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条目翻译 - 德占波兰征兵历史
Military enrolment in German-occupied Poland
在纳粹德国于1939年入侵波兰后,德国国防军曾从占波兰总人口2.2%的德裔少数群体中征兵,但出于种族原因,并未征募波兰人。1943年,在战事变得对德国愈发不利后,国防军开始强征波兰人,并在指挥他们的过程中实施种族歧视政策。
在纳粹德国的种族政策下,波兰的德裔少数族群属于人种地位优越的“德意志裔人”(Volksdeutsche),而波兰人则属于次等人类。纳粹德国在犹太人大屠杀中杀害了三百万波兰犹太人;此外,纳粹还对非犹太波兰人实施种族灭绝,至少190万波兰人被杀,影响力较大的人物和领导人物是屠杀重点目标,其余人则被强征为奴工,其中就包括被强征入军队者。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并不信任军种的波兰人,他们在被盟军俘虏后经常转而加入波兰流亡政府武装力量。在被国防军强征入伍的波兰人中,有将近9万人在后来加入波兰在西方武装力量(Polish Armed Forces in the West)。截至1945年胜利日(5月9日),波兰在西方武装力量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波兰士兵曾服役于德军。在东线战场,战俘营里的国防军士兵成了波兰在东方武装力量(Polish Armed Forces in the East)的主要兵员来源。
在波兰,说某人“祖辈有人是德国国防军”(grandfather in the Wehrmacht)是一句颇具贬义的话。曾服役于德军者及其后代在波兰遭受同胞欺压、歧视、排斥。甚至到了21世纪,这些人还是经常被同胞排斥于波兰民族群体之外。
估计
曾有民族成分多样的波兰公民服役于国防军和武装党卫队,该情况在被纳粹德国吞并的波兰领土(如上西里西亚)尤为突出。在这些地区,适龄人员服役于德军是普遍情况,但要确定其中属于波兰民族者的人数则较为困难,因为当地人口的民族认同并非固定不变。波方通常估计约有25万波兰族人曾服役于德军。卡托维采西里西亚大学(University of Silesia in Katowice)学者Ryszard Kaczmarek根据文件证据保守估计这一数字至少达到了295000;但他依然认为这一估算结果相当之低,若假定德意志人名录(Deutsche Volksliste)中的第三类人(即‘自愿接受日耳曼同化者’——被纳粹视为已部分接受波兰同化的原住民[主要是西里西亚人和卡舒比人])中的适龄男性入伍比例与“旧帝国”(Altreich,在1938年之前就属于纳粹德国的领土)的同一比例一致,那么估算结果最高能达到50万人。波兰抵抗运动在1944年初得出的估算结果也类似:在但泽-西普鲁士帝国大区和西里西亚,有40万-45万波兰人加入德军。
纳粹德国当局认为,被定性为德意志人名录第三类人者其实大多都是波兰族人,在这些人的军事档案上都标注了“波兰人”。
动机
波兰人加入国防军的动机包括各种因素。从纳粹种族理论角度来看,卡舒比人和西里西亚人属于“民族共同体”(Volksgemeinschaft)。想要与敌人合作并非波兰人加入国防军的唯一原因,很多人为了适应复杂且多变的局势而入伍,投机主义心态也是动机之一。1943-45年间,由于前线损失惨重,纳粹放宽了种族政策限制,大量征募波兰人。
在吞并领土上,并非只有德占当局鼓励波兰人在德意志人名录上登记;波兰地下国和天主教会也会劝同胞去登记注册,因为这样能避免当地人口遭大规模驱逐,从而保住当地的波兰民族文化。因此,在卡托维采地区,有140万人在德意志人名录上登记。拒绝登记注册的居民数量相对可以忽略不计。
也曾有一支名为“德意志民族自卫队”(Volksdeutscher Selbstschutz)的德裔人突击旅,其成员是波兰的德裔少数民族。该部队有很多人员都是在第三帝国接受的训练。战争刚一爆发,民族自卫队就开始在西普鲁士、上西里西亚以及瓦尔特兰帝国大区和“安全警察和党卫队保安局特别行动队”(Einsatzgruppen der Sicherheitspolizei und des SD,简称‘别动队’)一起大规模屠杀波兰人和犹太人(坦能堡行动)。
波兰武装力量
在西线,盟军是在关押非洲军团士兵的战俘营中首次发现波兰裔德军的。在意识到被俘德军中有大量波兰人后,英方和波兰在西方武装力量创建了一个征募战俘来为己方工作的特别部门。1943年夏季,征募力度开始加大。
1944年1月,英陆军将领亨利·梅特兰·威尔逊(Henry Maitland Wilson)表达了对缺乏波兰补充部队的担忧,瓦迪斯瓦夫·安德斯将军则作保证说,他将在前线征募补充兵员。1944年6月时,波兰在西方武装力量第2军中有2500名前战俘,到了1945年,这一人数增长至18500,安德斯没有盲目乐观。由于征募了大量战俘,到战争结束时,波兰在西方武装力量的兵力已超过其在意大利战役开始时的兵力。安德斯的部队不仅从国防军战俘中征募兵员,还吸纳了176名原属于党卫队第14武装掷弹兵师(加利西亚第1师)的士兵。
最终,有将近9万名曾服役于国防军的波兰人加入了波兰在西方武装力量。截至1945年胜利日(5月9日),波兰在西方武装力量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波兰士兵曾服役于德军。
在东线战场,战俘营里的国防军士兵成了波兰在东方武装力量的主要兵员来源。
德军对再度俘获的逃兵的处理
德军在俘虏先前曾逃离国防军的波兰人后,并不将其视为战俘,而是逃兵,加以军法审判。
战后
在波兰,曾服役于德军者及其后代遭受同胞欺压、歧视、排斥。甚至到了21世纪,这些人还是经常被同胞排斥于波兰民族群体之外。
2005年波兰总统选举期间,法律与公正党的Jacek Kurski就因Donald Tusk的祖父曾服役于德国国防军而对其进行攻击。
部分曾服役于国防军(陆军、空军、海军)的波兰人
· Tony Halik:于1943年被征入国防军空军
· Sylwester Kaliski:于1943年9月被征入国防军海军
· Edmund Giemsa:曾被迫加入国防军,后来脱逃,加入法国抵抗组织,之后加入波兰陆军
· Leon Piesowocki:于1943年被征入国防军,随部队去到法国的Bourg-en-Bresse,之后又随部队抵达意大利Livorno附近地区,在当地逃跑,加入盟军部队
· Adam Baworowski:被征入国防军,据部分资料称,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负伤,在死前,他在搭载伤员撤离的飞机上把座位让给另一位伤得更重的战友
· Albin Siekierski:被征入国防军,随部队来到东线,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负伤。
· Gerard Cieślik:他于1944年12月开始服役于国防军。1945年初,他去到丹麦服役,住在教堂里,奉命防守一座桥梁
参考资料
https://www.ushmm.org/m/pdfs/2000926-Poles.pdf
M. Bennett; P. Latawski (November 30, 2004). Exile Armies. Springer. p. 36. ISBN 9780230522459.
Nijakowski, Lech M. (2009). "Discrimination Against Minorities in Poland on the Basis of Hist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39 (3): 38–57. doi:10.2753/IJS0020-7659390302. S2CID 146137884
Kulczycki, John J. (March 7, 2016). Belonging to the N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74969537.
Browning, Christopher R. (1998) [1992]. "Arrival in Poland". Ordinary Men: Reserve Police Battalion 101 and the Final Solution in Poland. Penguin Books. pp. 51, 98, 109, 124.
Moore, Bob (2022-05-05). Prisoners of War: Europe: 1939-195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187597-7.
https://historiapolskiegotenisa.pl/adam-baworowski/153_8828_0
Zaremba, Rafał. Urodzony na boisku.
扩展阅读
https://www.wehrmacht-polacy.pl/literatura.html
https://ome-lexikon.uni-oldenburg.de/begriffe/deutsche-volksliste
© 本文版权归 张程ZhāngChé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