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惊蛰-沈阳-矮紫杉-05
三月五日。惊蛩节气去拜访的古树是沈阳园科院树木标本园那株有着“紫杉龙王"美誉的矮紫杉。路过科普公园,便先去看看沈阳市图书馆南门的那棵“书香柳”(哈哈,给古树起名起上瘾了)。远远地就看到钢铁丛林包围中,那棵孑然独立的旱柳,挺阔的树冠,弯沿舒展的枝干,一棵树用一年又一年的时间,一笔一划地在空中描摹出自己的筋骨跟枝羽。西南一枝枝尖上,两个鹊巢毗邻而居,巢主人正各自跳进钻出地忙碌着加固、翻盖巢窝。


书香柳树下有直径约10米的圆形石砌树池,石材高约30厘米。树下落叶未清理。树的高度约为10米,地围3.4米,胸围3米,东西冠幅15米,南北冠幅18米。树尖儿有两个喜鹊巢,正在营建中,相距约1~2米,高度相近,疑为家族成员毗邻营巢、繁殖。树的一级分支为二,东向分干平卧横生,已被截断,树皮腐败、消失,裸露的木质层生有银白色的裂褶菌。西向一级分枝成为主干,主干树皮深裂,有孔洞,有虫网、蛹壳残留。二级分枝中东北、西南两枝在近主干处被截去,断面涂草绿色漆。三级分两枝,其中一枝又一分为二,组成三大侧干,长势良好,整体树身向西北微微倾斜。

2007版《沈阳古树名木》节选这株古柳树在沈阳2007版应保护树种一览表中有记录:树龄约为60年,高度20米,地围2.92米,胸围2.56米,冠幅14×16.5米。通过数据对比,它现在的树龄约为78年,地围、胸围和冠幅的稳定增长,说明它的长势良好;高度的变化,可能是我的估算有较大误差,也可能与高枝被截掉有关系。通过照片对比,可以看到其比18年前沧桑了不少,彼时几乎基生的一级侧干和几根二级分枝尚存,如今几乎所有低枝都已枯死截掉了。而通过与之前的百年以上的龙柳、饮鹿柳的数据对比,此株古柳虽不足百年,但就作为后备古树资源加以关注和保护。

之后,又去看离公园东北不远的枫杨。这棵枫杨有沈阳日报于2014年进行百年古树寻访活动的立牌介绍,无护栏,树下落叶末清理。距这棵老枫杨西侧不远,还有两株树干有电线杆粗细的青年枫杨树。正值早春,在维管束内如激流般奔涌的树液,自树洞、断枝、虫噬鸟啄的伤口处流淌出来,初春阳光里,濡湿的枝干闪着光,亮晶晶的树汁集聚、坠落,打在地面的枯叶上,啪嗒、啪嗒,一声声轻响。我在树下流连的十几分钟里也有两三次被这样的液滴砸中,打在线帽和羽绒服的袖子上。尝了下,甜。
这三棵枫杨,此刻仿若限时供给的空中甜水铺,自然引来群鸟光顾。先后光临的顾客有一群灰喜鹊、一只栗耳短脚鹎,四五只丝光椋鸟,两对黑尾蜡嘴雀。在树下测量时各种鸟声盈耳,黑尾蜡嘴雀的求偶鸣啭最动听,短脚鹎的锐鸣最具存在感。这棵老枫杨实地测量的结果为:地围3.76米,胸围3.34米,东西冠幅约为13米,南北冠幅约为12米。高度约为20米;其在沈阳2007版应保护树种一览表中也有记录:树龄约为60年,高度14.5米。地围 3.2米,胸围2.75米,冠幅为12.5×10米。枫杨在沈阳算是边缘树种,因此这样一棵树龄近80年的枫杨树在本地已是极为罕见,很需要作为后备古树资源加以关注和保护。



枫杨树干一处巨大的树痂,急需进行处理和填堵。古树群的木腊资老师给出建议:伤口腐朽部位要杀菌、修平(修平现在来不及了,但是可以防治更快传播腐朽菌),然后涂抹修复液或是碳化处理,后期自己也会包裹住或中国台湾产南宝树脂胶进行封堵。准备适时向12315进行反映和建议。 离开科普公园,过天桥至沈阳园科院树木园。先去看了看门口的水杉和池塘边紫斑牡丹。它们在沈阳2007版应保护树种一览表中都有记录,到今年水杉为48年(一说这株水杉是1963年被请入园林科学院的,树龄已经有70岁以上),紫斑牡丹为86年。这些尚不足百年,无法进入古树名录的老树,却是沈阳古树名木珍贵的后备资源,值得有关部门进行统一的、持续的关注与保护。


接下来,本次探访的主角终于登场啦——这株2007年古树名木记录在册的百年古树位于沈阳园科院树木园内,是树木园的镇园之宝。

探访札记
2025.03.05-03.19 惊蛰 晴-5℃~6℃
沈阳市园林植物标本园占地面积10公顷,隶属于1963年建院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以展示北方地区的植物资源为主,公园包括树木标本园、花卉标本园、植物应用展示区三大部分,共搜集植物600多种,其中木本315种,草本320种,是一个集植物收集、植物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公园。其中这株近120年的矮紫杉是其当之无愧的“镇园植宝”。
当你踏进寂静又有几分萧瑟的园区,沿着银杏分植的主路拐进这条小径,就会立即被转角处这株数枝并茂,树形丰盈的大灌木所吸引。它紫干苍劲,叶针密绿,深浅参差,走得越近,越被它翩若游龙、矫如鹏翼的气度所捕获。

矮紫杉(学名:Taxus cuspidatavar.nanarehd.)是东北红豆杉培育出来的一个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半球状密纵灌木。其树形矮小,树姿秀美,终年常绿;叶螺旋状着生,呈不规则两列,与小枝约成45°角斜展,条形,基部窄,有短柄,先端且凸尖,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有两条灰绿色气孔线。
该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浅根性,侧根发达,生长迟缓,据说每年只能生长10厘米左右;雌雄异株,假种皮鲜红色,异常亮丽。花期5-6月,种子9-10月成熟。非常耐寒,又有很强的耐阴性,耐修剪,怕涝;喜生富含有机质之湿润土壤中。中国北京地区,吉林省,辽宁的丹东、大连、沈阳,以及青岛、上海、杭州等地有栽培。





忍不住围着它打转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打量、去欣赏,去拍照……像个追星的粉丝。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年生的绿色小枝,和小枝基部的宿存芽鳞;可以看到与原变种相区别的轮生叶,及条状针叶下两条比边带宽2倍的白绿色气孔带;还能看到单生于叶腋的小豆粒大小的雄球花。

收录在2007年《沈阳古树名木》中的这棵紫杉王数据为:树龄100余年,树高6米,冠幅8×7米。从前后的照片对比可见,十八年的时光加诸于它,低枝尽褪,让它的身姿变得更加沉稳苍劲,树冠更加开阔疏朗。
基本信息
探访编号:05 地点:沈阳园林树木标本园
中文名:矮紫杉 俗名:紫杉王,紫杉龙王 拉丁名:Taxus cuspidata 'Nana' Rehd 科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东北红豆杉一变种
估测树龄:约120年
树高:约6米
胸围:无
地围:无
东西冠幅:11米
南北冠幅:12米
平均冠幅:11.5米
海拔:50米
生长势:正常
保护:无支撑,无护栏,无古树确认铭牌。
受惠于这趟古树探访之行,让我收到了往年不曾阅读到的一些春信:异色瓢虫如蹒跚老者般缓缓现身;赤杨枝梢上升起一阵阵暗红烟雾,看来它的雄花穗比小区里的榛萌动的更早;杨、柳、榆、接骨木,银柳和玉兰正在纷纷打开或褪去芽苞外的“冬装”。枫杨的甜水铺子引来众多鸟雀光顾,一小群丝光椋鸟勇敢对抗在地小霸王灰喜鹊,黑尾蜡嘴雀欢快地唱着求偶之歌。 正在武当玉兰和天目玉兰芽衣之间找不同,一只北松鼠在离我不到两米远的地方,牙爪并用扯下一块树木保温棉,飞身上树,在大树间窜跳奔跃,一路盯梢尾随——竟然发现了它正在精心建设的“育婴房”!难怪博物群里的有人吐槽北陵公园的松鼠突然不见了,那是因为繁殖季将至,它们在忙着建窝产崽,没空儿像冬天那样大摇大摆地出来逛吃逛喝啦。



我还一直好奇为什么目前我拜访的雌雄异株的古树皆为雄株,旱柳是,矮紫杉也是。请教古树组的水杉老师,她在大连观察的那几棵东北红豆杉古树雌雄株比例,得到的答案也是都是雄株。把这个问题抛给豆包,得到的回复是:
现存古树中雄株比例显著高于雌株的现象,是植物生物学特性、人类活动干预和生态环境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科学机制和实际案例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生物学特性:繁殖策略与能量消耗的权衡
- 繁殖成本差异 雌株需消耗大量能量用于结果和种子发育。例如,银杏雌株每年结果需消耗约 30% 的光合产物,长期累积会导致树体抗逆能力下降。相比之下,雄株仅需生产花粉,能量投入远低于雌株。研究表明,频繁结果的雌株寿命可能缩短 15%-20%。
- 抗逆能力分化 雄株在进化中更倾向于 “保守型” 资源分配策略,将更多资源用于防御和修复。例如,干旱胁迫下,雄株杨树叶片中化学防御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雌株,对广食性昆虫的抑制能力更强。而雌株为补偿繁殖成本,常采取 “激进型” 策略,牺牲防御能力以提高光合效率,导致其在极端环境中更易受损。
- 遗传与生理差异 部分树种的雄株天生具有长寿基因。例如,欧洲红豆杉雄株寿命可达 5000 年,而雌株普遍短于 3000 年。这种差异可能与性别染色体结构有关,如杨柳科植物 Y 染色体携带的抗逆基因(如 FERR-R)可增强雄株的生存优势。
二、人类活动:主动选择与被动干预
- 城市绿化偏好 雌株果实常带来管理问题。例如,银杏雌株的种子外种皮含有丁酸等物质,腐烂后散发恶臭,导致城市园林优先种植雄株。类似地,杨树雌株飞絮易引发呼吸道过敏,河南等地因雌株比例过高(超 90%)导致严重生态问题,迫使人工林转向雄株。
- 经济价值导向 某些树种的雌株因果实或木材价值被过度采伐。例如,杨梅雌株结果后易遭虫害,果农为追求短期收益常砍伐雄株,导致野生杨梅雄株数量锐减。而雌株因经济价值低,反而在自然环境中得以保留。
- 历史文化因素 部分古树因宗教或文化意义被刻意保护,而雄株更易被选中。例如,欧洲中世纪教堂庭院中常种植红豆杉雄株,因其树形挺拔、寿命长,被视为不朽象征。
三、生态竞争:资源分配与环境压力
- 资源利用效率 雄株在资源竞争中更具优势。例如,连香树雄株比叶重更高,叶干物质含量比雌株高 12%,使其在贫瘠土壤中更易存活。而雌株为支持果实发育,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如酚类)可能抑制自身生长,形成 “自毒效应”。
- 病虫害威胁 结果期的雌株更易吸引害虫。例如,银杏雌株果实易招引果蝇,导致树干腐烂风险增加。此外,雌株在结果期免疫力下降,对真菌病害(如银杏干枯病)的抵抗力比雄株低 30%。
- 气候变化适应性 全球变暖加剧了雌株的生存劣势。研究发现,高温胁迫下雌株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雄株高 18%,且恢复能力更弱。这种差异在干旱地区尤为明显,雄株杨树在缺水条件下的存活率比雌株高 40%。
四、典型案例:银杏与红豆杉的启示
- 银杏
- 城市雄株主导: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行道银杏中,雄株占比超 95%,因果实污染问题被系统性淘汰。
- 自然种群例外:湖北随州千年银杏谷的古树中,雌株占比达 87%,这是因为当地居民为获取白果(种子)而刻意保留雌株。
- 欧洲红豆杉
- 寿命差异:雄株平均寿命比雌株长 1500 年,且抗虫性更强。中世纪教堂种植的红豆杉雄株,因宗教保护和低繁殖压力,成为现存古树的主要来源。
五、科学争议与例外情况
- 性别逆转现象 部分植物(如印度天南星)在极端环境下会发生性别转换。例如,营养不良的雌株可能转为雄株以减少能量消耗。这种机制可能在古树中延缓雌株死亡,但无法改变整体性别比例。
- 人工干预的影响 湖北安陆市通过人工授粉技术,使银杏雌株结果量减少 50%,显著延长其寿命。这表明合理管理可逆转雌株劣势。
结论:多重因素的动态平衡
古树性别比例失衡是自然选择与人为干预共同作用的结果。雄株因繁殖成本低、抗逆性强、人类偏好等优势,在长期生存中占据主导。但这一现象并非绝对,如河南银杏古树中雌株占比 87%,说明局部环境和人为保护可改变性别结构。未来研究需结合基因组学(如性别决定基因 FERR-R)和生态模型,为古树保护提供更精准的策略。
康素爱萝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古树|谷雨-北方-沈阳山梨-11 (24人喜欢)
- 古树|雨水-北方-沈阳旱柳-04 (8人喜欢)
- 踏雪访古树 河堤遇田鹀。 (8人喜欢)
- 古树|立春-北方-沈阳旱柳-03 (3人喜欢)
- 古树|大寒-北方-沈阳旱柳-02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