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女神节,上海聚珍的女神(和男神)们在干啥?
春光美妙,万物可爱。在这个轻松愉悦的周六,我们迎来了第115个国际妇女节。
今天虽然是休息日,但中华书局上海聚珍的8位女神、4位男神早早就写好了这份“春日小传”,想要在今天分享给大家。
一起来翻开这本聚珍“春日小传”,看看聚珍的女神和男神们最近都在干什么吧~
正传:春日女神行纪

2025女神节飞驰而来,这个春天,工作节奏相较往年,明显更快更紧凑。春节后不到一个月,却好像已经过小半年。朋友圈还在被陈引驰教授《文脉的演进》以及“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频繁地刷屏,章宏伟教授《故宫掌门人1925—1949》、吴十洲教授《乾隆十二时辰(彩图修订版)》,图文导读版吕思勉《中国通史》《吕著中国通史》和《1922—1923孙中山在沪期间各地来电辑释》即将与读者见面;王稼句先生《春灯史》、陈正宏教授《众生:〈史记〉的列传》,李治安教授《中国古代史三论:政治·地域·族群》,以及“中华经典通识”第四辑,陆续会在3月、4月华丽登场。2025年的春天,气势磅礴!
关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的朋友都注意到了,2月3日我们推出了全新专栏“大话‘聚珍阁’”,与朋友们分享编辑部的日常。希望通过这个栏目,用我们的笑声舒缓大家紧绷的神经;也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让大家了解编辑工作的台前幕后,让更多的人因为了解而爱上读书。
在这个如此灿烂的日子,祝福中华聚珍的女神和男神们,祝福所有的朋友春日安康、幸福常伴。

书香致岁月,匠心敬芳华,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做有温度的内容献给爱读书的你我他。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与你分享2025年我正在编辑的书。
前些天签过版权、看过蓝样而此刻正在印刷机上翻滚的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的《文化·学术·人格:湖湘文化历史建构论》。该书首次系统论述湖湘文化的历史建构过程,主要从湖湘文化形态建构论、湘学学统建构论、湖湘士人人格建构论三个方面,对作为中国地域文化之一的湖湘文化建构过程作了一个通论式的宏观研究和综合论述。从文化层面上,通过分析神农、虞舜、屈原、周敦颐、王船山及近代人才群体崛起等文化现象,探讨了湖湘文化如何形成、演变、发展的历史建构过程,总结出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与中华精神。从学术层面上,通过考察湘学的千年历史演进历程,探讨了湘学学统的历史建构过程,揭示了湘学学统与中华道统的内在关系。从湖湘人格层面上,通过挖掘湖湘地区乡贤人格典范的历史影响,总结出湖湘人格的血性、狂狷、崇文而尚武、叛逆且忠诚、务实并浪漫、圣贤兼豪杰等一系列典型特质。

而处在校样阶段的有两种,一为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的《孟子讲析》。在我看来,讲经典,讲传统,其实更是讲当代、讲自我。周志文老师对古典如《论语》《孟子》等十分谙熟,以之与师友学生讨论,精道的讲说常为人所叹服,引起诸多共鸣。《孟子讲析》中有原文、注释、译文、讲析,相比较而言,讲析是更见作者功力之处,博采众说,同时注意结合自身经历,断以己意,不乏新见,高明而精彩的论述随处可见。

二为苏州籍著名作家王稼句所著《春灯史》。书分九篇,从灯略、灯市、灯苑、灯品、灯画、灯谜、灯戏、灯俗、灯事等方面为读者次第描绘春灯的方方面面,同时配以百余幅精美的春灯图、风俗图,引领读者通过图像感受不同时代的春灯盛况。春灯烂漫的上元景象经由这些文字和图像得到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


又到一年“女神节”,聚珍编辑不待扬鞭自奋蹄!若问她在干什么,审稿ing!
熟悉赵运涛老师的读者朋友一定知道,2021年他在中华书局出版了《符号里的中国》,当年荣获中华书局人文类十佳图书,如今3年半时间,销售近6万册。《符号里的中国》提到不少高科技命名符号,如“鸿蒙”“北斗”“祝融”“悟空”,在宣发时作者也分享过“古代黑科技”的讲座,在《光明日报》也发表过相关文章,读者一直期待赵老师推出一本相关著作。
赵运涛老师写作非常有激情,催稿对他收效甚微,但不经意间他会超出你的预期。三年前,他关于古人黑科技和想象力的新书稿出炉了,是他工作之余不分白天黑夜地写作了几个月的成果。因为引用文献与个人论述的比例不太理想,交稿后他并不满意,而今经过三年打磨,终于踌躇满志地交到我手上。再读最新稿,我的心情可以用无比激动来形容。新稿比初稿体例上、细节上有了很大变化,word字数36万字(引文6万字,正文30万字),我期待它在我手里变成一本具有魔力的大众读物。
这是一本既古老又现代,能挑起人性中的猎奇和幻想,并引导至合适领域的佳作。作者不光引述传统经史子集中不受重视的志怪小说、笔记小说、神魔小说等中的奇谈怪论,还总结所述异物、异人的特点,并与现代生活和科技做对比,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参与感和共情力。读者可以参与到作者的思路中来,判断作者的说法是否合理,甚至可以顺着作者的思路延伸下去,碰撞出更多更有创意的想法。
光看目录就有234个篇目,加上其中所述怪奇之物不止一个,读者朋友们可以看到数百个有趣的“点子”。从有奇幻色彩的“创意”到已经实现的“黑科技”再到分不清是“点子”还是“黑科技”的中间地带,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让你叹为观止。原来温柔敦厚的中国人还有浪漫的一面!
古人也想象有仿生“机器人”、类似电脑的“七宝灵檀几”、类似微信的“寄话筒”、类似安装在大脑里的“智慧芯片”、类似蓝牙耳机的“助聪筒”、类似3D眼镜的“管窥镜”、吹奏时产生视觉效果的“昭华管”、带人进入虚拟世界的“华胥宝环”……
忍住,先不“剧透”啦!
从春节前零星审稿,到新年开工后集中审稿,现在审稿工作接近尾声。接下来的版式和封面等设计是重中之重,希望我们能呈现出它最好的样子。
对了,书名暂定为《幻:中国古代的异物、异人与黑科技》,下面贴几张作者指令AI制作的插图。



“中华经典通识”第四辑已经在编辑流程中了,猜猜是哪五种?经类的是我责编的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所著的《〈孟子〉通识》,正文、封面都已定稿,3月进入印制流程,月底能和读者朋友见面了。其他四种是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所著的《〈周髀算经〉通识》、复旦大学李晓杰教授所著的《〈水经注〉通识》、成都中医药大学王家葵教授所著的《〈梦溪笔谈〉通识》和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所著的《〈文心雕龙〉通识》。
“亚圣”孟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可谓厥功至伟。他是中国思想史上地位仅次于孔子的儒家先行者,他游说诸侯,却一生未能施展政治才能,退而著书后,留下了彪炳千古的《孟子》,树立了生不逢时的“不得已”而“好辩”的斗士形象。
《孟子》一书约三万五千字,经历了经典化过程,终由南宋大思想家朱熹收入“四书”之列,成为后世文人学士的必修课。它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性善论、良知、仁政、浩然之气、以意逆志等经典内容散布其间。
徐兴无教授对《孟子》熟读精思,结合孟子一生游说诸侯的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演绎其思想精华,阐释其对孟子所处的战国社会的影响,及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影响。通过《〈孟子〉通识》,你不仅能了解孟子其人的人格魅力,更能受其精神感染,做个至诚的人、有良知的人。

去年女神节预告过的我和同事周天共同责编的《故宫掌门人1925—1949》已走到印制阶段,终于要在今春上市了。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于今走过百年历程。中华文明的珍宝荟萃于此,有良知的中国人在战争时期为保卫故宫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使我们在和平时期能够安然享受千年文化的成果。
“故宫博物院在中国近代文化舞台上充当着一个主要角色,在中国近代化全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构建了中国现代博物馆的雏形,展示了中国博物馆未来的图景,开辟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纪元。”作者在书中说。故宫博物院的崇高地位和它早期历史的并不广为人知实不相称,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去主动触碰那段历史,感受那种在炮火纷飞中守护文明的精神。
作者章宏伟教授致力于故宫博物院早期院史研究数十年,以叙述与考据相结合的写法,以李煜瀛、庄蕴宽、赵尔巽、江翰、王士珍、易培基、马衡七位掌门人为线索,将故宫博物院从成立到1949年24年间的历史进行了详尽梳理。从驱逐溥仪出宫到新中国成立,故宫经历了怎样的风雨飘摇?面对政治威压、经费匮乏甚至炮火威胁,七位掌门人又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责任?
百余幅珍稀历史图片,带领我们回到早期故宫“第一现场”,从溥仪出宫当日、故宫博物院开院的盛况,到文物装箱迁运的艰辛场景,视觉化还原历史细节,在图文中感受紧张的时局、剑拔弩张的冲突、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和自豪的民族感情。
在故宫博物院百年历程的当下回望早期历史,向故宫人“视国宝为生命”的典守精神致敬!

一年之际在于春,我作为中华书局上海聚珍的一名编辑,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书的策划与打磨中。在这个属于女性的特别节日里,与大家分享手头正在做的新书。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聚珍将在上半年推出两本与之有关的图书,《故宫掌门人1925—1949》和《乾隆十二时辰(彩图修订版)》均已进入后期印制阶段。前几日,请美编毛淳老师设计了《乾隆十二时辰(彩图修订版)》的书口刷边方案,我们的营销编辑思月同学连用了5个叹号表示好看!

读者朋友们可以小小期待下(欢迎看小图猜一猜是什么图案↑太费眼了,还是等官宣吧!)
这次新版的《乾隆十二时辰》为四色精装,共收录了一百二十余幅彩插,包括紫禁城平面图,郎世宁、董邦达等清宫画作,乾隆帝御笔书画、三希堂珍宝,紫禁城历史照片和现代摄影作品等,图文并茂,还原历史细节。书中还特别附赠一张“乾隆一日体验卡”,让你沉浸式打卡盛世帝王的一日行程。
紧锣密鼓沟通在印书的营销方案之外,我还在为《诗经八堂课》的彩图修订本做配图的工作。该书已于春节前完成了初审,是《诗经百句(口袋本)》作者刘冬颖老师撰写的《诗经》入门读物。此次出彩图修订本,除了会用上日本江户时代儒学者细井徇撰绘的《诗经名物图解》中的精美古画,还准备增加一些反应商周礼乐文明的先秦文物,从视觉上重现《诗经》之美。

另外,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展人谈晟广博士的《竹之道:从三星堆到地中海》一书也已在初审阶段。
什么是“竹之道”?四川人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夏,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地区,见到了由印度人贩卖到当地的蜀布和筇竹杖,于是他大胆推测从四川、云南途经今缅甸和印度,存在一条通往大夏的道路,并将此事汇报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曾命令使者多方寻找这条可能存在的道路,但都无功而返,而今本书作者以“竹之道”为线索,在历史缝隙中爬梳与竹和崇竹文化有关的考古、民俗等资料信息,并用独家调研搜集到的宝贵照片图像,为我们重新串联起了古蜀、中国西南地区与中亚、地中海地区的文化交流史,别开生面。审稿过程中,总能随着作者的文字与配图,拓展知识的边界,驶入更广阔的文化海洋。
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愿我能成为你与好书之间的桥梁,一起收获智慧与美好。

春水初生,春林渐盛,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开启新的计划、向着新的目标奋进实在是再适合不过啦。你的人生有什么新的开始呢?今年是我正式转岗编辑的第一年,第一份处理的书稿就是复旦大学李晓杰教授的《〈水经注〉通识》。

李晓杰教授及其团队是国内《水经注》研究首屈一指的专业力量,而这部《〈水经注〉通识》则是他第一部将其关于《水经注》的专业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通识读本的作品,专业度和通俗性完美结合。作为责编的我,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审稿中,吸收新知,也努力将这些新知更好地呈现给读者。


春天当然要踏青,但是往往会有太多缘由牵绊住脚步。那么,不能出门的那些时刻,不妨读书。研究表明,《水经注》大部分其实是郦道元历览群书、征引文献典籍编纂而成的,实地查勘的成分只占了很少一部分。郦道元通过阅读、梳理典籍,足不出户也能写就一部“不可无一、不容有二” 、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于我们,阅读也未尝不是另一种踏青,脚步未至远方,心灵已抵春光。

在小雨、大晴天、大雨、小晴天轮番亮相后,春天就悄悄来了。梅花开了又谢,现在轮到玉兰在枝头站岗。春花斗艳的时节,也是聚珍的好时光~
最近令我非常享受的事情就是给新书拍美美的照片。2025年,吕思勉历史著作集(图文导读版)的首发成员《中国通史(图文导读版)》和《吕著中国通史(图文导读版)》已经蓄势待发啦,这两部中国通史方面的经典之作,我们做了精美的特装本,拿到样书时,被狠狠地惊艳了一把!

封面吕思勉先生的名字以围棋作为元素,并且做了镂空工艺,在责编阎海文老师的灵感迸发之下,我们利用夕阳光线拍出了这两张绝美写真。


另一位新朋友,某种程度上也是老朋友——《乾隆十二时辰(彩图修订版)》的样书也已经寄到啦。这次我们给老朋友《乾隆十二时辰》做了全新的改装,封面全新升级,全书直接进化成全彩图文、四色印刷本。(目前只有在小陈编辑这里能抢鲜看到哦~)




还有一个好消息分享给大家,就在本周二,小陈编辑代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出战,体验了一把当主播的快感!紧锣密鼓地准备了几天,虽然直播时长只有1个小时,一口气介绍了20种图书,涉及到50多本书,下播后竟然有一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聚珍好书远远不止这些啊!根本说不完!)

作为目前编辑部里唯二的e人(另一位请大家无奖竞猜,可以留言在评论区),希望以后还能以这样的形式和读者朋友们见面,我要把聚珍好书超大声地推荐给每一位想看书的读者朋友!
顺便预告一下,在夏天到来之前,聚珍还有二三四五六七八种新书即将与大家见面。春花何时了,思月不知道。但是思月知道,今年聚珍的好书“没完没了”~

妇女节心愿:愿所有的女性自然绽放、热烈芬芳
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大西北的人,我最爱的季节是春季,一日日透过教室窗户观察旷野上从冰雪渐消到青翠渐染,心情是格外愉悦的。温和的春季,可以出门游荡,可以采花逐蜜,可以植树种苗……生活和读书都别有一番生机盎然的动力。
春天里,在众多有习俗、有寓意、有代表性食物的节日包围中的“三八妇女节”,仿佛有点不够热闹了,至少童年时我总是听到我那放了半天假在“过节”的母亲抱怨这只不过是另一个忙忙碌碌洗衣做饭的劳动的一天——劳动妇女的又一天。
很长一段年少无知的岁月里,我总在欣赏含蓄婉转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浪漫甜蜜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低吟浅唱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却忽略了烟火气息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欢快劳作的“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辛苦耕种的“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其实,古人的诗句里更多的在赞美劳动者的坚韧自强,表现劳动女性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展现她们淳朴率真、健美活力、姿态万千的美。
我想要收回对“妇女”这个概念的误解,我想骄傲地赞美所有历史长河中的女子以及现在奔忙在各行各业或家庭中的女性们。借这春光明媚的“妇女节”,我祝愿所有的女性都可以热爱自己,自由成长,绽放光芒,洋溢芬芳!
推荐阅读:

《诗经百句(口袋本)》,刘冬颖著,中华书局2025年1月出版。轻阅读,小红书,从《诗经百句》出发,品味中国经典的魅力,跟名家共读经典,为你打开与古人对话的窗口。

《诗经八堂课》,本书特配全彩插图8幅,并结合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最新成果,独家附赠《诗经》名篇朗诵、吟唱的音频欣赏二维码。一书在手,读者不但可以获得文字知识,更可从图画、声音来体会《诗经》之美,获得全方位的立体感受。

虽然“腊去寒犹在,春来花未开”,围炉煮茶时节,最适合捧上一本好书细细品茗。
“道可道,非常道”,听到这句小学生都能诌上一句的“咒语”,就知道我要开启的是什么法门了,对了,正是我们中华书局上海聚珍的《老子百句》。我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随手翻看了新鲜出炉的小红书,就被这本充满智慧的小书所吸引。

某日偶翻得其《向水学习》篇,深切感受到不仅做人要若水,作为行政工作者也要若水。《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综合行政这个看似平凡却关乎全局的岗位上,水的智慧恰似一盏明灯。行政工作如同润物无声的溪流,既要托起组织运行的舟楫,又要化解矛盾冲突的暗礁,更要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保持澄明心境。水能屈能伸,身段柔软,却又能滴水穿石。当行政人员以水为镜,便能在流程与人性之间找到平衡,在刚性与柔性之间把握尺度,在付出与成就之间领悟真谛。这或许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道至简"吧。
外传:聚珍男神记

又到了一年一度我们全体男同胞化身绿叶的时候,鲜花邀请绿叶一同出镜,绿叶欣然同意,工作成绩是对鲜花这份情谊最好的报答。
首先预报一个大喜讯!广大读者望眼欲穿的“陈正宏讲《史记》系列”第三部要“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这是继第一部《时空》讲《史记》的本纪、表与书,第二部《血缘》讲《史记》的世家之后,陈正宏教授专讲《史记》列传的重磅之作。至此,围绕《史记》这部史学经典五个部分的讲解全部完成,已然构建起陈正宏教授的《史记》解说宇宙。
“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终于加入了中国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这部“体大而虑周”的经典之作,其架构之系统、论述之深细,在中国文学史中罕有其匹。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为《文心雕龙》所写的“通识”,并不仅仅只是传递这部文论经典的相关知识,他其实是想让读者在看完全书后,在提高写作方面能有所体悟,而这也是《文心雕龙》之所以写作的最终目的。
另外,邓云乡先生的图文精选本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通识、百句也不断迎来新成员的加入。而且,我们还在策划另一个读者肯定会喜欢“大家”书系,至于是什么,暂且保密,到时见分晓吧。

年后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冬寒似乎仍有余威,天气时冷时热。近来所编辑的书就是王家葵老师的《〈梦溪笔谈〉通识》、邹振环老师的《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和江晓原老师的《〈周髀算经〉通识》。
《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标志性的名著,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作者沈括也以博学多才见称于世。然其书内容甚为广博,所涉学科门类众多。今人虽然对其中之经典片段略有所涉,然对书之整体认识或难具备。并且俗言知人论世,如果不对沈括的生平和性格特点有较深的了解,或许无法把握《梦溪笔谈》成书的背景和过程,以及此书为何以此种形态出现。王家葵先生是四川中医药大学教授,是学界有名的通人,精于本草学,博涉多方,对宋人尤为倾情,由他来撰写《〈梦溪笔谈〉通识》颇为合适。本书全彩图文,学术生动,让读者透过笔墨,感受北宋的科技成就和人文风雅。


《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是复旦大学邹振环教授的学术力作。邹老师致力于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在本书中本书将晚明至晚清的三百余年间视为一个完整的时间线索,将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的关联,放到16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来进行考察。深入地描述了晚明以来的中国人在面对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各色地理文献,面对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和不可思议的动植物知识时,如何将其转化为关于世界“他者”和中国“自我”的想象。书中尤为关注地图文献,材料与角度新颖、文献考辩严谨,广泛吸收海内外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提出了颇多新见,在明清史、知识史、翻译史、地理学史等领域都具有独到的价值。本书在2022年曾在我局出版。此次为满足市场需求,升级出版。



《周髀算经》对于古代天学史或是文化史而言,都是一部奇书、谜书。它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唯一一部自成体系,并且以完备面目呈现的数理天文学专著,也极有可能是最早的一部。千百年来,无数学者对这本书进行了大量的考索研究,众说纷纭,异见林立。为了帮助当代读者掌握这本有名的难读之书,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撰写《〈周髀算经〉通识》。本书和《〈梦溪笔谈〉通识》一样,全彩图文,堪视为读者了解古代科技史成就的重要入门书。

“女王节”寄语
春渐暖,花渐开。进入3月,算是拉开了一年中最好时节的序幕。3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女王节”,值此佳日,先祝“女王”们开心快乐。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作为十多年的出版从业者,自然离不开图书这个话题。借此机会,向上海聚珍和中华书局的女性粉丝,提前透露我们最近为广大读者准备的一部分精神大餐。
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或者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那就不能错过我们在今年将陆续推出的“吕思勉历史著作集”图文导读版。吕思勉先生生于江苏常州,一生致力于文史教育和研究。教学之余,勤于著述,论著超过1300万字。吕思勉先生深受顾颉刚、谭其骧、杨联陞、严耕望等史学名家大家之赞誉,2018年更是被评为首批“上海社科大师”。


吕思勉先生的历史作品,自出版以来再版重印不断,风行不衰。上海聚珍公司在3月份率先推出吕思勉先生的两部通史导读版,不仅在文字上细审细校,配图一二百幅不等,又特邀著名专家学者张国刚、张耕华先生撰写导读,是质量上乘、美观舒适的中国史读本。此次除了普通精装本,我们还特别制作了精装彩边本及毛边本,附赠以吕思勉先生民国照片为主要素材制作的书签,更有吕思勉故居特别授权的吕思勉印章的钤印,也是高品质、高颜值的珍藏本。



今年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上海聚珍公司和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将会共同献上一份大礼。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从2023年起,将馆藏的1922至1923年孙中山在沪期间各地500余通来电加以系统整理,撰成《一九二二至一九二三年孙中山在沪期间各地来电辑释》,凡六卷五册,将在3月中下旬正式推出,并举办新书发布会等活动。

《来电辑释》所收来电来函514通,均为宋庆龄生前亲自保存,以孙中山联合各方力量讨伐陈炯明为核心话题,涉及人物、团体(单位)众多。此次整理出版,先影印函电原件,其次为辨识函电文字,最后为考释。其中部分函电上有孙中山的亲笔批示,第一九四通等来电更是涉及国共合作,不仅史料价值极高,而且具有收藏价值。


一年之计在于春。祝“女王”们快乐工作,收获满满。

作为中华聚珍的出纳小哥,我的日常被数字填满:核对报销单、整理差旅费、精准付款……但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角色——扛着相机穿梭编辑部,运营新媒体账号!二月新栏目大话“聚珍阁”上线,编辑老师们分享自己的“神仙日常”:贾老师线上拆封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新春礼包,程老师带你云游巴金故居解锁书房秘境,周天老师首度公开《乾隆十二时辰》(彩图典藏版)编校手记!更有元宵彩蛋——胡主编深夜剧透苏州大儒王稼句新作《春灯史》!看典籍如何碰撞烟火气,听故纸焕发新声,锁定聚珍阁,解锁文化人的高光时刻!
而我的工位上,除了堆成山的单据,还藏着惊喜——女神节专属福利清单!今年公司准备了神秘福利,财务部正加班核对预算,确保每位女神都能收到春日心意。对了,最新一期vlog揭秘中华书局女神节神秘礼物!更有神秘彩蛋记得来@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围观!数字与文字交织的日常里,我们都在为“传递经典”默默发力。三月,愿所有努力与温柔皆如约绽放!
上海中华书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今天我们如何读《资治通鉴》丨通识名家讲座 (4人喜欢)
- 活动回顾 | DeepSeek 还是 DeepRead?且听中文系教授分解 (1人喜欢)
- 2024大盘点丨我们的年度冠军书 (5人喜欢)
- 2024大盘点丨我们做的那些事
- 2024大盘点 | 我们图书上的那些榜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