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八部金刚功和中道(三)金刚功的中道体会
小编按: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其根植于“道”,什么道呢?中道。如何悟道呢?唯有从“心”下手。金刚功作为道家的修身功法,也处处不离“道”,本文是作者基于近5年的练功经验和10年+儒释道医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偶感,为有缘诸君笑谈。

三 八部金刚功的中道体会
好吧,前面都是铺垫,有点跑题了,而且语无伦次!回到正题,谈一谈八部金刚功中的中道体会。
因为秉持教学相长、自利利他,就自然而然地会不断留心和深度思考练功中的一些问题。这次大课上刘老师和方建勋老师的一些话启发了我,让我对功法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
3.1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昨日下午,一位大学同学找我纠功。因为他短短三个月就受益无穷,所以我也例行地在各个功友群里略加分享。忽然之间,我联想到方建勋老师的讲授,发现功法中也类似书法中的“阴阳对偶”一般,也有很多对阴阳。如快和慢、松和紧、动和静等等。
快慢有度
以“快和慢”为例,金刚功和长寿功相比,是要快一些的,但和广播体操这类运动相比,肯定是要慢一些的。在带练八部金刚功的过程中,我反复地体会和分享“松静慢”这个三字诀,尤其是“慢”这个字。对于初学者而言,慢才可能有形气神合一,慢才能保证觉察的质量和密度,慢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运动损伤的问题,慢就是快——唯有慢下来保证质量,方能跳出求量不求质的陷阱,进而功不唐捐等等。
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践中也不可能像慢动作那般一味的慢,否则就偏离了金刚功刚劲的特点,降低了经络和气血调理的效果,尤其是类似翻掌的环节需要一定的速度和力度。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间、地域等等。快和慢的平衡都有可能随之变化,和人的精气神的状况相关。
所以只有用心体会和反复习练并时时纠功,才能找到那个适合自己的、当下的快慢有度的中道。
松紧有度
再以“松和紧”为例,金刚功的练习,总体原则是要松,除了手上要用劲,以及个别动作中要用“暗劲”以外,身体的其他部位都要松,只有松,气血才能自由流淌,只有松,才能体会天人合一的一些妙意。这对阴阳的和合,是需要多方面习练的。首先,要多在静坐中觉察并放松,包括身和心;其次,在练功中如何松,如何拿捏各个部位的用力,也是需要长期练习,逐步形成一些“记忆”的。当然,当纠功中发现问题后,这个平衡很可能需要被打破并重新建立。
由于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那么对于松紧的把握、体会和训练就会不同,而且也会随着时间迁移而动态变化,我想每个人只要努力,其实都是走在无限逼近松紧这对阴阳的中道的路上。
动静相宜
再以“动和静”为例谈一谈,从我近十年的动静功法的体会看,动静功法是可以相得益彰的,我常说“动静相宜”。从理上讲,终极上是要“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这样的功夫有了,也就无所谓动静了,这是终极的中道。
但就初学者而言,还是要从摄心的功夫下手,让神能够时时归根(身体、动作)就是很好的用功下手处。但这个功夫的养成,也是需要“静中坐,动中练”的,反之亦然。通过静中坐,可以提升正念的功夫,并让动中练受益;同样,在动中练的过程中对于松静慢的体会,同样会对静中坐受益无穷,二者大有互相裨益的效果。这个体验是接触金刚功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以前动是动,静是静,二者难有联系。虽然静坐练习了3-5年,有了些功夫,但真真觉得动中练以来,静中坐的一些瓶颈无心插柳柳成荫地突破了!
总之,如何理解、把握和平衡动和静,也是一种中道的追求之旅。
天人合一
最后以“人和天地”这对阴阳来谈一谈,曾经有一次,因为松静慢做到了,忽然有一种每个动作都和天地相呼应的感受,自己的每个动作仿佛都与天地融为一体,恰恰好。天地和我这对阴阳似乎也融合在一起了。这个感受不多,也不够深,所以也只能略谈至此了。
3.2 中和之性
大课上刘老师讲到了五谷平和之性的积累和身体偏性的关系。通过日食五谷不断积淀中和之性,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被“偏性”的风吹到、刮跑。这是我理解的大意。
由此,我想到了八部金刚功的平和之性。金刚功的八组动作分别对应不同的经络脏腑,每日通过外导引动作对周身的经络筋膜无差别地“按摩推拿”一遍,由此日积月累,一样可以铸就一道中和的长城,以抵御内外的偏性因子。
老师常讲,健康的人就是平人,而不平就会有病。而功法的练习,对于健康的人则可以加厚健康的中和之性的城墙;对于有病之人,也就是不平的人,则可以逐日纠偏。而实际上,因为我们多数人难以像《内经》里真人那样无漏的生活,所以我们的健康每天都在漏,都有不平在发生,所以功法的纠偏刚好可以对冲这些不平和漏。
如此一来,“平人不病”可期、可待!
3.3 吾道一以贯之和行行出状元
在这次大课上,刘老师提到了一切都可以归到“道”上,行行都可以出几道的状元。结合上面的论述,和我切身的体会和感悟,我越来越觉得金刚功(阳)和长寿功(阴)这对阴阳平衡的功法,是一定可以助我入道滴!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和方法的持续纠正,功夫出来的日子,悟道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我有信心,更有底气!理上有,事上同样有!
3.4 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之所以近些年,八部金刚功这个小众功法,在养生圈能够流行和传播,我想和它的“治病”效果是密不可分的。包括我自己和身边人在内,很多慢病、重病都得以疗愈的案例比比皆是。虽然我没有张至顺道爷的那般通透,还不能体会诸如练功如用兵讲究一鼓作气等等。但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的体验是妥妥地了。
以我为例,诸如颈椎和腰椎的问题、慢性胃病的问题、手脚容易冰凉的问题都潜移默化地没了。
再以我上文提到的大学同学为例,他仅仅练功3个月,就解决或者缓解了诸如驼背、花眼、甲流预防、顽固易复发的风湿性关节炎等。如今他已经停了关节炎相关的药物近3个月了,几乎没有复发过!更有信心可以踏踏实实出国陪读,不用担心没有中药吃了。因为通过练功,激发了自有大药的调病机制。
再一次感受了“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的魅力和威力!如果这些病要是跑医院的话,不知道要挂多少号,做多少检查检验,吃多少药呢!可事实证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疗没有根治他的顽固性风湿性关节炎,但金刚功却让他看到了希望!
注:以上系作者在三和书院的大课作业,原封不动,未加修改,有些内容可能会和大课内容相关。这部分无法公开,敬请周知
(全文终)
附1:相关经典原文段落
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 《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参考资料
染香之人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略谈八部金刚功和中道(二)我命由我不由天 (1人喜欢)
- 略谈八部金刚功和中道(一)缘起 (1人喜欢)
- 舍掉繁文缛节,书法原来也可以简单上手
- 篆体临帖D40天小记 (1人喜欢)
- 《明影法师:禅修指导》读书会正在进行中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