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曲友葛缉甫及其《可读庐曲谱》(2025.2.25增补一稿)


苏州曲友葛缉甫及其《可读庐曲谱》
甲辰年中,已故沪上曲界前辈朱尧文先生数十年收藏的数以千计的昆曲资料一夕星散,颇为可叹。在这批资料未散之前,笔者曾有幸一睹全貌,见到其中有苏州东山前辈曲友葛缉甫先生的遗物若干,遂辑录其目以备查考,亦为使前辈曲人之功绩不致湮没无闻。 葛缉甫先生的生平,目前我们知道的不多,1939年上海大成学社出版的《大成曲刊》中收录有彭志敏所作《后知音集》,记录当时昆曲曲人信息,其中谈及葛缉甫“先生吴人,而久客沪滨,精书善画,凡得其寸缣尺楮,莫不珍同琪璧,手书曲谱,无出其右,有《可读庐曲谱》。他若《十年记》院本、《双修阁曲谱》,皆为其精录,不特字体娟秀苍劲,且工谱未尝少误焉。今先生垂垂老矣,然望之犹若张绪当年,唱巾生,曲家奉为祭酒,爨弄尤妙,若《琴挑》《偷诗》《受吐》《亭会》等,迥乎不同,旁及旦角,亦有声色。”而在同书的《度曲家题名录》一节,则记葛缉甫,江苏吴县人,时年五十三岁,经商为业,工巾生,能擫笛,善书画,嗜饮酒,曾入上海大成学社、平声、润鸿、赓春、赓和、青社、禊集等曲社,辑有《可读庐曲谱》。 葛缉甫先生之生年,以《大成曲刊》中《度曲家题名录》中记载,其时葛缉甫五十三岁,则其生年约在1886年前后。先生籍贯为苏州吴县,而曾长年跟随其习曲的上海曲友沈竹如女士曾在1992年出版的《上海文化史志通讯》(第二十二期)中的《平声曲社简史》一文中提及她的老师葛缉甫,称其为“苏州东山人”,或更准确。葛缉甫先生的早年经历未见记载,彭志敏在《后知音集》中称其“久客沪滨”,《度曲家题名录》中记载其经商为业,曾入赓春、平声等曲社。查诸民国时期赓春曲社社长李翥冈藏1902年至1927年的赓春曲社资料,未见有葛缉甫参加曲社活动的记录,赓春曲社早期曲友中姓葛者,只有葛稚梁一人,则葛缉甫加入赓春曲社的时间或晚于1927年。《昆剧志》中引桑毓喜先生所写“葛缉甫”词条,称其“20世纪20年代始,先后参加上海赓春、平声等曲社,常参与曲叙、同期活动,有时也欣然粉墨登场,表演细致精到,擅演《琴挑》《偷诗》《受吐》《亭会》《断桥》《跪池》等巾生戏,偶尔兼串五旦,也能演得有声有色,也善擫笛。” 葛缉甫参与昆曲活动的记录,目前已知其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参加上海孙庆履堂的昆曲曲友客串,与徐凌云、管际安、张某良合演《满床笏·卸甲封王》一折,饰李白,又与周少华合演《占花魁·受吐》,饰秦种。1933年穆藕初等发起改组昆剧保存社,曾在上海湖社举行公演,邀请昆剧传字辈艺人前来演出,并为困境中的昆剧仙霓社筹款,从演出结束后的《昆剧保存社第一次筹款收支报告》看,葛缉甫先生前来观看了演出,并捐款“洋九元”。1936年初,庄一拂所著《十年记》传奇问世,该书为葛缉甫为之校录,部分章节的末尾钤有“葛”、“石庵”、“缉甫”等印信,此与朱尧文先生家散出的沈竹如收藏中《 渔家乐·渔钱》一册手折上所钤的“石庵五十之后印 ”暗合,则葛缉甫先生或晚号石庵。又,《大成曲刊》中苧邨旧主之《萃秀堂曲集记》中又载1936年秋,平声曲社公祭曲社先哲,“雅集于沪南萃秀堂,……午后剧目,以朱尧文、葛缉甫、徐小隐三君之《后亲》……”。又1937年6月,同声曲社举行建社十周年纪念演出,《大成曲刊》中苧邨旧主之《记同声集彩爨》有载:“《偷诗》为葛缉甫君,具闲适之妙,已身在戏中,此非平素学养,潜心研究则不为功。”1938年,大成学社第二年同期,署名双修阁主的曲友作《大成社曲聚记》,其中谈及“冯墨农、葛缉甫之踏月、窥醉,自是名家,不同凡响”。又,次年,陈天乐在《大成社三届同期记》中记:“葛缉甫先生反串正旦,咏《投渊》一齣,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此时已在抗战全面爆发期间,银行家孔仲山、沈竹如夫妇由杭来沪避难,因与庄一拂先生有亲戚关系,故而得与平声曲社众人相识,此后五六年,沈竹如女士跟随朱尧文先生学曲,又从葛缉甫、叶小泓、溥侗三位学身段。待到抗战胜利后,平声曲社、嘘社等曲社又假曲友孔仲山、沈竹如位于上海复兴中路的松韵别墅举办曲叙活动,葛缉甫先生又常参与其中,据目前所见赵景深先生参加曲叙后的部分记录可知,1945年11月15日,孔仲山、庄一拂承行,在上海复兴中路松韵别墅C-496举办第三届松韵雅集,葛缉甫与庄一拂合唱《长生殿·密誓》一折。又,1947年1月3日,孔仲山承行,在上海复兴中路松韵别墅举办雅集,葛缉甫与赵景深、李希同、沈成玉等合唱《长生殿·小宴》一折,又独唱《西楼记·拆书》一折。此时,葛缉甫时年六十一岁,而此次曲叙或也是葛缉甫参加的最后一次昆曲活动。

葛缉甫先生的卒年,桑毓喜先生认为大约在1948年,沈竹如女士在《平声曲社简史》中称“于1947年冬病故申城,享年六十一岁”,但据赵景深先生1947年2月11日参加孔仲山、沈竹如夫妇于松韵别墅举办的曲叙记录所记,当天“惊悉葛缉甫于正月初五逝世”,考当年的正月初五为1947年1月26日,此应为葛缉甫先生卒年的准确日期。又据沈竹如女士在《平声曲社简史》中回忆:“昆曲是葛师唯一嗜好,毕生手抄藏本极丰,在弥留前后,全部遗赠于我留作纪念。”则葛缉甫生前收藏在其身后均由沈竹如女生保管,这批藏书中的大部分,如《平声曲社简史》中记:“1960年三八节,向党献礼……(沈竹如)把视为珍宝的昆曲手抄本通过组织,连同目录送交上海文化局……经文化局转赠戏曲学校。俞振飞校长得此,亦视为珍宝,并展览全部抄本,还举办茶话会接待于我……即席签名、留影,作为纪念。不数日又发出聘书,聘我为戏校顾问。……这批手抄昆曲藏本在文革浩劫中悉数被焚烧……”。经沈竹如捐给上海戏校后被焚毁的昆曲抄本一说有六百折之多,主要是昆曲小折子为主,其中有葛缉甫抄吴梅《湘真阁曲谱》等(近年间也偶见有钤上戏印章之葛缉甫小折子现世,《湘真阁曲谱》即是其一,想来葛氏手折经沈竹如捐给上戏之后,并未全部付之一炬),除此之外还有相当部分的葛氏收藏并未捐出,而是在1967年11月7日,由沈竹如女士随着她收藏的大量昆曲书籍资料一同转交给同社的朱尧文先生寄存。收到东西之后,朱先生于是抄录了一份《沈竹如寄存的书籍、杂纸及杂物目录》留底,其中记录有“葛缉甫遗物”一组,这也让我们有幸管窥部分葛氏的收藏,其内容包括: 一、曲折三十六个:《乔醋、卖兴》《采莲》《惊曲》《醉妃演本(二个)》《思凡》《平声社曲》《曲屑(百搭,三个)》《曲目》《二进宫》《水斗》《扫花》《守岁、侍酒》《三错》《男舟》《卖子、投渊》《渔钱》《寄子》《云阳、法场》《当巾》《廊会》《坠鞭、入院》《打围》《书馆》《拷红、赠马》《借扇》《堆(花)咏(花)》《惊丑、逼婚、后亲》《吟诗》《后亲》《哭监、会女》《别巾》《赎身》《花荡》。 二、手抄曲本九本:《贩马记》二本(1.《哭监》《写状》《女告》《桂圆》;2.《三拉》《团圆》)、《当酒(附硬拷)》、《痴诉、点香》《鸳鸯剪发》《平声社曲》《曲屑》《吹打》《论谱曲》。 三、油印曲本十三本:《桂花亭》(二本)、《平声曲社》《守岁、侍酒》《偷诗》《寄子》《梅岭》(四本)、《定(情)赐(盒)》(三本)。 四、杂记簿册等七本:《习曲记》《曲讯》《杂录》(二本)、《身段与手面及表情等》(二本)、《戏装照相》。 五、其他:《蝶儿诗梦》、《可读庐曲谱》空白纸一卷、《可读庐曲谱》(四本,又七本一套)、《十年记》(七本)、《大成曲刊》(十三本)。 除此之外,还有未署为葛氏遗物的葛氏所抄《双修阁曲谱》等, 此书在《后知音集》中也有提到: “ 他若《十年记》院本、《双修阁曲谱》, 皆为其精录”,则《双修阁曲谱》的录本,同《十年记》一样,是葛缉甫因其“ 精书善画,…… 手书曲谱,无出其右 ”,而受上文《大成社曲聚记》的作者“双修阁主”之邀参与校录的曲本,故此《沈竹如寄存的书籍、杂纸及杂物目录》 中未将 《双修阁曲谱》 作为葛氏遗物,而单独记录。至晚到1936年,《双修阁曲谱》已由葛缉甫抄录完成,葛氏所存或为所录副本,后于1947年遗赠沈竹如,再于1967年转交朱尧文保存,至今亦下落不明。暂摘 《沈竹如寄存的书籍、杂纸及杂物目录》 中所存之目如下: 《双修阁曲谱》: 定情、赐盒、絮阁、惊变、折柳、阳关、小宴、梳妆、掷戟、梳妆、跪池、思凡、乔醋、楼会、藏舟、断桥、学堂、游园、惊梦、亭会、说亲、回话、茶叙、琴挑、问病、偷诗、瑶台、赏荷、盘夫、游殿、寄柬、请宴、跳墙、着棋、佳期、受吐、独占、刺虎、诱叔、别兄、借茶、绣房、后亲、芦林、扫花、玉病(《十年记》) 以上这些大部分由朱尧文先生保管,直至2024年朱家收藏散出,但散出的“葛缉甫遗物”大多为葛缉甫手抄钤印的曲折,其余如《可读庐曲谱》《双修阁曲谱》等均未见,又据上海戏校的江沛毅先生回忆,曾在九十年代于沈竹如家中见过葛缉甫的抄本,则不排除《可读庐曲谱》和《双修阁曲谱》等书后来由朱尧文先生交还给了沈竹如女士,故而不在此次散出之列。 最后,再谈谈葛缉甫的《可读庐曲谱》。此书之名最早见于1939年上海大成学社出版的《大成曲刊》,其中收录有1937年9月19日庄一拂先生为本书所撰之《可读庐曲谱序》,文中言:“读吾友葛君缉甫《可读庐曲谱》,神明六引,究极五行,别有真赏,不同妄叹。”可知至晚到1937年,《可读庐曲谱》已成书,但此书至今下落不明,仅在《沈竹如寄存的书籍、杂纸及杂物目录》中记有“《可读庐曲谱》(四本,又七本一套)”一条,并录有两种版本的《可读庐曲谱》目录如下:
一套七本者: 甲集:撕扇、湖楼、受吐、独占、惨睹、卖兴、当巾、赠剑、《贩马记》(哭监、写状、三拉、团圆) 乙集:楼会、拆书、玩笺、赠马、访素、赶车、踏月、窥醉、亭会、烧香、断桥、梳妆、跪池、望乡 丙集:学堂、游园、堆咏、惊梦、寻梦、拾画、叫画、硬拷、藏舟、议亲、见娘、井遇、看状 丁集:盘夫、折柳、阳关、乔醋、醉圆、定情、赐盒、絮阁、惊变、闻铃、迎哭 戊集:茶叙、琴挑、问病、偷诗、姑阻、失约、催试、秋江、游殿、闹斋、惠明、寄柬、请宴、跳着、佳期、拷红 己集:诱叔、别兄、借茶、杀惜、活捉、扫花、寄子、刺虎、说亲、回话、投渊、痴梦、泼水、思凡、胖姑、芦林、照镜 庚集:《呆中福》巧遇、龙舟、作伐、相亲、央友、代替、前同房、得银、前还银、媚辱、达旦、闹房、刁谋、后还银、自陈、三同房 一套四本者: 一集:称庆、南浦、请花、赏荷、剪卖、赏秋、扫松、起布、议剑、献剑、问探、三战、送冠、小宴、大宴、梳妆、掷戟、醉皂、花婆、三错 二集:鹊桥、密誓、埋玉、弹词、花报、瑶台、绣房、梅岭、开眼、上路、访普、惊丑、前亲、后亲、茶圆 三集:《十年记》(花因、玉病、携舟、聘镜、誓约、于归、离索、迎居、私情、同梦)、下山、别巾、借扇、夜奔、赏菊、激秦、三挡、吟诗、冥勘、雅观楼、下海、借靴、磨斧、请宴(即传花)、点将 四集:《梅花簪》节概、告游、丑配、交印、箴女、寇变、骇报、涎艳、哄讼、抢亲、疑谶、闻嫁、遣刺、舟误、杀庙、缢奸、府讯、诉情、降敌、天榜、泣遣、奇捷、面试、锦归、簪忆、空喜、点监、逃狱、诘病、遇相、市簪、醉赘、悔悟、服叛、赏月、复命、进宝、驾辩、负荆、重圆(原目注:细目不录,录殷溎深抄本。现补李翥冈本《梅花簪》目录) 目前已知的《可读庐曲谱》有两种共十一册,收录各种昆曲折目近200折,加上经沈竹如女士捐出的昆曲小折子六百折,则葛缉甫先生抄录收藏的各种昆曲折目有近八百折之多,这个数量与已知的几家单人收藏曲谱过九百折的《异同集曲谱》、补园张氏藏《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李翥冈《蓉镜盦曲谱》及周石僧《爱月庐曲谱》等相比亦不遑多让,由此亦可知葛缉甫先生对昆曲艺术之爱好与收藏着力之深。


收皮囊的恶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且说一段曲坛掌故 (11人喜欢)
- 民国上海怡社京昆剧词二种杂记 (2人喜欢)
- 从全福班名伶到平声社曲师——陈凤鸣生平杂记(未定稿) (9人喜欢)
- 周信芳访苏演出纪略(未定稿) (16人喜欢)
- 苏州吴平音乐团往昔琐记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