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欲靠前 家国靠边 ——怪论李安《色戒》
李安的电影《色戒》,年轻时当情色片来看,希望看到活色生香的场面,可惜是删减版,耐着性子看到结尾,满怀失望与遗憾。多年之后,终于补上,感觉不过尔尔。因为,我年逾不惑,已然跨过了那座山。
我们的认知当中,文学作品抑或艺术品,得有宏大的构想、辽阔的脉络、丰腴的精神,即人文之上或者家国情怀下的厚重感。厚重感,要么来自历史,也就是时间,要么来自深思,源自深刻。
李安的《色戒》,打破了这惯常的认知。家国沦为背景,看起来绘声绘色,实则浅淡的一抹,距离遥远,外相氤氲。
电影里:家国,一开始,这么浓墨重彩;民族,最先时,那么旗帜飘扬。它们气壮山河,硬如金铁!
可是到了末尾,发现苗头不对,才惊觉李安,更准确的说,是经历风浪、见识变迁的张爱玲,居然将欢爱置于中心,让个人凌驾时代之上。兵荒马乱的,只想肉体上的缠绵,哪怕片刻……
宏大的,圣洁的,高尚的,它们依然在,可是在《色戒》中,悄然隐退。站在台前,被光追到与沐浴的,是肉欲。
直接了当的肉欲,一个寂寞的男人,与另一个寂寞的女人,不顾一切,飞蛾扑火后,躯体的靠近,撕扯,胶结——温存之后,注定的悲惨结局。
算计,凶险,尔虞我诈,酷刑,血腥,暴虐——统统,统统,充当了背景。爱情,责任,美好,希望,团圆——统统,统统,也作了背影。
也许,它,无论缤纷的影像,还是冷艳的文字,想要呈现的是人性。大多数人,或者绝大多数草根,皆存的欲望与心思。极少数,叱咤的历史人物,在那些人身上,也许很难发掘这种低矮入风尘的普遍共性——远离时代,基于个体。也正是基于大多数,此种人性,换句话,漫漫风尘、普遍人心,品咂起来才有滋有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