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人,而要相信人性【Day 890】2025-03-17
社会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个人都被社会毒打过,不仅看不透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更看不透人心。
如果你善于总结这么多年的毒打经历,你会发现人间最大的清醒,莫过于:不要盲目相信他人,而要相信人性。
你看到一个人的外在状态,有可能是本色出演,也有可能是精心设计好的表演。无论哪种状态,通过这些状态都会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利益」。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它的底层逻辑就八个字:「因缺有需,趋利避害」。
因缺有需,就是缺什么,就去追求什么。比如缺钱,就会追求钱;缺爱,就去追求爱。所以,这里的利益指的不仅仅是钱,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利益。
假设一个陌生人向你借钱,你会借给他吗?大概率不会,因为你与他之间「没有信任」。如果你把这笔钱存到银行,本质上就是银行向你借钱,需要按照约定的利率定期向你支付利息。
同样是借钱,为什么银行就可以,但陌生人就不行?其实,钱和爱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都在追求「安全性」和「确定性」。于是你就推导出了一个扎心的逻辑:越不缺钱、越不缺爱的人,就会越有钱、越有爱。钱和爱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所以,你除了投资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以外,只想「等、靠、要」是无法让真正让自己变得有钱、不缺爱的。
聊完了因缺有需,再看看趋利避害。利益越大,计算越深,这就是人性。信任是把双刃剑,利益却是人们交往的根本。
如果你无法接受被出卖,就要保持一颗怀疑的心,这是你永远不被伤害或少受伤害的关键;如果你能接受被出卖,并且有反制的手段,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参透了人性。
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会发现任何关系本质上都是一种「价值体系」。别人忠诚于你,只是因为你手上的筹码够多;别人选择背叛,也是因为他背叛你的筹码足够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走茶凉」。比如,你的供应商经常性地向你打探公司的采购情况,每逢佳节各种礼物疯狂送;一旦供应商知道你离职了,你对他瞬间没了利用价值,减少联系就是供应商的理性选择。
如果把角色进行切换,你找别人办事,你发现你曾经找到的这个人不管事了,你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就会寻找能帮你办事的人。这个老办事人,只要维持表面的客气和体面就好,不会继续在他身上浪费资源。
自己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别人呢?所以,不要相信人,而要相信人性。
-
与子同航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17 09: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