各大势力中周旋,如何定义正义,如何解决官府以及军队的管制,如何行面临万难依然坚持正义、坚持“侠气”。
武侠小说第一次进行“战力膨胀”,其实主要表现在,“内力”功能的扩大,以及内力强度的扩大。所谓的内力,个人认为为是一种区别于用四肢肌肉和四肢骨骼外力,是有技巧的收紧核心,用不同的呼吸、发声方式带动躯干肌肉,形成额外的攻击力或者防御力。
在武侠小说里,把这种内在的收紧核心的力,借用了道家修仙的"气,认为这种“内力”可以增加攻击力,提高防御力,提高恢复力,再后来一步一步膨胀,变成了真的是一种气,我猜测这个时候武侠小说开始受西方魔幻小说影响了,内力变成了“法力值”武林人士,实际上变成了穿汉服的“魔法师”,“侠客”们开始从催动内力发出各种形态的远程光弹。
而这种演化,宣告了武侠题材的灭亡。
西式或日式魔幻小说里,是有职业的划分,每个人天生有固定属性,固定技能总数,你肉体强大了,速度、魔法、攻击力就下降,每个人有弱点,所以转折和冲突也就顺水推舟,并且西式日式魔幻故事里的社会形态,是和这样的力量体系一起演化的。
武侠小说里,似乎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职业划分,大家都是侠客,肉体都很强悍,内力越强,攻击力防御力恢复,包括技能范围都能变大,不仅如此,力拔百斤、五百斤、千斤、万斤不在话下,速度快到瞬移,内力可以外放到一丈十丈百丈,一开始可以打晃动树枝,然后是晃树,打爆树干,打爆石头,甚至打爆山体。不仅如此,这个武侠世界的世界观,是现实世界,是古老的中国社会,社会结构人口结构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回到一开始的传统武侠面临的问题,一个靠外发内力的万人敌主角,他还需要靠招式吗?还需要害怕政府和军队吗?还需要怕其他势力吗?
当第一个降龙十八掌的特效是出来十八条龙把一群人轰死的时候,也把武侠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