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与旧房改造
今年春节期间最困扰我的一件事就是:我要住哪?
半年前我看了《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深受触动。当时我还住在杭州六号地铁线附近的一个回迁房小区里。那是我在杭州第一个落脚点。合租房,百来平的房子被隔出了四间卧室。我的那间朝南,算是大次卧,月租1500。
围绕那次租房发生了很多奇葩事。我在小*书上看到这间房的转租信息,签完协议后才得知转租人和房东签的合同实际是1450一个月,比租给我的价格少了50。这微微的差价微微地超出了我的认知。毕竟转租市场上一般只有赔钱的份,没有赚钱的份。当然,这不是迫使我在6个月后搬走的直接原因。就我个人来说,一开始这间房什么都好,干净整洁安静生活便利离公司近。直到旁边两个原本没住人的小次卧分别搬进一个男的和一对情侣,日子开始变得糟心起来。
令我不解的事情主要有三:第一,情侣有什么必要与人合租不到10平米的次卧?第二,男的为什么能把厕所用得这么脏?第三,到底是谁在没给我钱的情况下心安理得地抽光了我放外面的纸?
当时我分析,虽然我曾经和两个顶好的室友合租得很愉快,但那完全是我走大运,而我现在所面对的才是群租房最现实的问题。于是我调整了自己找房的需求:还是要离公司近,最多只和一个女生合租。
随后我又在小*书上找到一个转租信息,也是在公司附近的另一个小区,同样是骑车10分钟的通勤路程。两居室,更好更新的装修,合租人还有一只猫,月租1950。后面的遭遇我在之前的日记里已经提到,就不赘述了。总之,我又开始了一段痛苦的合租生活。
事已至此,我只能放弃对人的期待,再次重新调整自己的需求:我要找个一居室,可以离公司稍远,但一定要一个人住。
那时,我对在线上自力找房已不抱希望——就杭州而言,能看到的信息主要以转租为主,剩下的多是群租房房东发布的(画像:拆迁暴发户,或投资了多套房的拆迁暴发户,出租为其主业),多数的正经房东往往委托中介以省去自己麻烦,或是在小区附近粘贴小广告(画像:年纪稍长,有不止一套住房,不懂自媒体)。 但在我回杭前,我无意间又在小*书上看到一条房东直租的笔记。内容很简单,该有的信息都没有。后来和房东聊了聊,这套房产具体情况有些复杂,但长租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于是我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在杭州搬了三次家。令人欣慰的是,这次总算是租到了一个还算清爽的房子,它甚至有两个房间,地铁通勤五站路。不过,我的低廉房租是以“有事不找房东”为代价的。而且由于租金年付,物业费、网费自理,这些加上后来我维护修缮房子的人力和费用,算下来第一年也没赚太多。
随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我只需要在未来两周内整理好十三箱行李,然后叫个搬家公司搬去新家就行。只是,随着我“爆改老破小”的念头变得具体,这个粗略的搬家计划也毫不意外地变成了地狱难度。
我在搬家前发现了这么些问题: 首先,阳台上的窗帘是用魔术贴固定在窗户盒上的,而窗帘后的那堵墙连着窗户盒,已经长满了霉斑、霉菌。我需要重做这面墙,这个工程在闲鱼上的报价是2600块(仅仅到“刮大白”这一步)。我还需要安装有轨道的窗帘,这在小区楼下的窗帘店报价是300块起,如果找木工重做窗帘盒又是另外的价钱。


其次,我发现冰箱不太对劲,它根本没在制冷;洗衣机也不太对劲,它在洗窗帘的时候水漏了一客厅。所以要不要更换大家电也变成一个问题。
再次,厨房的吊顶在油烟机管道处有个大洞,卫生间没有吊顶,但靠近天花板的墙上也有一个预留给什么管道的大洞,而这些“通道”不知是否与我第一天在客厅角落发现的小老鼠尸体有关。于是要不要加装吊顶也进入本次改造的考虑范围内。
签完合同、交完租金后,我坐在新租的房子里,在短视频平台上刷了几小时视频学习刮墙技术,最后脑袋一热决定自己干,激情下单了墙固、底层耐水腻子、面层耐水腻子、两桶油漆,以及各种刷墙要用的工具。除了刮墙,其他工程也是如法炮制:先确定问题,确定解决方案,然后下单等快递,照着短视频动手。
这整个翻新活动一直持续到了三月,但我甚至在正式搬家前都没做好刷墙这件事。就这些翻新工作,花了多少钱倒是次要,光确定要买什么东西就有无数的功课,非常耗费精力。我也踩了不少坑:比如屋里其实只有一面墙的一小部分有必要铲到露水泥后上底层腻子,这样工程量能小些——但我为此买了15公斤的底层腻子(且我得自己从快递站拖回来),全屋的破墙补完也才用了不到一半。关于刷墙还有很多坑,虽然都是没有用的经验,但回想起来很有意思,以后可以细说。

此外,出于预算(和工程量)考虑,很多东西最后都选择了凑合。
发霉的窗帘盒,因为找木工的成本太高,且拆除后的情况也不可预测,我最后选择用84消毒液对它一顿狂喷,竟也除掉了霉菌,让它变得清爽。
窗帘,我拆了原先生锈的窗帘码,撕掉了旧窗帘的魔术贴,洗了旧窗帘,借了电钻,在窗帘盒上打了几个洞,自己安装了窗帘轨道。2米多的简易窗帘轨道不过10多块钱,加上夹窗帘的夹子也就20来块,使用起来一样顺滑。

吊顶。厨房的洞有点太大了,我后来用防水防油的特种胶带封住了洞口,自认为效果还行,成本20元(胶带还没用完)。卫生间的洞,我找了个尺寸相当的塑料片(tb上有专卖各种尺寸堵洞口的塑料片),背面粘点堵洞泥,严丝合缝地卡进洞里,成本5元。

冰箱,小*书上有同型号冰箱的维修笔记,虽然在我看来有点像玄学:只要重新插电后开着冰箱门几分钟,它自己就恢复制冷了。冷冻室没有太大问题,可以制冰,但我在冬天的杭州实在无法判断冷藏室有没有在工作,遂又买了个3块钱的温度计放在冷藏,然后发现冷藏设置2摄氏度,实际6摄氏度。算了,凑合用吧。
洗衣机,闲鱼上有个专门提供远程洗衣机维修指导工作的师傅,咨询费18.8元,包找配件。我晚上九、十点的时候把洗衣机漏水的视频拍给了他,他很快给了回复。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师傅马上就给我发了个同型号洗衣机的配件链接,又指导我要如何更换。理论上,如果自己换不好,他还能帮忙评估线下找的师傅要价是否合理,但我没有到那一步就修好了漏水的地方。总共算下来成本大概30元。
家里最大的一笔支出是换灯具。因为老破小在二楼,暗厅,采光一般。而客厅的灯是一条电线外接一个灯泡,卧室的灯更是开与不开一个样,所以我给全屋换了吸顶灯。灯具的支出大约是300元(灯买得略好了,实际这个预算可以再控制),而叫师傅上门安装又是另外的价格,一般报价是50元一盏。这里还有个小提示:可以先问问小区物业的电工,他们往往愿意赚点外快,价格会比外面便宜不少。我后来趁交物业费的时候,喊物业电工来帮忙装了两个灯和两个开关面板,总共收了75元。
做完这些事,时间转眼就来到了3月中。在此之前,我一直没觉得自己真的搬完家,而是带着行李住进工地。等到房间通好风、收拾得有些眉目后,我开始整理、收纳自己带来的东西。但我也不知道哪一天可以算作我真正搬进了这里。
其实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休整。比如修理衣柜掉落的门把手,换掉已经锈得不成样子的球锁,清洗厨房内外的陈年油垢,更换旧纱窗和组装新纱窗等。直到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我还有一个次卧的墙没有做完(在刷主卧的墙时,我之前一直睡在次卧,防止自己被甲醛毒死),没刮完的两袋水泥和没刷完的油漆还堆在厨房。

生活不是等翻修结束才算开始。翻修是因为对生活的环境不满意。但在没有多余的闲暇和力气时,人其实又会对自己周遭的环境多很多容忍。在搬进来的头两天,我刷完墙,回到那个简陋狭小的次卧躺下,盖上妈妈从老家带来的毛毯,心里就有很多满足。而如果没有这次老破小改造,我似乎又不会真的认识自己居住的地方,不会知道这个屋子里的每一个钉眼、胶痕、裂缝和漏洞,也不会有一天忽然明白它们为什么会在那里。
希望我能在春天结束前把腻子刮完,然后我会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宣布自己真正的搬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