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山海经》:神奇的飞禽走兽和花草树木(1)
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山海经》的南山经,南山有三座山系,首座山系名为䧿山,另外两座没有具体命名,分别称为南次二山、南次三山。
南山经介绍各座山系,主要讲述各座山峰里的动物、植物、水源、矿产资源等情况。
今日阅读的内容,是关于南山经第一座山系——䧿山。
䧿山有九座山峰,分别为:(1)招摇山;(2)堂庭山;(3)猨翼山;(4)杻阳山;(5)柢山;(6)亶爰山;(7)基山;(8)青丘山;(9)箕尾山。
每一座山系介绍完各山峰,有一句总结性语言:“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
这里说䧿山山系有十座山峰,事实上只罗列了九座山峰。这种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在其他山经里也有出现。
据说,《山海经》由不同时代、不同编者整理,出现很多版本。
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统计方式不一样,另一方面,可能出现遗漏或转抄错误的情况。
关于这一点,很难考究,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没必要追究。
《山海经》里,最有趣的,还是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和神话传说。
接下来,主要记录那些神奇的飞禽走兽和花草树木。
1.狌狌:同“猩猩”,这种野兽外形像“禺”。据说“禺”似猕猴,赤目尾长。狌狌还有一双白色耳朵,能攀爬,也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
《西游记》中,吃了唐僧肉,可长生不老,《山海经》里,吃了狌狌肉,会健步如飞。
2.鹿蜀:外形像马,头部白色,尾巴红色,身上有虎斑纹,鸣叫的声音仿佛有人低声吟唱,悦耳动听。
鹿蜀的皮毛若佩戴在人的身上,那个人就可子孙满堂。
3.旋龟:生长在宪翼之水(河)的一种乌龟,颜色黑中泛红,外形如平常所见乌龟一样,但头像鸟儿的,尾巴像毒蛇的。旋龟的声音像剖开木材时发出的声音。
“佩之不聋,可以为底”,很多解释为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会耳聋, 还可以治疗手上和脚底的茧子。
这里的“佩”,我理解为将龟壳做成装饰品,佩戴在身上。若是活着的旋龟,则应该用带在身边。
4.鯥(lù):这是一种住在山陵上的鱼,外形像牛,长着蛇一样的尾巴,还有翅膀,鸣叫声像牦牛的声音。
鯥要冬眠,夏天才醒来,人们吃了它就不会患肿痛之病。
5.类:这是一种野兽,外形像狸,头部毛发下垂至眉间。雌雄同体,可自行交配。
人若吃了它,就不会有嫉妒之心。
6.猼訑(bó yí):一种野兽,外形像羊,有九条尾巴,四只耳朵,双目长在背上。人若把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就不会感到恐惧。
7.<尚鸟><付鸟>(chǎng fū):这是一种鸟,名字很特别,生僻字,只有古文献中有记载,有些网页没法识别这两个字,此处用组合表达出来。
外形像鸡,有三个头,六只眼睛,六只脚,三只翅膀,人吃了它,就会精力充沛,不用睡觉。
8.灌灌:这是一种鸟,外形像斑鸠。人若将它的羽毛佩戴在身上,就不会感到疑惑。
原文“其音若呵”,有解释说“呵”为呵责、呵斥的意思,直接解释灌灌的声音像呵责之音。
我不太同意这种解释,“呵责之音”很难界定是什么,我更倾向于解释为“呵呵”或者“啊”之类的发音。
9.赤鱬:生长在英水(河)之中,外形像鱼,却有一副人的面孔,它的叫声和鸳鸯的声音很像。
人若吃了它的肉,就不会长疥疮。
10.还有一种野兽,书中没有命名,外形像狐狸,有九条尾巴,它的声音像婴儿啼哭声,会吃人。
人若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沾染蛊毒。
11.祝余:这是一种草,外形像韭菜,开的花青色。
人若吃了它就不会感到饥饿。
12.迷榖:这是一种树,外形像构树,很高大,树皮上有黑色纹理。迷榖会发光,其光华照耀四方。
人若是将迷榖佩戴在身上,就不迷失方向。
13.育沛:这是一种水草,生长于丽𪊨水之中。
人若将它佩戴在身上,就不会患蛊胀病。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感谢阅读!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