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卷了】比亚迪海洋网11款智驾版新车上市:加量不加价,最低到7.38W
比亚迪海洋网日前上市的11款智驾版车型,以7-30万元主流价格区间实现高阶智驾全覆盖,其中核心车型:
- 海鸥智驾版:行业首款搭载高阶智驾的A00级车型,售价首次下探至7万元级,集成遥控泊车(RPA)、自动泊车(APA)等功能;
- 海豚智驾版:全系标配“天神之眼”系统与智能座舱高阶版(DiLink 100),轴距2718mm,定位A0级家轿市场;
- 海豹06DM-i智驾版:搭载第五代DM技术,亏电油耗仅2.93L/100km,综合续航超2000km,兼顾经济性与智能化;
- 宋PLUS智驾版:新增高阶智驾功能,强化市场竞争力,现场通过高速路测展示领航能力。
而核心中的核心,应该是海豚跟海豹:

01、海豚起步就搭载智驾

02、海豹这个车子设计非常好看,10万以内没有对手。

所有智驾在配置上并不低,我在试驾中也感觉这次升级很大,尤其更加模拟人的开车习惯。而代客泊车功能实现“下车即走”的操作闭环,将停车场景的交互步骤压缩60%以上;高快领航功能在30公里高速路段达成零接管,使通勤疲劳度降低约40%。这些数据背后,是智能驾驶从“功能堆砌”向“场景闭环”的质变。这是一种新的竞争点。加上3.17比亚迪发布的兆瓦快充,这国民电车必然大卖了。

实际上我认为行业需要重新思考:
当基础智驾成为标配,如何通过场景化体验创新构建新的用户价值体系?
本次发布会也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正式突破价格壁垒,向大众消费市场发起全面冲击。这一动作不仅重构了行业技术竞争格局,更预示着智能驾驶将从“高端配置”加速转向“普惠科技”。市场层面,比亚迪通过产品矩阵的垂直覆盖,首次将高阶智驾下探至7万元入门车型。这种“技术平权”策略直接击穿行业痛点——当前市场80%以上的L2+级智驾系统集中在20万元以上车型。数据显示,2023年15-30万元车型占新能源市场58%份额,该价格区间的智驾渗透率每提升10%,将激活超百万台的市场需求。海洋网的布局显然瞄准了这个增量空间,可能引发其他车企的跟进性技术下沉。

从技术维度看,“天神之眼”系统展现出的多模态感知能力具有行业标杆意义。其5R12V多传感器融合方案配合29个智驾传感器构建的感知网络,相较于传统方案扩展了20%以上的探测范围。特别是在南京城市快速路实测中,系统在自主换道、大曲率弯道控速等场景的毫秒级响应能力,印证了比亚迪在环境建模与决策算法方面的突破。这种将激光雷达级感知精度与视觉算法相结合的技术路径,为行业提供了高性价比解决方案的新思路。

值得关注的是,大规模智驾普及带来的长尾效应。随着搭载量激增,系统需应对的道路场景复杂度将呈指数级增长。比亚迪通过南京等区域的路测数据积累,正在构建具有地域适应性的智驾数据库,这种“数据-算法”闭环能力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行业预测,2025年城市NOA的泛化能力将决定车企在智能驾驶赛道的最终排位。

当前行业正站在智能驾驶商业化的临界点。比亚迪海洋网这轮产品攻势,不仅打破了价格与技术之间的平衡点,更揭示了智能驾驶发展的新范式——以规模化应用倒逼技术迭代,用场景闭环重塑用户体验。当主流市场完成智驾启蒙,整个行业将迎来从“辅助驾驶”向“准自动驾驶”跃迁的质变期,这场变革的深度与广度,或将重新定义未来五年的市场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