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小记,在瓦房中慢读
WSET四级的学习,让我脑子里填满了葡萄酒的英文单词,中文被挤偏压平了,每次写个东西都嗑嗑巴巴,生拼硬凑,缺了阅读的兴致。好在证书终于到手,我也开始了重拾中文的过程。重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大量的阅读,看书。省图发来短信,提醒借的书要到期归还了。于是,早上先去还了书,顺便再借几本回来,借来的书总要好读一些。大约是因为有归期在哪里,人们总是珍视那些只能短暂陪伴的事物,而忽视那些长时间陪伴在身边的事物,其实人亦如此。你看,那些买来的书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作为一名品酒师,总是对与酒关联的书感兴趣,比如这本放在文化类别,却不在借书计划中的《爱生活如爱啤酒》,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我甚至都没有一丝犹豫就把他从书架上抽出来了。还在改造中的三间瓦房,与周末热闹的东湖风景区相反,静谧而宁静,让我这个守店的品酒师能偷得悠闲,安静地品读。

虽然阳光透过云层跑了出来,但这初春的风依然带着一丝寒冷,所以先生火,大约自小生活在农村,相比较空调,我更喜欢木柴燃烧带来的暖意,烟与火发出的光,让人心生喜悦与安然。到目前为止,这个壁炉是我在三间瓦房最喜欢的东西;当然,或许夏日到了,我会更爱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 煮一壶茶,放上音乐……我放下了昨天还没有看完的《红酒帝国》,先翻开了新借的这本《爱生活如爱啤酒》,相比红酒,啤酒让人更轻松。然而这是一本与啤酒并不关联的书,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作者写的故事都发生在啤酒的生产饮用大国——德国。

这是一位德国旅居的中国文人在德国从事中西文化项目,与中国作家及德国作家接触,书籍推广活动的见闻记录。开篇居然是写刘慈欣的,而我刚刚还掉《三体》,人生的缘份有时候真是奇妙。刘慈欣的《三体》在德国颇受欢迎,作者所记述的是刘慈欣在德国推广的活动期间,他作为德语翻译的所见所感;随后记述的是余华,麦家,北岛……有些是我听过的,还有一些是我少有听过的,由此我也认识一些新的书本,待读的清单又增加了,真好,只是希望我能挤出来时间来阅读。
在快餐短视频充斥的时代,能安坐下来,翻翻书页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