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摇进清华 | 漫谈独立音乐 Live 在学校的可能性
有个叫「不对称摇滚集」的系列挺特别,4 支器乐摇滚乐队在清华的一个剧场内演出。

非校园独立乐队在学校里的演出并不常见,后摇就更少了。原因其实比较简单,一是学校内的演出并没有商业化,外部主办方没有资质或渠道去学校内举办一场演出;二是学校本身对出演的乐队、曲目、内容有自己的标准,进而导致因各种原因哪怕被提案上去,也被否掉的情况。

但也有事成者。
2009 年,澳门后摇 WhyOceans 应澳门大学学生会国际电影学会邀请,联合沼泽乐队于「After Silence - 默片现场配乐音乐会」为多套美国及西班牙早期默片电影作现场配乐演出,大获好评。WhyOceans 更被认为是首队成功作默片现场配乐的澳门独立乐队。

2015 年,时过夏末受香港大学学生会音乐社邀请,前往港大演出,一同同台的还有草莓救星和 Downer 乐团,这个阵容哪怕放在当时的市场上,已经算得上很稀有了。

至于去年的 11 月底,时过夏末参演的上海交大第十一届绿洲音乐节,则更是风风火火,以至于 E 君某不听后摇的某好友在现场听完时过夏末买了一张唱片,后摇乐队进校园的破圈效应可见一斑。

但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生 Dylan 曾力推安尼西亚在四川的某 Top 高校的校级舞台演出,活动向上报之后被叫停,负责的老师表示:一是感觉内容不适合作为一个学校官方主办的演出来呈现,建议让社团办一个小活动;再一个是不太认可乐队的影响力,表示以往这一平台的嘉宾都是院士级的学者或著名艺术家,担心师生的的参与度不够高。
于是这件事就此遗憾作罢。

一般来说,外来资本或“非校园人员”除非关系很硬,很难推动进校园的演出,反而是校内的组织(学生会、社联等)或同学来发起,比较容易得到学校的支持。
本次的「不对称摇滚集」便是 THU 里做心理疾病研究的博士生 Oslo 和”逍遥夜“的老师同学发起的。「LIVE逍遥夜」是新清华学堂的一个演出项目,Lur:、缺省、Alexandre Herer 都曾登上这个舞台,目前应该是全国仅存的校园内持续运营的 LIVE 现场。

Oslo 喜欢了纯器乐音乐多年,出于“‘人声’为主旋律依然是主流流行音乐表现形式,来的校园的流行乐演出也是人声为主的风格,希望更多的人喜欢器乐为主旋律的演出”的动机,他组织了这个系列的表演。
一般来说“如果是学校官方组织的音乐活动,学校会首先会考虑该组艺人是否是劣迹艺人,有没有政治上的风险。其次是他的音乐圈内知名度或者影响力,总体来说希望是音乐圈内知名度或影响力高的艺人/音乐人来到学校,不希望是流量明星,流量太大的人对学校也不一定是好事。”学校会更加尊重音乐人在自己音乐类别的真实实力,而非流量和声量。而如果是学生民间组织发起,则更趋向于顺应同学们自己的审美。
当 E 君问到校内学生对于器乐摇滚的态度时,Oslo 说“一类是普通爱好者(70%),没有对音乐风格有基础认知,会因为本周五没有事情,跟随身边朋友一起去买票看演出;一类是音乐发烧友(30%),对不同器乐摇滚乐队有自己的评价和认识,会加入到校外乐队的邀请中来。”而在国内 Top 2 的两家大学,这样的发烧友会更多。

因为是学生自己发起,所以在推进中一般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大阻力,学校行政层面的审批同意,艺人肯定无政治风险,同时活动日期非敏感时期,与学校特别活动无冲突。保持与学校各部处的良好关系,合情合理进行活动申请。第二大阻力,校外乐队的秀费和演出成本,目前是个人出资(校友)+ 拉赞助解决两大方式结合。”
有一些后摇乐队就来自校园,比如沼泽发迹于广工,海亮:“我们最开始在校园玩乐队的时候,是叫做‘广工校园电声小乐队’。”

乐队们走出校园之后,若能返回校园,何况不是一种“化作春泥更护花”。
祝好。
EDopamine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大家常说的 Live Session,是什么东西?|附推荐 (7人喜欢)
- 吉他的 101 种弹法 (2人喜欢)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2人喜欢)
- New Beat 3.0:回家 (5人喜欢)
- saisa:这片空旷的空间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