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北风呼啸,沙尘南下,遮天蔽日,气温骤降,冬天卷土重来。“卷土”二字,实在太写实。闭门不出,躺在床上,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想起卡夫卡的一句话:自己最大的特长就是无所事事的颓废。
刷到北岛的短视频,应该是到江城卓尔书店参加活动的。一直有种遗憾,在自媒体波澜壮阔的时代,北岛却淡出视野,销声匿迹。然而,在拜物盛行物质至上的当下,书店倒闭而阅读功利化,诗人有何立足之地和关注之处?不过想想上世纪80、90年代,北岛等朦胧诗人所享受过山呼海啸般的狂热崇拜和追捧,今天的诗人何曾敢望其项背,何曾敢奢望想象? 从繁花绚烂归于平淡,这是比较理想的归宿。
洪子诚先生评论北岛,说其后期的作品更成熟成就更高,但影响却远远不如早期,令人感慨时代真是吊诡。一个诗人的境遇,好比一座果园,花开时“冠盖满京华”,而果实成熟时却是“斯人独憔悴”!
前天好像是海子逝世36年祭日,西川制作了一个纪念短视频,还有海迷录制了诗人的工整干净的诗歌手稿。斯人已逝,诗歌长存。可惜的是,海子英年早逝,89年的春天,25岁的诗人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令人扼腕叹息,春天来了,诗人死了!
就诗人而言,北岛远比海子幸运,也更加达观和睿智。海子死后,诗歌已然开始退潮,从文学的神殿开始离开,逐渐被市场经济边缘化。所以,海子的影响,几乎没有离开大学象牙塔的精致圈子,有点高冷的贵族气质。而汪国真等异军突起,又抢占了无数中学生的心,对朦胧诗而言,这无疑是列土封疆和占山为王。百家争鸣的时代,“道术为天下裂,后世之不幸不见天地之纯”!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前者如乔帮主,后者似黑曼巴。
希望这些以华语做诗的艺术家,不断被人铭记,每当犹伤或狂欢,愤怒或孤寂,希望总能想起他们的诗句,“自己浇心中之块垒”!
愿今夜有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