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讨好冲动
查看话题 >真实自体VS虚假自体,讨好者需要警惕自己的虚假自体
在自我成长和情感认知的道路上,你是不是有这样的困惑?观看了大量短视频如何爱自己,仍旧很困惑如何将爱自己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学了非暴力沟通之后,工作生活中一用就卡,还是很容易恢复平常的沟通模式?看了很多心理书要表达情绪,管理情绪,也知道表达情绪的重要性,总是一用就废
造成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真实感受常被父母忽视,每当你取的很好的成绩时,父母会笑的很开心,那一刻我们和父母有了情感链接,我们才觉的自己是被父母喜欢和认可的,有的父母甚至会说这个成绩有什么好骄傲的,这在孩子心中埋下了追求完美主义或自己永远都不够好自卑心理的的种子。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想让父母开心,长大后想让领导开心,朋友开心,长期忽视自己的情绪,于是我们的真性自体一直被忽视,而虚假自体,一直受到这个世界的关注。当一个孩子从小长大忽视自己的需求而满足外界的期待要求。就会让我们对自己的感受情绪却极为陌生,我甚至看到有人评论说什么是感受,到底什么是爱自己?看到这些评论就有一丝的悲情,评论背后的这个人的感受肯定是在童年时到长大成人一直被忽视,童年时也肯定是没有得到过爱的,以至于他对自己的感受是如此陌生。没有发展出真实的自体
心理学中的“真实自体”(True Self)是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在客体关系理论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体内在最本质、未被外界压抑或扭曲的心理状态。

什么是真实自体?
真实自体指的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未被外界环境过度干扰的核心自我,包含个体最原始的情感、需求、欲望和创造力。它是自发、真实且充满生命力的,能够自然表达内在体验,无需伪装或妥协。温尼科特说婴儿在早期若能得到养育者(通常是母亲)的抱持性环境(Holding Environment)——即被理解、接纳和适度回应——就能逐渐形成真实自体。相反,若养育者过度忽视、控制或强加自身需求,婴儿可能被迫压抑真实感受,发展出虚假自体(False Self)来适应外界。
真实自体VS虚假自体
真实自体
-自然、自发,与内在体验一致。
- 能够感受并表达真实情感(如愤怒、喜悦、悲伤)。
- 在安全的关系中感到自由,无需过度防御。
- 创造力、活力和适应力的源泉。
2. 虚假自体:
-为应对外界压力(如养育者的期望或忽视)而发展出的防御机制。
-表现为顺从、讨好、过度理性化或情感隔离。

长期不活在真实自体下会给人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当我们用外在反馈来评价自己,长期忽视压抑情绪和不能正确表达情绪给每个人都带来了超级大的负面影响,当个人的感受长期处于忽视状态下,有的人麻木,有的人抑郁,有的人长年累月和负面情绪对抗,逃避。有的人愤怒,有的人委屈,当情绪压抑演化成了躯体症状,每个人还是企图用大脑的防御机制去忽视他。当忽视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也就是你无法深入看见自己感受和情绪的原因,也不知道怎么爱自己的原因,长期依赖虚假自体会导致空虚感、抑郁或身份认同危机。有的人更是试图用外在的物欲来添补内在的虚弱无力。
别问我这些都是怎么知道的,问就是前半生真实体验的血泪经验,2017年的抑郁和甲亢同时病发,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五年的心理教练和疗愈师经验和实修体验,让我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更深的看见和深刻的理解,
3月9日的穿透防御拥抱真实感受的工作坊带大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理解什么是防御?101种防御机制这本书很多人读起来都觉难懂和太学术,我们这次用现场对话演练的方式看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防御是怎么发生的,引领伙伴们在遭遇批评被怼时如何坚定地站稳守护自己的感受。不委屈自己,不为他人投射过来的情绪负责,让自己的情绪自然而然流动,学习优雅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攻击性?为帮助伙伴们深入理解常见的三种防御机制,我会列举章子怡和汪峰从结婚到离婚,汪给章下了什么猛药,用了什么防御机制?林峯在和吴千语分手多年后还多次在公开场合内涵她的防御机制是什么.通过这些例子来深入理解三种很常见的原始防御机制。你经常用的防御方式有哪些?你得领导管用的防御方式是什么?怎么绕过领导的防御,和领导更近一步?
没错,最后还有用防御机制来筛选男人和生命中的伴侣,最近我复盘了我前半生的恋爱经历,惊讶的发现自己在早期20多岁的恋爱中多是创伤链接,也让我明白了男人的离开和你自己没什么关系,一个男人的离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和他的自我吻合度,和客体关系有很大关系,和你漂亮不漂亮,美不美没多啥大关系,所以不要为一个男人的离开而评判自己不够好,自己不够美,自己不够有价值。自己不够温柔。自己脾气不好,当你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真实自体时,你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用防御机制来筛选你身边的人,你不会迷失在他人的评价或者赞美中。你对自己已经有足够的理解和看见。
报名工作坊。让我们一起拥抱内在的真实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