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Citywalk体验
年后首次出国旅行,选择了去东京。第一次去东京,看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很多体验冲击蛮大的,所以也记录下10个关键词,拼凑出我的日本初体验。
第一个关键词,我想的是街头。

日本的街头给我的感受是,光走路都是十分愉悦的。可能是因为整体街面的视觉设计在线,叠加没有垃圾桶,没有电动车停车位。显得整个街道相对比较干净、整洁,且视觉体验上比较愉悦。
1.找不到垃圾桶的街头
首先,没有垃圾桶。这个是比较难适应的,毕竟在国内,还是习惯于说,在街头吃点零食、喝个奶茶之类的,然后随手扔到街头的垃圾桶或者商场的垃圾桶。
但是在日本,除开便利店或许可以找店员帮忙扔个垃圾,剩下可能就只能揣在身上,带回家扔了。记得有天,在地铁站买了一根网红冰淇淋,吃完之后,走了一路,甚至看了地铁站中的厕所,都没有找到可以扔的地方。最后还是包了一层纸,装书包带回家扔了。
这种确实可能会不习惯,但是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没有垃圾桶之后,带来的视觉上的干净,以及不存在一些常见的污水坑之类的,也就没有了气味上的问题。


2.比较空旷的街头
除开一些热门的商业街区,例如涉谷、新宿等等。大部分的街道上,还是比较空旷的。这可能与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设计比较相关。
因为地铁的丰富度,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步行+地铁的方式出行。
较少的人还会选择骑自行车。这一点是和我去过的东南亚国家很不一样的点。之前去过台湾地区、越南、马来,都有大量的电动车作为基础的出行工具。相应就会在街头有大量的停机车的位置,乱停的情况会更加影响街头的视觉体验。
车是不多,比较少遇上堵车的情况,除此之外,街头的停车场比较多,但停车的比较少。
街头停车位基本去到十几块人民币一个小时,封顶在60-80之间,不算便宜,因此大部分停车场都是空置的,这也使得街头显得比较空旷。但是不算单调,因为一般停车场的地方,还会有几个自动售货机、服务的设备,映射着五颜六色的光。

3.丰富形态的城市设计
民居、店铺、街心公园,这几个叠加,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城市建筑体验。
在高田马场附近散步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街心公园,是在一座小山上,也不知道是不是人工堆的,但是有高低差之后,感觉就比较丰富了。沿着斜的步道而上,顶上是几个儿童玩的设施,有小塔楼、滑滑梯还有健身的器材。
去的时候,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在荡秋千,周围都是居民区,比较安静,在秋千里晃着看着周围,感觉还是挺放松的。
像是这样的街心公园,在后面几天,其实一直有遇到,面积不会很大,但确实比较用心的做设计,而且有在较好的维护。

设施看得出有点年份,但是因为用料质地的感觉,再加上维护,质感都还是不错的。

在高田马场附近,我们还走了走附近的居民区。
高田马场位于两个行政区(新宿区和丰岛区)的交界,是东京西部通勤者的重要交通枢纽,可搭乘JR山手线、西武新宿线、地铁东西线和中央总武线。且邻近早稻田大学和多所学校,有学生街之称。
这边的居民区很多都是一户建,有自己的一个小小的院子,还有一个停车位,一般盖个3-5层左右。
每家的设计不一样,有的比较现代化,有的走和风,但是每家的门牌是很看的出功底的。

逛这边的街道的时候,有点像是在上海的安福路,有很多人在遛狗,街头有几家卖小吃的店,排了很多人。随机走进一个院子,可以看到里面的一些民居。
一般如果买的地很大,一般日本人比较喜欢房子别搞太大,然后多种点树,看起来会更气派。这家虽然,可以说没有院子了,但在夹缝中还是种了一颗。远看却也别有趣味的。

这家是比较传统的,门口还放了花。

这户略中西结合,信箱还是比较 现代化的。

基本每家都会有一个户主名字的名牌,石头、砖头、铁质的,各种材质都有,文字都印的很漂亮,信箱也是各有特点,不过看着都还是蛮结实耐用的。
街道另一个印象深刻的点,就在于招牌。日本街头的招牌各有特色,这个倒是不足为奇,因为2000年前后,其实国内很多街头的店招也都是各式各样,看起来赏心悦目。但是近几年,一直做街面改造,所以都改成一样的,颜色用的又相对沉闷,整体看起来就缺少美感。
东京街头的店招不仅高度不一,而且整体颜色搭配是丰富和谐的。

这是白天的样子,入夜之后,霓虹灯牌亮起来,就有另一种感觉。特别是可以看看原宿街头、歌舞伎町一条街。




在东京5天,基本都是在街头暴走,几天下来,真没有觉得无聊。这种乐趣不用依靠部分网红店来撑起来,而是本身完整的城市景观的愉悦体验。所以,用city walk来打开东京,绝对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PS,东京散步真的很有必要戴墨镜,太阳真晃眼。
-
泽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3 18: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