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作品,总结2024日本动画——文化交流、作者诞生、物质与怀旧
原载于 “深焦艺文志”:五部作品,总结2024日本动画。
相比 2023年,去年并不算日本动画的电影大年,笔者发现,电影这块虽然不能完全代表 2024 年的日本动画,但能一定程度反映日本动画的前沿风向,于是选出这五部作品中有三部是电影:《猫妖小杏》《指环王 洛汗之战》《蓦然回首》《Girls Band Cry》《败犬女主太多了!》。
日法交流的想象力产物——《猫妖小杏》

首先聊聊我的年度动画《猫妖小杏》,这部动画代表的是2024 年日本动画的一支潮流:日法动漫画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某种程度上笔者想为这部被许多人因“缺乏想象力”打低分的作品申冤。
该作故事如下:某天,一个寺庙僧人捡到了一只被遗弃的小猫,并为它取名为“小杏”,数十年后,小杏竟然长成了一只会说人话的巨大“猫妖”。在一次偶然的契机下,僧人的花梨与猫妖小杏相遇了,他们必须一起生活,接着花梨也通过小杏接触到了充满妖魔鬼怪的另一个世界。花梨是一个自私又早熟的孩子,可以想象一下,《千与千寻》的那个一开场事事不关心的千寻,她并没有通过冒险和历练得到飞跃一样的成长,描写一个几乎不怎么成长的城市女孩怎么样?吉卜力似乎做不出来这样的成长动画,宫崎吾朗曾经在《安雅与魔女》尝试过,但失败了。于是,这个电影违反了人们对少女进入异世界这一“爱丽丝梦游仙境”模式的期待,它绝非关于想象力,恰恰是女孩封闭了自己的想象力后自己眼中的世界。
那么,转描动画是怎么表现这种反想象力的世界呢?利用的正是动画和现实的那道鸿沟:比如本作采用了现场收音,结果带来效果就像是声音有着超出画纸之外的空旷,又比如在动画里,那些动得太多导致我们不得不分神的路人。转描动画将现实那些习以为常的“噪”与“动”带入动画后,被均质化的现实又是那么的耐人寻味。没错,因为这恰恰是一部需要抑制住单纯靠画来想象运动的动画。(我们总是期待“既然是动画那就做一些实拍拍不出来的‘镜头’啊”,“动画就该加一点点奇幻和想象力才能体现动画的优势”……我们总是对动画抱有超越现实的狭隘期待,殊不知动画也应该是更自由地,拥有和现实同步前行的力量。)就好似少女对会说话的妖猫并无想法那样,成年人赋予的“寓意”又早已覆盖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无聊以至于不值得给出反应,又如地狱那么像人间的温泉酒店,阎王爷及其手下那么像北野武电影里的黑帮,就连妖精们开着豪车以“阿基拉尾灯拖影”这样动画式的登场,都被“黑帮”打个半死,就好像天马行空的动画力量在现实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少女并没有像宫崎骏笔下的千寻那样通过幻想之物激发成长的超越性,她最后唯一能做的是选择留在前现代的乡镇,继承母亲遗愿再试着孕育生活的热情——这大概寄托了动画的厚望,若山下敦弘铺陈冷漠面对现实躁动的基调,那久野遥子则是用画笔尽力越过鸿沟——仿佛说,再相信一次想象力吧。

该作由实拍电影领域的著名导演山下敦弘(《琳达!琳达!琳达!》《去唱卡拉OK吧》)和动画师久野遥子(《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转描动画导演、《蜡笔小新:好别致的影分身》角色设计、分镜)联合导演, 日本新锐动画(《蜡笔小新》《哆啦A梦》《窗边的小豆豆》)及法国 MIYU PRODUCITIONS 共同制作,2023 年入选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制作中作品展示单元,2024 年入选第 77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
除此之外,去年日本动画还有许多“法国成分”的例子:
吉卜力工作室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金棕榈奖,同时还首度把吉卜力三鹰之森美术馆的几部宫崎骏导演短片在海外戛纳上映;
参与过新海诚多部作品美术工作的四宫义俊把自己的首部原创长篇动画电影出道作 《花绿青绽放的黎明》 (花緑青が明ける日に,A NEW DAWN)放在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Animation Day”单元进行创投,这是一部日法合作动画,和《猫妖小杏》一样都有法国 MIYU PRODUCITIONS 的参与,目前已经宣布 2025 年日本公映。以传统的日本画为基础,在使用数字技术的同时还加入了传统的多平面摄影机(以前常用于赛璐珞动画制作中)的使用,用传统的手作技术描绘一个烟花工厂走向灭亡的故事;

鱼丰原作漫画改编、独立动画人岩井泽健治(代表作:《音乐》)导演的动画电影《百米。》,以及动画工作室 CLAP(代表作:《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与《奇巧出租车》主创合作的全新原创动画电影《凤仙花》都参展了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Work in Progress”单元进行创投。而改编自黑柳彻子原作儿童文学作品的动画电影《窗边的小豆豆》在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得“保罗·格里莫尔奖”。

去年两部高话题度的作者电影都选择在安纳西电影节举行国际首映,山田尚子的《你的颜色》和押山清高的《蓦然回首》。这也代表另一种趋势:如今日本动画电影不再是局限商业市场和日本本土市场两个维度,而是希望通过打通电影节为首的艺术电影市场来走向世界,而类似于安纳西这些动画电影节也开始“放下身段”,让更多商业动画参与进来,于是也和商业市场为主的日本动画“双向奔赴”。在日本,新海诚的动画电影明明算是多方资本参与进来的大型商业作者电影,在安纳西却可以归属到独立动画领域。这让笔者想到戛纳电影节近年也和奥斯卡阵线走得越来越近的趋势,这种趋势,动画领域也正发生?另一个例子是动画公司 P.A.WORKS (代表作:《跃动青春》《朝花夕誓》),自家的新电影《欢迎来到驹田蒸馏厂》首次和电影发行公司 GAGA 合作,GAGA 便带上这部作品在安纳西动画电影节进行了一轮游,可惜电影本身的陈旧价值观并未能让人把人工酿酒和手绘动画的返璞工匠精神联系起来,笔者也认为这种电影并非是受影展喜爱的那种“标准答案”,若 P.A.WORKS 仍想要继续在电影方面走影展路线可能还需要一些努力。顺便一提,GAGA 这家多次发行是枝裕和电影的中型发行公司一直致力把电影带向世界影展的路线,在去年经历改组后成立了全新的“动画·媒体业务部”,这大概是察觉到了动画在日本娱乐内容的中坚力量,于是选择了在动画领域开始发力。

还有漫画方面,动画导演林太郎(代表作:《银河铁道999 剧场版》《X战记》《大都会》)的自传漫画《我的1秒24帧的人生》并非是日本漫画,而是在法国出版、并非以竖排的日文而是横排的法文进行排版及构图的法国漫画;漫画家萩尾望都(代表作:《托马斯的心脏》《波族传奇》《第11人》)荣获法国安古兰漫画节 2024 年特别荣誉奖;池田理代子原作的漫画《凡尔赛玫瑰》由动画公司 MAPPA 制作全新的动画电影,这部以法国为背景的经典漫画也曾远销法国,还由著名法国导演雅克·德米改编成真人电影。

全世界在聊 Anime——《指环王 洛汗之战》

而相比日法合作,日美合作的动画相性就好像没有那么默契了。或许你看过这样一个新闻:美国两家关注青少年文化潮流的媒体 Polygon 和 Vox Media 认为日本动漫画文化在美国崛起,它们对超过 4000 名美国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发现“42% 的 Z 世代每周观看日本动画,而只有25%的人表示他们观看 NFL(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
这种潮流并非 2024 年的情况,年末上映的一部动画电影早已说明了美国娱乐行业早已注意到了这个情况——《指环王 洛汗之战》。这部彼得·杰克逊版《指环王》系列对衍生电影由《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午睡公主》的导演神山健治执导,主要制作团队都是日本动画人,且大多数是 Telecom Animation Film(《鲁邦三世》《青之箱》《七大罪 默示录的四骑士》等动画的制作公司)的人员,这种对日方动画团队的高度信赖或许是因为出品方之一华纳兄弟指名想要做一部“anime 风(日本动画风格)”的《指环王》动画,而神山健治又是那个将自己的名片成功兜售到西方市场的日本动画导演——毕竟一部《攻壳机动队S.A.C》的名气就够他吃二十年。这部《指环王 洛汗之战》的票房在全球,包括热爱动画电影的日本本土都堪称惨败,电影并没有发挥手绘动画的优势,反而暴露制造奇观感的不足,几乎没有一场戏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官方还把真人版的片段和动画剪成了一个交叉剪辑预告,动画对真实感呈现之不足在实拍影像的对比下仿佛自取其辱。

在年度总结提这部失败的作品并不是因为作品本身,而是它代表“anime 风”如今确实成了一种观众和资本都在追求的时尚单品。不仅是日本自家的动画截至2023 年在海外的市场总值高达17722亿日元,刷新纪录且实现连续 11 年对增长,就连不少北美 IP 也考虑制作“anime 风”动画,如《星球大战:幻境》《瑞克与莫蒂:The Anime》。除了神山健治,另一个成功闯荡西方市场的日本动画导演当属渡边信一郎(代表作:《星际牛仔》《卡罗尔与星期二》),他与《疾速追杀》系列的导演查德·斯塔赫斯基、动画公司 MAPPA 合作了一部动画剧集《LAZARUS》于今年 4 月开播。但观察渡边近年来的作品,笔者也很难对他的“日美合拍大制作”充满期待,渡边和神山两个人都因为各自最好的作品意外获得了全世界观众的喜爱,但最好的作品是在特殊时期、特定团队体制下诞生的,这些作品从企划层面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智慧,对比之下渡边的近作《卡罗尔与星期二》就像是一个从企划层面就很糟糕的作品。笔者不由得猜测这两人脱离了这个时期和体制,去接触不一样的、不够默契的团队似乎就不灵了。这一点就像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的一些名导闯荡好莱坞的情况,脱离香港电影黄金时期和那个时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精神的团队体制,在好莱坞和合拍片时期就全垮了。

电影节与日本动画作者的诞生——《蓦然回首》

前文一句话带过的动画电影《蓦然回首》也值得作为代表提一提,这部由唱片公司艾回旗下的 AVEX PICTURES 发行的中小体量电影,近乎等于独立动画的作品,不仅砸出了 20 亿日元令人咋舌的票房,还见证了押山清高这位年轻的日本动画作者被世界发现。
现年 43 岁的押山出身原画师且画技精湛,写过剧本搞过美术,做过角色、机械等设计,最近还在另一部改编藤本树原作的动画《电锯人》里负责设计恶魔造型,参与过《起风了》《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破》等大作。
笔者对押山的关注应该有十年,从一个超新星原画师,走到 TV 动画导演,再到靠《蓦然回首》成为在世界打响名声的“电影导演”,我的一个感觉可能是遇上了二次元风靡全球的时代红利,这一切可能来得太快,押山似乎还没来得及适应现在的名气和地位,尤其是最近采访他的不像以前那样局限于日本本土的动画媒体,而是世界各地的电影媒体,他与其他所谓堂堂正正的电影导演的回答的差异总是让我觉得有趣。笔者有幸通过 B 站的机会跟着一起网络连线采访了押山,看到了一些有趣的反应。当时采访完,采访他的翻译对他第一印象是押山果然还是动画匠人心态还没转换过来,我也同意,因为让押山讲创作,他总是滔滔不绝,但让他讲点场面话他就要思考良久,差点还说不出来(这段当然在正式发表的视频里剪了)。如果说押山所尊敬的、一同共事过的宫崎骏导演做的动画电影某种意义上代表了“邦画(日本本国电影)”,那押山直到现在都应该还没自觉自己所做的是“邦画”,而是还认为自己只是尽力完成一部“日本アニメーション(日本 Animation)”。
动画版《蓦然回首》被押山过于强调了“绘画”的存在,比如保留了动画师的笔触,甚至还保留原画的穿透线(这种做法可不常见),暴露运动与形变的踪迹。这种对人工性的强调注定带有一种后设的视野:观众观看时一定会无时无刻意识到这是一部“动画”,这种抽离提醒着我们这样的“动”也是由人一张一张画出来。押山将作为漫画的《蓦然回首》拿了过来,做了一部献给每个动画人的《蓦然回首》,动画的《蓦然回首》让导演的权力变得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画者们达成一致目的、用高超画技来执行才能达到效果,押山自己也必须得是画者的一员,不分高低。反过来说,这部单纯的作品同时也是投机的,《蓦然回首》以动为本的方针总是忽视了静的力量、观众对画本身的感受力,观众对画的注意处于被动的位置。《蓦然回首》做到了动画师的平等,但面对观众,这部动画又笨重地向他们灌输古典主义的动画教条,画中的世界一切都生动而流畅,又是那么单薄,只能因帧与帧连接之流畅而彰显自己的存在。
笔者写的《蓦然回首》影评:画动世界,相信吗? 。
在这一单元没有选山田尚子的《你的颜色》作代表,不仅因为《蓦然回首》的以小博大更有代表性,还因为山田尚子作为动画作者、艺术家的职业路线走得更早,她绝非今日才转型也并非一蹴而就。

山田尚子应该是从京都动画辞职前后就考虑过经营自己的动画作家身份,这和她的新长期合作对象、汤浅政明作为创始人之一的动画公司 Science SARU 一拍即合,某种意义上山田现在走的路线就是复刻汤浅的路线——动画导演利用电影节扩大自己作为动画作家的名声,特别提及细田守也是走这条路线的导演。在 Science SARU 的第一作《平家物语》(2019)之后,山田尚子有了自己的官方照片,就那张泛着微光的照片,之后无论参与电影节还是采访都用这张照片,这种官方照片对于经营作者身份也是重要的。

这在以前京都动画这种强调集体贡献价值的公司完全不一样,比如在京都动画导演了《幸运星》《冰菓》的武本康弘(在京都动画火灾中牺牲)就从来谦虚自称自己是演出家,京都动画也不允许员工在 SNS 上开设个人账号进行经营。于是我们最近看到了山田的动向是这样的:在安纳西动画电影节,她见到了自己最爱之一的导演韦斯·安德森;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凭《你的颜色》拿到了最佳动画奖;在《情热大陆》的个人专题纪录片里远赴捷克,巡礼她的偶像杨·史云梅耶的居所,她被当地音乐人认出来,但人们想起她代表作还是京都动画时期的 TV 动画《轻音少女》,这种微妙的错位和沧海桑田令我感到错愕;她做客了美国著名影碟厂牌“CC 标准收藏(The Criterion Collection)”选出了自己最爱的五张碟,印象中她是第一位做客 CC 的日本动画导演。

谷子大潮中可复制的个人性——《Girls Band Cry》

TV 动画方面我选出了两名代表,首先聊聊东映动画出品制作的全 3DCG 动画《Girls Band Cry》(又名:少女乐队的呐喊)。
这个 IP 为之前《孤独摇滚!》《BanG Dream! It's MyGO!!!!!》掀起的少女乐队动画潮流再添了一把火,只要关注“谷圈”这个领域的人就几乎一定会注意到该 IP 在线下“谷店”的火爆程度。从商业层面来说,这个 IP 又是一个打通了“二次元”动画及角色形象和“三次元”真人演出的爆款,从制作层面来说,东映动画动用了巨大的资源实现了让“插画动起来”的动画效果。
东映动画能打造出这个怪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的厚积薄发。笔者在 2021 年曾撰文写道一个观察:越来越多来自动画业界体制外的创作者进入商业动画创作领域,就连业界体制内的动画人也明显受到了这股潮流的印象,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独具个人风格、强调影像趣味的动画影像,并集中体现在商业动画片头片尾曲影像(OP、ED 影像)、动画 MV、动画广告等媒体中。由此,音乐影像在传统商业动画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而且这些影像的主创的创作自由度极大,音乐影像不仅引领着动画商业潮流,甚至还影响着当代日本动画创作与表现。

2022 年,东映动画的《航海王:红发歌姬》上映,票房远超前作百亿,大破 200 亿日元。该作创造了一个新的《航海王》角色——乌塔,这个角色在故事中是香克斯的女儿,也是个出道两年即响彻世界、歌颂“新时代”的歌手,唱歌部分由当下日本最受 Z 世代欢迎的歌手之一 Ado 演绎。Ado 在片中一共七首歌,每首歌都交给不同当红音乐家创作,每首歌都有由不同独立动画映像作家、插画家、动画团队创作的 MV 。这无疑是一次动画和音乐、虚构角色和真实艺人双赢的跨界合作。(此前写过的相关文章:20 年代启示录——《红发歌姬》《电锯人》所揭示的日本动画历史转折。)
《Girls Band Cry》则是在这条脉络的基础上又与另一条外来的脉络融合:前日升动画的制作人、著名二三次元偶像企划《Love Live! 》的创始人之一平山理志入职东映动画,他带着他积累下来“二次元美少女与音乐”的经验,联手《Love Live! Sunshine!!》的导演酒井和男、编剧花田十辉,打造出了这样一部全新的少女乐队动画。这两种脉络的交融是该企划动画角色和真实艺人、二三次元连携双赢的关键。
与此同时,东映动画及其合作的工作室多年来对 3DCG 动画的钻研也刚好在本作形成了一次阶段性成果,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和传统赛璐珞风日式动画不一样,目标是做到“让插画动起来”的成果。众所周知,二次元插画与动画总是被认为不可兼得,前者主要强调个人作者的创造性,后者强调集体团队作业,前者经常会更强调单一角度的静态平面,后者、尤其 3DCG 动画更强调可动的立体。此前 ufotable 制作的《噬神者》想通过增加图层与复杂后期的手绘动画来达到“让插画动起来”的目标,结果是吃力不讨好还大大拖垮了产能。这次东映动画不仅是让人产生了可动的立体有着静态平面的插画感的错觉,担任本作角色设计的插画师 手岛nari 笔下的人物在几乎不削减修改其画风的基础上动了起来,手岛nari 的画风也变得可复制。(日本的手绘动画总是强调复制的价值,比如由专业的动画角色设计师把插画的画风改成动画的画风后,每一个原画师就可以根据角色设计师的设计稿在自己的原画中“复制出”同一种画风的角色,从而保证动画表现的连贯性与同一性。)这种个人插画变得像手绘动画那样获得可复制的特性对这个 IP 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个 IP 在爆火之后,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绘制新的图片进行商品化,比如生产“谷子”、和其他商家合作的活动。手岛nari 的画风可以被不同人进行绘制并快速生产大量《Girls Band Cry》的商品,这也导致了许多眼尖的粉丝发现有的商品图画风总有些微妙地不像手岛nari 的“原作”,于是,这些由其他人绘制出来的“歪瓜裂枣”被国内粉丝戏称是“脚岛”的作品……

这条 3DCG 动画让个人性变得可复制的脉络,则是作品走出动画,走到线下,让 IP 发展更加全面的关键。上述这两种脉络构成了这个 IP 的横轴纵轴两个维度,动画的表现方式、制作体制影响着动画之外的发展,同时对动画之外的预期也深刻影响了动画的表现和叙事。
更何况,这部动画也确切地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大众情绪,虚构(动画)的力量被认为是一种对“主流=现实”的叛逆,它可能建立在现实社会的背景,但又消费着那些来自现实的元素,并认为虚构的力量可通过创作的方式影响现实。比如仁菜通过退学来逃出学校这个箱庭,但她带着迎接苦难的准备走到了川崎这个“人间”,这个所谓的现实社会又像是一个更大的制造苦难体验、让主角得以觉醒的巨大游乐园。主角们似乎被塑造成在社会中艰难生存的姿态,但只要设定好每一种所谓“残酷现实”的量,她们就能在这个“现实”的游乐场里面尽情游玩。先写仁菜退学离家出走,那时就写仁菜至少还有一个可以回的家;这时写有刺无刺作为地下乐队大受欢迎,那时就写主流出道后播放量开局只有几百这种不合理的情节,这些情节设定好了一个变量,让主角在一进一退中有适度地叛逆,从而让人感到“这也太现实了”。
这部动画和同年的几部作品保持着共鸣:高中生组成虚拟网络组合的《夜晚的水母不会游泳》,高中生制作音乐MV为主题的《数分钟的呐喊》,用吸血鬼题材讲述网络主播生态的《深夜PUNCH》。之前笔者已在深焦为《深夜PUNCH》写过评论(动画《深夜 Punch》的口碑怎么样?),这个话题也不再赘述。
零零年代物质技术图景的怀古——《败犬女主太多了!》

最后提名的是《败犬女主太多了!》,它代表的是最近日本动画对物质的怀旧潮流。
这部动画最突出的是片尾曲动画采用了现在已经绝迹的动画使用的赛璐珞片,并贴合实景拍摄,制作了一段赛璐珞定格拍摄动画,同时在选用曲目上采用了零零年代的老歌,动画的材质和曲风的双重配合下让人怀旧起二十多年前的世界。
这部由索尼 Aniplex 直属工作室 A-1 Pictures制作的动画和另一部兄弟工作室 CloverWorks 制作的《擅长逃跑的殿下》可以放在同一类,因为两者都毫不拘泥手绘的形式,后者还采用了剪纸动画、沙画动画,亦有利用平面拼贴素材进行电脑制作的动画等。无论是什么风格还是材质都将之平面化当作信息来使用(某种意义上这是 Web 作画的一个终极延伸,因为 Web 系作画最早在 Flash 上作画,那种在软件上实现的动作连续打破了手绘动画的物质性,人工性变成了纯粹的信息。《擅长逃跑的殿下》也正是一部 2024 年的 Web 系动画代表作。),就好像各种动画形式的脉络在对物质性的怀旧潮流中迎来了最混沌的状态。比方说,以前手绘和定格动画都各做各的、各自延伸自己的脉络,但随着信息壁垒的推翻,动画乃至影像的制造资料也被杂糅起来。

再加上如今手绘动画大部分工序都可以使用电脑进行加工,甚至采用电脑进行板绘,实现手绘动画的无纸化,于是最近动画也悄然掀起了一股对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怀旧的现象,比如赛璐珞动画时代的赛璐珞片——在赛璐珞片上画画并上色,然后对每一张连成动作的赛璐珞片进行拍摄,所以从物质性层面来说赛璐珞动画本身也是一种定格动画。而背景则采用实景拍摄,则更加强了影像在现实层面的物质性。这绝不是孤例,今年一月开播的《一杆青空》的片尾曲影像也使用了类似的手法,只不过是用赛璐珞片绘制静止画像而非做成定格动画,而背景则是在动画的舞台镰仓进行拍摄,这里的难度是赛璐珞片的画的透视必须与背景拍摄角度的透视保持一致。
而比起全面向着新时代一往无前的《擅长逃跑的殿下》——这恰恰又是一部时代剧,却充满了现代元素,又“冒犯”了动画文脉这条“传统”——《败犬女主太多了!》在正片也确实呼应了片尾影像的怀旧情节,它对零零年代恋爱喜剧动画进行呼唤,背景美术那抢眼的积雨云和高对比度的光影让人想到细田守 2006 年的那部《穿越时空的少女》,《LOVE2000》片尾影像用摄像机穿梭校园实景让人想起庵野秀明唯一一部少女漫改动画《他和她的故事》(1998),但它的戏仿痕迹又总是透露着现在已经不在是零零年代,这些对物质性的怀旧就好像音乐爱好者在这几年突然收藏起了黑胶唱片一样。尤其笔者在前一部提名作品中提到现在是虚构的时代,于是也必然会有人想念起对摸得着的现实性,想念起零零年代那个物质之模拟与电子之虚拟交融的技术图景,想念起闭塞的空间即将与外界发生关联的空气,这种怀旧也还会在动画中继续延续下去。



2025.3.20补充
看了《猫猫的奇幻漂流》觉得还可以补充一下。有一点特别有趣的是在今年奥斯卡动画竞争里,《猫猫》和《荒野机器人》两大竞争对手都选择了“后启示录”的类型,人类文明灭绝的末日世界,还有一个共同点是导演都受到宫崎骏影响。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实映照,去年宫崎骏拿奥斯卡最佳动画,我认为确实是宫崎骏在老年获得重生的一部作品,但更不可忽视的是这个颁奖是一次敬老,和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导演在过了巅峰期之后给他录入影史的机会一样,对日本动画界来说“后宫崎骏时代”早就到来了,在宫崎骏上次宣布退休、空缺的十年里,日本媒体和民众先后把细田守、新海诚捧上“宫崎骏继承人”新神坛——即便风格完全不一样。这次奥斯卡获奖更是向全世界迟来的一次宣告。正如后末日留下对启示一样,遗留的文明之尸体像神喻一样给当下万物以灵感,“后宫崎骏时代”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声称受到宫崎骏影响的动画创作者,就连《火之谜》导演也说受到《幽灵公主》影响:
问:我在多伦多电影节上看的这部影片,与此同时《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也在多伦多放映了,我知道宫崎骏是你喜欢的导演之一,作为一个电影人,他对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又对这部影片有什么特定的影响?
拉祖利:我也在多伦多电影节看了《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是我在那里看过的唯一一部电影。他的确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人。但我事实上并没有把《火之谜》和同时在本电影节放映的宫崎骏的电影联系起来。但这很酷,他对于这部电影的灵感和影响很重要。本质上来说,他的所有的片子都有影响,但我特别想要的是《幽灵公主》的丛林感,以及安雅·弗雷亚式的角色。当我和里奥·蒂普顿聊角色的时候,我给她看了《幽灵公主》之中的黑帽大人,我希望安雅·弗雷亚像是黑帽大人以及《终结者2》之中莎拉·康纳的集合体。至于爱丽丝(菲奥比·法罗 饰),我给她看的是《纸月亮》中的塔图姆·奥尼尔的表演,我需要这种愤怒感,随后我还给她看了《幽灵公主》的小桑——因为她充满愤怒的表演,以及几乎暴力的性格。我需要这些呈现在爱丽丝身上。
至于宫崎骏。我很明显拍的是自己的东西,但我希望捕捉到这种灵魂围绕着自然、人类以及关系的元素精神,另外。我也非常喜欢飞行器和飞机这类东西,我今后会拍一部关于大型飞机的片子。正是《红猪》这部片子让我对飞机产生了兴趣,我的兴趣会是一如既往的,当然还有《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我认为这是一部不可思议的艺术品。我会告诉别人你应该以一场梦的方式来体验、接受这部影片。我已经看过一遍了,还想看第二遍,我非常喜欢。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978118/
于是这两个片同台竞技也就好像注定一样,只是原点一样,却出发到了不一样的目的地,《荒野机器人》我讨厌的地方恰恰是喜欢《猫猫》的地方:高傲的人类让动物丢掉天性变得更像人类,还让动物去实现人类做不到的乌托邦愿景。讽刺的是宫崎骏又总是让僭越自然天性的人类没有好下场。但本片却从始至终都将现代社会辐射到荒野,好莱坞的CG动画总是强调工业性的胜利,这又与本片“相得益彰”。

上图是当时一月的时候盲奶了一波《猫猫》会拿奥斯卡,理由是奥斯卡在注意美国好莱坞(此处的好莱坞电影作为一种主流和霸权)以外的电影,现在看完了可以毫无顾忌发一下当初毒奶了!经人提醒,除了去美国中心化,还有就是去工业化大概也是助推《猫猫》拿奖的原因,去年宫崎骏拿动画奖和《哥斯拉-1.0》拿特效奖,也是因为前者是强调人工性的手绘动画,后者用降本增效的方式完成有效的特效,两者都是既去美国中心化又去工业化。
有意思的是,《荒野机器人》的导演克里斯·桑德斯和押山清高、山田尚子对谈时,也多次强调了本作的 3D 动画工业建立在手绘的延长线上*。前文有写,日本动画有一种对物质性的恋旧浪潮,表现为对赛璐珞动画制作的复兴,或者像押山清高《蓦然回首》 突出手绘在动画的核心地位一样(他如今获奖无数,归结理由都是“拓宽、宣传了 animation 的表现”),应该更进一步讲,这也是一种去工业化追求人工人造的复魅,去工业化的本质之一就是怀旧,去工业化的浪潮是全世界的,这也是为什么诺兰能一手把“全实拍”当卖点、一手又把特效工匠从片尾名单抹去。尤其是好莱坞电影这几年走衰,日本动画在成为主流文化同时也迎来工业化的鼎盛时代,接下来就好像核心家庭价值观的崩塌一样(这就不免会担忧日本动画现在的资本狂欢泡沫总有一天会破裂),世界走向原子化的时代,奥斯卡开始注意美国以外的作品,甚至是拉脱维亚的《猫猫》,然后另一维度是社交网络等因素助推下,个人创作、小团体单打独斗也开始成了另一种流行的原子化。
* 截取了一些对谈的原话,原文是桑德斯分别和山田尚子、押山清高的两篇对谈,所以每段话不是相连的。 (选这两人和好莱坞动画一线导演对谈也意味着媒体也认为这两个人能代表如今日本动画的新晋作者了吧。) ■ 山田尚子:“虽然是 3D 动画,但我非常喜欢它保留了手工制作的感觉,那种触感被珍视的艺术风格。从银幕上我感受到了强大的生命力。” ■ 押山清高:“《荒野机器人》的一大特色是手绘动画对自然的描绘与 3DCG 影像完美融合,令人赞叹。时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让自然展现出多样的面貌,这些都被生动地捕捉下来,并且与主人公们的故事完美同步。真是非常了不起。” ■ 桑德斯:“通过绘画比通过语言更容易沟通。我也是这样。在说话之前,我会先画画(笑)。我相信绘画比千言万语更能传达更多的情感。而且,我以前作为动画师参与作品时,也觉得比起听导演的语言解释,通过绘画更容易理解。”


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蓦然回首》也是一部“后宫崎骏时代”的动画。在第 48 届日本电影学院奖《蓦然回首》获得最优秀动画奖的时候,吉卜力工作室执行董事西冈纯一给押山清高颁奖,因为去年这个奖去年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拿的,由上届获奖者为本届获奖者颁奖,押山也说:“七年前,我曾在宫崎骏导演的指导下,作为《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原画师参与制作。在离开那个制作现场时,我记得向宫崎导演告别时说‘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制作自己的电影了’。而现在,七年后能够从吉卜力获得这个奖项,我感到非常感慨。”

押山清高的方法论深受宫崎骏影响,深信手绘动画是以画为体,画能改变世界。结果这两年形成一种很奇妙的风景线,宫崎骏竭尽全力赴死之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和《蓦然回首》前后脚上映,但后者明显带有“后时代”的意义,即使也就隔了一年,但两个片却代表两个时代,2020年代的宫崎骏则义无反顾留在了旧时代诉说自己活过了怎样的人生,押山清高继续带着宫崎动画的遗产走自己的路上。
延伸阅读:
-
Nod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21 20:33:17
-
西高地淅沥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03 23:38:42
-
Espa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03 12:26:07
-
有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8 16:09:14
-
PulpOrang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7 13:50:07
-
ycloud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7 13:19:05
-
花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6 16:40:39
-
下落不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6 15:53:03
-
像何首乌一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6 10:57:57
-
夏目吾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5 21:32:12
-
半颗奶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5 15:05:22
-
李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5 14:50:58
-
Typ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5 14:37:46
-
悟仁 转发了这篇日记
慢慢长大了,也是老了,几乎不怎么看动画了。《哪吒》《蓦然回首》都在中国影院上映过。但是更多还是在B站和抖音上怀念经典。当然也期待更多美好的作品吧
2025-02-25 14:16:57 -
A.Hs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5 13:56:31
-
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5 12:34:54
-
神话之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5 12:26:14
-
ハレ晴レユカイ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5 12:11:37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2-25 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