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庙里真有葫芦

因为重新去了一下神仙庙,而神仙庙再过去就是山塘街了,山塘街上的普福禅寺据说是红楼梦里那个葫芦庙的原型。同样的,我也很多年没有去过了,所以觉得有必要重新走一趟山塘街。

新民桥上,山塘街的风景是红楼梦里形容的“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真实写照,游客熙熙攘攘,无比热闹。

在去葫芦庙之前,我觉得去重新走一下玉涵堂。(很多年前买票来过一次)穿过新民桥上的人海,到旁边小巷里,遇到一只在玩球的狸猫,兴高采烈地。

现在的玉涵堂免费,但感觉被分成了三个部分,一个生肖邮票博物馆,一个运河文化展示馆,以及完全商业化了供人拍照的真趣园。(太生气了,精华的园林部分专门收费用来拍汉服写真!)

不过墙上的砖雕还是很精致。古建筑不管怎么折腾,自有一种沉稳大气的气韵。

以前过了新民桥,游客会变少,由商业区变成居民买菜的地方。但现在,感觉全部都是游客了。一只巨大的狗狗在路中间呼呼大睡,完全不在乎往来不停的行人。

荣阳楼前依然挤满了排队的人,以前在这里吃过阳春面。

星桥边的文星狸,是我在这次在山塘街遇到的第一只狸猫。(以前特意来找过七只猫,这次就随缘遇见吧)我从新民桥就开始向虎丘方向走了,美仁狸和通贵狸在从渡僧桥到新民桥的那一段,这次没看到。

有精细砖雕门楼的山东会馆,走到这里,游人才渐渐少了一些,有居民在这里晒太阳。

感觉只有古人才有耐心做这样精细繁复到极致的东西,可以天长地久地留存下去。我们太着急了,看的耐心都没有,更不要说做了。往前走不远就是桐桥遗址,清代的顾禄写了一本关于苏州的书《桐桥倚棹录》,将苏州一带风景佳地、古今名人遗迹为纲,集建筑、掌故、诗文为一编。
关于桐桥的诗文也很多,随便搜一下就能看到“重五节,记得在吴门。北寺墙头兰叶鬓,桐桥船里墨花裙。那许不销魂。”

山塘街的风景,白居易在苏州任职时,组织人挖了山塘河,修了山塘街。这条河不停歇地流淌了1200年了,风景依旧。

一个家常到一不小心就错过的观音阁。

旁边能隐隐看出原来的“般若庵”。

彩云桥边的彩云狸,一脸呆萌。过了彩云桥之后,游客几乎没有了。居民也没有了。以前这里就都是居民区了,现在大部分居民已经被迁出,留下空房子在原地,政府似乎是想重新整修,但还没有开始,就显得有些荒凉。
我更喜欢过去那种不光鲜亮丽,全是寻常百姓家的样子。那些走在路上闻得到居民家里炖红烧肉的味道,门前有人在晒太阳,路边用瓦盆,泡沫箱子种的花花草草和小葱蒜苗。

桥边有棵巨大的蜡梅,开在初春的风里。

走到敕建报恩禅寺,是当年怡亲王去世,雍正下令建的。当年我跟小辰辰她们走过这里的时候,《步步惊心》刚刚热播,还特意看了一下。

当年没有对外开放,现在里面有一个“故里河山”图片展。(只有一个保安在门口昏昏欲睡,好羡慕他的工作)

透过摇曳的柳丝,普济桥优美地横跨山塘河。

白公狸,一脸委屈巴巴。

《红楼梦》的开篇“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现在的普福禅寺也真的在阊门外山塘街上的青山桥边上。

小河边小桥畔静静存在的杏黄色的建筑,会让我觉得再走两步,就会遇到一个摇指杏花村的牧童。

普福禅寺门前有牌坊,大门小小的,连门前的石狮子都很秀气。

现在的我走过任何牌坊,都不会忘记回头看一眼。果然后面有三个字“一宿觉”,是睡了一宿觉的意思吗?我以前肯定会怀疑我自己的眼睛,但自从见识过了神仙庙的“你也来了”,我现在莫名的有信心。查了一下,这里的觉读“jue",意思是”一个晚上就豁然而悟“。

这里的大雄宝殿面阔三间,戗角高高翘起像飞鸟,看起来居然有灵动的感觉。

大雄宝殿里两块匾额,一块“菩萨学处”(佛教经律,说二学处:一曰比丘学处,一曰菩萨学处。)另一块是“山塘第一福地”,是这里独有的。

在窗下桌子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清规,一条一条看下来,会觉得很生动,寺院里的生活也不是那么不接地气。阳光穿过木窗的光斑很美。

边上的长廊一直通到最里面,帘子低垂,初春的阳光在帘子间跳跃,走在廊上有种安全感,像是被拥抱着。

墙上的碑刻介绍了《红楼梦》中出现的与苏州有关的一切,苏州的姑娘:林黛玉、妙玉、香菱,苏州虎丘庙会的小泥人……

廊的尽头有个牌子,“游客止步”也是可以换一个说法的。

我在这里逛来逛去的时候,整个寺院里只有我自己,没有游客,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葫芦僧”,大殿的雨链下面,水声汩汩。

大雄宝殿后面的匾额上写着“等熏众生”,我觉得逛寺院道观的一个乐趣就在于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匾额,北寺塔的“十轮拔苦”,兴福寺的“为甚到此”和“一切放下”,玄妙观的“回首见福”

空无一人的葫芦庙,没有遇到葫芦僧,但是真的有葫芦。大殿后面的桌上有一筐小葫芦,有个二维码,可以随意结缘。我选了一个模样很标准的葫芦带回去。

这么小的一个寺院,角落里书法,小花瓶里的南天竹叶子,汩汩不停的水声……禅意满满

当普福禅寺大门关上的时候,门上会有一个严丝合缝的巨大葫芦。

接下来的路程,有我的小葫芦陪伴。

继续向前,河的这一边都是空房子,河的对岸,大片的房子正在被拆除,一片荒芜之中,紫叶李照旧盛开。

前面的小河边出现了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过了绿水桥就到了。(走过青山桥,就是绿水桥,再往前是斟酌桥。)

这片建筑就是张国维祠,也是南社纪念馆。

这是一个非常冷门的景点,但一进去,就让你触摸到一个硬核又激情的年代,当年柳亚子、高旭、陈去病这仨大佬,带着一群文艺青年,在明末将军的祠堂里开启了中国版"文学革命联盟"用诗词当武器,对抗满清统治。这才是真实发生的热血漫画。

初春的小花园,生机勃勃,一路暴走的我,一个人在亭子里看完了包里的书。

旁边百尺楼的落款是柳亚子。去黎里的时候去过柳亚子故居。但去了很多次同里古镇,还没有找到过陈去病故居,下次可以去一下。(我一不小心又给自己安排了出行计划)

这次暴走山塘街的收获,在生肖邮票博物馆和南社盖到了漂亮的章。

从虎丘山门前过桥去地铁站。所以海涌狸和分水狸也没有看到。
这次走山塘街,五人墓、贝氏祠堂没有对外开放。李鸿章祠已经在虎丘景区里了。
感谢读到这里的你

曲水流觞的伤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行即到耳 (2人喜欢)
- 春风到楝花——正仪老街 (1人喜欢)
- 方塔园——常熟的城市原点 (3人喜欢)
- 在兴福寺与一只鸟重逢 (3人喜欢)
- 出门看花去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