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年度总结
查看话题 >2024回望 来到三十岁的变化
✍
在2025的第一天,做完了一只关于2024总结的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几天后却又隐去,因为数据不好看,也因为我知道那并不是我对于2024内心真正想说的话。但可能因为已经产生了这个“作品”,再加上自己的拖延症和懒筋,便好几次觉得,今年可能就不会再写文字版的回望了。可是新年就如此过去了两个月,总觉得还是缺了点什么,像是一件未完成的事,挂念心中。直到今天打开豆瓣,阅读完前几年的回望,才确信这文字多珍贵,是一定不能少的呀。但可惜的是,读完去年的总结收尾,再回看过去一年,并没完成去年希望多用文字记录的心愿,甚至逐年复习下来,都能感觉到自己文字的愈发贫瘠,那些字句间的斟酌少了,更多地变成了平铺直叙,像是在说着,我连简单地记录下这些事情和心情都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来的时间和精力来打磨文字的表达。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是相信文字的力量。
为什么会觉得2024的回望如此难下笔,或许是在这一年,我的理想主义和现实冲击迎来了更为直接的碰撞,而我还没准备好,甚至有些抗拒变成“大人”。我不是担心自己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我是怕现实的鸡毛耗尽我的精力,而从此我再无理想和冲动,所以我半推半就,拖延时间,多数时候既不愿面对现实问题也不愿面对个人理想,我把自己夹在时间的缝隙里,而时间却没有等我。这一年,也是我进入三十岁的一年,我没有收获突如其来的释然,也没有成功开始任何新的生活方式,更没有想通迷茫时的问题,反而多了很多烦恼,我对三十岁这个数字没有太强的感知,也没有觉得过了三十就一定要如何,但我确实在过去这一年,更多次地想起了老去和死亡。
没有答案,但记下几个我仍在思考或有所感悟的事。
关于目标。其实想说关于意义,但意义实在太大,又怎是三言两语能说个大概。更何况,意义能上至生命,而我对哲学的思考才刚刚开始,这终极问题自是没什么见解。但把生命做拆解,落脚在眼前的生活里,我确实感觉到了和年少的不同,而这不同,是关于如何给生活设定目标,甚至于,为什么要有目标。过完年回到上海,似乎与家中琐事立刻隔绝开来,而又还有两天休息才开始上班,故而这两天便像真空期一样,终于脱离了繁忙与琐碎,我也终于又有了些文化体力来照顾自己的感受。人在特别忙碌和紧张后突然松懈下来,不会有期待中的放松,而是有些不适应,手上不做了,但心里还不能立马放下,所以会去想,但想着想着,就会想到到底为什么会因为工作而忙碌,会因为家里的一地鸡毛而烦心。大概是因为觉得“必须要做”,因为是工作,所以必须要做,因为是家事,所以必须要处理,再叠加自己的责任心,这些“做”和“处理“的过程便还多了许多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但如果继续往下想呢,为什么工作就一定要做,为什么家事就一定要处理。或许是因为自己还被限制在了年少时的认知体系中,那时生活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目标,你的一切行动因为这个目标而成立,而被赋予意义,继而你接受这个设定,因为它是最“省事”的思考路径,任何其他的路径,光是在“想通”这件事上,就足够费劲。而带着这样的惯性一路行至工作,在社会的大规则之下,顺其自然的把工作当作下一个“高考”,从而延续了在生活中“一定要做的事”,延续了所谓目标,但其实掩盖的,是没有目标的慌张,和面对没有“一定要做的事”的勇气。但其实,生活真的早就没有了“一定要做的事”吧,我们工作,给自己安排目标,是为了建立秩序,因为我们不知如何与无序相处。想到这里,好像终于意识到,什么都不做,天也是不会塌的,就算年少时不参加高考或是高考考砸了,天也不会塌,以为从来就没有什么是“一定要做的事”。当然,我还是会继续工作,继续为自己的生活设定下一个目标,但想通了就算我不给自己定目标也不会怎么样以后,好像更相信自己的目标,也更从容了。
关于人际。记得也就一两年前,我仍然觉得身边的这些朋友好像会一直玩下去,莫名地相信着即使大家结婚生子,也不影响团聚与感情,这曾让我很少觉得孤独。但甚至都不用到结婚生子,仅仅是谈了恋爱,就已经让一个自工作起无论在哪都每年会约着见上一面也几乎每天都会聊微信的好友,突然疏远了,快两年没有见面,微信也只是偶尔聊起。类似地,很多朋友选择把更多的时间给到伴侣和家庭,集体性的相聚不再能随意成行,而要提前约好,也只是短暂会晤。朋友圈突然多了很多晒娃的人、领证的人,我在评论里留下一句句恭喜,却并没有太多真情实感,只觉得在不知不觉间,我身边的人好像都变了,而意识到这一点,让我间或有种被“抛下”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与社会时钟的脱节。我开始在心里更珍惜每次集体性的相聚,不再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心里也难免会有聚齐一次少一次的想法。对好友的打扰我也变得更加谨慎,很多事浏览一圈好友列表,决定还是不去分享,分寸感已经大过曾经的随意感。我开始思考孤独的含义,也在让自己慢慢学习孤独的课题,这么说或许有些夸大了现阶段的孤独,毕竟社交活动仍然经常排满日程,但心里不再相信它会一直这样保持下去,而是觉得终有一日会剩下自己一人,那么我要如何与我自己相处呢,我暂时没有答案。
关于心态。过去一年我经常提起情绪稳定,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因为我知道自己心态不好,很容易被外界影响,但过去几年在谢老师的陪伴下,我心态上的起伏变小了很多,但其实我忽略了那更多地是来源于外部支撑,而不是内核的强大。所以当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变大,事情又开始变得悬而未决时,我才意识到我似乎还是那个心态不好的小孩,无法停止为了还未发生的事而焦虑,那些辗转反侧睡眠都变得脆弱的日子,让我更想成长为一个真正情绪稳定的人,看了好多道理读了好多建议,知道不去期待反而会得到惊喜,知道要有能接受最坏结果的坦然,知道人越淡事越顺,知道不要提前焦虑。虽然还不能完全做到,但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关于健康。开始比以前更加关注健康,不仅是因为体检的指标开始飙红,更是对于身体的感知似乎更强了。曾经也不太在意一些小疼小痒,现在对于身体部位的不舒服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在更明显地感受到家人在老去、身体上的毛病也越来越多后,对健康的需求与愿望也愈来越强。
关于创造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很有创造力的人,我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也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实现。但过去的一年,我总是觉得很累、很困,有时是因为拖延,有时则是因为毫无灵感,我越来越少地去做创造性的事情,我和圈姐打趣,文化体力的缺失让我的创造力也消失了,执行力变得很差,日子日复一日地过,好像什么都没留下。但我心里还是有冲动的,我知道我仍然想要创造,我在有意识地找回我的感受力,我在努力克服拖延,我希望留下我自己满意的“作品”。同时我也感受到,艺术的灵感似乎还是与悲伤同源,生活的顺遂让艺术表达变得单薄,而磨难虽让人身心疲惫,却也给了人创作的深度。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只是想记录下在过去一年里思考过感受过的事情,很多问题仍然没有答案,我会继续探寻,但写下来,似乎就是理清思路的第一步。不知明年再回头看这些文字下的感受,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