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性,我凭什么必须“更好看”呢?

“你看起来就像个女装大佬”
记得几年前和一个在广州生活的男性约会,经常一起线上唱歌,有一天他提议我俩合唱一首男女对唱,并建议我“可以更妩媚一点”。这个说法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从男性视角来看,我确实是不够“妩媚”的,唱歌讲话都不够温婉,难怪有男性朋友看了我的视频内容觉得我像女装大佬。
我每次用美颜那个烈焰红唇的滤镜拍照时,也会觉得自己就像个女装大佬。作为一个内分泌旺盛的女性,但凡一周不修眉毛,几天不刮唇毛,我就会原形毕露,配上一头中长发,看起来就像个摇滚男青年一样。
不是每个女人生来就是温柔娇媚的,有时听到江浙女孩的轻声软语,或者读到别的女性作者笔下充满少女情怀的细腻文字,我也会感慨,我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这种女性。这种女性大概会更受男人欢迎,但每次有人说“你不戴眼镜更好看”“你可以去整整牙”,我都很想翻白眼,我为什么必须更好看呢?
所谓的女性美、女人味大都不是天生,而是后天习得——男人可以粗糙,不必频繁修眉、刮腿毛腋毛,女性则需要天天都努力收拾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好看、可爱的观赏对象,因此女性是一种扮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学习、模仿和塑造。
昨天我和一位男性朋友聊天,他又说起自己很喜欢我的一个女性朋友,说她那种”乱世女伶的气质“很让男人着迷。这也让我想到另一位喜欢这位女性朋友的男生曾说“她看起来就像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而她本人对此嗤之以鼻)。
先不说他们是否在这位女性身上投射了对“乱世女伶”的想象,这样的“绝世名伶”,往往是看起来很美,但内心并不快乐,就像阮玲玉,留下一句“人言可畏”便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以前也写过,“才女”是男权社会的一种景观,世人津津乐道的古代才女很多都是青楼女子,她们的“才华”是为取悦男性量身定制的。所以男人们喜欢的乱世女伶,是娇媚,是悲凄,是人前卖笑,是牡丹啼血,是遇人不淑,是命运不能被自己所掌握,需要他们去拯救的无助。
女人味儿到底是个啥东西?
我小时候是跟表哥们一起长大的,从小爬高上低甚至和男孩打架,不觉得我是女孩就有什么不可以。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你一个女孩子怎么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让我觉得如果可以选,下辈子我要当男的。
12-19岁时我一直是短发,初中时经常穿中性服装,被人误以为是男孩,上了大学想要恋爱才开始留长发、化妆打扮。今年四月我又剪了一次短发,并因此留意到绝大多数女性还是留长发,绝大多数男性择偶还是喜欢“有女人味”的对象。这大概也是很多人都会劝我“你如果瘦点……”“把眼镜摘了吧”的原因。
或许他们没有想到,每一个附加条件,都让女性出门更困难,让女性表达自己的门槛变得更高。
我拍视频是为了说我想说的话,不是为了找对象,或者参加选美比赛用。诚然“更好看”的形象会吸引更多人看,但我素来更喜欢真诚的观点,而非堆砌的造作。
性别刻板印象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于男人和女人什么样的屏幕形象可以被接受,也一直都存在着双重标准。为什么高晓松可以大摇大摆,而女主持人就得瘦瘦的,不能戴眼镜,大冬天还得穿短袖?

1986年的央视春晚,女主持人的服装还是有袖子和外套的

这20年来春晚女主持基本上都是穿短袖了
这些全都是不平等,必须有人来打破。
总而言之,女人味就是一个看上去很美,但她本人必须受罪的东西——需要经常打理的长发、高跟鞋、紧身衣、束腰、沉重的配饰、摇晃的耳坠,每一样都让你更优雅,也走得更慢了。
正如商场里卖女鞋的售货员所说:男鞋越贵越舒服,女鞋越贵越不舒服。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医美整形也是存在健康隐患的,还有令人匪夷所思的“SI处整形”,女人服美逸至此,受洗脑的程度可见一斑。
你怎样,女人就怎样
这些年我也经常觉得同龄人大都结婚有孩子,我这种非主流的人(未婚未育不上班自己创业)仿佛早已失去了参照,但每次有读者说看了我的文字受到鼓舞,我都会觉得自己没有白写,没有白活。我有一篇文章《老女孩》被收入了《18个女生的18岁》,出版多年后还经常有读者在各个平台留言,说是看了这本书找到我的,让我非常感动,尤其是在人生的低谷。

没有参照,就活成一种参照。正如《好东西》里面小叶对小孩儿说的,“你怎样打鼓,女孩儿就怎样打鼓”。每多一个“不够美”“不够温柔”的女人站出来说话,都是在告诉其他女性,没关系,你不必完美,不必娇媚,做自己就好。
我很喜欢的一个博主叫“姑的idea”,她每次都是原生态出镜,不化妆不美颜,直接输出犀利的观点。我也很喜欢听戴锦华掷地有声地讲话,她让我觉得女性并不需要八面玲珑柔声细语,只要言之有物,你完全可以直抒胸臆,不客观,甚至不友好。
过去一个叫留几手的人在微博上给女人打分火了,甚至有女性会发自己的照片给他打分。我一直很讨厌留几手这种人,以为他是一个中年油腻男,等他上了《再见爱人》,才发现他年纪不大。年纪轻轻就这么刻薄自大,可以说是男人的悲哀,社会在不断打压女人的同时给了德不配位的男人这种狂妄的自信。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写性别议题,就是公众号读者里这种男人太多了。他们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可以随意评判天下所有的女人,哪个不和心意,就是拜金女、捞女、丑女、女Q师。现在随便打开一篇涉及性别视角的微信文章,都会在下面的热门回复里看到一大串这样的男的。
还有一种人看似友好,实则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对女性进行规劝,即把自己的择偶观投射在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女性身上。
那么如何才真的是对女性友好呢?首先看见她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作为“女”的符号。认真听她的观点,而不是先看她的长相。太多女性被默认为需要成为“颜值担当”了,甚至连女性的幽默都成了一种冒犯,无数玻璃心的男人要通过攻击女人“丑”来抹杀她发言的权利。可惜这世界上女人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你选妃的。
当“礼仪小姐”可以换成“礼仪先生”,当越来越多的空姐脱下不方便工作的高跟鞋,换上能大步行走的裤装,这个社会才会趋向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