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15消费维权数据分析报告
来源 | 人民网
关于报告的完整内容:🔍关注公众号『全行业研报库』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 据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统计,2024年3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平台累计投诉量同比增加109%。消费者维权意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反映出消费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生活服务、旅游、电商、房产、汽车、游戏等领域成为投诉的“重灾区”,其中生活服务和旅游领域的投诉量位居前列。
2024年度维权高频词显示,旅行社、酒店、机票、补贴、演出票、培训、直播间、违约、预付费、退货退款、食品、手机,家电、二手、充值、价保、新能源、合同、游戏等领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焦点。这些高频词背后,是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遭遇的各种“坑”。
今年3·15晚会曝光的典型案例中,卫生用品领域的违规行为尤为触目惊心。山东济宁梁山县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被曝光从正规企业收购本应销毁的不合格卫生巾和纸尿裤残次品,经过简单挑选和重新包装后,以“二等品”的名义在市场上销售,利润高达七八千元一吨。此外,河南商丘的一些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被曝光并未进行杀菌处理,工人徒手制作,原材料随意堆放,甚至使用强力速干去污剂进行处理,严重违反了卫生标准。
家电维修领域的“宰客”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被曝光存在维修人员为了提高收费而采取各种“套路”的行为。例如,更换洗衣机电机的成本仅为91元,但收费却高达659元;水龙头未打开导致洗衣机无法进水,上门打开水龙头收费100多元;燃气灶未安装电池,维修人员却收取250多元的点火器更换费用。
食品领域同样存在严重问题。一些企业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导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这些保水虾仁不仅口感异常,还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金融领域的消费陷阱也频繁不断。借贷宝和人人信平台被曝光存在高利贷问题,借款人实际收到的资金远少于借款金额,却需要按照全额还款并支付高额利息。一些公司利用“大数据获客软件”和爬虫技术,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用于精准营销和电话骚扰,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智能机器人拨打的骚扰电话成为消费者的一大困扰。这些电话不仅频繁打扰消费者,还通过虚假宣传和诱导消费的方式,让消费者陷入“消费陷阱”。一些平台通过抽奖活动诱导消费者充值高额费用,却无法兑现所谓的“大奖”,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在南宁的科德国际五金市场和贵阳的金石五金机电城,部分商家被曝光公然售卖未达到国家检测标准的电线电缆。这些“非标线”不仅质量无法保证,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据应急管理部统计,国内重大火灾中,因线缆引发的火灾占50%以上。
从数据来看,消费维权面临三大痛点:维权成本高、举证难、监管滞后。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承担高昂的检测费用。而且,很多问题涉及到技术层面,消费者很难举证。监管部门虽然在努力,但面对新兴业态和复杂的市场环境,监管难度依然很大。
根据数据分析,2025年银发消费、虚拟情绪消费、智能客服缺陷、跨境消费等领域的投诉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这些领域都涉及到新兴技术和消费模式,监管难度大,消费者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以下为部分内容:












关于报告的所有完整内容,请于公众号『全行业研报库 』获取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