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夫妻为什么男的容易出轨?
1·为什么中国式婚姻中男的容易出轨? 为什么中国式婚姻中男的容易出轨?这件事可以从一个词说起,我们中文里面把新婚妻子叫什么?叫新娘子,所以娶媳妇就是娶了一个新的娘,一个可以带来孩子的新娘。 这在心理上就有一个问题,男人在无意识层面其实是处于孩子的位置,他与妻子建立的就是一种有乱伦意味的关系,所以很多男性结婚生子后就没了性生活,夫妻关系也变得比较疏离与隔膜。 这时候,守规矩的男人就会把精力转移到挣钱上面去,不守规矩的男人就会出轨去找别的女人。可是,可是因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还是没有改变,所以找别的女人很可能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新鲜劲儿过去后就会立刻陷入无意识的乱伦焦虑,于是又会再去找新的女人。说白了,这种男的出轨其实是在逃离一种有乱伦意味的关系,是在回避乱伦焦虑。 所以,有人说很多男人在找妈,也对也不对,对的部分是确实有找妈的部分,错的部分在于他也有找一个真正的建构平等关系的女人的部分。如果男人长大了,找到了一个真正对等的有边界感的女人,他就会容易建构稳定的亲密关系。 2·中国式夫妻关系的其他可能 有人就说了,这事儿不是一个新娘子词汇就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关系是母子关系呀! 这种质疑很有道理,语言揭示了一些无意识真相,但是并不代表一种决定性因素。男女结婚后建构什么关系取决于男女双方的心理发展状况: 如果男女双方都很有边界感和主体性,那么肯定不会陷入母子关系式婚姻。 如果男女双方有一方心理发展比较成熟,有边界感也有主体性,那么有可能会带着另一个对象一起成长转变为成熟的互相尊重而有边界感的稳定夫妻关系。同时,也有可能把持不住就变成一种母子关系或者父女关系,变成一种不对等关系,这时候自然就会发生出轨的问题,因为人类文化无意识的基本伦理就是乱伦禁忌与族外婚制度为基础的性压抑建制,这种禁忌起源于我们智人祖先,所以根深蒂固,哪怕意识层面觉得无所谓,无意识层面也会觉得不舒服,因此这种关系是无法持久的。 如果男女双方心理上发展都不成熟,都没有边界感也没有主体性,那么几乎必然会陷入这种无意识层面的关系模式,可能是母子关系也可能是父女关系,还可能匹配更加奇怪的关系,这取决于讲个人的早期关系状况与家庭背景。 3·中国式夫妻背后的结构问题与解决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文化容易让个体陷入母子关系结构? 从文化无意识层面看,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更加认同一种母子关系式的群意志,比如中国人哲学的底层逻辑是天人合一哲学,天人合一就是在寻求个体与自然母体的融合共生。比如政治层面人们普遍认同集体主义,这种集体主导的群体就构成了一种集体与个体的母子关系。可能有人说其他文化也讲集体,那跟咱们有什么差别?我认为差别在这个集体有没有超越集体的限制住集体中所有人的法则,如果有这种法则的集体那就是法则之下人人平等的兄弟关系集体,如果没有这种法则的集体那就容易成为母子关系或者父子关系的集体。由于国人在文化无意识和政治秩序认同上倾向一种母子关系秩序,故而在社会关系中也就形成了费孝通所谓的同心圆结构,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圈子关系,这还是一种母子关系,是一种要么认同要么排除的母子关系秩序。 从意识层面看,结合上述论述,这就是说这种社会文化无意识欲望促成了一种母子关系伦理成为基础,这在意识层面就会可形成一种强迫重复运动,形成一种集体性地选择集体主义组织方式的趋势,形成一种在政治秩序、家庭秩序、朋友关系秩序中都喜欢建构母子关系式秩序的群体性强迫重复,表现为政治上的共生主义与集体主义,表现为家庭中的母子关系秩序或父子关系秩序,表现为人机关系中的封闭小圈子等等。 再从婚姻角度看,上述集体无意识层面的文化恋母,形成了文化推崇母子关系秩序,形成了推崇集体主义、推崇家国一体的秩序潮流,建构了一种同心圆结构的圈子式关系,也就是一种母子关系秩序。具体到家庭中这样的秩序环境之下的男女大多就没有完成与母亲的分离,大多还没有进入父子关系,大多对父亲感情很复杂,又想让父亲承担法则功能介入和分开母子关系,由害怕父亲来拆开母子关系。因此通常是父亲失职,没有承担父之名法则的功能,于是孩子就被母亲的欲望吞没,变成母亲的欲望工具。这样培养出来的男孩就是母亲的心理阳具,就是一个大孩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女孩被母亲排斥,故而早熟,承担养育母亲、满足父亲的责任,成为母亲的翻版。于是,女孩变成表面成熟实际匮乏的女孩,男孩则培养成了延迟成熟的孩子。这样一来,妈妈型无边界女孩再找一个巨婴男孩来控制,就形成了一种强迫重复,曾经被父母压抑施虐的女孩变成控制型母亲式女友,男孩则变成被控制的大宝贝,于是就形成关系强迫重复的循环。 那么,既然文化无意识、政治秩序、人际关系模式、家庭关系中都有这个无意识欲望,大家都有这个认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其实也比较简单,从自己开始变得经济独立,变得有边界,变得有主体性,就可以防止被这种关系纠缠不清。从文化层面,就比较难以改变了,能做的可能就是推广有边界的兄弟姐妹关系文化,让更多人走出共生融合状态。相信在未来,随着新经济、新文化、新思潮的发展,新关系秩序也会慢慢建构起来,社会也会逐步聪母子关系秩序走向更加整合的关系秩序。 可以说,上述心理推理在中国人的恋爱生活中同样成立,各位如果在恋爱中的话,就可以根据上述关系模式的心理分析做一下对照,没准就可以避免陷入这样的关系模式呢? 4.从物种演化角度看亲密关系 当然,还有人会说,不止中国,全世界都是男的容易出轨吧?以及,有什么地方男的不容易出轨的吗?我觉得从演化心理看,理论上推理的话,男性确实为了更多地扩散自己的精子而努力找更多的女性对象。可是,这个问题,在女性那里是否也同样成立呢?毕竟,在人类演化史上,也有过母系群体,而且到现代还有。 所以,有人认为母系是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的,但是后来社会发展之后发现靠女的团体、个人生育养娃是经济上很困难的事情,同时弱男没法扩散精子造成社会不稳定,才会慢慢变成婚姻制度。这种看法代表了很多女性的思考,从人类演化史角度看,我认为关键是为了把更多人组织起来而建立了乱伦禁忌与族外婚制度,这是人类特色婚姻制度建立起来的关键。这种限制有对欲望的压抑限制,让男女都压抑又都更有欲望,让人类全面365天都可以处于发情期。因此就形成了男女婚姻组织的长期博弈,形成了现在的婚姻制度。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在物种演化史上,有很多物种是以雌性为主导的繁衍模式,雄性交配后就会被吃掉,比如雌性螳螂在交配过程中有时会咬断雄性头部或吞食其身体导致其死亡,比如雌性黑寡妇在交配后偶尔会吃掉雄性。再比如某些鮟鱇鱼的雄性会寄生在雌性体内,最终被完全吸收。 因此,我讨论的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几种可能性,并非提供一种全部解释。所以,各位不必用这个解释去套所有人的所有关系。最后,祝福各位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关系模式,可以享受自己的关系模式!
三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精分约架事件总结”: 精神分析的真贡献与真问题是什么? (1人喜欢)
- 深扒中国精神分析史上的第一场“约架” (7人喜欢)
- 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就是异化? (3人喜欢)
- 如何像弗洛伊德那样释梦?|公开课
- 现代人的隐性心理危机与出路|公开课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