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30岁一事无成的人还有未来吗”:马克思+庄子,是哲学的答案
这不是个社会经验问题,而是个生活哲学问题,看自己怎么认识。
一、30岁一事无成在很多人眼里就没有未来了
1.资本GL主义社会的马太效应,底层人很难翻身,30岁仍然困在底层无资本无技术的,显然阶级跃迁概率较小。
2.东亚社会的功利性,人跟人的关系很少基于爱,而是物质、权力、依附性,人的物化、工具化。
年轻人被视作“彩票”。之所以有“30岁一事无成的人还有未来”吗,这样的问题,其实是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自己已经被家庭、女朋友、朋友、同学、亲戚、相亲对象,认为“没有未来”了,即“关系没有未来了”。对于“养儿防老”目的性很强的人,就是把孩子当做彩票,买来刮开看看,如果中奖了后半生就有保障了。而到30岁,综合前述原因,这张彩票“显然”没有开出奖来,像打德州一样,“前三张牌”太差,懒得看后面的牌了,这把不打了,弃了,关系里不装了,摊牌了。彩票效应,在男生29岁,女生26岁很常见,催婚被说,“认清现实”,也有常见的“上岸第一剑”,拼了命的机会主义。
3.人的财富和成就,本身常跟所谓的天赋和努力并无关系,而是运气,好听点叫机缘。这是道家哲学。而实际的教育和职场,并非培养制,而是粗暴筛选制、锦标赛制,在不断的留下“幸运儿”,送上马太效应赛道,所以在30岁时,不够“幸运”的人,在马太效应赛道上会落后很多。
比如一个孩子奥赛金牌清北复交北美直博毕业硅谷openai了,阳光大方善于交际。另一个孩子从落后省份考进211性格“内向敏感自卑”,自己转专业自学前端给大厂外包干活。显然后者在马太赛道上落后很多,并非后者没有天赋或不够努力,命运如此。
4.改开40多年,是几千年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40多年,而现在康波衰退转萧条,红利渐少,阶层固化。年轻人机会越少。考研红利、职业红利等等都少了。
5.社会时钟对大部分人影响很大。30岁以后,套上房奴、娃奴的包袱,确实就很难翻身了,尤其是房价这些年的形势(不再有上车红利),常常精神衰亡了。
6.产业升级失败,高端产业不足,管理文化差,对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优质管理需求不足,大量的简单重复,代码、PPT搬砖工,不那么吃经验、技术、视野。反而劣质管理只有年轻人的身心能忍耐。以中国互联网为典型代表,技术难度和高级研发并不多,只需要不断的35岁以下985+996+3.25+攻城狮,不需要资深人才。各种文科专业更是如此。
近40年来,是“红利”制,而非“深耕”制好的行业只有10年红利,不好的行业红利更短。银行、金融、土木、通信等等,乃至互联网。技术栈过时,导致“阶级跃迁”的年龄危机更加严重。
7.社畜被鄙视
食利者阶层和依附者阶层对劳动者是蔑视的。就像贵族留长指甲以示不必劳动。社畜是社会的主力,但又被社会蔑视,偏偏很多社畜还认同这种蔑视,乃至认同社会达尔文主义。
二、30岁是人生的刚刚开始
1.是生活哲学的问题
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做题家25岁研究生毕业,28岁入行3年,30岁刚刚入门,35岁刚刚成熟,40岁年富力强。社会人18岁进入社会,25岁刚刚开窍,30岁应对自如,35岁外圆内方,40岁游刃有余。30岁人生刚刚开始,但是社会不需要你,这是社会的问题。
30岁还有没有未来,是生活哲学的问题。有的人30岁已经死了,有的人30岁刚刚开始新生。
2.停止向外求,向内求,不念过去,不忧未来。
对于已经“没有未来”的人,30岁有没有未来,核心课题是“向内求,不再向外求”。不再以外在价值观(名利权势,酒色财气,社会评价,社会时钟)为标准,而以内在探寻为基准。即,修行之路。
30岁常常是修行路径的刚刚开始。心死道消VS心死道生VS心死魔生,这是一个分岔路口问题。有道修道之人,未来才有路可走。
从修行、心理治愈的角度,人是一颗种子,本自具足,但在异化的封建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种子没有得到很好滋养,在原生家庭、原生职场、原生文化中有太多的迷茫和创伤,自体衰弱、病痛创伤、小我心魔缠身。但他仍然是本自具足的。一直等到他决定为守卫自己的灵魂而战。坚决出走,坚毅前行,坚定做自己。开始反抗和摆脱一切拖拽、侵蚀、中伤、阻滞、误导他的人和能量。
禅宗修行的目标是般若空性和菩提智慧,庄子修行的目标是无忧无虑,宁静快乐。人的快乐,与外在无关。人活在当下的正念宁静幸福,与“未来”无关。不念过去,不忧未来。
成事不是执念,执念不能成事。走正道,顺其自然,等待好事发生,好人亲近。
4.马克思+庄子,是哲学的答案
理解社会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生活哲学、快乐哲学、死亡哲学。
三、事业一定没机会吗
深耕,沉淀,独立思考,走正道,做正确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1.各行各业的情况
从小资励志的角度,这也不是空话,看似“普通”、“外行”、“白手起家”,长期坚持、沉淀,取得成绩的案例太多了。
影视界的郭帆、饺子、张颂文等等一大批导演演员。音乐界就不必说了,沉淀的刀郎掀起多大的九州震撼。连大专生坚持说唱,都吃到说唱红利。IT的独立创业者有很多正面的案例。自媒体上自成一派的大小V很多。东北的爱笑会议室,北京的开心麻花,一群普通演员长期深耕都吃到红利。张志磊31岁才转入职业拳坛,张桂梅校长,几十年坚持做出多大事业。年龄从来没有限制人的发展和成功。
太多案例,为什么人们视而不见,还是个心理和修行问题。做一番事业,除了运气之外,人终究要做到自己该做的部分。
2.关于人在几十年时间坚持和跨越周期,马克思主义者最有代表性
马克思31岁,1849革命失败,第N次流亡,被通缉,在欧洲的反动高压下很难写稿谋生,母亲一直嫌弃他不能升官发财特立独行不给他分配遗产,生活极度困难。他有未来吗。而且从事后复盘,1850s经济上涨,革命与工人运动低潮,“革命”的高潮要一直到1870年年代,社会民主党合并,才算到来。马克思称之为“难忘的十年”。关于这10年的困难,之前写过:《186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争执》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0977979
但马克思的伟业,就不必说了。
1900年,列宁30岁,刚刚结束3年西伯利亚流放。转赴欧洲,跟普列汉诺夫合作创办《火星报》,起了笔名“列宁”,第二年写了《怎么办》。此时距1917革命还有17年。
彭老总30岁,1928年,正处于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期,他是个团长,事业高潮期。但他坚定选择平江起义,上井冈山。一起起义的同志在接下来几年陆续牺牲。小资机会主义很难理解,长期主义不是玩笑话。不断革命。
-
isIri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3 15:11:53
苏霍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幸存者,而非受害者:对于不好的人和事 (2人喜欢)
- 产业降级,相控阵白菜化(印巴冲突歼十C战绩背后) (2人喜欢)
- 市场与看人,在波动下无论看多、看空都永远正确 (1人喜欢)
- 闲谈,喝茶与蒸玉米 (4人喜欢)
- “拼多多评论区文学”和“菜市场疗愈”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