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目的地的选择上,我一直更钟情于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以及多元文化兼具的少数民族地区。滇西,一片神秘而多彩的土地,名山与大川遍布,充满生机与魅力。我们此行的滇西环线,就是一条串联起云南西部壮丽山河的绝美自驾路线。我们将沿着这条史诗般的路线,与山水相逢,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多元文化的汇聚交融。
路过丽江时从高速公路上看到的玉龙雪山,雪山的巍峨一览无余。
沙溪古镇|溯洄光阴之河
沙溪古镇位于云南大理州的剑川县,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拍摄地。来这里的人,有醉心于茶马古道厚重历史的,也有时尚前卫追赶潮流的。因此沙溪古镇是古朴宁静与慵懒小资兼而有之,既有斑驳的历史印记,又遍地是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我们可以在这里探寻岁月的痕迹,追问根源;也可以在环境不错的小店看人来人往,享受慵懒时光;还可以挤在网红地排队打卡,沾染青春气息……
寺登街是沙溪古镇的核心街道,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这条古街完整地保留了很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寨门、寺庙、戏台、商铺……
古戏台就在寺登街的东面,是沙溪古镇最高的建筑。它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一座典型的白族建筑。
兴教寺正对古戏台,建于明永乐十三年,是国内仅存的明代白族“阿旺力”佛教寺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庄严肃穆。
欧阳大院,当年茶马古道上的五星级马店,主人是曾经的马锅头,院内正在修缮,我只拍了门头。
玉津桥,横跨黑惠江之上,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这座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多次修缮。
站在桥上,既能俯瞰蜿蜒的江水,又能远眺远处的青山。
我站在依然保留着当年马蹄窝的玉津桥上,感受那份古朴和厚重。
这是一只见过世面的小猫,可以随便撸,后来甚至嫌我坐了她的椅子,上来试图把我挤走。
先锋沙溪白族书局,不在古镇,坐落在离古镇大约2公里的白族村落一一北龙村,据说是由一个粮仓改造而成,外部还是黄色夯土墙,格外古朴,仔细看了看,里面有很多好书,值得好好逛逛。
我们到达的当天还恰好赶上沙溪镇每周五的集市,出门伊始,元气满满,直接去赶了个集(云南人叫做赶街gai),体验一下当地人的烟火气息。
赶集在这里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地址就在沙溪镇人民政府附近,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都会聚集在这里采购或出售商品。
有山货和新鲜蔬菜,也有装饰用的干花。有烟火亦有诗意!
集市上有很多白族大妈背着箩筐采购生活物品,服饰上隐约体现着民族特色。
芒市、瑞丽|邂逅异域风情
从沙溪镇去芒市和瑞丽的高速公路弯道又多又急,而其中的部分路段以及途径的320国道与伟大的滇缅公路重合。
芒市和瑞丽隶属云南德宏州,芒市是州府,她们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且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小城,颇具东南亚风情,异国情调满满,适合年轻人逛吃打卡。
树包塔,傣式佛塔缝隙里长出来一株参天的百年榕树,树冠如伞,塔身基本被榕树包围,塔中有树,树中有塔,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的力量。
作为芒市的标志性建筑,勐焕大金塔屹立在芒市雷牙让山顶,金光璀璨,神圣而庄严。
大金塔不仅是佛教信徒的圣地,也是游客们必打卡的地方。
勐焕银塔距离大金塔很近,从大金塔的台阶出来,有几分钟就到银塔入口处,他们是各自经营管理的景区,门票都是40。
大银塔手语区,这里展示24个手势雕塑,每个手势代表了不同的寓意。我这个应该是傣族文化中的“合十礼”,表示对长者、智者及客人的恭敬之意。
大银塔与金塔不同,为实心佛塔,阳光下银光熠熠,十分漂亮。
为了拍这张照片我排了二十分钟的队,这是淡季,旺季应该是一小时起步,不过真好看啊!
一寨两国景区距离瑞丽市区约10余公里,是典型的“一个寨子两个国家”地理奇观。
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为银井,缅方一侧为芒秀。
莆甘红塔群,身临其中,仿佛置身缅甸。水上塔倒影为背景,十分出片。
“一寨两国”水井,水井边放着两个石桶,一个刻着“中国”,另一个刻着“缅甸”。
中缅玉石国界线,共用5068枚玉石心铺成,用于纪念1950年6月8日中缅建交的重要时间,全长423米,为全世界最贵国境线。
“一秋荡两国”,坐上去轻轻一荡,便可瞬间“出国”。
虽然国界线高大的铁栏杆上标语和喇叭上都在不停的警告:中缅国境,严禁传物,严禁翻越,严禁交易。但还是有很多从栏杆缝隙中偷售香烟给中国游客的缅甸边民。
中缅71号界碑附近缅方似乎在举行什么仪式,他们在合影。
瑞丽姐告口岸国门,与缅甸木姐镇相邻,透过国门铁栏杆可以看到木姐镇车来车往。
等待通关到缅甸木姐的人们大包小包,排着长长的队伍。
傣王宫和总佛寺位于瑞丽市勐卯镇,距离瑞丽市区约3公里,与缅甸仅一江之隔。
傣王宫,这座古老的宫殿,建筑风格融合了南亚王宫的特点。
总佛寺和傣王宫两两相隔,离得很近。夕阳下的总佛寺金碧辉煌,精美绝伦。
总佛寺不仅是佛教的圣地,也是云南佛学院德宏分院所在地。
总佛寺的小广场是观赏日落的绝佳位置,夕阳西下时佛光普照。
芒市和瑞丽有很多美食,颇具东南亚风情,鸡油饭、撒撇、泡鲁达、甩粑粑、泡鸡脚、油面以及各种水果汁特别是牛油果汁……都非常值得品尝。
腾冲|历史、自然、多元文化的交融
在腾冲,漫步六百余年历史的和顺古镇,感受青石巷弥漫的市井烟火;在滇西抗战纪念馆凝望历史,缅怀先烈;惊叹于热海翻涌的泉眼,在蒸腾的雾气中感受大地的脉搏;和老妈妈一起完成高黎贡山百花岭五公里轻徒步。
寓意完美的和顺古镇,曾是马帮的重要集结地,也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徽派建筑的温润儒雅,还能领略到小桥流水的别样风情。
过去,世世代代的和顺男人成年后都会赶着马儿走出大山,在中、印、缅之间的崎岖山道上穿梭跋涉,是为“走夷方”。这种生活方式不仅积累了财富,出现了很多雄商巨贾,还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寸氏宗祠、李氏宗祠里现在都是他们自家经营的翡翠店铺。张氏宗祠未对外开放。
双虹桥畔的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由和顺华侨集资兴办,旨在振兴家乡的文化教育。是和顺人报效桑梓的实证。
妈妈身旁这个别致的亭子是和顺人的洗衣亭,是外出经商致富的侨乡男人们出资为留守在家的妇女们修建的,能遮风避雨。
野鸭湖,清澈透亮,给宁静的古镇增添了一份灵秀和温润。
数数书局,一个很有设计感的书店,很多人来打卡拍照。
位于和顺张家坡有一片千手观音古树群,由七棵百年古樟树组成,古树枝繁叶茂、树冠交错,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就像千手观音的手臂。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曾在这里取景。
傍晚,如果天气好的话,还可以在双虹桥上等待一场绝美的日落。
这条已有百年历史的小菜街,不仅是当地居民日常采购的热门地点,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古镇的生活气息。
周围的村民早早地摆好摊位,展示自己带来的特色产品。
各种山货、特产,新鲜松茸一斤只需15块,瞬间就想起了之前吃的45一份的松茸炒饭。
这几年不知道是因为年龄还是什么原因,我出门很喜欢赶个当地的集市,浓浓的烟火气息好像也有某种神奇的治愈力量。
从古镇出来我们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我无法举起手机拍照,展厅里的文物、图片、播放的影像资料以及墓园高大的松柏树下密密麻麻刻着先烈姓名的墓碑,直击人心,这一切仿佛带着我们重回那段沉重的烽火岁月,滇西抗战的惨烈历历在目。我一次次眼眶湿润,内心充满愤恨。
珍惜和平,铭记历史,勿忘国殇🙏🏻
腾冲,还以其丰富独特的地热资源而闻名。热海景区,青山环绕,水汽蒸腾,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硫磺的气味。
碰巧遇到由老师带领参观的小学生游学队伍,孩子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老师讲解,照本宣科升级为身临其境,真棒!
热海大滚锅,沸腾的热水和蒸腾的热气,展示了大自然独特的创造力,让人叹为观止、心生敬畏。
大滚锅旁边还有一口大锅,基本每位游客都会在山下买村民的鸡蛋到这里免费蒸煮,是景区官方行为,锅容量很大,琦哥把两串鸡蛋交给工作人员,二十分钟后凭票排队领取蒸好的鸡蛋,没有带鸡蛋也没关系,景区直接有售,土豆、红薯、花生……应有尽有,享用之后感觉味道都一样,但这样的体验很独特!
在腾冲泡温泉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我们来到当地人常去的的黄瓜箐温泉,离热海景区很近,腾冲的温泉水温度比较高,需要兑凉水,我们体验了三蒸三泡,泡一会席子上躺着蒸一会,重复三次,很舒服!据说有很好的疗养作用。
泡完温泉我们直接驱车前往高黎贡山百花岭村,入住预定好的民宿,这是清晨民宿顶楼拍的日出。
高黎贡山有几条非常经典的徒步线路,从几公里、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而比较成熟的百花岭五公里小环线,全程都是台阶步道,不需要向导,十分适合我们这样的徒步小白。
带着老妈妈徒步,我也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虽然只有五公里,但翻山越岭不比平路,不过状态良好的老妈妈颇有自信,那就出发吧!
还有各种各样特别的植物,这个叫浆果薹草,颜色鲜艳,不仅好看,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原始森林、溪流、瀑布、古道、野温泉是这里的关键词。
野温泉水质清澈,温度适宜,很多人带了泳衣在泡澡,我们只泡了脚,心安理得的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徒步的疲惫一扫而空。
五公里徒步顺利完成,一路与山间草木清风溪流为伴,我们的身心无比舒畅!生活无解,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铜瓢牛肉火锅,稀豆粉,松花糕,大救驾……都是值得品尝的腾冲特色美食。
怒江大峡谷 | 行大道,与壮美山河相逢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在怒江州境内奔腾于海拔三千米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形成了全长310公里,深近3000米的怒江大峡谷,是云南省最古老神秘、偏僻幽深的峡谷。我们沿怒江逆流而上,在峡谷中穿越了219国道美丽公路段,途径最美村庄老姆登,记忆之城知子罗,到达“人神共居之地”丙中洛。
每年这个时节是怒江水最清澈的时候,呈耀眼的蓝绿色,雨季的怒江裹挟着泥沙,是浑浊的黄色。
怒江天险“老虎跳”,这里江面狭窄,大约20米,巨石林立,浪花飞溅,水流翻滚。
怒江州的村寨、乡镇很多都建在怒江两岸的山上,美不胜收。
在交通落后的过去,怒江两岸人民互通,只能依靠一种叫做“溜索”的渡河工具,它以一根钢索或粗绳,连接山谷两侧,渡江时人从绳上溜过去,现在怒江上已架起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桥梁,但依然能看到废弃了的溜索。
油画一般的美景,这一路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哇太美了,不知道住在这里的人会不会觉得自己很幸福!
这里属于干热河谷地带,温度比芒市瑞丽还要高,中午有太阳的时候一直是二十六七度,油菜花也开的很早。
清晨我们站在老姆登观景台,俯瞰壮观的怒江大峡谷,而前方高耸的则是高黎贡皇冠山,温差大的时候这里会云雾缭绕,是名副其实的名山大川。
老姆登,意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背倚碧罗雪山,面朝高黎贡山,是一个以怒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有怒族、傈僳族、白族和藏族。
尽管如此,村民们却共同信仰着基督教。这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一一老姆登教堂。
教堂旁侧的池塘被称为圣湖。蓝天之下,圣湖中的教堂倒影显得格外宁静祥和,遗世而独立!
继续上山来到记忆之城“知子罗”,仿佛穿越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八角楼是当时的图书馆。
漫步在知子罗的街头,路上行人寥寥,沿着道路望去,信用社,供销社,这些早已消失的80年代建筑陈列在道路两旁。
知子罗曾经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1974年州府搬迁至六库,现在是知子罗村,属福贡县匹河乡。
斑驳可见的旧时口号,杂草丛生的大楼裂缝,似乎都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下山的时候看到村子里在办喜事,大锅架起,乡里乡亲聚在一起动手制作美食。浓浓的大家庭氛围。
继续在美丽公路上穿行,快到丙中洛的时候看到了怒江第一湾,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绝佳体现!美丽公路,蜿蜒于怒江江畔,风光如画,路如其名,全程二百八十多公里,是219国道上璀璨的存在。
站在观景台看到丙中洛镇的第一眼,我惊呆了,世间怎会有如此独特而又美好的地方,雪山环抱,宛如仙境。我久久伫立,什么话都不想说!
丙中洛是多民族汇聚、信仰及文化多元的秘境。是怒江峡谷中、茶马古道上“人神共居”的遗世之地!
普化寺,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第五世朗秋活佛驻锡地。
重丁教堂,白色双塔设计的法式教堂,在雪山、蓝天、白云背景下格外醒目。
从丙中洛沿219国道继续往西藏方向行驶十公里处,有一个隐藏在怒江大峡谷中的美丽村落一一雾里村,木楞房错落点缀在怒江对岸的山坡上,炊烟袅袅,美轮美奂。
目前雾里村仍然无法通车,进村有两条步道,其中一条就是茶马古道,全长1.5公里。这是茶马古道入口处一座废弃了的吊桥,非常古老。
开凿在崖壁上的茶马古道,紧邻怒江,没有护栏,保持着原始风貌。
我们沿着狭窄蜿蜒的茶马古道步行,感受历史的印记,欣赏沿途的美景。
走进村子,一座座木楞房清晰的呈现在眼前,都是原木搭建而成,房顶加盖薄薄的石片,与环境融为一体,质朴至极。
继续走十几公里就到了滇藏界,我们已身处西藏境内的察瓦龙乡,浅浅进个藏!
丙察察公路,连接丙中洛、察瓦龙乡、察隅县,是219国道上独特的一段,“最难进藏线”“勇敢者之路”“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风景”这些都是对丙察察公路的描述,路况非常差,目前经由这条路进藏的大都是硬派越野车,听说再有两年路就修好了,到时候一定要走一走。
回到丙中洛的次日清晨,我们来到扎那桶村,也叫桃花岛。离镇上很近,可以通车。
从上面的观景台俯瞰桃花岛,宛如一幅深邃的油画,从双眼直抵内心。
这一路也有诸多美食值得品尝,木秋鸡,漆油鸡,腊肉拌饭,各种菌类……特别是在一家很普通的路边饭店怕费时间没吃特色牛肉火锅,而被牛肉米线惊艳了以后,买了一大块熟牛肉吃了一路。
德钦|高原上的惊喜与遗憾,我终将与执念和解
德钦县,雪山云集的地方,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平均海拔3359米,这里有我梦寐以求的梅里雪山,也有德贡公路上意外的惊喜一一孔雀山。还有行走214国道穿行其中的白马雪山。
我们离开丙中洛,也离开219国道,驶入214德贡公路去德钦县,同时也离开怒江大峡谷前往澜沧江流域。
孔雀山隧道,天堑变通途的典范,德钦与贡山之间,过去千里之遥因它变成咫尺可见。
出发前去加油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琦哥,有一个叫孔雀山的地方特别美,就在我们去德钦的德贡公路上。我们到达孔雀山的时候道路已被封闭,这里常年积雪,冬季时常会有车子被困需要救援。
山下可以看到孔雀山的山尖。如果徒步上去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坐当地人的皮卡车,往返每人一百六,老妈妈怕冷怕滑,在车里休息,我和琦哥坐车前往。
路上积雪确实很厚,自己开车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冬季经常会封路,而春夏季节这将是一条绝美的景观大道。
孔雀山位于贡山县与德钦县的交界处,因山形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孔雀而得名。孔雀山隔开了澜沧江与怒江,是怒江州与迪庆州的天然分界线。
孔雀山海拔4400米,在这里我们仿佛站在了雪山之巅。
继续徒步上山顶,会有宝石般的天心十二湖串联在一起,据说那里夏季山花烂漫,海子清澈透亮,是人间绝景,而现在冬季都已结冰。
从河谷地带的二十几度到这里的零下十多度。此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完全体现,是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垂直气候带。
好了,梅里雪山,我来了!这次的滇西环线,我把梅里雪山放在了最后一站,按我内心的向往和渴望程度,他无疑应该排在第一,这样安排的原因是考虑到海拔问题,如果有人高反,我们就可以赶快下高原休整,不用担心后续行程。另外,对梅里雪山的神往和对日照金山的憧憬还能让我全程保持激情与期待,让旅行后期的身体疲惫和视觉疲劳得以缓解和转移(一切似乎尽在掌握之中)。
激动到导错航到了飞来寺,我们要去的是飞来寺观景台,这一错又耽误了时间。
最终,我们从孔雀山到达飞来寺观景台已经七点多了,太阳已全然落下,但眼前巍峨雄壮的梅里雪山还是让我忍不住尖叫起来,虽然从视频和图片上看过他不止千百次,但此刻真正与他对望,我还是感受到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暗下来的天色也无法遮掩他的美与壮观!
我的心似乎也飘了起来,此刻居然不想多看,想把最美最惊艳的景观留在明天,所以只给老妈妈拍了几张照片。
飞来寺的工作人员说,前几天都有日照金山,但明天天气可能会有变化,我看着眼前云彩不太多的梅里雪山,满怀信心的想:又不是雨季,山里天气预报也不准,明天一定会是晴天的。
我们入住了离观景台不到100米的民宿,在房间里就能全景观看梅里雪山,视角绝绝子。我从房间阳台随手拍了一张。
兴奋激动,只等一觉醒来看日照金山了,当晚只有我不知是因为高反还是激动一夜未眠,房间里弥漫制氧,琦哥和老妈妈都还好。日出时间是八点十二分,我捱到五点多就一趟一趟去看窗户外面。
天渐渐亮了,我悲凉的发现,外面大雾弥漫,能见度大概十米左右,眼前的一切都被浓雾包裹,白茫茫一片,天下着小雪,楼下我们车顶上已经积了一两厘米雪。
天哪!该怎么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呢?不甘?无奈?生气?自怨自艾?早知道?还隐约有一丝希望?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十点多,雾愈加浓厚,备受煎熬的同时我思想上也发生了变化,退而求其次,只要能看到雪山就行。
我不停的在房间和阳台进进出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十二点,雪停了,太阳时有时无,雾时浓时淡,但肯定的是,梅里雪山丝毫不见。老天,这是打死我都没想到的状况,我想到的最坏结果就是看不到日照金山,十人九不见我认了,但连雪山也不让我看见是怎么个事呢?
我开始翻看昨晚照的可怜巴巴的几张照片,光线角度具不佳,但好珍贵!
直到下午一点多,太阳完全出来了,而眼前的梅里雪山始终深藏在云雾里不见真容!真让人心灰意冷啊!罢了,出去转转回家吧。
无论如何,还是要在梅里雪山挂起经幡,为所有朋友祈福!
回家吧,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松赞林寺,通通放弃了,把遗憾都留在2024。梅里雪山,我有了再来一次的理由。
云雾中的白马雪山,中国国家地理推荐过的地方,也是发现珍贵滇金丝猴的地方。
垭口上堆满玛尼堆,藏族人以此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东竹林寺,肖林写的《守山》中数次提到的藏传佛教寺庙。
快到香格里拉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原,应该是纳帕海依拉草原。
马儿自由自在的徜徉在草原上,宁静祥和的画面让人沉醉,我们在这待了好一会,心灵得以慰藉!
香格里拉过后全程高速,我们历时两天(中间在雅安休整一晚)于除夕下午到家,半个月五千公里的旅程结束,四个人三只猫共度了除夕团圆之夜,心情渐渐平复之后回望这次旅程,我们穿越横断山脉,跨越并流的三江,雪山、峡谷、森林、草甸、河流、古城幻化成一幅幅绝美的画卷尽收眼底。除了梅里雪山的遗憾源于我执著的内心,其余所有皆是美好与惊喜,更难得的是一路良辰美景与最亲爱的人相伴。
我四次走进云南,已和云南结下不解之缘,她不断突破我的想象,刷新我的认知,让我明白天地之广阔之多彩、自然之慷慨之神奇、自我之渺小之有限……
此外,我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梅里雪山,就观看了纪录片《卡瓦格博》,阅读了《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雪山之书》《登山物语》《守山》等书籍,这些作品的内容都围绕着1991年梅里山难以及滇西北高原地区藏族人的生活与信仰,于我而言这又是一场心灵的朝圣之旅,我感动于笔者的真诚笔触,惊叹于卡瓦格博的神奇神圣、感慨于藏族人虔诚的神山信仰……人类如何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相处?垂直探险的登山者与平行转山的朝圣者如何和解?引人深思。其实很多去梅里雪山的人想法可能都和我之前一样简单,就如登山者要登顶一座山,旅行者要看到难得一见的风景,而山背后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信仰、历史、文化等等,了解或者想要了解的人并不多。
他日再去,我想我会放下执念,带着对卡瓦格博的了解与敬畏,以一颗虔诚之心去朝拜他!
那就期待我的第五六七八次云南吧……
一个彩蛋:
其实眼前这篇游记已是第二个版本,我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倾注很大心血整理好的第一版在豆瓣发表的时候可能由于操作不当近二百张照片加详尽说明全部在云端丢失,只剩下大框架文字,当时我彻底崩溃了,万念俱灰时求助了DeepSeek,DeepSeek深度思考了17秒后给出了回答和解决方案,包括:紧急处理方案、技术性恢复策略、情感修复建议、未来防御系统……以及,下面这段话:
尝试了所有办法找回无果,慢慢释怀之后,我重整旗鼓……
人生处处是修行,世间万物都在治愈你
愿这一版记录如DeepSeek所言,更加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