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因为拖延症比较严重,做事时总是滞后,很多事情要么搁置不做,要么赶在最后的deadline之前匆忙完成,结果总是差强人意。之前曾想过补救之法,用记录每天所做事项来激励自己积极行动,但效果不是太理想。今年做了微调整,即采用先计划,再执行,其实就是很多人采用的schedule, 从执行三个月的结果来看,还是很有成效的。这三个月我给自己列了95项事务,目前完成70项,预计到月底,计划事项过百,执行进度会超过80% 。
这也让我不禁感慨:很多事情反过来想或做,或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果肯动脑筋,其实改变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这里也分析一下为什么先制定计划,再按图索骥去做事的方法比较适合我的原因:
① 因为自己的抗压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如果近期手头有大量未做的事务一直徘徊在脑海,就会增加心理负担,无形中会造成精神上的压力。而当我把近期所有需要处理的事情都白纸黑字地列出,并按轻重缓急标上处理顺序,再估计一下每项事务大概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时,心理负担就一下子减轻了不少。没有了心理负担,也就较少会有事前的畏难情绪,这样可以更快地帮自己下定决心去行动。
② 可以防止自己逃避去做那些没有deadline但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或发展又很重要的事务。
对于那些有规定完成日期的事项,大部分人迫于压力或不想被惩罚,就是硬着头皮也会勉强自己按时完成。也许是处理了太多这种应付性的日常事务,在面对那些没有完成日期但又对个人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事务时,反而没有精力规划或不愿再额外付出努力去推进。但是,当我把这些重要的事项列上日程后,每次翻看任务本,主动“领取”当天的任务时,那些未完成的计划就好像在那儿得瑟地喧嚣着:“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又像看到一个严厉的教导主任正在用他那eagle eye ,审判着我的懒散与无所事事!时间久了,受不了这种无声的“默默的”的监督,心理 “屈服”,就会下定决心开始处理了。
③ 打上完成标记(check)那这一刹那的小动作带给我的小小成就感让我有种“没事找事做”的上瘾感。每当我想玩手机打发无聊时间时,就想到一旦玩起来就会沉迷,什么正事都不想做了,那么某一项计划可能到期就完不成了。就是内心这一闪念的纠结,就把自律的细胞给唤醒了,然后又老老实实地去做该做的事。而自律的动力就源于:努力做事完成当天的计划后,欣慰地打上完成标记时产生的小小成就感。正是这种种的小欢喜、小骄傲,鼓励着我不断进取做事。
这就应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提前计划好,成事的概率就会高一些。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