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记:阳朔(20250317-20250321)
时隔五年,我终于又走出了广东,续写在另一个城市的日记。
Day 1,抵达寻梦居
上午9点从深圳出发,下午5点抵达阳朔。
下榻的客栈叫寻梦居,老板姓毛,是我爸的学生的爸爸的朋友,大家叫他毛叔叔。
毛叔叔80年代出国留过学,曾经在旅游局工作,退休后开了这家客栈,能做厨师,会做导游,接待艺术家、外国人、摄影师……把客栈运营得风生水起。
寻梦居坐落在相对安静的村庄里(旧县村),晚饭前我们沿着小路逛了一圈,有咖啡馆,有民宿,有远山,有烟火,是个漂亮的人间。
毛叔叔的客栈是一栋四层楼的小房子,每个房间都有个小阳台,面对山,面对树,面对院子,布置简洁、干净。没有胡里花哨的东西,却让人睡的很安心。出门在外,一个安心的觉比什么都重要。
晚餐宰了两只鹅,一鹅四吃:鹅血下粥,鲜美极了;鹅珍炒豆角,下饭极了;鹅肉烧了,皮脆肉嫩……(还有一种吃法我没发现是啥哈哈)。
值得一提的还有当地的油菜。我见过很多油菜花,但是第一次吃油菜。这是毛叔叔当天去田里摘的,他炒了两大盘,最终不够吃,我爸发现厨房里还有一些,便自己下厨又加了一盘。新的这盘刚端上桌,刚转了一圈,便又空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每顿晚饭的青菜都是油菜,但是吃不够,根本吃不够。
吃完晚饭,我爸帮学生们改第一天写生的作业,他们在我们前一天抵达,今天在遇龙河旁写生。

Day 2,下水,上山
上午去遇龙河坐竹筏。
我们坐最长的那一段,一个半小时,320块一张筏,可以坐俩人。遗憾的是,师傅不让我们站起来,全程屁股贴着椅子,实在是限制了我对风景的欣赏。
拍了很多照片,录了很多视频,但总感觉拍不出这实时的惬意与舒适,于是收起了手机,闭上了眼睛,任清风拂过耳畔,任阳光洒在脸庞。(本容易晒黑星人第一次这么直接地晒太阳)
下午写生团去山上写生。
上山的路还在修,山上的花还在栽——这里是千里江山图的打卡地,但它是一个未开发完成的景区。
山上的视野很开阔,但是完全没有遮阳的地方,所以我在他们如火如荼画画的时候就一个人撤了,那时候刚好两点。我像流浪的吉普赛人,背着背包,戴着帽子,披着围巾,下山去找这样的地——也就是司机的车。
一路问施工人员,拐了几个弯,终于走到了司机停车的小平台上。我绕车一周,发现司机在午休,于是找了块没有青苔的石板坐下,收起了帽子和围巾,掏出了电脑……
风吹过,地上的枯叶沙沙作响,偶尔路过一辆摩托车,扬起灰尘,偶尔响起几声鸡啼,打断我的睡意,有那么几个瞬间,我仿佛回到了几年前,路过云水谣的那个下午。
电脑的电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耗尽了,这时司机也醒了,我便坐在了车上靠门的座位上,吃了点面包,打了会盹。
五点钟,我回到山上看日落,这时候画国画的老师们都收起了画架,只剩我弟坐在石头上画丙烯画。这时的他,比我两点钟离开时黑了好几个度——他正对着夕阳,画漫天的晚霞和千里的江山,既没有涂防晒,也没有戴帽子。
他的这个角度能看到好风景,本身也是一处好风景,所以吸引了很多后面上山的游客,一个个在他旁边打卡。山由近到远,从浓转淡,加上近处村庄的袅袅炊烟,不愧是千里江山图的现实版。

Day 3,咖啡馆日记
写生团早上在村里画古房子,下午去另一座山。
而今天是我的工作日,我去了村子里的两家咖啡馆。
早上去了稻甜咖啡,这家店有一个漂亮的窗台,有酒,有爵士乐,我点了一杯桂花拿铁,稍甜。
一整个上午店里只有我一个人,算是自在;下午路过它时,则是有一个外国人坐在门口看书。
下午去了秘密花园。
村子里很多营业场所都会注明谢绝参观和拍照(如果不消费的话),秘密花园可能是唯一对游客开放的院子。
院子挺深的,每一进都有不同的景致,有阳光,有风,有水,而我需要电,所以坐在了室内,但透过玻璃窗也能看到很好的风景。
我点了一杯美式,之后去找位置,完了再回到前台付款,这时候咖啡已经做好了,小姐姐说你自己拿上去吗,我说好呀,这让我特别舒服和自在。
听她和住宿的旅客聊天,我得知老板是个外国人,十几年前盘下了这个小院,把它装修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自己闲时在其他地方做些设计,只有旺季才会来店里。
洗手间里“请将纸巾扔进垃圾桶”的英文除了“Please place toilet paper in the bin provided”之外,还补充了一个解释:“We use a septic tank and reed bed system to clean our waste water. Paper blocks this system”。去过那么多的洗手间,我第一次看到这么“本土化”的注解,老板不愧是外国人,阳朔不愧是曾经的外国人天堂。
第三天下午我们去了西街,写生团参观了徐悲鸿故居,观看了千古情,而我依旧泡在咖啡馆里(所以这一段插在这里了)。
在我的想象中,西街应该有很多的酒吧和咖啡馆,但是当我真正来到这里我才发现,这里只有很多的商店和餐馆。
最后,挑了明园咖啡,据说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外国人坐在门口聊天,我依旧选了室内一个有插座的座位,点了一豆两喝的“夏风秋叙”,在冬天的末尾,春天的开头喝,拿铁很浓郁,美式的桂花香显得稍微有点甜腻。

Day 4,小孩&动物
同行的小姑娘说之前在遇龙河边遇到小狗狗,想将早上没吃完的鸡蛋和面包拿去喂它,于是我和我弟骑着客栈里的自行车,跟在她们的电动车后面。
路过卖豆腐花的小摊,我们各要了一份(虽然刚吃过早餐,但那清冽香甜的豆腐花让人忍不住想尝尝,何况一碗就三块钱),老板娘盛好豆腐花放在桌子上,谁知未等我们过去,她的小孩跑过去就开吃了,这一幕把我们乐坏了,同时也对这豆腐花多了一份信任。
路过一只羊驼,是旁边的游客从他们住的客栈牵出来的。这里也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眼睛亮亮的,头发卷卷的,她家大人给了她一把草用来喂羊驼,她看我们有兴趣,也递了一些给我们。据说羊驼会吐口水,但这一头,吃草吃得起劲,竟很配合我们拍照。喂完了草,拍完了照,我们和小女孩互道“拜拜”(我竟觉得这小女孩比羊驼还可爱)。
接着,我们终于找到了狗狗,原来是河边一家饭店养的小狗,大狗去田里的,小的这只只有两个月大,我们把它抱了出来,将牛奶、面包和蛋黄放在碗里递给它,它就乖乖地开始了它的早餐。
这趟旅程在寻梦居的最后一顿晚饭开始得比以往早很多。大伙儿喝了一点儿当地的啤酒,叫漓泉。相比其他啤酒,感觉它的小麦味没那么浓,但很香很合我口味,很后悔没有多带两瓶回家去。

Day 5,油茶和米粉
这趟旅程在寻梦居的最后一顿早餐也开始得比以往早一些。除了常规的粥、馒头、糍粑,依旧有桂林特色的米粉、油茶等等。
第一次喝油茶时,不太习惯,但喝了几天之后,当“队长”问我们最后一天要不要油茶时,大家不约而同都说要。油茶是碎茶叶、老姜和花生熬制的汤,味道稍苦,再拌上炒米和果、香菜和葱末、盐等等,队长说这是乡村咖啡。
桂林米粉不是第一次吃,但在毛叔叔家吃的这个是干拌的(可以再加汤,而我选择不加),米粉不是那么特别,但拌的那个肉实在是太香太香了,我一次能吃上两碗。
吃完早饭,我们踏上了归程。
© 本文版权归 Iam-xiaomu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