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vakos萧二,总监回归
上周的音乐会还没记录完,今晚又听了一场。不过今晚要记的八卦多,音乐内容少,赶快流水过一遍。 上周的新音乐,其实我的感想和收获都要多很多,但是收获多自然写得慢,一边回忆一边调研。近年来我越来越感到,应该去听作品,不要去听演奏,虽然演奏会影响作品的传达,在听的过程中也忍不住会惊叹或吐槽,但这都是附加的,听演奏不是目的,只是为了通过演奏听到(哪怕是熟悉的)作品中更多的内容。所以本篇内的吐槽,也就是听懂或没听懂作品的过程中随便说说。
村团音乐总监病了大半年,到乐季只剩下最后1/4的时候,终于重返舞台了。今晚是他回归的首场,所以气氛特别热烈,当他和独奏一起出场时,全场报以长久的热烈掌声,还有欢呼声。总监虽然仍然一张面瘫脸,但我猜他心里还是感动的。
今晚的曲目是Kavakos拉老萧第二小协和贝多芬《英雄》。我以前没有听过Kavakos现场,录音里面音色很好,但是表现力一般。现场大吃一惊,他也衰退很厉害,最明显的是揉弦失控。想起去年齐默尔曼也是同样问题,他俩的揉弦都无节制、无变化,并且能够看出运动已经不太自然。但Kavakos的揉弦看起来问题更大,他的琴都跟着揉弦一起抖动,真没想到会跟我有同一个毛病!看来上了年纪技术衰退,揉弦是第一个要露馅的地方。不过除了揉弦问题,在协奏曲演奏过程中,倒是没有听出其它技术问题。他的音仍然非常准,音色也仍然很好,升c小调这个对小提琴这么不友好的调,能拉出这种音色是很不容易了,他的音量也比齐默尔曼的大。Kavakos个子挺高,但是含胸腆着肚皮,右手手腕吊得特别高,所以姿态挺别扭。我就在想,技术衰退和拉琴姿势不好会不会有关呢?我知道姿势不好是更容易导致受伤的。虽然有人能够顶着特别扭的姿势拉到大师级别,但终究不是最符合生理的最高效的发力,长年下来,总会有后果的吧?
老萧这部作品我不太熟,所以对他的演绎不太能评论,这曲子在我头脑里也没有一个理想声音。萧一我要熟得多,拉的人多,(上届伊丽莎白决赛就有三人拉)。尤其是因为S高中时也拉过,凡是他拉过的作品,我的理解好像就能上好几个台阶。但他萧一只拉到第三乐章就没继续,因为要准备音乐会和考学校而重捡老柴,就把老萧搁置了。大学期间,勃拉姆斯和贝多芬之后,不知道还能拉什么协奏曲,想把萧一拉完,可是老师说她不喜欢这曲子!老师有个极其奇怪的理由,说它像机器,我们都感到难以理解。他们最后商量出个什么结果我还不知道,难不成下一个曲子拉巴托克?
Kavakos加演了巴赫b小调无伴奏中的萨拉班德,包括double。第一声出来,我心说,完了,右手技巧也露馅了。那么难的老萧都没能让他露馅,巴赫一个慢乐章的第一声就让人缺陷暴露无遗。换弦不行了,不再连贯,咯噔咯噔,而且做不到在换弦过程中渐弱,句尾没有release。但是后半的double却拉得很好,他拉得非常轻,double全程没揉弦,花加得非常好。技术虽然衰退了,但音乐修养是好的。哦,对了,他拉老萧的时候,是看谱演奏的,而且看的是ipad,用脚翻页。

下半场指挥入场时又是掌声雷鸣。指挥于是转身跟观众说了几句话,先是表示对大家的感谢,他也很高兴回到舞台。然后提到,昨天一位107岁的老太太去世了,这位老太太是村团董事会成员,她先生生前则担任村团董事会主席长达二十年之久,总监说,大概没谁能比她在这个厅听过的音乐会更多了。老太太喜欢艺术,除了在乐团董事会上,也在艺术博物馆董事会上,结交了一批乐团音乐家和博物馆curator朋友。因为后面这层关系,S也曾被村团朋友(也是他的奏鸣曲老师)拉过去搞音乐活动,给老太太生日助兴。那时候老太太已经104岁了,身体健朗,头脑敏捷,说话口齿清晰,还挺有幽默感,听起来也就70来岁。那种场合,我就觉得S同学不折不扣就是个“艺人”,虽然富豪是爱好艺术的富豪,态度也和蔼可亲,但阶级鸿沟明明白白的,她过生日,她的“朋友”就带着一群搞音乐的小孩去给她表演祝寿。我叹口气,自古以来,搞艺术的人一直也就是这个地位啊。不过这些其实不值得多想,也不必在意,关键是,把自己的艺术搞好了,在那个艺术里面,一个艺人所得到的和所贡献的,都是在外面的人不可企及的。
今晚来试坐首席的是Dover四重奏的一提琴Joel Link。 S在高中时,有年去夏令营碰到Dover在那里演奏并且上大师课,那时的他还比较井底之蛙,没听过什么好的四重奏,瞬间对Dover惊为天人,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Dover是他听过的无论演奏还是讲解都是最高级的四重奏了。于是我马上屁颠屁颠去听了录音, 却觉得实在乏善可陈。他们的演奏遵循传统的路子,可是比老一代的爱默生之类或之后的Takacs还差得远呢。去年他们来我们这里现场,我想还是给他们一次机会,也许现场不一样。结果现场就是跟录音一样,声音浑浊,音乐想象力也很一般,与Ebene,Isidore这些根本不可比。其实S自从听过Ebene和Isidore的录音后,也早已对Dover脱粉了。
Joel Link去年其实已经来试坐过,但当时总监不在,据说乐团对他反响极好 ,乐团的朋友说是“瞬间融合”。现在总监刚刚回来,第一场就把他叫回来,可见非常重视这个人选,我感觉他的胜算很大。不过据我观察,他也不是真的融合得那么好,在贝多芬中,他有好几次声音突出了出来,第一乐章甚至有一整句,他的音量近乎等于全体一提琴后面的音量,说明乐团对那句的理解跟他不一样,而他没有照顾乐团的传统,或者是没及时反应过来。乐团的朋友说,一个著名四重奏的一提琴来做大乐团的首席是很合适的安排。一般说来确实是的,不过可能也要看个性。这位Joel因为还没有拿到这个职位,所以当然要表现得和蔼可亲一些。不过他之所以不想在Dover继续呆了,多半还是因为跟其他人搞不好,据说他是Dover里最难相处的一位,四重奏就是因为他而经常不愉快。估计是个挺霸道的、一意孤行的人吧,所以今天的演奏中会有那几次个人声音突出出来,这对于弦乐声部属于大忌,即便身为首席也不可以。不过,如果乐团的人觉得他好,那也许他比其他的试坐首席好吧。他的带领和音乐处理确实不错,动作不大,但是很清晰,乐句的风格都能从运弓上(位置、弓速等等)表现出来。不过我觉得他至少目前还没有掌握乐队首席的一些其它带领技巧,比如怎么用头的微弱动作或利用琴身来示意,他的大部分习惯动作都还是来自四重奏的一提琴。

下周去听赵承珍。然后再下下周,就要有我心爱心爱的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啦!
锦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痛苦排行榜 (21人喜欢)
- 幸福的一天 (119人喜欢)
- “狂迷” (21人喜欢)
- AI接管人类以及今天的苹果树 (36人喜欢)
- 闲聊 (2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