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2020】每年一部最佳日本电影推荐!
实际上,逐年评定最佳影片是一个比较愚蠢的行为,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衡量,世界观,价值观,欣赏角度水平的参差不齐会导致结果的多样化,特别是在观影量受局限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我们所看到的影片已经是经过各个机构筛选后的结果,包括电影节策划人、别有用心的DVD发行商,以及文化机构,都在日本电影发展的某个阶段,提供了主观筛选过的最佳或最具市场吸引力的日本电影。
所以这个名单如果与你心中的有异也不必过于在意,我们只关注那些我们没有看过,被推荐的影片部分即可,闲话不多数,我们正式开始。
1925年——雄吕血 雄呂血 (1925) 导演:二川文太郎

雄吕血 雄呂血 (1925)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日本每年产出的电影超过500部;想到其中绝大多数都已遗失,不禁令人痛心疾首。因此,对于这部得以幸存的剑戟片(以动作为主导的古装片)经典之作,我们更应心怀感激。其底片由主演兼独立电影制片人阪东妻三郎保存了下来。阪东妻三郎在片中饰演一位正直却身处腐败世界的浪人武士,其表演令人难以忘怀,而影片则以一场精心编排的动作高潮收尾。1965年,无声电影解说员松田春翠为该片创作了一段精彩的旁白解说,其弟子、著名解说员澤登翠至今仍会现场表演这一版本的解说。一旦聆听,终生难忘。
1926年——疯狂的一页 狂った一頁 (1926) 导演:衣笠贞之助

疯狂的一页 狂った一頁 (1926)
《疯狂的一页》可能是20年代现存日本电影中最著名的一部,由前女形(男扮女装的演员)明星衣笠贞之助担任导演,与新感觉派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联手打造。这是日本第一部前卫长片,其惊艳的视觉风格融合了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流派:现代舞与日本传统面具、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诡异场景与明暗对比照明,以及同时代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快速蒙太奇。影片背景设定在一所乡村精神病院,其心理刻画深刻的故事中,生动描绘了疯狂与疯狂而富有节奏感的身体动作。
1927年——忠次旅日記 第1部「甲州殺陣篇」 (1927) 导演:伊藤大輔

忠次旅日記 第1部「甲州殺陣篇」 (1927)
这部由日本时代剧(古装片)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执导的三部曲史诗作品,因备受喜爱而被《电影旬报》(日本的《视与听》杂志)的影评人在1959年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日本电影。然而,当时这部影片已经数十年未见,与绝大多数日本无声电影一样,被认为已经遗失。1991年,一个浓缩版本的重新发现,让新一代观众得以至少部分领略到这部著名影片的魅力。影片展现了主演大河内傳次郎的出色演技,以及伊藤大辅电影的独特风格和华丽特质,包括他对繁复镜头运动的热爱,以及他的悲剧视野(如学者玛丽安·莱温斯基所指出的),这些都体现了日本电影中一个延续至今、直至北野武作品的叙事传统。
1928年——十字路 (1928) 导演:衣笠贞之助

十字路 (1928)
衣笠贞之助,这位《疯狂的一页》的导演,在其第二部前卫作品中挑战了时代剧(古装片)的传统,摒弃了剑斗场面,转而将复杂的心理戏剧引入这一类型。影片中,圆形图案的眩晕叠加、夸张的表情、摇摇欲坠的老宅与娱乐区的背景,以及从惊人角度拍摄的镜头,共同构建了一个妹妹为给兄长治疗眼疾而沦为娼妓的讽刺故事,营造出和谐与紧张的氛围。据信,该片是衣笠贞之助本人带到欧洲放映的第一部日本长片,并在柏林和巴黎获得了高度评价。
1929年——年轻的日子 学生ロマンス 若き日 (1929) 导演:小津安二郎

年轻的日子 学生ロマンス 若き日 (1929)
《年轻的日子》是日本电影巨匠小津安二郎现存最早的作品,是20世纪20年代末在好莱坞、欧洲和日本兴起的各种风格和流派的一次杰出而富有创意的融合。影片中的视觉押韵和双关语让人联想到恩斯特·刘别谦的精致喜剧和哈罗德·劳埃德的游戏幽默;滑雪旅行中的学生恋情主题则使其置身于日本学生体育电影热潮之中(同时也受到了好莱坞同类电影的影响);而全景式的山景则与当时流行的德国山地电影相呼应。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小津对弗兰克·鲍沙其的无声悲情片《第七天堂》(1927年)的借鉴。小津以多种方式(包括墙上的电影海报)在《年轻的日子》中引用了这部备受赞誉的好莱坞剧情片,同时对其核心恋情进行了独特的改编。
1930——什么使她沦落至此 何が彼女をそうさせたか (1930) 导演:铃木重吉

什么使她沦落至此 何が彼女をそうさせたか (1930)
铃木重吉的这部杰作代表了20世纪20至30年代日本社会意识强烈的“倾向电影”,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蓬勃发展(其他例子包括沟口健二的《都会交响曲》和内田吐梦的《活的玩偶》,均拍摄于1929年)。影片不仅展现了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还展现了女主角与各种压迫者的一系列斗争。影片巧妙地运用了类似爱森斯坦风格的插入镜头来讽刺特权阶层,同时以连贯的情节巧妙地揭示了女主角从天真少女逐渐成长为反叛者的过程。也许正是由于大映电影制作所这个工作室规模相对较小,才使得这位雄心勃勃的导演能够如此自由地大胆处理压迫和阶级等主题。影片触动了公众的神经,引发了骚乱,成为无声时代日本最成功的商业电影。
1931——夫人与老婆 マダムと女房 (1931) 导演:五所平之助

夫人与老婆 マダムと女房 (1931)
日本的有声电影发展较晚;在经历了数次仅取得中等成功的尝试后,五所平之助的这部引人入胜的喜剧成为了第一部获得明确好评和广泛商业成功的日本有声长片。影片对新媒介的创新运用,包括富有想象力的画外音使用,助其登上了1932年《电影旬报》影评人评选的首位。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情节实际上围绕着声音展开:一位饱受写作障碍困扰的作家被一系列噪音进一步分散了注意力,其中包括附近房屋传来的爵士乐。五所平之助是一位被忽视的杰出电影制作人,他以机智和轻松的笔触拍摄了这部打闹喜剧,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受现代诱惑威胁的传统日本婚姻形象。
1932——我出生了,但…… 大人の見る絵本 生れてはみたけれど (1932) 导演:小津安二郎

我出生了,但…… 大人の見る絵本 生れてはみたけれど (1932)
在这部小津安二郎最著名的无声电影中,通过视觉节奏和喜剧智慧,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进行了对比。影片讲述了两个小男孩在邻里间的恶作剧,以及他们对父亲逐渐产生的幻灭感,《我出生了,但……》也是对战前日本社会的一种微妙讽刺。在孩子们无忧无虑的世界里,权力关系是变化的,智慧是生存的重要条件;但在成年人被工作束缚的世界里,等级制度是固定的,服从他人——你的老板、你的家人——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紧张关系在小津精心安排的东京郊区日常生活空间——家、学校、公司和空地——中展开。《我出生了,但……》是日本小资产阶级电影的巅峰之作,以其幽默的表演、优雅的风格和微妙的社会讽刺,展现出了精湛的技艺。
1933——港口的日本姑娘 港の日本娘 (1933) 导演:清水宏

港口的日本姑娘 港の日本娘 (1933)
在小津安二郎于松竹公司(Shochiku)工作期间,清水宏也是其同时代人,他在战前时期对松竹公司独特的电影现代主义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清水宏通过聚焦年轻且往往被边缘化的人物,反映并质疑了一个迅速工业化和国际化的国家的文化,并提炼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其中摄像机运动(通常是进入画面的运动)占据主导地位。所有这些元素都在他的这部以国际化港口城市横滨为背景的日本无声电影杰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影片讲述了两位混血日本女学生须奈子和多拉的故事,她们的友谊因一位名叫亨利的摩托车手的出现而陷入紧张。
1934——隔壁的八重 隣の八重ちゃん (1934) 导演:島津保次郎

隔壁的八重 隣の八重ちゃん (1934)
任何喜欢小津安二郎的人也应该喜欢島津保次郎,他是松竹公司含蓄家庭戏剧传统的先驱,而島津则是这一传统中最杰出的代表。这部细腻、迷人、幽默且苦乐参半的家庭生活和浪漫故事是他的代表作,完美地展现了他对含蓄情节剧的偏爱,以及他将幽默与悲情巧妙结合的风格。它给人一种(用约瑟夫·安德森和唐纳德·里奇的话来说)“偷听生活本身”的感觉。島津保次郎对日本电影的影响不容小觑:五所平之助、丰田四郎、吉村公三郎、木下惠介和川岛雄三都曾是他的助手,他培养了一种现实主义传统,这种传统至今仍是日本电影艺术的核心。
1935——愿妻如蔷薇 妻よ薔薇のやうに (1935) 导演:成濑巳喜男

愿妻如蔷薇 妻よ薔薇のやうに (1935)
成濑巳喜男或许没有他的同时代影人小津安二郎和沟口健二那么知名,但他是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的重要人物。他的导演生涯始于1930年,直至1967年他杰出的最后一部电影《乱云》问世,期间他执导了许多经典作品。到1935年转向有声电影时,他已经执导了20多部电影(其中大多数现已遗失)。《愿妻如蔷薇》是他早期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一个破碎家庭的故事:一个成年女儿与母亲生活在东京,而父亲则带着情人逃到了乡下。作为第一部在美国影院上映的日本电影,《愿妻如蔷薇》至今仍显得活泼而现代,它跟随女儿木子(由千叶早智子饰演,后来成为成濑的妻子)的脚步,去寻找她坚信正生活在尴尬贫困中的父亲。
1936——祇园姊妹 祇園の姉妹 (1936) 导演:沟口健二

祇园姊妹 祇園の姉妹 (1936)
尽管沟口健二自1923年起就开始执导电影,但他坚信自己在1936年以两部杰出的联袂之作——《浪华悲歌》(背景设定在日本商业之都大阪)和《祗园姊妹》(背景设定在日本文化之都京都的艺伎区)——实现了作为电影人的真正成熟。山田五十铃最为人所知的角色是黑泽明的《蜘蛛巢城》中的麦克白夫人,她在片中饰演一位试图玩弄体制的叛逆艺伎,却发现体制太过强大,无法挑战,她的表演令人难忘。梅村蓉子饰演她的保守姐姐,但无论是反抗还是顺从,都看不到多少希望。沟口健二完善了他早期的风格,依赖于长镜头和长拍,摄像机往往保持静止,他以简洁、有力、严谨和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性进行社会分析。
1937——人情纸风船 人情紙風船 (1937) 导演:山中贞雄

人情纸风船 人情紙風船 (1937)
山中贞雄在1932年至1937年间执导的22部剧情长片中,仅有三部留存至今。他在1932年独自执导了前六部电影,这六部以及其他16部电影都是时代剧。《人情纸风船》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关于自杀和失节的浪人,它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氛围(影片在一段激烈的政治暴力之后在国内上映),也反映了18世纪江户时代封建社会的苦难。尽管山中贞雄是美国电影的忠实学生,但他经常被拿来与让·维果相提并论。和这位法国大师一样,他英年早逝,享年28岁,他在遗嘱的最后恳求道:“请拍好电影。”
1938——花落 花ちりぬ (1938) 导演:石田民三

花落 花ちりぬ (1938)
考虑到其制作时间,《花落》在风格和内容上都显得惊人地大胆。影片围绕京都祗园地区一家艺伎馆内所有女性居民的恐惧和互动展开,当时明治维新引发的内战已经逼近她们的家门,她们正忙着加固防御。剧情仿佛在一个晚上的实时过程中展开,通过一系列独特的镜头,摄像机的位置虽不起眼但绝不重复。结果是,影片严谨地描绘了一个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除了外面战争的喧嚣,男性的缺席显得尤为明显。这部电影如今鲜为人知,着实令人困惑。
1939——残菊物语 殘菊物語 (1939) 导演:沟口健二

残菊物语 殘菊物語 (1939)
《残菊物语》以19世纪的日本戏剧界为背景,是沟口健二最珍贵的战前电影之一,也是他的杰作之一。影片讲述了一位被宠坏的年轻歌舞伎演员(花柳章太郎饰)与一位保姆(森赫子饰)之间注定悲剧的爱情故事。保姆为了情人的事业牺牲了一切,而他则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她的善良和忠诚。沟口健二标志性的“一场一镜”手法在此达到了顶峰,他流畅的镜头运动优雅地探索了影片的幕后世界。其中,一个充满诗意的跟踪镜头捕捉了恋人们在黎明时分走回家的情景,堪称经典。正如沟口健二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那样,《残菊物语》也是对日本社会中女性被边缘化现象的评论。
1940——小岛之春 小島の春 (1940) 导演:丰田四郎

小岛之春 小島の春 (1940)
20世纪40年代初,受严苛的《电影法》限制,该法对内容和表达施加了诸多限制,日本电影面临着深刻的思想挑战。因此,这部讲述一位在麻风病殖民地工作的女医生(夏川静江饰)的细腻而富有同情心的故事值得大加赞赏。正如约瑟夫·安德森和唐纳德·里奇所评论的那样,这部电影“无视国家政策”,是为了“在一个走向军国主义的时代发出人文主义的呼声”。导演丰田四郎在西方仍然受到不应有的忽视;他后来创作了一系列战后杰作,其中包括《雁》(1953年),这是一部讲述一位婚姻不幸的女性爱上一位学生的氛围之作,以及《夫妇善哉》(1955年),这是一部精彩细腻的富家子弟与艺伎之间情事的叙述。
1941——簪 (1941) 导演:清水宏

簪 (1941)
就像他1938年的魅力之作《按摩师与女人》一样,清水宏的《簪》也发生在一家山间温泉旅馆,讲述了一个简单而像短篇小说一样的故事,逐渐达到情感的高潮。这是一部短暂邂逅的剧情片,片中一名休假士兵(由小津安二郎的御用演员笠智众饰演)在温泉中踩到一根发夹而受伤。他只在情境中看到了诗意,开始猜想丢失发夹的女子会是怎样的模样,就在这时,那位女子(田中绢代饰演)从东京返回温泉旅馆,心怀愧疚。清水宏这一时期的电影偏爱户外拍摄和即兴创作,往往显得轻松愉快,具有欺骗性;就像山间溪流中令人振奋的一口清泉。《簪》所描绘的世界超越了这片森林田园,获得了其沉静的力量:士兵必须返回的战场,以及在家中等待田中绢代饰演的艺伎的恩客。
1942——夏威夷·马来海海战 ハワイ・マレー沖海戦 (1942) 导演:山本嘉次郎

夏威夷·马来海海战 ハワイ・マレー沖海戦 (1942)
遗憾的是,东宝公司黑泽明早期的导师山本嘉次郎的名字,最常与日本臭名昭著的战争宣传片之一联系在一起。然而,考虑到当时政府对国家电影产业的控制,以及太平洋战争年间在国外发行或流传至今的作品数量稀少,我们当然应该认为这部颂扬日本军事实力的影片是1942年最具历史意义、且按某些定义来说“最佳”的作品。该片在珍珠港事件周年纪念日那一周上映,其叙事涉及两兄弟的训练,具有人性色彩,而由《哥斯拉》(1954年)背后的特效大师圆谷英二负责的模型工作所戏剧性地重现的空袭场景,被认为非常逼真,以至于美国占领当局据说以为这些镜头是真实的,并在战争结束时没收了该片的所有拷贝。
1943——无法松的一生 無法松の一生 (1943) 导演:稻垣浩

无法松的一生 無法松の一生 (1943)
这部讲述一位卑微的人力车夫爱上一位年轻寡妇的温柔影片,是战争年间制作的最优秀、最动人的电影之一。伊丹万作(20世纪末讽刺作家伊丹十三的父亲)在战前是一位著名导演,他因病未能执导这部影片,但仍为影片提供了精彩的剧本,充分表达了他的自由主义原则。事实上,这部影片被军国主义审查人员删减,因为他们不赞成其毫不掩饰的人文主义。导演稻垣浩为影片营造了令人信服的时代氛围,并激发了阪东妻三郎出色的中心表演。他后来在1958年翻拍了这部电影,由大明星三船敏郎主演;然而,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这个版本仍然是最终的版本。
1944——陆军 陸軍 (1944) 导演:木下惠介

陆军 陸軍 (1944)
这是木下惠介的早期作品,他是《二十四只眼睛》(1954年)和《楢山节考》(1958年)等人文主义电影杰作背后的著名大师。影片制作于太平洋战争的最后阶段,当时电影业处于国家控制之下,并受到严格审查,《陆军》旨在传达一个普通家庭的爱国奉献精神。父亲(笠智众饰演)和母亲(令人惊叹的田中绢代饰演)为儿子能被送往满洲前线,为帝国的荣耀和家庭的荣誉而感到自豪。然而,就在最后,母亲还是忍不住在人群中绝望地奔跑,只为看他最后一次出征。影片的最后一幕打破了片中其余部分关于自我牺牲和义务的意识形态幻想,不仅展现了母亲的爱与痛苦,而且成为情感、暧昧和对抗宣传电影中军国主义非人化表现的里程碑。当然,木下惠介也为他的大胆付出了代价,直到战后他才执导了另一部电影。
1945——桃太郎 海之神兵 桃太郎 海の神兵 (1945) 导演:濑尾光世

桃太郎 海之神兵 桃太郎 海の神兵 (1945)
这部由日本帝国海军出资制作的令人困惑的战争宣传片,旨在激发年轻人的尚武精神,被认为是日本第一部故事片长度的动画电影。该片长74分钟,是其前作《桃太郎的海鹰》(1943年)时长的两倍。同样简单的叙事以一系列配有激昂军歌的漫画式小品形式展开,故事中的同名英雄源自日本民间传说,是从桃子中诞生的,他负责监督他的空军和海军飞行中队——由野鸡、猴子、兔子、狗和其他动物组成——的战斗准备。当他们前往奥尼加西玛岛(意为“魔鬼岛”)驱逐西方魔鬼——他们的形象以大力水手波派的对手布鲁托为原型时,剧情变得愈发黑暗。虽然令人毛骨悚然,但仍然引人入胜。
1946——歌女五美图 歌麿をめぐる五人の女 (1946) 导演:沟口健二

歌女五美图 歌麿をめぐる五人の女 (1946)
自电影先驱时代以来,以江户时代红灯区为中心的浮世(ukiyo,意为“浮世”)——即享乐与颓废的文化——的描绘一直是日本电影的核心。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占领日本的美国军队禁止拍摄时代背景的电影,因为这些电影被视为对过去的民族主义颂扬。在沟口健二的第二部战后作品中,他似乎打破了这一禁令,以这部关于18世纪版画家歌川丰国的自传式反思传记片为突破口,歌川丰国以肖像画、场景画和色情画而闻名。沟口健二以他一贯的沉浸式风格呈现了艺术家生活中的片段,他四处移动的镜头串联起了一个充满权力和玩乐的多层世界。但开头的轶事讲述了一幅歌川丰国的木版画,画中这位画家自负地宣称自己超越了当时的主流风格,这让评论家们毫不怀疑沟口健二真正想要探讨的是哪位艺术家。
1947——安城家的舞会 安城家の舞踏会 (1947) 导演:吉村公三郎

安城家的舞会 安城家の舞踏会 (1947)
吉村公三郎的这部标志性作品仍未能得到世界的充分赏识,这部具有契诃夫风格的戏剧讲述了战后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以其富有创意的摄影手法、未来导演新藤兼人编写的引人深思的剧本以及一众出色的表演而著称。那些习惯了原節子在沟口健二电影中含蓄表演的观众,可能会对她在这里生动而坚定的形象感到惊讶;同样,那些从黑泽明的《罗生门》(1950年)和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1953年)中认识森雅之的观众,也会对他饰演的“愤怒青年”形象感到惊讶。这部电影风格时尚且引人入胜,既是一部感人的戏剧,也是一部对日本战后转型的深刻研究。
1948——蜂巢的孩子们 蜂の巣の子供たち (1948) 导演:清水宏

蜂巢的孩子们 蜂の巣の子供たち (1948)
尽管清水宏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电影制作人,涉足多种类型片,但他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的儿童题材电影。这部独立制作的杰作以战争伤痕累累的日本为背景,无疑是其中最紧迫、也最可能最令人动容的一部。影片讲述了一群战争孤儿在一名复员军人的带领下穿越日本西部的旅程,最终抵达他自己成长过的孤儿院。影片在拍摄地点和非专业演员的使用上(孩子们是真正的战争孤儿)与当时流行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传统相呼应,但清水宏对他年轻主角的同情理解完全是他自己的。
1949——晚春 晩春 (1949) 导演:小津安二郎

晚春 晩春 (1949)
小津安二郎独特的当代戏剧(gendaigeki)风格在三部电影中达到了精致细腻的巅峰,这三部电影与《麦秋》(1951年)和《东京物语》(1953年)共同构成了“原节子三部曲”,原节子在三部电影中均饰演名为原节子的女儿角色。这里并没有所谓的“小津电影宇宙”——这三个原节子只是同名而已——但每部电影都展现了小津安二郎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耕耘的标志性主题:子女的责任和家庭面貌的变化。《晚春》是20世纪40年代制作的最优秀、最感人的电影之一,小津安二郎的常客笠智众在片中饰演一位鳏夫,他催促自己孝顺的女儿结婚,尽管他知道这会使自己陷入孤独。春天的背景强调了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必要性,但当演员离开后,镜头在走廊和房间里久久停留,缺失的感觉令人心碎。
1950——罗生门 羅生門 (1950) 导演:黑泽明

罗生门 羅生門 (1950)
《罗生门》是40岁的黑泽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自1951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并荣获金狮奖以来,该片被誉为让全球关注日本电影及其明星三船敏郎的影片。这是一部以时代剧为背景的心理犯罪惊悚片,讲述了真相与谎言的故事,并由此产生了“罗生门效应”一词,指的是真相的相对性,即目击者可能对同一事件给出相互矛盾的陈述。与小津安二郎的宁静或沟口健二的复杂摄影技巧相比,《罗生门》展现了黑泽明果断风格的视觉冲击力,其电影愿景纯粹如诗。
1951——饭 めし (1951) 导演:成濑巳喜男

饭 めし (1951)
成濑巳喜男的地位与日本电影界的大师们不相上下,他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杰作,几乎每一年都有作品入围,但1951年对他来说可谓是某种意义上的东山再起。《饭》是他那年的第三部剧情长片,东宝影业起初并不愿意将一部以原节子为主角的重头戏交给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就没有过卖座作品的电影制作人。最终,他拍出了一部伟大的“女性电影”,这是他对林芙美子作品改编的六部电影中的第一部。和他的许多电影一样,表面上的平静掩盖了黑泽明所说的“暗流涌动”——压抑、抱怨,以及最终对战后日本社会家庭主妇所能获得的幸福极限的无奈接受。
1952——西鹤一代女 西鶴一代女 (1952) 导演:沟口健二

西鹤一代女 西鶴一代女 (1952)
女性在家庭、情人和社会中遭受虐待的悲剧命运,是沟口健二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而《西鹤一代女》则是他在这方面最出色、最具史诗感的作品之一。该片改编自一部17世纪的日本小说,是一部时代剧,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父权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堕落历程,从年轻的贵族小姐到年迈、落魄的街头妓女和乞丐尼姑。影片由田中绢代在其表演生涯的巅峰时期与沟口健二合作出演阿游一角,她遭受了难以言喻的残酷和不公,失去了所有对她重要的人和物。然而,在整个过程中,她一直在为生存而斗争,并在那些意图羞辱她的人面前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道德。伴随着阿游命运的叙事性衰落,沟口健二的视觉掌控力和精湛的摄影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巧妙地创造了一种痛苦与情感的审美体验。
1953——东京物语 東京物語 (1953) 导演:小津安二郎

东京物语 東京物語 (1953)
小津安二郎最著名的作品《东京物语》是日本在国际上最受赞誉的电影之一,在2012年的《视与听》杂志影评人调查中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第三名,并获得了许多其他赞誉。影片在冈山港镇和东京大都市之间切换,以战后重建和新城市生活方式的兴起为背景,将对风景和城市的反思性观察与小津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家庭单元和家庭关系(尤其是两个年迈的祖父母被心不在焉的子孙忽视的情况)相结合。通过小津富有情感的拍摄风格,尤其是他标志性的低角度“榻榻米镜头”和沉思镜头,影片唤起了深刻共鸣的内在真实。
1954——七武士 七人の侍 (1954) 导演:黑泽明

七武士 七人の侍 (1954)
这部时代剧电影以16世纪的日本为背景,由黑泽明的常任合作者三船敏郎和志村乔主演,充满了复杂的历史细节,规模宏大,片长三个半小时。该片预算为50万美元,是当时日本制作成本最高的电影。故事情节看似简单直接:农民雇佣七名浪人(即无主武士)保护他们的村庄免受一伙掠夺性强盗的侵扰。影片巧妙地将人类情感、自我牺牲、荣誉和不懈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后来好莱坞翻拍了该片,即《豪勇七蛟龙》(1960年),自此以后,该片对动作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55——永恒的乳房 乳房よ永遠なれ (1955) 导演:田中绢代

永恒的乳房 乳房よ永遠なれ (1955)
《永恒的乳房》由女性导演田中绢代执导,女性编剧田中澄江编剧,改编自死于乳腺癌的女诗人中条富美的传记,是女性电影的缩影。尽管故事充满悲剧色彩,但这部电影是田中执导的第三部影片,是一部引人入胜、制作精良的剧情片,描绘了中年女性、身为母亲的主人公面对离婚、疾病和死亡的挣扎。影片大胆描绘了女性的性感和欲望,同时也是女性在银幕内外发挥创造力和自我表达的一个有力例证。月丘梦路在片中担纲主演,其生动的表演是影片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56——疯狂的果实 狂った果実 (1956) 导演:中平康

疯狂的果实 狂った果実 (1956)
这部充满活力、讲述阳光、大海与性的故事是短暂兴起的“太阳族”(taiyozoku)电影热潮中的关键作品,反映了新一代随着战后富裕新潮而崛起的青少年们的潮流、品味和志向。该片由年轻的小说家石原慎太郎编剧,并使其放荡不羁的弟弟石原裕次郎凭借首次担纲主演而一举成名。事实上,很难不在这部以东京以南的湘南海滩为背景、讲述两兄弟争夺一位已与美国人结婚的轻佻年轻女子注意力的影片中看出一些兄弟间的竞争元素。之后,石原裕次郎与共同主演北原三枝结婚,而石原慎太郎则后来退出影坛,进入政界,在1999年至2012年期间担任东京都知事,以其直言不讳而闻名。
1957——幕末太阳传 幕末太陽伝 (1957) 导演:川岛雄三

幕末太阳传 幕末太陽伝 (1957)
川岛雄三是日本经典电影与20世纪60年代新浪潮之间的缺失环节。他的代表作——这部诙谐、轻松、不羁的电影,以江户(今东京)以西道路上的一家妓院及其周边为背景展开。川岛受落语(日本的传统相声艺术)启发,将落语经典剧目中的人物与19世纪中叶日本动荡的历史元素相结合,当时日本正处于戏剧性变革的边缘,同时,影片也狡黠地映射了战后日本的现实。喜剧演员弗兰克堺是导演的常任合作者,他在片中的表演生动而充满活力。当时即将开始自己导演生涯的今村昌平也参与了剧本的编写;他后来评论说,这部电影“对于理解川岛至关重要”。
1958——巨人与玩具 巨人と玩具 (1958) 导演:增村保造

巨人与玩具 巨人と玩具 (1958)
这部妙趣横生、邪恶狡猾的讽刺作品,针对战后企业界新兴的残酷竞争,描绘了三家竞争激烈的糖果公司员工之间,为了超越彼此而发起的一系列越来越雄心勃勃、甚至荒谬绝伦的促销活动。当世界焦糖公司的两名广告人从街上挑选了一名粗俗但迷人的18岁女孩,将其塑造成品牌形象代言人后,他们便在这场竞争中抢占了先机。然而,当这对搭档中的年轻一方拒绝了她的浪漫追求后,整个计划似乎即将崩溃,这促使她利用自己新获得的公众知名度,单干起来。增村保造在这部现代主义电影的标志性作品中,运用宽银幕,以鲜艳的色彩和繁忙的画面构图填充了画面。
1959——野火 (1959) 导演:市川昆

野火 (1959)
市川昆的作品在主题上杂糅多元,但鲜明的视觉风格彰显了他早年作为平面设计师的职业背景,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两种矛盾的特质,这两种特质在他两部在西方最为知名的电影中得到了体现。如果说《缅甸竖琴》(1956)是关于个人行动与责任的论文式人文主义作品,那么《战场上的快乐圣诞》则毫不避讳地展现了战争末期菲律宾战场上泯灭人性的暴行之深重。在空旷的宽银幕构图下,空洞双眼、身患肺结核的主人公步履蹒跚所穿过的恐怖景象全景式地暴露无遗,他在一场痛苦的求索中试图在开场的一记耳光与随后如同坠入地狱般趋向食人疯狂的下降之间保持自我意识。
1960——裸岛 裸の島 (1960) 导演:新藤兼人

裸岛 裸の島 (1960)
几乎没有对话的《裸岛》描绘了一个家庭在小岛上与世隔绝、默默劳作的生活日常,他们不辞辛劳地为贫瘠的庄稼挑水灌溉。该片由新藤兼人(后来因执导惊悚片《鬼婆》而闻名,该片于1964年上映)编剧、执导并联合制片,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先锋电影的全面繁荣,展现了电影对人类生命脆弱性和“原始性”的迷恋。乙羽信子和殿山泰司的非凡表演,以及他们体力劳动时发出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声音,再配上林光创作的循环配乐,使《裸岛》成为了一场强烈的感官体验。看完之后,你会感到双手酸痛,喉咙干渴难耐,迫切想要喝上一口水。
1961——不良少年 (1961) 导演:羽仁进

不良少年 (1961)
羽仁进曾在20世纪50年代从事纪录片工作,这种纪录片形式的影响在他首次执导的故事片中显而易见。这部影片含蓄而感人,研究了感化院里少年犯的生活。武满彻以吉他为主的配乐极具60年代特色,但影片采用业余演员,并在真正的感化院实地拍摄,既具有新现实主义风格,又具有新浪潮特色。影片采用不带偏见、仔细观察的手法,这后来成为羽仁进的典型风格。他继续拍摄了一系列以女性解放和青少年心理学为主题的复杂戏剧,并在以肯尼亚和秘鲁为背景的影片中探讨了文化冲突的主题。
1962——切腹 (1962) 导演:小林正树

切腹 (1962)
1962年带来了第一部粉红电影《肉欲市场》,长寿武士传奇《座头市》系列的第一部《座头市物语》,黑泽明的学生敕使河原宏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陷阱》,以及小津安二郎的遗作《秋刀鱼之味》。但这部由小林正树执导的武士片,同时也是《人间条件》三部曲(1959-1961)和《怪谈》(1964)的导演的作品,是该类型中最引人入胜且手法高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宽银幕框架下的紧张杰作。影片围绕一名贫困武士展开,他通过切腹自尽(剖腹自杀)的方式,向一个显赫家族的腐败、根深蒂固的权力寻仇。影片就像一部紧张的心理惊悚片,被封闭在宫殿庭院的仪式空间内。
1963——日本昆虫记 にっぽん昆虫記 (1963) 导演:今村昌平

日本昆虫记 にっぽん昆虫記 (1963)
影片开头,一只甲虫缓缓爬过整个屏幕,这一宏观场景引入了“人类即动物”的隐喻,这是新浪潮杰出人物今村昌平作品的核心。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女人在几十年剧烈的社会经济变迁中的人生历程——从贫困的农村出身,到抵达东京后的顽强崛起,从酒吧女招待到性工作者,再到妓院老板娘——其原名直译为“日本的昆虫学记录”,导演无疑将这位天真无邪但本能行事的主人公塑造成一个从未真正掌控自己命运的人,当她在生活中遭遇诸多挫折时,她只是改变方向,继续向新的方向前进。今村昌平杂乱无章、近乎纪录片式的叙事手法,他直白的性描写,以及他对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城市不加掩饰的自然主义描绘,使这部作品成为日本电影史上的关键之作。
1964——砂之女 砂の女 (1964) 导演:敕使河原宏

砂之女 砂の女 (1964)
《砂之女》是现代主义作家安部公房与先锋导演敕使河原宏合作的四部作品中最为非凡的一部:这部风格独特、引人入胜的作品改编自存在主义原著小说,充分利用了泽川弘之的优雅摄影技巧和武满彻令人难忘的、令人不安的弦乐为主的配乐。影片中,一名业余昆虫学家前往沙丘捕虫,却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一位奇怪的年轻寡妇家中。随着他陷入了一场愈发超现实的幽会,四周只有沙山环绕,一种奇特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开始显现。
1965——饥饿海峡 飢餓海峽 (1965) 导演:内田吐梦

饥饿海峡 飢餓海峽 (1965)
这部改编自水上勉的小说的鸿篇巨制犯罪惊悚片,以1954年一场真实台风为开端。那场台风导致北海道与日本本土之间的渡轮沉入海底,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当时船上载有三名刚从北海道高设防的阿巴希里监狱逃出的罪犯,但当警方发现其中仅有两人的尸体时,他们意识到这场风暴并非造成他们死亡的原因,于是全国范围内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追捕逃犯行动。内田吐梦职业生涯后期的这部杰作采用35毫米宽银幕拍摄,画面从16毫米黑白胶片放大,营造出一种粗犷的新闻纪录片般的真实感和黑暗不祥的氛围。影片揭示了战后日本道德和精神上的空虚。
1966——飞不了的沉默 とべない沈黙 (1966) 导演:黑木和雄

飞不了的沉默 とべない沈黙 (1966)
黑木和雄的电影充满想象力、简洁而独具个性,使他成为日本现代主义中未被充分颂扬的先驱者之一。这部他的首部吉祥长片无疑是他最激进、最具挑战性的作品,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模糊性,通过一只毛毛虫穿越日本的旅程这一手法,探讨了战争遗产和有组织犯罪的崛起等主题。黑木和雄的影像既难以解读,又因其美丽和抒情性而令人赞叹;摄影师铃木达夫因其精致的黑白影像而值得被提及。饰演多个角色的加贺麻理子以其令人难以忘怀的核心形象,使整部影片浑然一体。
1967——导演:铃木清顺

杀手烙印 殺しの烙印 (1967)
“三号杀手”是东京地下世界的一员,对米饭的蒸汽味有着特殊的癖好。《杀手烙印》讲述了这位虚无主义英雄(由宍户锭饰演)在一系列令人窒息的动作中大开杀戒的故事,这些场景以黑白宽银幕(日活大电影)的形式大肆展现。这部电影被许多人视为终极的黑帮惊悚片,它使铃木清顺失去了在日活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职位,但同时也使他成为了世界电影界反文化崇拜的偶像。日活指责铃木拍摄的电影无人能懂,他们或许言之有理。但是,当面对如此视觉上的大胆和惊人的剪辑盛宴时,谁还需要意义呢?
1968——绞死刑 絞死刑 (1968) 导演:大岛渚

绞死刑 絞死刑 (1968)
在电影《絞死刑》的开篇,激进政治电影导演大岛渚——这位与日本新浪潮电影运动相关联的导演中最著名的一位——向观众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问题:“你们是否亲眼见证过处决?”他旨在挑战观众的先入为主之见,随后向他们展示了一场处决——但这场处决却以失败告终,因为本应被绞死的人活了下来。影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随后展开的复杂闹剧涵盖了大岛渚职业生涯中的许多关键主题。导演精准而深刻地运用了布莱希特式的戏剧手法,揭露了那些被赋予夺人性命之权的权威人物的虚伪、偏执和无能。他的电影还批判了赋予他们如此可怕权力的社会结构。
1969——蔷薇的葬礼 薔薇の葬列 (1969) 导演:松本俊夫

蔷薇的葬礼 薔薇の葬列 (1969)
松本俊夫是一位充满刺激性的电影制作人和敏锐的评论家,他留下了一系列丰富的实验短片,旨在拆解电影的传统视觉美学。在他的首部长片《蔷薇的葬礼》中,同样的玩乐精神和媒介探索感跃然于屏幕上。这部开创性的酷儿宣言式作品混合了纪录片、动画和前卫技术,讲述了一个新宿的年轻跨性别女性和她爱人的故事。松本的电影借鉴了《俄狄浦斯王》的情节,沉思了性别化身体的政治,同时提供了对20世纪60年代东京同性恋地下世界的难忘考察。作为艺术剧院公会的另一部激进之作,它对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发条橙》(1971年)产生了重要影响。
1970——情欲与虐杀 エロス+虐殺 (1969) 导演:吉田

情欲与虐杀 エロス+虐殺 (1969)
尽管吉田喜重(又名吉重)在国际上不如同时代的大岛渚和今村昌平那样声名显赫,但他是日本新浪潮电影运动的杰出人物之一。他与妻子兼主演冈田茉莉子紧密合作,共同创作了一系列探讨政治和超越传统性爱主题的电影。《情欲与虐杀》于1969年在法国首映,但直到1970年3月才在日本上映,是吉田能够享有完全艺术自由的一部作品。该片被广泛认为是他的杰作,将20世纪初一位无政府主义者的生活与爱情,与20世纪60年代末两位研究其理论的学生经历进行了对比。吉田对这部电影有着充分的自信:“影片的根本主题是:如何改变世界,以及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1971——抛掉书本上街去 書を捨てよ町へ出よう (1971) 导演:寺山修司

抛掉书本上街去 書を捨てよ町へ出よう (1971)
“如果世界末日就在明天,我今天就要种下一棵苹果树!”这位多产的先锋派诗人、剧作家、电影制作人和摄影师寺山修司在电影处女作——一个标题引人注目的作品中,如此宣告。这位贫穷而幻灭的年轻主人公向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呼喊出这句话——这句话改编自马丁·路德·金似乎使之普及的一句格言——它体现了这部富有创意和离经叛道的电影的哲学,这是一部充满欢乐、愤怒和无政府主义色彩的宣言式电影。寺山修司以一种野心勃勃、过度充实的姿态陷入疯狂,他这部充满活力、感染力极强的疯狂音乐剧反抗着品味和文明,偏爱歌曲、性和放纵——所有这一切都以鲜艳的色彩呈现。
1972——第41号女囚房 女囚さそり 第41雑居房 (1972) 导演:伊藤俊也

第41号女囚房 女囚さそり 第41雑居房 (1972)
20世纪70年代的剥削电影在日本制片厂体制下从未如此时尚,日本制片厂在这一时期回归了更为耸人听闻的题材。东映的四部漫画改编电影系列中,第二部以沉默寡言、眼神致命的梶芽衣子为主角,她因被所爱之人背叛而蒙冤入狱,该片在第一部颇为标准的女性监狱题材闹剧之后,在美学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影片讲述了以同名的“蝎子”(Sasori)为首的囚犯团伙越狱的故事,展开于鲜明的色彩和宽银幕构图之中,片中段落的难忘中场休息以歌舞伎为灵感,介绍了囚犯及他们的罪行。这部电影是日本邪典影迷心中的关键之作;与次年上映的《修罗雪姬》一起,它显然是昆汀·塔伦蒂诺《杀死比尔》(2003年)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1973——无仁义之战 仁義なき戦い (1973) 导演:深作欣二

无仁义之战 仁義なき戦い (1973)
黑帮电影(yakuza-eiga)并非诞生于1973年,但正是在这一年,深作欣二执导的《无仁义之战》系列以电击疗法般的姿态横空出世。该系列电影共分为五部,在1973年至1974年的18个月内陆续上映,彻底摧毁了日本和西方电影中一直存在的关于黑帮的浪漫幻想(前一年,第一部《教父》电影刚刚上映)。这是一个情节紧凑的20年叙事,涉及政治手腕、复仇、错误和错位的忠诚、毁容和断臂——所有这些都通过深作欣二极尽暴力、手持摄影的风格闪电战般呈现出来。该系列在第一部电影的第一分钟就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在接下来的500分钟里,剧情紧凑,让人喘不过气来。
1974——望乡 サンダカン八番娼館 望郷 (1974) 导演:熊井启

望乡 サンダカン八番娼館 望郷 (1974)
战前,日本一些地区的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为了帮助家庭生存,未成年女孩常被卖到妓院,一些人甚至被送往海外,被称为“卡拉尤基桑”。影片《望乡》由以对社会问题的热情和处理方式而闻名的电影导演熊井启执导,该片挖出了日本女性历史的阴暗面。日本最著名的女演员之一田中绢代在片中饰演年迈归来的卡拉尤基桑——阿崎,她曾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等许多老一辈大师合作过,并凭借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女演员银熊奖,而影片也被《电影旬报》评为年度最佳影片(这是熊井启三次获此殊荣中的第二次)。影片赤裸裸地展现了这些沉默和被遗忘女性的痛苦现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75——不知火海 (1975) 导演:土本典昭

不知火海 (1975)
有些纪录片导演会发现自己对某一主题着迷不已。对于土本典昭来说,情况确实如此。土本典昭对日本海滨小镇水俣发生的灾难性汞中毒事件的后续影响抱有深切的人文关怀,这促使他拍摄了几部关于这场灾难及其引发的疾病的杰出纵向纪录片。与他的前作《水俣病患者及其世界》(1971年)一样,土本典昭的关注点在于受害者,他与受害者合作,在银幕上敏感且富有同情心地展现了他们的现实处境,同时也记录了受害者与污染企业智索公司之间的斗争。智索公司否认了自己的责任,并使用恐吓手段压制受害者的投诉。
1976——江户川乱步猎奇馆 屋脊里的散步者 江戸川乱歩猟奇館 屋根裏の散歩者 (1976) 导演:田中登

江户川乱步猎奇馆 屋脊里的散步者 江戸川乱歩猟奇館 屋根裏の散歩者 (1976)
尽管许多评论家谴责大制片厂日活(Nikkatsu)在1971年至1988年间几乎全面转向色情内容,但在其“罗曼色情”成人系列近一千部作品中,仍能找到一些小型杰作。田中登根据神秘恐怖小说作家江户川乱步的短篇小说改编的《江户川乱步猎奇馆 屋脊里的散步者》便是其中之一。江户川乱步战前时代的小说被贴上“色情怪诞荒诞”的标签。该片以幻觉般的手法描绘了1923年一家寄宿公寓居民的非正常闹剧,捕捉到了江户川乱步散文中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核心处的突兀融合,以及大正时代(1912-26年)文化中的这种融合,同时暗示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灾难。
1977——幸福的黄手帕 幸福の黄色いハンカチ (1977) 导演:山田洋次

幸福的黄手帕 幸福の黄色いハンカチ (1977)
这是资深导演山田洋次仍被津津乐道的日本公路电影,影片围绕三位陌生人在前往北海道的旅途中不期而遇的故事展开。这部电影对于传奇演员高仓健而言是一个转折点,他此前因在60年代东映制作的黑帮电影中扮演的角色而被定型(包括之前1965年选出的《饥饿海峡》)。高仓健的坚韧表演成就了这部电影,同时,山田洋次最喜爱的女演员倍赏千惠子饰演高仓健的妻子,也为影片增色不少。虽然这部电影在当年的票房上并未超过山田洋次自己的长寿系列电影《寅次郎的故事》,但它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并获得了首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奖。尽管该片大致基于皮特·哈米尔为《纽约邮报》撰写的专栏,并可能受到西方公路电影的影响,但它在很多方面都是一部独具日本特色的电影——尽管这种特色并不足以阻止2008年好莱坞由威廉·赫特主演的翻拍版。
1978——鬼畜 (1978) 导演:野村芳太郎

鬼畜 (1978)
尽管野村芳太郎在其职业生涯中涉足多个类型片,但他最为人所知的是犯罪惊悚片,尤其是那些改编自畅销小说家松本清张的作品的电影。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制片厂技术人员,野村芳太郎对类型颠覆、复杂叙事结构和形式创新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就像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布莱恩·德·帕尔马之间的缺失环节——这一比较在与合作者安部让的合作中通过类似赫尔曼/多纳吉奥风格的配乐得到了强调。电影《鬼畜》在上映时斩获了一系列国内奖项,讲述了一个父亲在虐待狂妻子的驱使下虐待孩子的恐怖故事,因为孩子们的母亲——也就是他的情妇——抛弃了他们。这部电影可能收敛了导演的一些巴洛克式敏感性,转而采用阴郁的社会现实主义手法,但它却以比其他任何现有作品都更强烈的力度,挑衅性地强调了人性之恶。
1979——盗日者 太陽を盗んだ男 (1979) 导演:长谷川和彦

盗日者 太陽を盗んだ男 (1979)
这部由政治活动家转型为导演的长谷川和彦执导的狂热而荒诞的电影,风格类似《奇爱博士》,它在福岛核灾难发生32年前就批判了日本对核能的依赖。影片由日本摇滚明星泽田研二饰演主角户诚,户诚在狭小的公寓里用偷来的钚组装了一枚原子弹,并以此向日本政府提出要求,其中包括允许当时因持有毒品罪被日本禁止入境的滚石乐队在东京举办演唱会。剧本由莱昂纳德·施拉德联合撰写,他是一位热爱日本的美国人,在日本生活并任教多年,还曾与人合写了西德尼·波拉克执导的《肮脏的哈里》(1974年)和他哥哥保罗的两部电影——《蓝领阶级》(1978年)和《三岛由纪夫传》(1985年)。
1980——流浪者之歌 ツィゴイネルワイゼン (1980) 导演:铃木清顺

流浪者之歌 ツィゴイネルワイゼン (1980)
铃木清顺在拍完《杀手烙印》(1967年)后被日活解雇,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纷扰导致他实际上有十年未能从事电影制作,除了一部褒贬不一的高尔夫心理剧《悲愁物语》(1977年)回归之作。虽然与人们记忆中的那些动作B级片相比,《流浪者之歌》显然更具艺术片风范,但作为铃木执导的第一部独立制作电影,它更能代表铃木的精神。影片背景设定在大正时代(1912-26年),当时西方思想、技术和时尚开始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这部梦幻般的超自然戏剧围绕两位来自军事学院的昔日同事展开,他们因一首名为《流浪者之歌》的小提琴曲和几位可能已死也可能未死却长相惊人相似的女性而联系在一起。情节虽令人抓狂(但刻意为之)且难以理解,但铃木所营造出的这一战间时期所象征的混乱、颓废和霉臭的异国情调,成就了一部有力量的作品,进而促成了同样神秘的《影武者》(1981年)和《梦二》(1991年),共同构成了他所谓的“大正三部曲”。
1981——泥之河 泥の河 (1981) 导演:小栗康平

泥之河 泥の河 (1981)
小栗康平的首部长片改编自一部畅销书,背景设定在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尽管日本经济奇迹般地崛起,但部分地区仍深陷战后贫困之中。主人公是一个男孩,他的父亲在大阪河边经营着一家破旧的餐馆。一天,男孩窥见一对兄妹从一艘停泊的船上的小屋中走出,便决定与他们交朋友。他的父亲警告儿子不要在黄昏后去找这对兄妹,原来他们的母亲(加贺麻理子饰)是一名性工作者,晚上会接待客人。《泥之河》如同一首蓝调歌曲,以绚丽的黑白画面来抵消其唤起情感共鸣的背景中的悲情与绝望。小栗康平的这部电影赢得了国际赞誉,但直到2003年的《黄昏的清兵卫》之前,它一直是最后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日本电影。
1982——转校生 転校生 (1982) 导演:大林宣彦

转校生 転校生 (1982)
已故的大林宣彦于20世纪60年代以日本实验电影的先驱人物身份开启职业生涯,之后凭借超现实且近乎疯狂的鬼屋故事《鬼怪屋》(1977年)——至今仍是他在国际上最知名的电影——完成了长片处女作。到了20世纪80年代,他的作品开始向更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转校生》(又名《我,你,你,我》)是一系列讲述成长故事的电影中的第一部,构成了所谓的“尾道三部曲”,该系列以大林宣彦的家乡命名,所有电影均在此地拍摄。这是一部身体交换喜剧,充满了古怪瞬间和怀旧情感,讲述了一对名叫一夫和一美的男女,发现自己被困在对方的身体里,不得不应对社会严格的性别规范。
1983——家族游戏 家族ゲーム (1983) 导演:森田芳光

家族游戏 家族ゲーム (1983)
这部粗俗、有趣且视觉创意十足的讽刺作品,以日本家庭和资产阶级对学业的痴迷为主题,是导演森田芳光(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日本影坛一位引人入胜的人物)的首部重要作品。作为后现代主义导演的代表人物,森田芳光在这部作品中运用静止的镜头和频繁的正面构图,巧妙地拼贴出小津安二郎标志性的电影风格;以此方式,他巧妙地强调了传统家庭价值观的过时,其效果既深刻又滑稽。松田优作在片中饰演一位被雇来辅导叛逆青少年的家庭教师,表现极为出色;遗憾的是,这位才华横溢的演员于1989年因癌症去世,年仅40岁。
1984——葬礼 お葬式 (1984) 导演:伊丹十三

葬礼 お葬式 (1984)
伊丹十三(备受尊敬的战前导演伊丹万作之子)早已是知名的演员,前一年他在《家庭游戏》中饰演父亲一角并获得好评,时年50岁的他终于推出了自己迟来的导演处女作——这部尖锐的黑色喜剧。在这部讲述一家人准备为父亲举行火葬的电影中,闹剧元素与更加精致且深刻的社会讽刺交织在一起;影片的幽默源自人们对既定仪式不熟悉,以及与社会传统脱节所带来的尴尬。一年后,伊丹十三又推出了同样引人入胜的“拉面西部片”《蒲公英》,这是一部滑稽的讽刺作品,对泡沫经济时代显而易见的消费主义进行了嘲讽。
1985——火祭 火まつり (1985) 导演:柳町光男

火祭 火まつり (1985)
作为20世纪80年代罕见的杰作之一,这部深沉而令人叹为观止的寓言故事是独立电影制作人柳町光男最重要的作品,他将质朴的日常与神道教传说的神秘主义相结合。故事讲述了一个偏远渔村的伐木工人反对建设海洋公园的计划,从而在社区中引发了紧张局势,故事缓缓而坚定地推向了一个毁灭性的高潮。柳町光男是沟口健二和罗伯特·布列松的仰慕者,他执导了一系列严肃而令人难以忘怀的戏剧。他描述这部电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拍摄于一个日本日益城市化、与自然和历史传统日益疏远的时代。
1986——愿睡如梦 夢みるように眠りたい (1986) 导演:林海象

愿睡如梦 夢みるように眠りたい (1986)
林海象的魔幻单色处女作是对电影之爱的欢乐颂歌,讲述了两位来自20世纪50年代东京的私家侦探,他们寻找一位被困在1915年一部破旧忍者电影画面中的无声电影女演员。该片大部分时间没有对白,在幻觉与暗喻之间游走,以莫比乌斯环般的叙事手法玩弄着无声电影和硬汉侦探类型的传统,带领观众穿越迷宫般的奇异场景,如狂欢节游乐场和废弃的电影制片厂。布景由木村威夫负责,他因20世纪60年代与铃木清顺的合作而闻名,而客串阵容则包括众多资深演员,其中包括无声电影解说员松田顺三和泽登美里。
1987——前进,神军! ゆきゆきて、神軍 (1987) 导演:原一男

前进,神军! ゆきゆきて、神軍 (1987)
激进纪录片导演原一男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记录了奥崎謙三的事迹。奥崎謙三曾是日本新几内亚战役中的二战老兵,后来成为反帝国主义者,因谋杀和向裕仁天皇发射弹珠游戏球而被捕入狱。原一男被奥崎謙三挑战权威的动机所吸引,跟随他执着地探寻战争暴行的真相,同时见证了他向被指控对象释放暴力倾向的过程。尽管在新几内亚拍摄的素材丢失,但原一男花了五年时间编辑剩余的材料,制作出了这部非凡的纪录片。该片至今仍在日本每年夏天上映,不断吸引着新的年轻观众和好奇观众。
1988——阿基拉 Akira (1988) 导演:大友克洋

阿基拉 Akira (1988)
大友克洋精心手工打造、以震撼人心的力度呈现的《阿基拉》是动漫和日本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该片改编自大友克洋自己的同名漫画,将爆炸性的精准动画动作与偏执狂式的反乌托邦叙事巧妙结合,对科幻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新一轮赛博朋克动漫的创作,并催生了众多西方模仿者。1988年对动漫而言已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吉卜力工作室推出了传奇的双片连映《龙猫》和《萤火虫之墓》,但《阿基拉》却制造了最大的轰动。
1989——铁男1:金属兽 鉄男 (1989) 导演:冢本晋也

铁男1:金属兽 鉄男 (1989)
冢本晋也最著名的作品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金属与肉体的疯狂碰撞之作。这部作品与上文提到的榜单中的《阿基拉》同名,并受其启发,讲述了冢本晋也笔下一位“金属迷恋者”沉迷于将各种金属物体嵌入自己体内的疯狂故事,情节紧张刺激,毫不松懈。这位邪教导演后来还拍摄了许多生动解构性压抑和暴力倾向的作品(如同样骇人的《东京铁拳》1995),但《铁男》将永远是他最原始的作品:黑白胶片上烙印着无政府主义的痕迹。
1990——樱之园 櫻の園 (1990) 导演:中原俊

樱之园 櫻の園 (1990)
在现代日本电影中,女学生已成为被迷恋的标志性形象,但《樱之园》却早于这一切。中原俊的这部电影改编自吉田秋生20世纪80年代的一系列漫画,细腻而复杂地刻画了一群女高中生在准备契诃夫同名戏剧年度舞台演出的两个小时内的生活。中原俊的电影是对短暂青春和友谊的颂歌,采用自然主义的拍摄风格,让几乎全女性演员阵容之间的友情得以绽放。有趣的是,中原俊本人在2008年重拍了《樱之园》,但并未达到同样的感人清新效果。
1991——岁月的童话 おもひでぽろぽろ (1991) 导演:高畑勋

岁月的童话 おもひでぽろぽろ (1991)
高畑勋在吉卜力工作室的职业生涯中,常常被视为宫崎骏的理性补充(尽管两人都以对工作细节的狂热追求和对时间安排的肆意挥霍而闻名):宫崎骏的作品充满张力,而高畑勋的电影则更为沉静,有时甚至更为柔和。这一点从角色面部表情的刻画上便显而易见,高畑勋追求的是复制肌肉最细微的动作,而非夸大其词。电影《岁月的童话》聚焦于30岁的妙子对自己10岁童年时光的回忆,证明了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动画故事也能蕴含奇幻的魅力。
1992——红猪 紅の豚 (1992) 导演:宫崎骏

红猪 紅の豚 (1992)
《红猪》是资深动画师宫崎骏较为直白的一部冒险作品,但这正是其伟大之处的一部分。影片讲述了一位意大利战斗机飞行员在一战后被诅咒变成了一头猪,与宫崎骏的其他作品相比,其情节可能显得较为简单,但其核心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其中最主要的是宫崎骏对战斗机的梦幻般的热爱,以及这种热爱与战斗机被用于残酷现实的复杂矛盾(这一主题在他2013年的作品《起风了》中再次探讨)。《红猪》以浪漫冒险为主,而非阴郁的现实主义,是一部令人难忘、翱翔天际的动画,在色彩斑斓的英勇冒险与对逝去爱情的忧郁反思之间,巧妙地找到了平衡。
1993——奏鸣曲 ソナチネ (1993) 导演:北野武

奏鸣曲 ソナチネ (1993)
《奏鸣曲》是北野武最受赞誉的电影之一,也是让他在西方评论家和导演中深受喜爱的一部作品。昆汀·塔伦蒂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以至于他亲自操刀了该片在美国的上映,后来还将其列为《杀死比尔》(2003)的灵感来源之一。作为一部另类的黑帮惊悚片,《奏鸣曲》中,这位从电视明星转型为电影大师的多产创作者,无论是作为演员(饰演一位悲剧性的黑帮老大),还是作为编剧和导演,都倾尽全力。他展现了自己诗意化的极简主义、男子气概和暴力美学。影片流露出北野武深刻的无奈感,这是他许多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他塑造了一位陷入家族战争中的黑帮老大的形象,充满了绝望,为影片最终的虚无主义结局奠定了基础。
1994——蜗牛 かたつもり (1994) 导演:河濑直美

蜗牛 かたつもり (1994)
这部包含《拥抱》(1992)在内的个人8毫米作品,让河濑直美崭露头角,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女性导演,至今仍显得尤为新颖。在这部对河濑直美口中“祖母”的亲密肖像画中,祖母在河濑直美父母失踪后抚养了她长大。作品巧妙运用了“蜗牛”(katatsumuri)和“意图”(tsumori)两词的双关语,源于一个童年误解:像她这样的鼻涕虫其实是在寻找家园的蜗牛。它展开了一幅生动的日常画卷,通过创作者的主观体验进行过滤,呈现出一种迷人的郊区风景、简单家居物品和室内陈设、树木和其他有机形态的拼贴画——这些无生命的物体在摄像机生动力量的作用下变得栩栩如生,被记录在家庭电影胶片粗糙的质感中,沐浴在自然光下。
1995——流砂幻爱 渚のシンドバッド (1995) 导演:桥口亮辅

流砂幻爱 渚のシンドバッド (1995)
1993年,导演桥口亮辅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时,他说自己的生活“从标准版升级到了Vista版”。不久后,他制作了这部迷人且非常感人的故事片,托尼·雷恩斯(Tony Rayns)在《视与听》杂志(Sight & Sound)上称赞这部电影“很可能是有史以来关于一个同性恋少年所面临问题的最佳影片”。它是日本电影中对同性恋最乐观、最肯定的描绘之一。影片聚焦于一个17岁的男孩,他暗恋着直男好友,而这位好友又暗恋着学校里新来的一个女孩,而这个女孩也有着自己的秘密……桥口亮辅在这部节奏舒缓、观察细腻的影片中,从容而精准地描绘了这段三角关系中不断变化的动态。
1996——谈谈情跳跳舞 Shall we ダンス? (1996) 导演:周防正行

谈谈情跳跳舞 Shall we ダンス? (1996)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末期,日本的“大衰退”给普通工薪阶层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办公室职员成为了当时电影中的一个关键原型。超级巨星役所广司在从事演艺事业之前曾是一名市政职员,因此非常适合扮演上班族杉山这个角色。杉山在通勤火车的窗口瞥见一位美女(现实中的芭蕾舞演员草刈民代)正在教授社交舞,便决定自己也要学习华尔兹。跳舞给杉山带来了他一直缺失的那种快乐,这个关于重塑自我的励志故事对全球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成为了一部大热的影片。随后,该片赢得了14项日本电影学院奖,并在2004年被好莱坞翻拍,由理查德·基尔和詹妮弗·洛佩兹在舞池中翩翩起舞。
1997——X圣治 CURE キュア (1997) 导演:黑泽清

X圣治 CURE キュア (1997)
很少有导演能像黑泽清在《X圣治》中那样,将泡沫经济后东京的城市景观中那种冰冷的绝望感和情感被遗弃的氛围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在这部独特的心理惊悚片中,邪恶似乎潜伏在每一栋空荡荡的建筑物外观或面部表情背后,其简洁而疏离的手法往往让人感觉它在克制着这一类型片所依赖的惊悚元素。役所广司这位无处不在的明星饰演饱受折磨的警探高部,他对一系列看似没有凶手的连环杀人案进行了痴迷的调查,这引导他进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叙事迷宫。催眠、失忆和被篡夺的身份为调查提供了不同的路径,这些路径让他离一种精神上的空虚越来越近,而这种空虚其实就潜藏在他的内心深处。
1998——午夜凶铃 リング (1998) 导演:中田秀夫

午夜凶铃 リング (1998)
中田秀夫执导的《午夜凶铃》在国内外都大获成功,标志着日本恐怖片的千禧年繁荣。该片改编自铃木光司1991年的小说,通过演绎日本民间传说中传统的复仇幽灵(怨灵)原型,同时触及了非常现代的科技焦虑感,从而获得了令人恐惧的效力。故事围绕一名记者对一系列奇怪案件的调查展开,这些案件中的受害者在观看一盘看似被诅咒的录像带后被发现死亡——这是科技令人毛骨悚然的毒害,已成为日式恐怖片的代名词。影片缓慢的节奏从不刻意制造一惊一乍的恐怖效果;相反,正是这种离奇的恐惧感让我们紧紧盯着屏幕。续集不断推出,形成了一个系列,随后美国也进行了翻拍,而中田秀夫在2002年又凭借《鬼水怪谈》再次让我们所有人感到惊恐不已。
1999——切肤之爱 オーディション (1999) 导演:三池崇史

切肤之爱 オーディション (1999)
三池崇史的电影是残酷暴力和大量血腥场面的终极体现,一部接一部地上演着谋杀情节。这位极其多产的导演执导了超过100部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但如果这份榜单上只能有一部他的电影,那就应该是《大逃杀》。这是另一部千禧年之前的日式恐怖片,它在全球观众心中插入了恐惧和震惊之矛。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三池崇史难得地以一种近乎女权主义的心情,讲述了男人们互相斩首的故事。他讲述了鳏夫青山(石桥凌饰)的故事,青山举办了一场假电影试镜来寻找一位年轻的新妻子,三池崇史由此突出了青山的年龄歧视和性别歧视倾向。然后,你几乎可以听到他在电影后半部分因为青山的所作所为而发出的得意笑声,青山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000——人造天堂 ユリイカ (2000) 导演:青山真治

人造天堂 ユリイカ (2000)
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的阴影,在青山真司获得戛纳奖的影片《人造天堂》中沉重地徘徊。这部影片情节简单,讲述了一名公交车司机和两个学龄兄妹在经历了一场暴力劫持公交车事件后,试图重建他们的生活,而该事件导致车上其他乘客全部死亡。在受到惊吓的青少年的表哥加入后,这个临时组成的家庭单位乘坐一辆旧巴士,踏上了一场看似没有明确目的或终点的漫长日本之旅,试图从创伤中恢复过来。影片时长超过三个半小时,包含众多子情节,使得这段旅程显得漫长,但田村正和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棕褐色调摄影,以及青山真司以慢镜头描绘那些试图理解随机暴力行为的人们所展现出的宏大规模,共同营造出一种不可否认的感人体验。
2001——千与千寻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2001) 导演:宫崎骏

千与千寻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2001)
《千与千寻》可能是宫崎骏作品中最为全面地涵盖其最常见主题的作品,也是许多动画迷的重要参考点。这是一部奇幻电影,讲述了小女孩千寻的故事,她的父母因贪婪而受到神秘惩罚,发生了奇怪的变故。这部关于成长的故事,蕴含着对责任和自然界的神道教观点。这是一部情感丰富的作品,但同时也是一部非常平易近人的作品,其引人共鸣的情感得到了宫崎骏的长期合作伙伴久石让创作的经典配乐的加强。你很快就会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被认为是吉卜力工作室最好的作品之一,也是当时新千年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2002——黄昏的清兵卫 たそがれ清兵衛 (2002) 导演:山田洋次

黄昏的清兵卫 たそがれ清兵衛 (2002)
山田洋次自1961年起就开始拍电影,如今88岁的他依然精力充沛,势不可挡。2002年的《黄昏的清兵卫》是他在海外最成功的电影,该片让主演真田广之的表演才华获得了更广泛的国际认可。影片讲述了19世纪日本,一位贫穷的单身父亲——武士清兵卫靠管理氏族的粮食仓库维持生计的故事,宫泽理惠饰演的清兵卫的暗恋对象和岸惠子饰演的他的成年女儿也在片中有着精彩的表现。这是22年来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日本电影,也是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的开端,该系列还包括《隐剑鬼爪》(2004年)和《武士的一分》(2006年),都是21世纪初武士题材电影复兴的一部分——另见北野武翻拍的《座头市》(2003年)。
2003——蛇草莓 蛇イチゴ (2003) 导演:西川美和

蛇草莓 蛇イチゴ (2003)
这是当代日本最知名、最受尊敬的女性导演之一西川美和的处女作。她曾担任过是枝裕和的助理,而此次是枝裕和担任了本片的制片人。西川美和也亲自撰写了电影的原始剧本,构建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家庭表面上的正常生活背后隐藏的秘密和谎言的精彩故事。影片既具有讽刺意味,又充满紧张感,同时也不乏出人意料的粗犷幽默时刻(如祖父葬礼的场景),《蛇草莓》呈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欺骗叙事,这是西川美和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探索的主题。
2004——无人知晓 誰も知らない (2004) 导演:是枝裕和

无人知晓 誰も知らない (2004)
凭借《幻之光》(1995年)和《下一站,天国》(1998年),是枝裕和在日本艺术电影界崭露头角,成为一股重要的新生力量。他平静的观察模式和以家庭为中心的叙事风格经常被拿来与小津安二郎进行比较。在戛纳电影节上,年仅十几岁的柳乐优弥凭借该片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而《无人知晓》则进一步巩固了是枝裕和作为电影节宠儿的地位,随后也成为他迄今为止观看人数最多的长片。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四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父亲)被母亲抛弃,而母亲则去与新情人结婚的故事。柳乐优弥饰演最大的儿子,在母亲消失后,他必须照顾弟弟妹妹,而他们的小公寓因未付租金而被断电断水。影片令人心碎,结局悲惨。
2005——琳达!琳达!琳达! リンダ リンダ リンダ (2005) 导演:山下敦弘

琳达!琳达!琳达! リンダ リンダ リンダ (2005)
四名女学生组建了一支摇滚乐队,参加她们的高中毕业典礼。在山下敦弘的执导下,这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变成了一部亲密的成长电影,细腻而略带怀旧地展现了青春的试炼和梦想。影片风格简约,静态镜头丰富,环境音效舒缓,节奏缓慢,只有在原本由日本朋克乐队“蓝心”(The Blue Hearts)创作的、令人上头的主题曲响起时,这种安静的氛围和情感才会被打断,这首主题曲肯定会萦绕在你的脑海中。韩国演员裴斗娜饰演一名交换生和乐队主唱,为这部动作戏较少的影片增添了不少喜剧元素。
2006——红辣椒 パプリカ (2006) 导演:今敏

红辣椒 パプリカ (2006)
“这就是你的大脑在动漫中的样子”,这是今敏2010年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部长片《红辣椒》的(西方)海报上的宣传语。这句话颇为贴切,因为影片强烈的感官冲击带领观众踏上了一场疯狂的旅程(据说启发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深入探索大脑的内在机制。和《未麻的部屋》(1997年)与《千年女优》(2001年)一样,今敏对身份、梦境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这使得《红辣椒》成为这位动画师个性鲜明职业生涯中诡异而恰当的收官之作。《红辣椒》证明了动画的力量,它以真人电影无法复制的方式模糊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2007——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 実録・連合赤軍 あさま山荘への道程 (2007) 导演:若松孝二

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 実録・連合赤軍 あさま山荘への道程 (2007)
若松孝二以其60年代末在政治上充满火药味、在形式上具有实验性的成人“粉红电影”作品而闻名,他带着这部引人入胜、自筹资金拍摄的三小时纪录片重回那个时代,详细讲述了导致1972年2月臭名昭著的浅间山庄事件的始末。在这起长达10天的围困事件中,联合赤军左翼激进组织的五名成员占领了一处偏远的山间旅馆,随后的枪战中,两名警察和一名平民被杀害,多人受伤。考虑到若松孝二自己反权威的名声,他对这些准革命者在僵局前夕进行的暴力内部意识形态清洗的骇人描绘,几乎没有宽恕或将其主人公塑造成反文化英雄。相反,他提供了一个坚定而深刻的叙述,讲述了60年代政治激进主义动荡的世界是如何变得有毒的。
2008——爱的曝光 愛のむきだし (2008) 导演:园子温

爱的曝光 愛のむきだし (2008)
一部近四个小时的喜剧动作爱情电影,讲述一位有着偷拍女性裙底癖好的天主教神父的叛逆儿子,听起来可能并不吸引人。然而,如果离经叛道的坏小子导演园子温曾创作过一部杰作,那非此片莫属。我们的主人公男扮女装,模仿70年代《女囚蝎子》系列电影中梅宫靖子饰演的角色,并在面对一名高中女生邪教成员时找到了救赎,《爱的曝光》将观众带入各种难以想象的情感空间。影片以如此生动和不可预测的方式展开,让人几乎注意不到其前提的荒谬性,甚至没注意到片头字幕是在影片开始整整一个小时后才出现的。
2009——夏日大作战 サマーウォーズ (2009) 导演:细田守

夏日大作战 サマーウォーズ (2009)
导演细田守将《夏日大作战》描述为他未能在热门儿童系列《数码宝贝大冒险》(1999年)中深入探索的不同想法的大杂烩,而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远不止于此。影片讲述了天才数学少年健二寄住在朋友家中,试图拯救一个虚拟世界免受失控人工智能威胁的故事,是细田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和之前的《穿越时空的少女》(2006年)以及后来的《未来的未来》(2018年)一样,影片将荒诞不经的科幻概念和过度活跃的动作场面,与真挚而接地气的家庭情感故事相结合。《夏日大作战》不仅因其对现实之外空间的独特处理方式而令人难忘,更因为它关注这些空间如何影响角色。
2010——恶人 悪人 (2010) 导演:李相日

恶人 悪人 (2010)
该片改编自吉田修一的同名畅销犯罪小说,并由作者亲自改编为电影剧本,这部宏大的惊悚片背景设定在长崎附近的一个偏远村庄。影片主人公祐一(妻夫木聪 饰)是一个年轻的工人阶级孤家寡人,童年遭遇过创伤,他通过网上交友网站结识了店员马込光代(深津絵里 饰)。两人坠入爱河,但当祐一成为一起谋杀案的主要嫌疑人时,他们的恋情面临着在逃亡中绝望的未来。韩裔日籍导演李相日(《摇摆少女》,2006年)和一直觊觎该角色的主演妻夫木聪(《水男孩》,2001年)没有让这部邪典小说的粉丝失望,影片赢得了包括《电影旬报》最佳影片在内的众多奖项,票房也表现强劲。影片反映了当代日本社会的阴暗问题,提出了关于善恶本质的挑衅性问题。
2011——奇迹 奇跡 (2011) 导演:是枝裕和

奇迹 奇跡 (2011)
这是是枝裕和在本榜单上的第二部作品(位于中间的《步履不停》(2008年)除外),他再次与童星合作,无可比拟地发掘出他们的天赋和潜力。这是一部温馨的故事,讲述了一对在父母离婚后分开的兄弟,渴望再次生活在一起的经历。这部电影在2011年成为日本的一部黑马影片,在引发福岛灾难的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三个月后上映;《如父如子》可能是观众需要看到的一种电影慰藉。这部电影在英国上映是在两年后,当时《卫报》的彼得·布拉德肖称赞它是当年最好的电影之一:“这是一位不断进步的导演感人至深、令人深感满意的作品”。
2012——闪回记忆3D フラッシュバックメモリーズ 3D (2013) 导演:松江哲明

闪回记忆3D フラッシュバックメモリーズ 3D (2013)
松江哲明的作品表明了“自立电影”(jishu eiga)领域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由川村敏江、黑泽清和冢本晋也等杰出人物涌现出来的、由自筹资金的独立电影构成的创意源泉。他的处女作《再见,泡菜》(1999年)探索了他的日韩身份,而《唱到荼毒》(2009年)——一部零预算、单机位、一镜到底、使用一台数码摄像机拍摄的音乐家前野健太的音乐会电影——在2009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大奖。《闪回记忆3D》是一部非传统的纪录片,刻画了一位名叫戈马的迪吉里杜管演奏家,他在一场交通事故后无法形成新的记忆。松江通过无缝融合戈马表演的现场镜头、旧照片、动画和他妻子的日记摘录,记录了戈马的康复过程。戈马演奏时那持续不断、令人着迷的颤动,以及3D技术的创造性运用,共同构成了这部关于一个被时间凝固之人的感官冲击力极强的肖像。
2013——祖谷物语 祖谷物語 -おくのひと- (2013) 导演:茑哲一朗

祖谷物语 祖谷物語 -おくのひと- (2013)
这部耐心、引人入胜且美丽的影片,讲述了日本最偏远地区之一——伊亚谷的乡村生活,是一部具有英雄气概的电影制作。它本可以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讲述当地人和城市流亡者的日常生活,以及修建一条必然会让外界更接近这里的隧道所带来的冲突。然而,就其篇幅和视觉的宏伟程度而言,它堪称一部史诗。导演茑哲一朗(影片拍摄地德岛县人)和摄影师奥木悠太克采用了如今已很少见的35毫米胶片,捕捉到了壮丽的山景,效果惊人。评论家马克·西林曾将这部电影比作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认为这部电影“其中的奇幻与超自然元素不仅渗透于日常生活,而且与之诗意地共存,并最终超越了它”。
2014——只在那里发光 そこのみにて光輝く (2014) 导演:吴美保

只在那里发光 そこのみにて光輝く (2014)
这是“函馆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外两部为熊切和嘉的《海炭市叙景》和山下敦弘的《跨越栅栏》),改编自1990年自杀的佐藤泰志的小说。该片让当时相对年轻的女导演吴美保一举成名,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赢得了众多奖项和赞誉,包括代表日本角逐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机会。吴美保擅长挖掘家庭纽带,她在影片中运用了精湛的演技、摄影和音乐,从女性视角敏感地塑造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影片背景设定在一个夏天,地点是日本北部的港口城市函馆,围绕着一个漫无目的的男人和一个肩负无法逃避的家庭责任、生活贫困的女人之间的动荡恋情展开。
2015——欢乐时光 ハッピーアワー (2015) 导演:滨口龙介

欢乐时光 ハッピーアワー (2015)
滨口龙介已成为国际电影节上的一股重要力量,是新一代日本导演中最有前途的一位。他在东京艺术大学完成了电影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后,创作了毕业作品《激情》(2008年),这是一部关注人际关系脆弱的成熟戏剧片。当滨口龙介宏大的五小时长片《欢乐时光》在洛迦诺电影节首映时,他通过即兴创作来打磨电影的方法取得了回报,片中四位女主角的出色表演为她们赢得了共同的最佳女演员奖。
2016——临渊而立 淵に立つ (2016) 导演:深田晃司

临渊而立 淵に立つ (2016)
2016年的电影《临渊而立》让人想起了福冈利武广受好评的《款待》(2010年),在这部影片中,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一个看似普通的中下层郊区家庭,揭示了父女、母女关系中复杂的裂痕。片名指的是小女儿拼命想要调出旋律的风琴,它为影片中观察到的家庭生活荒诞之处提供了唯一真正的配乐,而在此之后,事情发生了更加黑暗的转折。深田晃司简洁、紧凑的视觉风格和对红色的强调,营造出一种无处不在的幽闭恐怖氛围,以及对剧情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揭露的可怕预期。
2017——花筐 花筐 HANAGATAMI (2017) 导演:大林宣彦

花筐 花筐 HANAGATAMI (2017)
虽然大林宣彦的国际声誉主要(且颇具误导性)来源于他古怪离奇的青少年恐怖电影处女作《鬼怪屋》,但这部生动地展现了一群青少年在战争摧毁他们的青春岁月之前的理想主义、友谊和浪漫故事的电影,同样具有独特的风格魅力。该片改编自檀一雄1937年的小说,其夸张怪诞的手法让人回想起导演20世纪60年代从事8毫米实验电影制作的起源,并在随后十年的电视广告工作中得到了提炼。当时78岁高龄的大林宣彦在开始创作这部168分钟的长片之前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只剩几个月的时间可活,这已足够令人钦佩。而他随后又推出了同样雄心勃勃的作品《海边电影院》(2019年),成为其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这更是令人惊叹不已。
2018——小偷家族 万引き家族 (2018) 导演: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 万引き家族 (2018)
这部电影继续展现了是枝裕和对于家庭单元的着迷,该片荣获2018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导演本人称之为其电影生涯第二阶段的结束之作。《小偷家族》描绘了一个生活在东京郊区的临时拼凑起来的边缘家庭。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这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地位,依靠偷窃为生。通过微妙地剖析这个“拼凑”起来的家庭单元,是枝裕和讲述了一个充满复杂性的细腻心理故事,揭示了表象之下隐藏的真相,导演借此大胆展现了现代日本更为阴暗的一面。
2019——域 王国(あるいはその家について) (2019) 导演:草野夏香

域 王国(あるいはその家について) (2019)
在东京学习电影制作后,草野夏香加于2014年凭借《螺旋銀河》宣布了自己的才华。她的第二部电影《域 王国》更为雄心勃勃,对电影体验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影片一开始,我们就遇到了高潮情节:秋子杀死了童年好友的女儿。至于原因,影片暂时没有给出答案。然后,电影分两条线索展开:警方调查和演员重新演绎电影场景。草野夏香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打破了时间顺序,将众多排练场景剪辑在一起,让观众捕捉到演员表演中微妙的变化。以下是榜单上最后一部电影,它令人耳目一新,创意十足,非常契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疏离感,以至于在2020年初于英国上映时,《卫报》称其为“冠状病毒时代的首部电影”。
感谢大家观看。
稀有电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10部日本关于时空穿越的佳片电影推荐】 (10人喜欢)
- 【10部来自罗马尼亚新浪潮的佳片电影推荐】 (9人喜欢)
- 【稀有电影:记录一次完整的资源搜索过程】 (54人喜欢)
- 【10部关于露营的佳片电影推荐】 (8人喜欢)
- 【10部关于“一人分饰双角”的佳片电影推荐】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