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点字
采访手记:深圳素人为什么引起我的兴趣?
深圳素人是一个拍摄有关深圳普通人故事短片的自媒体账号,粉丝不算少也不算多,抖音大约12万+,之所以叫深圳素人,起因是发起人希望把一群热爱表演的素人演员聚集在一起拍片,而他则创作了以《深圳素人》为名的故事短片。一个下午,我跟另一位编辑,及杂志的摄影总监一起去采访了这个团队,采访时间长达2个多小时,不算短,但仍感意犹未尽,有许多希望继续展开的话题。采访的结果是超出我意料的,我认为这是我来杂志后最有价值、最令我感兴趣的选题之一,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我认为深圳素人最难得的地方在于价值传递与大众流量的平衡。自媒体时代,有流量的账号很多,几百万、上千万粉丝都不罕见;讲价值与情怀的内容更多,毕竟政府资助的创作大都要传递正能量。而深圳素人的难得之处,在于做到了二者的平衡,有着稳固的价值内核和理念坚持,同时创作出的内容令观众爱看,所谓的“叫好又叫座”,这是很难的。鲁导在追求“生存”的同时,不被流量与经济利益绑架,连续10年拍公益短片,有着利他与助人的情怀,实属不易。
其次,深圳素人团队成员及其关注对象的草根,是深圳的最大公约数。可能是教育经历的缘故,我骨子里的理念是比较精英主义的,虽然嘴上经常说着一些“关怀底层群体”的话,但其实眼光始终在朝上看,对于绝大多数“草根”的生活缺乏实感。而深圳素人每一位团队成员的经历,包括从“功夫歌手”蜕变为年盈利数百万影视制作公司合伙人的导演、学IT的大专生一步步实现写作梦的编剧、看形象完全想象不出当过安检员的搞笑00后美女演员……看见活生生的他们,及其他短片中呈现的草根生活,让我好像第一次实实在在地理解了草根逐梦的内涵。所以,重点根本不在于一个自媒体账号,而在于“深圳素人”这四个字背后的立场与视角。
最后,喜剧的电影语言是我个人的偏爱。喜剧一向是我最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尤其是一些荒诞的黑色幽默,深圳素人的影片风格与我的喜好不谋而合。他们给自己定位的口号是:基于快乐,赚更多的钱,帮助更多的人。基于快乐,我认为至少包括两个内涵,一是运用喜剧的电影语言,哪怕喜剧的形式下包裹的是悲剧,二是电影会落在乐观向上的结尾中,而这会让一些带有悲剧色彩的社会现实情节不那么沉重。由于主业是影视制作公司的缘故,深圳素人能够把一个短视频用电影的视听语言来呈现,从而令短视频具备电影的质感,这也是与市面上绝大多数以人设为核心、内容重复雷同的MCN公司制作出的短视频非常不一样的。
以上是“深圳素人”令我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由于它所呈现的深圳“最大公约数”,深圳素人或许也将成为我理解深圳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