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写个Brutalist粗野派影评的
这两年经常一个人去看深夜场电影,倒不是为了什么特别的小片儿,只不过正常时间的票有时候抢不到,比如70mm奥本海默Imax,比如70mm的Brutalist(粗野派)。当我在AMC的沙发座椅上躺了两个小时后看到荧幕上出现“中场休息”画面的时候,对导演犹然生出了艺高人胆大的无奈。这几年因为A-list,频繁出入电影院,基本上映的所有好坏大小电影看了个遍,更不用说身处洛杉矶这个电影梦工厂。我以为自己对电影的喜爱是不会消磨掉的,对那个光影的异世界永远抱持着憧憬和期待。
还记得某个小学暑假的下午,我爸带着我,每人花了10块钱去劲松电影院看了个“美国大片”。片名演员我现在毫无印象,只记得走出电影院,我爸问,好看么?我说,不好看。我爸说,我也觉得不好看。然后我俩开开心心地回家去了。中央六的佳片有约是我家最受欢迎的节目,托福,我从小倒是看了不少好片,可能也过早的启蒙了一些不该有的想法。我喜欢那些遥远世界里的故事,那些精彩的人生,尤其是科幻片。小时候的我喜欢有想象力的故事,离自己上学考试的生活越远的世界越精彩。我爷爷是个几十年如一日的武侠片爱好者,虽然是个不苟言笑的小老头,但我想他恐怕也在深夜闭上眼后闯荡恣意的江湖。我喜欢大制作的荷里活电影,勇者斗恶龙的故事百看不厌,抱得美人归的愿景也成了我对英雄人生的唯一注解。只不过我从来都幻想自己是那个英雄,又是那个美人。
Dating app上有时会有个问题,”填写你最喜欢的电影”。这是一个让我非常困扰的问题,我喜欢电影却无法说出那个唯一。在电影院刷了四次的盗梦空间,中央六看过一遍铭记一生的移魂女郎,可能是我抑郁的起点的超脱,映照了如今人生的弗朗西斯哈,疯狂安利但毫无效果的一一。最终我填了黑客帝国,但内心却在期待会不会有人提起攻壳机动队。聊起电影的我时常是滔滔不绝的,只不过某一天我意识到自己提起的总是那些“老电影”。
这几年有没有喜欢的电影?肯定也是有的,说着我打开豆瓣查阅起自己的观影记录。五星寥寥,不少的四星里写着“好电影但不喜欢”的评论。观影是很私人的事情,喜好是只忠于自己的一点权力。我变得,不那么喜欢电影了?
曾经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看不下去的电影,所有开场的故事必看到最后。最近我注意到,在电影院竟然有了看手表的举动。如果我说这是在看编号17(Mickey 17)时的感受,我该怎么解释?一部绝对合格甚至可以说还算精彩的电影作品,为何让我感到如此无聊?更不用说,看完粗野派走出影院,我感到一种倦怠,来自寒夜的温度,来自漫长又无趣故事的辜负,来自失去魔力的光影世界的背叛。直到现在我也不能很好的解释对这部电影的不满。这是一个我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职业,以及一个再熟悉不过的破碎感。整部作品我最喜欢的一幕是餐厅里,富豪拿出设计师作品的照片,László激动又痛苦的抚摸着照片的场景。才华与成就被时代的巨轮碾成遥远的尘埃,如今被人宛若骨灰般捧到面前,那个死去的自己与此刻虽生犹死的肉体重合,生的喜悦在无望的躯体里震荡。之后故事的展开如很多更有见地的人阐述的那样, 喜闻乐见美国梦的破碎。但既然要用如此篇幅来展现的破碎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妻子的出现是为了什么?双年展的结尾没人觉得突兀?几场性爱戏的特写又有何深意?看了几十年的电影,我仿佛从来没入过门?
破碎的美国梦,我更享受阿诺拉在电影院带来的体验。至少它短小精悍。我喜欢在电影院看一些电影,比如喜剧片和恐怖片。喜欢听到影厅里其他观众的反映,或大笑,或抽泣,吃爆米花除外。我喜欢感受到人们的情感,在黑漆漆的放映室里,所有人都面向着别人的人生故事,此刻,我们可以卸下伪装,放心的哭笑。热辣滚烫其实不算是什么很喜欢的电影,但我记得灯光亮起时,瞥到邻座大哥擦拭眼泪。那一刻,我有点快乐,一种不再孤独的快乐。在北美看华语电影是非常有意思的。看破地狱是我来洛杉矶十几年接触香港人最多的时刻。哪吒2结束时,很多人自发鼓掌,虽然我不喜欢这部电影,倒也觉得澎湃。就像肖恩贝克说的,让我们走进电影院去。一个更廉价的迪士尼乐园。我也有自己的佛罗里达乐园。
原本想要写一篇关于今年奥斯卡个人评价的文章, 有关所谓”小妞电影”战胜“老deng电影”的典型性别叙事。但我其实非常厌恶这些“叙事”,“景观”,”性别“,”主义”。我不认为粗野派,秘密会议(Conclave)是什么老deng电影,我甚至不认为存在什么老deng电影,我也知道阿诺拉根本没想碰瓷什么女性主义,某种物质(The Substance)就是个彻底的利用男凝讽刺男凝却依然被批判过度男凝的类型片,Emilia Perez或许是个时代产物,奥斯卡提名宣布就在川普上任三天后,不管是颁给小作坊的猫猫奇幻漂流(Flow)还是阿诺拉仿佛都在表达着好莱坞的某种吸纳的取向。
抛开这些一切,我想知道自己是否还喜欢电影。
这是个下沉的时代。我的朋友如是说道。我不懂,下沉是什么。我也不懂,我在哪里,上还是下。我不喜欢现如今互联网的绝大多数内容,但也日日夜夜的刷着毫无意义的视频。我对人生感到不满足,但每日都辛苦的工作不曾怠慢。我不敢回看儿时的梦想,但对未来依然无限期待。我不明白,我不想明白。长大以后,我发现明白可以是个很残酷的事情。恶龙其实,曾经也是那个勇者。美人和英雄的之后,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往复。为什么这几年的好莱坞大片越来越无聊了?都说美国梦在破碎,其实破碎的何止这一个梦?我不再期待自己成为英雄,也明白无法成为美人,却每天都在屠戮恶龙。抱着爷爷骨灰的那天,我望着火葬场的车水马龙,想着,原来每一天都有这么多的人在死去啊。眼前有好多陌生的人生故事,最终都落在墓碑上镌刻的日期。我好奇过,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我又会拥有怎样的一生?
大概就是这样,我慢慢告别了那些宏大遥远的英雄们,开始像唐志军一样在雪花点里寻找宇宙爆炸的余辉。我的浪漫,像高楼之间的一抹云彩那样普通,不需要是七彩的,但总让我记得,要抬头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