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之翼,麻衣如雪——薄型修复皮纸

曾因在一个修复案例中有所感触,动手写了篇随笔。后刊于北京青年报心动栏目,标题为《在此次修复中,我触摸到了一个人最最美好的青春时代》。所引案例中,用到了一款薄麻纸,如同蜉蝣之翼般的透明度令人惊艳。自那之后,我又陆续收集到一些薄纸,亦有所悟新添,遂借此文新作标题,狗尾续貂啰嗦一番。
前文:覆纸无迹 岁月留痕
我是在微博上认识尧的。
我在北京,他在广州,如果不是2019年辛老师去深圳做的一次讲座,可能我们也没机缘认识。认识的过程比较生硬,我的初衷是得到那场讲座的一些信息,偶然在微博上发现他准备去听那场讲座,便私信取得联系。那之后一晃几年过去,中间因为辛老师的书也有过一些交流,不多。某日,他发来几张民国时期的学生证和训导证书照片(后来知道是其祖父留下的),问我能不能修,理论上纸质的都可以。
覆纸无迹
照片里的那些证书通过快递到了我的手上,发出之前他又加了一张结婚证进来。这些证书,有的已经从折痕处断裂成几小片,断裂处双面有字,除补破工序外还需要整体加固。之前经过陈介甫老师分享,获得了一些山西平阳生产的薄楮皮纸和麻纸,修复双面信息的文献时,覆上此纸,文字图案清晰可见。而这之前,对于双面有信息的文献,我只能依靠西文修复用的无酸补书带,结实程度虽然相当,但最终呈现效果不如覆上此纸美观。

图:薄麻纸
岁月留痕
修复中另外有一巧合。训导证书上方有一大块缺口,应是被人为裁切掉了某段时期的敏感徽章。我在收集多年的“破烂”纸堆里,找到一张老旧皮纸,颜色与证书非常相近,连上面的经年纸斑都很相似。原证书上有一道陈旧折痕,即便是修整后也还会留下一定的痕迹,自然的痕迹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不影响保存的情况下也不必强行抹去。巧的是这张补纸上也有一道折痕,把两道折痕拼接在一起的瞬间,浑然天成。

图:补纸与证书上的折痕接在一起浑然天成
在修复训导证书的时候,也学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考评用语。例如学业尚勤、个性笃实、学行平稳等等,尤其是行为一栏,评语竟是“有目的,不盲从”,而我之前只会写:行为端正。
最触动我的,是那些证书上的照片。如果说修旧书时是通过留在书上的痕迹与前人交流,遇到有照片的,交流层次又有不同,感觉更加奇妙,刷子每次经过照片我都会说声对不起。这其中一张初中学生证的证件照,呈现出一副十七岁的面孔,看到照片我愣住了,回忆一下子就切换到十七岁的雨季,像一张新纸般的纯粹岁月,画面快速扫描过讲台上拥有各自风采的老师们、前排的学霸、传到后排的试卷、同桌的你、足球场上9号球衣、课桌小门板内侧写下的青涩诗文、还有我拎着暖瓶跑去晚自习一脚踩空跌到坑里的惨状……全程微笑。

图:十七岁的纸季
电视剧里的人物听到儿时旋律会愣住,原来是真的。回溯完毕,下意识地摸了摸手腕,十七岁掉坑里时被热水烫出的伤痕已被时间修复。再抬头看照片,不禁轻轻地叹了句:十七岁,真美好。
从初中学生证,到高中学生证,到训导证书,又到结婚证,这个修复任务完成,我触摸到了一个人最最美好的青春时代。
交付前,尧对我说,他的曾祖父年轻时在燕京大学读医,如果发现相关的线索可以提供给他。当时正在打包,抬头看到书架上有一册当初不知为何一直保留着的北大笔记本,拿下来放进了准备寄给他的包裹里。
续文:蜉蝣之翼 麻衣如雪
纸张分类颇为复杂,一一讲来恐占篇幅。古籍修复教材中,大都作了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围绕我收集到的几款薄型皮纸,在没有精密仪器测试给出数据的情况下,仅凭实践中的应用心得作一个简单展示。手工纸以原料划分主要有两种:植物的韧皮纤维和茎秆纤维纸。韧皮纤维生长在植物茎秆的外皮之中,可取自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一年生植物韧皮纤维主要取自麻类植物,多年生植物韧皮纤维主要取自檀树、构(楮)树、桑树等树种。茎秆纤维取自植物茎秆,主要取自一些竹类和草类植物。
薄型皮纸是手工纸中技术最高的一类纸。这类纸的品质要求薄而强韧,组织均匀,纸内不得有粗筋(即纤维束)及其他杂物。
麻纸
前文所示薄纸为麻纸。以大麻、亚麻、蒙麻等麻类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纸,称为麻纸。此薄度的麻纸我仅见此一,麻纸做薄带来的副作用是纸的韧度降低,不能用来补破和溜口,作整体覆纸加固尚可使用。自身带有天然的淡黄色,覆在自然旧色的文献上,看不出痕迹。
构(楮)皮纸
与前文中麻纸一同到来的,还有一款视觉上看起来更薄的楮皮纸。皮纸的主要原料是生长期为三年左右的桑树、檀树、构树等树枝干的树皮,以树皮中的韧皮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严格来讲,楮树与构树是两种植物,但形貌、性质相似,造纸常视为一物。在传统手工纸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是楮、构通用,构皮即是楮皮,楮皮亦是构皮,也经常将楮、构两种皮料纸统称为“构皮”。总的来说,楮皮比构皮的纤维更细致。与薄麻纸比较起来,薄楮皮纸颜色发白,用来加固纸张稍白的文献。

图:薄楮皮纸
同行师友曾在见面时分享给我几款可用来溜口的构皮纸,比上图的薄纸稍厚一些,可称为较薄。在书叶纸张较弱书口开裂的情况下,比起薄纸,用较薄厚度的溜口纸更为合适。交流中我们没有条件测试各款纸样的克数,凭经验感知每种纸更适合怎么用。这有点像刚刚习茶时,为了泡出一杯好喝的茶汤,按步骤、选容器、称克数、计时间,成为老茶客后,在没有条件的环境中也要能凭经验把茶泡好。子曰:游于艺。
桑皮纸
用桑树皮制造,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上学的时候接触到国图定制的一款薄型桑皮纸,用来溜口效果比较好。日常惜用,好在溜口用的不多,省着点也支撑了很长时间。
还有一款较薄桑皮纸,看起来更透些,我刚拿到还没有机会试用,日后再作汇报。

图:较薄桑皮纸
雁皮纸
雁皮别称山棉皮,古名蒲仑或荛花。此纸原产于日本,后传入我国浙江温州、杭州、衢州等地,现在福建、湖南、江西和台湾等地都有出产,可以用为作衬纸或护叶。王诗文《中国传统手工纸事典》中记载,雁皮纸的制造方法在民国初年由日本引进,当时我国从日本引入铁笔蜡纸的制作技术,主要就是薄型雁皮纸的生产工艺。早些年去东瀛访书之时,看到旧书堆中混有两袋旧和纸,一袋较薄雁皮纸,一袋怀纸笺,虽都不太适合用于修复,但总价不过2500日元,就买了回来。雁皮纸转印图案文字,怀纸笺抄抄香方,很快也就见底了。
日本的雁皮纸产地比较分散,在和纸地图中的许多纸坊都有生产,同时这些纸坊也会生产其他和纸品种,雁皮纸被称为“纸王”。雁皮纸有着与其他皮纸不同的特殊光泽,丝柔幽光在众多纸张中一眼可识别出来。雁皮纸还有个名字“鸟子纸”,“鸟子”意为鸡蛋,形容纸张质感如鸡蛋内膜一般细腻匀滑。据《越前手漉和纸铭鉴》记载,关于“鸟子纸”的记录,最早可追寻到1328年,“越前鸟子纸”之称出现于1477年,那个时候使用的原料还是雁皮,因雁皮原料少栽培难导致价高,1598年左右开始出现使用三桠皮作为替代品,三桠皮可以人工栽培。
早期在琉璃厂寻得一款薄雁皮纸,又在布衣书局直播间得旧雁皮纸10余张,均已用完。近日新得雁皮纸样一款,比起之前更为薄轻,甚是惊喜。

图:薄雁皮纸
三桠皮纸
三桠又叫“莲皮”,枝条约有3个分叉,故得名“三桠”,产于中国、日本等地。在中国南方,由于三桠音近桑叶,也有把桑皮纸称作三桠皮纸。
三桠皮纸通常呈本白色,染色灭白后使用可更显透。较薄的可以作为日常溜口纸使用,薄且有韧度,补完几乎不会增加什么厚度,在后期锤书口时能缩短不少时间。近日得一款仿古色薄纸样,日后可省去些染纸工序。

图:薄三桠皮纸
沉香皮纸
瑞香科沉香属植物造纸主要是指用土沉香的韧皮制作的香皮纸,也称栈香纸、蜜香纸。这张沉香树皮纸是贡斌先生在广东研究制作出品,其手感细腻度在众多样本中可谓出类拔萃,赏玩间有幽幽暗香袭来,若成纸本身不应再带有原料的香味,那大概是因为一直处于沉香环境当中所致吧。沉香皮纸原料较少,产量不大,而我也就只有这一张纸样,舍不得用。

图:薄沉香皮纸
典具帖纸
在遇到以上纸张之前,我最先接触到的薄型皮纸,是典具帖纸。初见时被其薄度和光泽度惊艳到。典具帖纸产于日本高知地区。此纸多是被画家用来作转印图案用,由于又薄纤维又长,也会被用在文献修复当中。这种纸的历史并不长,典具帖这个名字是在江户时代才被定名的,在此之前也被称为“天久常”“天宫上”,日文发音与“典具帖”相近。是从岐阜美浓纸中产生出的一个系列,以薄白著称。1880年吉井源太将其改良。在1881年第二回内国劝业博览会上,“土佐典具帖纸”获得了一等奖,于是这种纸开始被大量生产,输出欧美。
高知县伊野町纸博物馆里展示的土佐典具帖纸,原料为楮皮,水取自附近的仁淀川。熟石灰煮料,糊料为黄蜀葵。抄纸竹帘上贴有绢纱,抄成的纸张纤维分布均衡,强韧却又特别薄,厚度只有约0.03毫米,一平米约1.6克,仿佛蜉蝣之羽。

图:典具帖纸,样本由楮芸文保提供

图:1号薄度典具帖纸
典具帖纸也并非全是手工抄造。手工抄帘相对较小,且一次只能抄一张,很难量产。有一款西铁城表的表盘,采用了典具帖纸来表现朦胧的月色,据其发布的资料表明,为了迎合市场可用于工业产品的连续卷筒纸的需求,日高和纸厂开始使用机器制造典具帖纸。
在大多数文献的记述中,多有“手工纸好,机制纸坏”的刻板印象。相比手工纸的传统工艺纸寿千年,机制纸酸性强寿命短。但这已是几十年前的概念了。就像传统手工纸做得好可以纸寿千年,做不好也会很快坏掉,机制纸亦是如此,掌握好原料和工艺,也能有优质纸呈现,典具帖纸就是代表之一。胜负看成品,易晓辉《纸落云烟》一书中,展示了一款机制纸,均匀纤薄,可为古籍修复用纸。
日本的造纸技术源于中国。日本的纸通常被称为“和纸”。目前日本皮纸在生产规模、工艺水平和影响力方面都不容忽视。薄型皮纸在我国手工纸中历史最短,这类纸的制造法是由日本传入的。日本是世界上产薄型皮纸最发达的国家,过去曾长期垄断国际市场。西文书籍装帧修复中,涉及到皮纸使用时大都为和纸。欧洲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在修文献时也大多采用日本皮纸。2024年6月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共同主办的“守护与重光”展览在北京开幕,展品中展示的杰内手稿修复用纸,就是和纸。我国开始制造薄型皮纸是在1918年,以浙江勤叶蜡纸厂为最早。解放后,制造这类纸的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客观来看两国纸业各有优势,需要多些了解和研究。

图:《守护与重光》展览中展示的修复用纸
日本人对和纸可称自慢(对自己或与自己相关事物的自豪感),我接触的日文文献中,凡提及和纸的描述,文字甚为细腻。清丽似美人,洁白若蚕丝,纤维摇曳如清泉石上流,等等,溢美之词几近梦幻。一年一度正仓院展,也会轮流展出拥有着“千年纸寿载体”的文书。我一直想看一卷纸轴空白色麻纸,以红、蓝、白、红、淡褐色五色五枚为基本套装,共99枚为一卷,只是近十年来都没有遇到此纸出陈,无缘相见。出版业方面,与和纸相关的书籍也较常见,设计精美,配套纸样,价格不菲。电视剧中也经常看到植入的和纸制造工艺。相比之下,我们似乎有些内秀。
古籍修复中虽不止使用薄型皮纸,但典具帖纸在薄与韧方面确实代表了先进的技术。近几年,看到国内陆续有类似典具帖纸的薄型皮纸出现,虽然价格也不低,但是感情方面确有不同,一来为国内所产,多了选择。二来再论及薄型皮纸,不再只有典具帖纸可以交流。这是在我有限的修复岁月中看得见的进步,从自家纸张上理解到了“蜉蝣之翼“和“麻衣如雪”的美态,未来可期,快乐难掩,这也是我虽样本尚少,狗尾续貂也要急着炫耀一番的原因。
《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人气创作计划#
-
寻日讲好咗嘎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4-06 13:53:37
-
网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4-06 12:38:49
-
好公民库尔蕾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4-06 12:14:09
-
喵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4-06 12:04:32
-
ABCDEF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4-06 12:02:03
-
二十世紀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4-06 12:01:10
-
陇上散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31 08:06:14
-
廿三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29 19:25:23
-
Celiainsid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29 15:27:11
-
养生王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29 14:52:03
-
vivid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29 14:37:37
-
芝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29 11:39:21
-
暫時的和永久的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29 11:14:16
-
🌵伊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29 10:50:46
-
夏玛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29 10:42:36
-
liucho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29 10:21:47
-
mongolialo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29 09:48:38
借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看展笔记20250516大阪市立美术馆 (30人喜欢)
- 朝鲜本?和刻本?活字本??? (30人喜欢)
- 图书市集上体验了一把卖书人角色 (22人喜欢)
-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42人喜欢)
- “付之梨枣”——与梨花有缘的原因 (2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