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什么背叛了他的偶像?

没错,狂妄自大的特朗普也有偶像,他就是领导美国打赢冷战的总统罗纳德·里根。 特朗普之所以把里根奉为偶像,一方面是因为里根的丰功伟绩让特朗普崇拜,另一方面是里根的保守主义理念和特朗普契合。 在美国民众心目中,里根是可以和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相提并论的伟大总统。 他带领美国彻底走出越战泥沼,打赢美苏争霸的冷战,帮助美国实现了经济的再次腾飞。 可以这样讲,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的狂飙突进,其实是里根种的树,让克林顿享受到了胜利果实。 在国内经济上,里根通过对企业放松管制和减税,释放了从企业到个人等市场主体的活力。 在这一点上,特朗普追随了偶像的脚步。美国的经济也在他的第一个任期中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直到新冠疫情爆发。 但是在外交上,特朗普却和他的偶像大相径庭。 在国际贸易上,里根政府提出“自由和公平贸易”的概念,其中主要强调的是自由贸易,这为之后的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面对苏联的扩张,里根采取了强硬的对策,对苏联实施制裁。比如美国联合石油输出国组织,共同取消原油生产限额,放开原油生产。这直接摧毁了极度依赖能源出口的苏联经济。 而且里根深知,与欧洲的政治联盟是美国称霸全球的基石。 里根在纪念诺曼底登陆40周年的演讲上说:“盟国的力量对美国至关重要,美国的安全保障对欧洲民主国家的自由也至关重要。过去,我们和你们在一起;现在,我们依然同你们一道。你们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你们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 但是特朗普却完全背道而驰,他用关税构建壁垒,并且重拾孤立主义政策——只关心美国自身利益,不关心盟友死活——你们的命运不再是我们的命运。 里根所强调的“自由和公平”到特朗普这里就剩下了“公平”,过去美国吃亏了,现在要通过高关税拿回来,不管是盟友还是对手。 在军事这一块,美国要求盟友承担更大的开销和责任。总之一句话: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颇具胡汉三还乡团的气质。 当年,英国人誓死抵抗纳粹,是因为丘吉尔相信新世界(美国)会挺身而出拯救他们。谁能料到,80多年之后,同样誓死捍卫国家的乌克兰被“新世界”给卖了。 在特朗普看来,为了和平可以放弃一切,比如美国花费百年时间所建立起来的信任体系。 所以基本上,特朗普已经和他的偶像里根背道而驰。或许他如今的偶像已经变成了门罗。 可问题在于,当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连接在一起时,美国又怎么可能独自美丽? 就像当年二战爆发之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孤立主义的声音。可结果,日本人的轰炸机还是出现在珍珠港上空,你不想找麻烦,麻烦却会来找你。 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说:“珍珠港使美国一夜之间从孤立主义转向了国际主义。”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你想要选择孤立,而是这个世界早已经不允许你选择孤立。 二战之后,经济学家米塞斯曾经告诫美国:“为了自己生死攸关的利益,美国人不能在世界事务中保持中立,也不能生活在政治上的孤立中。美国必须认识到,每一次国际冲突都会或迟或早地将它也卷入进来,美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持久和平的战后秩序。” 米塞斯同时又警告说:“如果不废除组成联盟的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就根本不会存在任何联盟。” 特朗普的偶像里根,还有撒切尔和邓小平这些同样伟大的政治家,都践行了米塞斯的观念,从而实现国家复兴。 而特朗普,正在与这样的观念背道而驰,构建壁垒、退出联盟,讨好普京,卖掉盟友……美国或许会因此短暂地获得繁荣,但和特朗普想要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南辕北辙。 相信这会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特朗普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我想答案就在于,和里根时代相比,如今的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对于特朗普来说,美国的头号敌人早已不是俄罗斯,甚至不是中国,而是动摇了美国秩序根基的所谓“政治正确”。 在里根登上政坛的时候,美国也存在着反战、嬉皮士运动、女权主义各种思潮。但相比于苏联的威胁,这些都是疥癣之疾。 冷战让整个世界始终处于战争的危机状态,强大的外部敌人让里根必须选择强硬的外交策略,同时还要安抚盟友。而经济的全球化也让整个世界成为美国的市场。 但是到了今天,世界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随着苏联解体,世界实现了长达30余年的基本和平,至少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从未直接交过手。衰落的俄罗斯也早已不再是美国的对手。 至于说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路线,与美国的对抗主要在争夺市场和技术竞争,而不是军事对抗。 然而在美国国内,觉醒文化、进步主义、“DEI”等一系列“政治正确”运动,正在深刻改变美国的意识形态。这让美国的保守主义者痛心疾首。 如何定义美国的保守主义者?有一个英文缩写叫做“WASP”,大概意思就是信奉新教的盎格-鲁萨克逊裔的美国白人。他们往往是虔诚的教徒,忠于信仰和家庭,重视勤劳和勇气,强调荣誉感。 很多“WASP”从教义出发,反对诸如堕胎、同性婚姻等自由派所主张的事务,希望能够“恢复美国式的生活”。 比如势力强大的“福音派”,当年里根能够当选总统,就与“罗伊诉韦德案”(争取女性堕胎权)胜诉有关,这激怒了福音派,他们把票投给了里根。 还有来自铁锈地带的“红脖子”。在他们看来,那些跨国企业追逐利益,把工厂建在国外,导致本国民众失业;而外来移民更是抢走了属于他们的饭碗,分享了属于他们的福利。 副总统万斯的那本畅销书《乡下人的悲歌》就反映了“红脖子”们的悲惨境遇。这些人正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特朗普也一直将实现他们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 由此我们就能够理解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在经济上,让制造业回归是特朗普的首要任务,方法就是对内放松管制,减少税收,驱逐非法移民。对外构建关税壁垒,阻止科技外流。 而这还只是政治经济层面的举措,特朗普更重要的“任务”是解决美国意识形态层面的危机。 在特朗普他们看来,西方文明已经到了生死关头:非法移民大举入侵、异化消灭欧美传统文化。用学者孙立平的话说:外敌入侵或许能防,但如果核心价值被侵蚀,整个文明将无以为继。 明白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特朗普会和普京站到一起。相比于被政治正确“浸润”多年的盟友,持东正教保守主义观念的俄罗斯反倒和美国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甚至可以说,特朗普和普京的执政理念都是一致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名词——黑暗启蒙,这也是极右翼背后的思维。 所谓黑暗启蒙,最核心的主张是对现代自由主义、民主制度和平等主义提出批判,并试图回归前启蒙时代的权威主义、等级制度与科技精英统治模式。 他们所提出的替代方案是:由科技巨头或世袭贵族通过“算法治理”或“新封建主义”实现高效统治。 了解了特朗普所真正担忧的问题,以及他应对问题的办法,那么他在现实中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就都有了答案。 比如为什么疏远欧盟,为什么亲近普京,为什么联合马斯克,为什么到处打贸易战……特朗普并没有我们所以为的那样思维混乱,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我不清楚假如里根处在我们这个时代,会不会做出和特朗普一样的选择。但我相信他并不会喜欢由黑暗启蒙理论所构建出来的国家。 1983年3月8日,里根发表了著名的《邪恶帝国》的演说。在这个演说中,他引用了美国建国先贤托马斯・潘恩的话 :“如果美国不再善良,美国就不再伟大”。
贝果在唱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英国女王不吃全熟牛排 (3人喜欢)
- 泽连斯基就不该和特朗普在直播间连麦 (6人喜欢)
- 酒店开房洗衣服?这事儿我干过
- 来延吉,有“三顿饭”你一定要吃 (1人喜欢)
- 罗振宇:从喜欢到反感再到敬佩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