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木是什么?
胆木是茜草科乌檀属植物乌檀的枝、树皮,以下是关于胆木的详细介绍:
- 形态特征:乌檀为乔木,高4-12米,小枝纤细光滑。叶对生,纸质,叶柄长10-15毫米,托叶倒卵形,长6-10毫米,早落,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7-14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侧脉8对。头状花序顶生,单生,圆球形,总花梗长1-3厘米,花5数,萼管连成肉质体,子房下位。小坚果合成一球状体,熟时黄褐色,直径9-15毫米,表面粗糙,种子椭圆形,长约1毫米,腹面平坦,背面拱起,种皮黑色有光泽。
- 生长环境:喜生于高山近顶或半山腰荫蔽潮湿地带的杂木林中,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等地。
- 地形地貌:常生于高山近顶或半腰荫蔽潮湿地带,以及山地密林中的沟谷和湿润坡地,这些地方能提供较好的遮荫和湿度条件。
- 土壤条件: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土壤pH值一般在5.5-7.5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且富含有机质。

- 光照条件:属于喜阴植物,对光照要求适中,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但不能承受长时间的强光直射。
-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大肠、胆、膀胱经。
-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酚类、氨基酸类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其中生物碱为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胆木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热解毒
胆木性寒,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如咽喉肿痛,常与射干、山豆根等配伍;还可治疗目赤肿痛,常与菊花、龙胆草等药物同用。此外,对于热毒蕴结引起的痈肿疮毒,能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物配合使用。
2 利湿退黄
胆木有利湿退黄之效,可用于湿热黄疸,能清利肝胆湿热,使黄疸消退,常与茵陈、栀子等药物配伍应用,促进胆汁排泄,减轻黄疸症状。

3 抗菌消炎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胆木含有多种生物碱等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炎症性疾病,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发热、红肿、疼痛等症状。
4 消肿止痛
胆木还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通过内服或外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减轻肿痛。常与乳香、没药等药物配伍,增强消肿止痛的效果。
- 功效主治: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肠炎、痢疾、胆囊炎等病症,外用可治乳腺炎、痈疖脓肿。
- 现代应用:胆木常被用于制药,如胆木浸膏片、胆木浸膏糖浆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参考资料:
1.龙胆木(大戟科龙胆木属植物)百科
2.中草药胆木:功效与作用
3. 胆木图片 胆木的功效与作用
4. 胆木 - 中医百科-专业的中医百科|中医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